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种语言都有两面性。通过从语言的本身性质、说话者的思维模式以及文化等角度出发,本文对汉语的间接性和英语的直接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直接;间接;相对
直接,所谓径直继承,是表示不经过中间事物的意思;间接与直接相对,是在与既定对象发生关联的时候,必须借助一个中间媒介才能产生关联的意思。在分析语言的直接与间接时,也可以参照这一概念:表达直接,即不通过多余的辞藻,直接传达话语;表达间接,反之。
从表达方式上来分析,英语的间接性主要通过委婉、含蓄和迂回这三种方式来体现,三者在汉语中都有相对应的表达,只是使用频率有所差别。英语当中几种常见的委婉语:官方委婉语,职业委婉语,学校委婉语。汉语中有与之对应的。如政府官员发言通常会采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语来避免对上级的不尊敬和对公众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把失业叫做下岗,经济危机叫做经济滑坡等。在职业委婉语和学校委婉语方面,汉语将建筑工人群体称作“蓝领”,将妓女称作“站街女”、“小姐”。学校老师通常为了不直接挫伤家长和同学的自尊心,会较委婉地转述学生在校的情况。
委婉语的产生的原因都是相近的:为了交际的和谐顺利,使说话双方更容易接受;应用范围也大抵相同,多是生、死、性、爱、老、弱等方面。而两者的有所区别的方面也和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儒家思想主张等级分明,因此汉语中“死亡”的委婉语因阶级、地位、等级、等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例如:皇帝“死”的委婉语还有“驾崩、薨”等。孔子虽然说过汉语是“辞达而已”,但也表示“直而无礼则绞”,为了尽礼数,也会委婉表达。
两种语言自身的很多属性也对其直接间接产生影响。汉语本身属于分析语,不需要运用形态的变化而是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这使得汉语在表达上总是更加的模糊,需要借助上下文及语境来进行判断。如动词没有词性变化或名词的词尾变化,解决的办法是在动词后面加虚词以表示时态的变化,而英语综合语的特征使其通过屈折变化体现出来。比如指着桌子上的西瓜说“我吃过”和“我吃过了”意思完全不同。“我吃过”表示我吃过西瓜这种水果;而“我吃过了”则通常表示我今天已经吃过西瓜了。英语要表达相同的意思只需要变更动词的形式即可。
此外,汉语更注重意合而英语更加注重形合。形合式语言的衔接比较显性、直接、意在形在; 意合式语言的衔接比较隐性、间接。意合式的语言在句子或分句的组合上依靠语意关系, 而形合式的语言在组织句子或分句时依靠一些语言形式, 如连接词、副词、介词短语等。因此在汉语中,语篇意义的连贯依靠读者的意会、联想。英语文章中频繁出现的连接词等词直接表达出修饰、结果、方式、转折、时间和递进的功能。这些衔接手段的恰当使用明示了语篇的逻辑关系, 降低了读者认知加工的难度。
汉语的意合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这里的模糊性通常与思维的逻辑性有紧密的联系。汉语总是在表达一件事时顾左右而言其他,英语则往往直接切入重点。例如:“I love you, because you are beautiful, like a lily in a spring garden.”;“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同样是表达爱意,英语是开门见山且语意层层递进,把“我爱你”放在了最前面,直接明了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情之后解释爱的原因,非常清晰;反之,在《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中文歌始终没有明明白白地出现“我爱你”三个字,模模糊糊地用“月亮”这一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中国古代的表达中此类现象更为常见,这也与我们的文化背景有极大的关系。受封建思想影响,女性通常在涉及情爱之类的话题时,三缄其口。《红楼梦》中,“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钗对宝玉有爱慕之情,却又碍于女子的身份不便于直接说出口来。与《红楼梦》几乎同一年代的《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白则是炙热而直接“Almost from the earliest moments, I have come to feel for you... ..a passionate admiration and regard.which despite my struggles, has overcome every rational objection.”不拖泥带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是热烈而奔放的情感。
文化是影响语言的一大因素。西方追寻理性的光辉,东方追寻实用主义。英语重视直观思维,语言上习惯把主要的信息放在句首,然后再把其他信息添加上去。汉语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说出话语的主要信息。除此以外,西方社会推崇个性的彰显, 而我们更多则崇尚团体精神。英国人言辞低调,含而不露;中国则受儒学、道家思想影响,提倡“中庸”、“无为”,遇事总留有退路,说话不说满,给自己留有退路。不同的心理文化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话语交际的模式。如个性彰显的人往往谈吐直接坦率, 主张用显性方式解决矛盾冲突; 而注重团队精神的人言语表达比较间接。
关键词:直接;间接;相对
直接,所谓径直继承,是表示不经过中间事物的意思;间接与直接相对,是在与既定对象发生关联的时候,必须借助一个中间媒介才能产生关联的意思。在分析语言的直接与间接时,也可以参照这一概念:表达直接,即不通过多余的辞藻,直接传达话语;表达间接,反之。
从表达方式上来分析,英语的间接性主要通过委婉、含蓄和迂回这三种方式来体现,三者在汉语中都有相对应的表达,只是使用频率有所差别。英语当中几种常见的委婉语:官方委婉语,职业委婉语,学校委婉语。汉语中有与之对应的。如政府官员发言通常会采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语来避免对上级的不尊敬和对公众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把失业叫做下岗,经济危机叫做经济滑坡等。在职业委婉语和学校委婉语方面,汉语将建筑工人群体称作“蓝领”,将妓女称作“站街女”、“小姐”。学校老师通常为了不直接挫伤家长和同学的自尊心,会较委婉地转述学生在校的情况。
委婉语的产生的原因都是相近的:为了交际的和谐顺利,使说话双方更容易接受;应用范围也大抵相同,多是生、死、性、爱、老、弱等方面。而两者的有所区别的方面也和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儒家思想主张等级分明,因此汉语中“死亡”的委婉语因阶级、地位、等级、等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例如:皇帝“死”的委婉语还有“驾崩、薨”等。孔子虽然说过汉语是“辞达而已”,但也表示“直而无礼则绞”,为了尽礼数,也会委婉表达。
两种语言自身的很多属性也对其直接间接产生影响。汉语本身属于分析语,不需要运用形态的变化而是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这使得汉语在表达上总是更加的模糊,需要借助上下文及语境来进行判断。如动词没有词性变化或名词的词尾变化,解决的办法是在动词后面加虚词以表示时态的变化,而英语综合语的特征使其通过屈折变化体现出来。比如指着桌子上的西瓜说“我吃过”和“我吃过了”意思完全不同。“我吃过”表示我吃过西瓜这种水果;而“我吃过了”则通常表示我今天已经吃过西瓜了。英语要表达相同的意思只需要变更动词的形式即可。
此外,汉语更注重意合而英语更加注重形合。形合式语言的衔接比较显性、直接、意在形在; 意合式语言的衔接比较隐性、间接。意合式的语言在句子或分句的组合上依靠语意关系, 而形合式的语言在组织句子或分句时依靠一些语言形式, 如连接词、副词、介词短语等。因此在汉语中,语篇意义的连贯依靠读者的意会、联想。英语文章中频繁出现的连接词等词直接表达出修饰、结果、方式、转折、时间和递进的功能。这些衔接手段的恰当使用明示了语篇的逻辑关系, 降低了读者认知加工的难度。
汉语的意合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这里的模糊性通常与思维的逻辑性有紧密的联系。汉语总是在表达一件事时顾左右而言其他,英语则往往直接切入重点。例如:“I love you, because you are beautiful, like a lily in a spring garden.”;“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同样是表达爱意,英语是开门见山且语意层层递进,把“我爱你”放在了最前面,直接明了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情之后解释爱的原因,非常清晰;反之,在《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中文歌始终没有明明白白地出现“我爱你”三个字,模模糊糊地用“月亮”这一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中国古代的表达中此类现象更为常见,这也与我们的文化背景有极大的关系。受封建思想影响,女性通常在涉及情爱之类的话题时,三缄其口。《红楼梦》中,“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钗对宝玉有爱慕之情,却又碍于女子的身份不便于直接说出口来。与《红楼梦》几乎同一年代的《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白则是炙热而直接“Almost from the earliest moments, I have come to feel for you... ..a passionate admiration and regard.which despite my struggles, has overcome every rational objection.”不拖泥带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是热烈而奔放的情感。
文化是影响语言的一大因素。西方追寻理性的光辉,东方追寻实用主义。英语重视直观思维,语言上习惯把主要的信息放在句首,然后再把其他信息添加上去。汉语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说出话语的主要信息。除此以外,西方社会推崇个性的彰显, 而我们更多则崇尚团体精神。英国人言辞低调,含而不露;中国则受儒学、道家思想影响,提倡“中庸”、“无为”,遇事总留有退路,说话不说满,给自己留有退路。不同的心理文化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话语交际的模式。如个性彰显的人往往谈吐直接坦率, 主张用显性方式解决矛盾冲突; 而注重团队精神的人言语表达比较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