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外教育能够充分挖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健康发展,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艺术教育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育为核心,注重创新能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本文通过分析校内、校外艺术教育的局限性,提出围绕校内外艺术教育的融合发展的相关策略,旨在促进青少年全面科学健康发展。
【关键词】校内外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2095-3089(2019)02-0171-01
一、引言
对青少年来说,艺术教育是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艺术创造力的教育活动。艺术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让青少年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其在将青少年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提高青少年的艺术修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校内艺术教育着重在理论知识层面,校外艺术教育着重于艺术实践技能的培养,如何将校内外艺术教育巧妙地融合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发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青少年思维的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是对青少年创造力和形象力的局限,极大制约着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通过艺术教育,能够将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高素质的全面思维,提高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孩子从小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进而为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和创作打好基础。
2.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青少年的教育离不开情感的陶冶,在教育过程中,青少年和教育者之间应当以情感为纽带,才能实现教育的良好效果。教育离不开情感,情感的教育性最强,最能感染青少年,最能体现教育的价值。艺术教育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为重要的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如今的青少年之间的感情联系逐渐减少,关系也逐渐疏远和淡漠。因此,通过艺术教育,能够有效陶冶青少年的情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到用艺术与别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3.有利于深化德育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德育成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单纯地采用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青少年的需求,必须要通过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教育。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不带有强迫性质,是用艺术活动来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调动青少年的情感动力,让青少年在教育中体会快乐。通过艺术教育的“以美育人”,能够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分辨善恶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校内、外艺术教育的局限分析
1.校内艺术教育的局限性。
从当前艺术教育的现状来看,学校艺术偏重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加强学生对于审美的培养,倾向于塑造人的精神。校内教育形式越来越倾向于传统名教育形式,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向青少年灌输知识,青少年只是被动地学习教师讲解和归纳好的知识,与学校授课式教育几乎没有差别,有的青少年甚至认为艺术教育实际上就是学校教育。
而忽视了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在器乐教育方面,往往重视考级,会演奏多大难度的曲目等,这就导致有些青少年虽然考级通过了,但是对乐理却不熟悉,只会弹奏考级需要的曲目却不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2.校外艺术教育的局限性。
从当前校外艺术教育的实践来看,校外艺术教育偏向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目标比较单一,重视专业技巧,功利性质比较明确。甚至有的艺术教课老师没有专业的资质,只想赚钱,对教授的学生十分不负责,授课方法不正确从而误人子弟。校外艺术教育的方式更多是单对单的传授,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尽管可能学生在前期进步比较明显,但是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进度,对他们造成了比较大的心里压力,后期容易让青少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刻意追求技能速成缺忽略了与之匹配的理解能力、个人承受能力以及文化修养,长久以来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校内外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1.拓展校外艺术实践形式。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为艺术教育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学校的艺术教育应当充分利用校外艺术教学资源,丰富艺术实践的形式和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艺术教师应当将目光放长远,不应局限于课堂或者校内,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
2.丰富校园艺术活动内容。
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指出,应当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不断推动文化的发扬与创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在艺术教学中融入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高雅艺术,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校内艺术活动内容。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邀请著名的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课,为学生普及艺术知识;让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长乐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自2014年以来一直坚持公益性原则,积极培养、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阵地优势,精心安排活动项目,例如开办全免费的课程有:吉他精品班;小提琴班;大提琴;填补了长乐弦乐的空白,还组建“小繁星”童声合唱团,这些免费课程深受家长及孩子的喜欢中心还定期举办书画作品展,亲子手工、现场陶艺制作,模型拼装比赛、机器人竞赛,优秀作文赏析、演讲展示、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及课程展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艺术活动。很好的改善了校内外术教育的局限性,实现了校内外艺术教育的融合。
3.提升校内外整合艺术教育研究能力。
校内教育融合校外教育是为了拓展青少年学生的艺术视野,校外教育走进校内教育是为了丰富校内艺术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当扮演好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者角色,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领会到艺术资源的魅力。在校内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审美需求,精心设计艺术教育活动,提升艺术教育的成效。在校外教育资源进校园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研讨,将走进校园的艺术当作校园文化和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合的过程中,使之校园化,形成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
五、结语
新时期环境下,校内外艺术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更是艺术教育推进的必经之路,通过拓展校外艺术实践形式、丰富校园艺术活动内容、提升校内外整合艺术教育研究能力等措施,在彼此结合中拓展视野,为青少年提供广阔的天空,从而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菊.校内外整合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形式[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5(1).
【关键词】校内外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2095-3089(2019)02-0171-01
一、引言
对青少年来说,艺术教育是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艺术创造力的教育活动。艺术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让青少年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其在将青少年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提高青少年的艺术修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校内艺术教育着重在理论知识层面,校外艺术教育着重于艺术实践技能的培养,如何将校内外艺术教育巧妙地融合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发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青少年思维的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是对青少年创造力和形象力的局限,极大制约着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通过艺术教育,能够将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高素质的全面思维,提高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孩子从小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进而为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和创作打好基础。
2.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青少年的教育离不开情感的陶冶,在教育过程中,青少年和教育者之间应当以情感为纽带,才能实现教育的良好效果。教育离不开情感,情感的教育性最强,最能感染青少年,最能体现教育的价值。艺术教育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为重要的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如今的青少年之间的感情联系逐渐减少,关系也逐渐疏远和淡漠。因此,通过艺术教育,能够有效陶冶青少年的情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到用艺术与别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3.有利于深化德育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德育成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单纯地采用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青少年的需求,必须要通过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教育。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不带有强迫性质,是用艺术活动来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调动青少年的情感动力,让青少年在教育中体会快乐。通过艺术教育的“以美育人”,能够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分辨善恶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校内、外艺术教育的局限分析
1.校内艺术教育的局限性。
从当前艺术教育的现状来看,学校艺术偏重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加强学生对于审美的培养,倾向于塑造人的精神。校内教育形式越来越倾向于传统名教育形式,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向青少年灌输知识,青少年只是被动地学习教师讲解和归纳好的知识,与学校授课式教育几乎没有差别,有的青少年甚至认为艺术教育实际上就是学校教育。
而忽视了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在器乐教育方面,往往重视考级,会演奏多大难度的曲目等,这就导致有些青少年虽然考级通过了,但是对乐理却不熟悉,只会弹奏考级需要的曲目却不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2.校外艺术教育的局限性。
从当前校外艺术教育的实践来看,校外艺术教育偏向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目标比较单一,重视专业技巧,功利性质比较明确。甚至有的艺术教课老师没有专业的资质,只想赚钱,对教授的学生十分不负责,授课方法不正确从而误人子弟。校外艺术教育的方式更多是单对单的传授,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尽管可能学生在前期进步比较明显,但是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进度,对他们造成了比较大的心里压力,后期容易让青少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刻意追求技能速成缺忽略了与之匹配的理解能力、个人承受能力以及文化修养,长久以来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校内外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1.拓展校外艺术实践形式。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为艺术教育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学校的艺术教育应当充分利用校外艺术教学资源,丰富艺术实践的形式和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艺术教师应当将目光放长远,不应局限于课堂或者校内,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
2.丰富校园艺术活动内容。
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指出,应当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不断推动文化的发扬与创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在艺术教学中融入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高雅艺术,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校内艺术活动内容。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邀请著名的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课,为学生普及艺术知识;让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长乐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自2014年以来一直坚持公益性原则,积极培养、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阵地优势,精心安排活动项目,例如开办全免费的课程有:吉他精品班;小提琴班;大提琴;填补了长乐弦乐的空白,还组建“小繁星”童声合唱团,这些免费课程深受家长及孩子的喜欢中心还定期举办书画作品展,亲子手工、现场陶艺制作,模型拼装比赛、机器人竞赛,优秀作文赏析、演讲展示、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及课程展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艺术活动。很好的改善了校内外术教育的局限性,实现了校内外艺术教育的融合。
3.提升校内外整合艺术教育研究能力。
校内教育融合校外教育是为了拓展青少年学生的艺术视野,校外教育走进校内教育是为了丰富校内艺术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当扮演好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者角色,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领会到艺术资源的魅力。在校内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审美需求,精心设计艺术教育活动,提升艺术教育的成效。在校外教育资源进校园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研讨,将走进校园的艺术当作校园文化和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合的过程中,使之校园化,形成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
五、结语
新时期环境下,校内外艺术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更是艺术教育推进的必经之路,通过拓展校外艺术实践形式、丰富校园艺术活动内容、提升校内外整合艺术教育研究能力等措施,在彼此结合中拓展视野,为青少年提供广阔的天空,从而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菊.校内外整合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形式[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