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本主义取代华盛顿共识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7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盛顿共识:是冷战之后减少政府监管、干预,企业私有化,经济市场化的标志。国家资本主义的诞生,意味着华盛顿共识的彻底死亡。次贷危机过后的世界经济,再也不会回复到以前的格局,不过美国可能是全球较早复苏的国家之一,日本经济地位势必进一步下降,资金出走、利率上升会给新兴市场带来强烈影响,不过危机过后她们仍是富有朝气的一族。
  欢迎莅临国家资本主义时代。我们熟识的花旗银行、美国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巴克莱、皇家苏格兰银行,已经统一改名为美利坚合众国银行或大不列颠王国银行。银行国有化,成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世界性政治、经济变局,其影响将十分深远。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如同海啸般震撼,威力之猛、波及之广、杀伤之大,实为1929年大萧条以来之最。在9月中之后的七个星期里,全球超过9万亿美元的财富被摧毁,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金融浩劫。
  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金融市场由困难变成恐慌,源自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破产。美国财政部听任雷曼破产,令市场突然意识到没有“大得不能倒下”的银行。今天的银行普遍面临资本金受到重创的困境,手中握有的资产中又有一批无法估值的“有毒资产”。与这种对手作交易,又没有政府担保,风险甚大,资金随时可能有去无回。出于自保,银行选择“宁可不做生意,也要保住资本”的策略,于是资金市场成交骤减,价格(LIBOR)激升。
  资本市场的停摆,对于现代资本主义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从企业发工资到厂家做贸易,都少不了银行的短期拆借。资金市场是资本主义的肺部,平时没有大脑、手脚那样的荣耀,不过一旦有事则可能使整个身体迅速崩溃。
  恐慌开始蔓延,人们开始挤提较弱的银行,资金开始逃离较弱的国家。可是现代金融体系中,银行与银行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跨越国境、跨越资产种类,几家金融机构出事,势必拉倒其他机构,最终导致全面的、系统性的灾难。
  信心崩溃,现代资本主义支柱之一的金融体制面临着全面的解体危机。英国、美国、瑞士、德国等国先后动用公币,注资入股本国金融机构,以国家信用和国家财政实力来稳定市场情绪,挽救危难中的银行,制止金融业的骨牌效应进一步扩散。
  但是这样做,实质上是将企业的信用风险捆绑着转化成国家的信用风险。国家的财政实力强过个体企业,既有铸币权又有税收的现金流,主权评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高过企业的信贷评级。在信心崩溃时,国家的介入有利于平复市场情绪,迅速制止挤提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但是,国家资金其实根本不足以担保整个金融业。金融业是短借长贷,杠杆运作,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百分之百担保本国的金融资产。政府介入赌的是镇定情绪,将挤提消弭于未然。其实政府信誉既是庞大的,又是脆弱的。以美国政府和许多欧洲国家政府已有的巨额财政赤字,再加上金融危机可能造成的银行或然债务,挤提国家并不是不可想象的。只要一个人叫出“皇帝没有穿衣服”,国债投资者便可能一夜间消失,政府便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融资困境。
  衰退风险是另一个难题。金融危机之后,哪怕银行免于破产,它们的借贷行为也必然趋向审慎,消费信贷紧缩势必导致消费的下降,就业市场恶化则难以避免,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市场动荡、资产价格暴跌,已经使得金融经济血流成河,但是美国的就业市场(非农业职位)仅收缩了0.6%,这低于过去9个下行周期平均1.6%的水平。实体经济的调整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企业盈利的恶化又会带来新的市场动荡。
  次贷危机过后的世界经济,再也不会回复到以前的格局。美国是危机的始作俑者和金融地震的震中,其经济和金融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美元的信誉也遭到难以弥补的破坏,美式(盎格鲁一撒克逊式)自由经济模式必然遭到质疑。不过笔者认为,美国可能是全球经济体中较早复苏的国家之一,其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非其他发达国家所能媲美,美国企业的变通能力也较好。欧洲金融业实际上遭到了美国的打劫,尽管政府在救市上动作迅速,其企业、社会对求变的惰性,很可能拖缓经济复苏。日本受次贷危机的正面冲击有限,但是整个国家依赖于出口,人口老化和政治无能化下,日本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势必进一步下降。不少新兴市场国家是这轮全球化的直接受益者,经济、政治也出现了结构性的进步,但是新兴市场的增长,少不了全球需求这个催化剂,短期内不是受到商品价格暴跌就是受到出口订单急降的冲击,资金出走、利率上升对金融体质本来就不强壮的新兴市场带来强烈影响。不过危机过后,这些国家仍将是富有朝气的一族。
  过去20年的流动性失控和货币乘数效应,势必出现调整,信贷杠杆下降势在必行。美国消费者过度消费,也已走到尽头。随着美国经济项目赤字减少,其他多国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升势也会放缓。
  华盛顿共识,是冷战之后减少政府监管、干预,企业私有化,经济市场化的标志。国家资本主义的诞生,意味着华盛顿共识的彻底死亡。经济思潮大致每20-30年有一次钟摆式的反转,上世纪50~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至80年代的里根/撒切尔革命,带来了小政府大市场的转变,其理论基础是货币主义的自由经济至上论。这场金融海啸为国家资本主义拉开了帷幕,干预不再是可耻的事。相应的政治背景,是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式微。政坛和学术精英们,今后会从加强监管人手,制造出一系列大政府理论。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其他文献
朱林瑶控制的华宝国际为何在买壳后的两年内无法完成资产注入?黄光裕在国美电器买壳时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三元集团买壳后为何被判摘牌?通过代理人曲线买壳存在哪些风险?近来,买壳成为资本运作中的流行词,香港主板市场的壳公司价格已经超越历史高位,达到1.8-2.4亿港元,然而,由于壳公司的类型复杂,其流通股权的分布、原有业务情况、交易结构设计、股东结构等各种变数不仅影响借壳上市的速度和成本,也会影响公司上市后
期刊
水产品生意起家的祝义材是一位精明的创富者。他在1993年创立南京雨润后,通过进入当时尚属空白的低温肉制品市场打开局面,至1996年,其肉制品事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肉制品销售半径的限制,如欲进行全国布局,必须在各地兴建工厂,庞大的资本支出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南京雨润以零代价收购国企南京罐头厂的成功,为祝义材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解决方案:以低代价甚至零代价收购国企,由此不仅“化重为轻”,以轻资产运营模式
期刊
2008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该文件明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研究人士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农业金融领域可能出现重要商机。    投资农民合作组织将有利可图    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师袁霏阳表示,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可以看作
期刊
从1996年成为民生银行发起人股东后,泛海系通过低成本撬动金融资产、携手盟友协同作战等战略战术,获取一张张宝贵的金融牌照,并力求对金融企业的绝对控制。将金融资产纳入囊中之后,泛海系通过股权质押、关联贷款等手段,拨动“静”股权的同时获取数倍融资;解禁后高位套现,以反哺旗下地产、能源等业务,充分实现金融资产价值。  然而,由于相对控股情况下对旗下金融企业的这些操作遭致其他股东的反弹,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
期刊
两位生活在美国的华裔家庭主妇为了在相夫教子的同时给自己找点乐子,在丈夫的建议下一起开了博客,彼此交流对时尚尤其是手袋的看法。由于她们各自都有多年收藏香奈尔(Chanel)和普拉达(Prada)手袋的经历,对各大品牌的手袋情有独钟,便给博客取了“手袋达人”(Bagsnob)这个名字。她们独到的见解与中肯的建议在开博一年后引起了英国版《时尚》编辑的注意,并在杂志上予以了相关报道。随后这篇文章经翻译后出
期刊
2008年9月29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附属企业中美能源(MidAmerican EnergyHoldings)宣布将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01211.HK)的股份,约占比亚迪总股本10%。比亚迪的主要业务为IT零部件业务和汽车业务,其中IT零部件业务主要由二次充电电池业务和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组成。从各业务的发展前景和投资背景分析,吸引巴菲特的应当是比亚迪在能源储
期刊
世纪危机的上半场“金融篇”已近结束,下半场可能是旷日持久的经济衰退,  伴随的可能先是通缩、后是难以驾驭的通胀。危机的下半场可能持续多年,  并将以不同的形式一次次地反复,其发展将比上半场更加扑朔迷离。在危机的上半场,中国更多是隔岸观火,下半场则要直接面对外部需求萎缩的冲击。可以肯定,未来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新的世界金融框架下,监管方面的改革不容回避。长远来看,世界货币体系的有效改革需要中国发挥关键的
期刊
对于那些宣称中国经济已向新的增长模式——消费增加,投资减少;内需增加,出口减少——转变的人来说,我们不得不泼上些许冷水。我们很愿意相信真的是这样,但事实尚未如此。并且,美国金融危机和即将到来的全球经济放缓,暴露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弱于人们之前的预期。不过,这同时也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发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时机。世界经济风向已然扭转,中国需要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并未转变 
期刊
中国当前遭遇的经济冲击和1998/1999年类似,从当年经验看,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作用有限,对周期类行业的刺激存在时滞,同时,政府在制定经济刺激计划时不能伤害居民收入,应切实降低居民税负,保证收入增速,以刺激消费内需,使中国经济顺利转型。  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开始显示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经济学者和投资者呼吁政府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刺激内需,抵御外需下滑的风险。但是,我
期刊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愈演愈烈,资产大幅缩水,财富大量蒸发,金融机构破产,实体经济减速,有分析师预计,本轮衰退的持续时间将比1980年以来的历次衰退都要长。面对势必要经历的“灰暗”时期,哪些商业模式能够生存并胜出?哪些行业有机会逆市成长?    娱乐视频    在美国历史上的经济萧条时期,娱乐业却异常兴盛,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这可能与人们逃避现实、不愿面对财务现状的心理有关。比如,1929~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