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里流淌的情感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96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家怀斯是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油画作品造型准确,描绘细致入微,同时又流露出感伤的情调,颇得人们心灵的共鸣和喜爱。怀斯的风格在80年代曾影响过中国一大批青年油画家。新疆美术家协会会员、伊犁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赵宏林就深受怀斯画风的影响。
  赵宏林1990年美术学院系毕业,那年他用写实主义创作的油画《恋》入选了中国首届油画展浙江区预展和浙江省美术界庆国庆40周年省展。年轻的他开始在中国油画界崭露头角。1992年,他调入《伊犁晚报》社工作,却从没停止油画创作,多年来,他相续完成了《在路上》、《姐妹》、《甘苦》、《奶茶》、《母亲》和《古丽姐妹》、《新疆日志》等近百幅反映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优秀油画作品,深受行业内专家的好评。
  赵宏林的故乡在美丽的伊犁。伊犁地处祖国西部边陲,雪峰巍峨、冰川瑰丽、草原无垠、林海苍茫,民风习俗古朴纯真,这一切,都激发着赵宏林的创作灵感,他用笔、线条和色彩在画布上表达自己的情感。
  赵宏林创作的风景画大气又娟秀,有北方的豪迈又不失南方特色的婉约,这很符合伊犁的地域特点。但他最受好评的却是人物油画,行家认为,他的人物油画作品造型严谨,色彩细腻,有着特别突出的情感表达,他能在创作中熟练地用具象的表现手法表达最抽象的思想理念,这也使他的人物画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具有东方特有的诗意。
  3月25日,我在长沙路家中欣赏到了赵宏林的几幅人物油画作品,他作品中的人物多为普通人,他以一种平视的角度去描绘他们,挖掘人性的本真。他最先打动我的油画作品名为《甘苦》。在他的作品里,我最先看到的是一面破烂的墙壁,一位皮肤黝黑,胡子花白的老头坐在墙壁前卖哈密瓜,老人的眼神迷离,充满期待。这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想到甘甜的哈密瓜背后付出的辛苦,这是一种震撼的对比,我读出了画家对那位饱经沧桑老人的同情。而在他的作品《在路上》中,他对于生命本源和死亡价值的探索更使他的思考走进哲学的怀抱,画面捕捉的是一位白须老者撒手人寰的瞬间:老者闭目永远地睡去,一双苍老的手带着太多不舍无奈地松开,冷灰色调里透出压抑和悲伤,一切显得那么静,只有那本书轻飘飘地、又如一枚重磅炸弹般从老人手中滑落……这同样也是一个平民化的镜头,却让人内心最柔软的部位不禁被触痛。画中的老者叫斯齐番,一个热爱中国的俄裔美籍人。20年前他不顾妻儿的阻拦从美国义无返顾来到伊犁,因为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忘怀少年时代的中国生活。赵宏林第一次在朋友家见到斯齐番,就被他的传奇身世,以及那张极具性格的脸所打动,因此一直想给他画张画。可直到3年前初夏的一天,他在医院见到了弥留中的斯齐番,看见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病房,像一幅画,就像他梦境里萦绕已久的画。三天后,斯齐番永远地走了,悲痛中,病房里那温馨的一幕很快成了赵宏林画布上记忆的永恒。画面上,老人安祥的表情,柔和的光线,静谧的色调,传递给观众的是没有死亡的阴森恐怖,有的只是唯美和诗意,让你体悟到了“生死不灭”的永恒。正是因为这幅油画作品融入了作者太多的情感,所以入选了200s年新疆第二届油画展。
  还有《姐妹》这幅画,赵宏林并不刻意“歌颂”和“美化”对象,而是让画中人物自己说话,与观众直接交流。赵宏林曾参评过当地模特比赛,作为欠发达地区一项前卫的赛事,势必会引起观念交锋。作为从事美的事业的赵宏林当然不会缄默,只是他并无犀利的言词,而是拿起画笔精心描绘了参赛的一对姐妹。从画面看,尽管她们的衣着还不很得体,形体也不很完美,表情也显生涩,但画家用蠕动的笔触,点亮了姐妹俩衣服上丝绸的高光,绘出火焰般的纹样,也绘出她们追求美的火焰般的激情。困境中的浪漫是可贵的,艰难中的理想更为闪光,画家用细腻的笔触小心翼翼地捍卫参赛姑娘们的尊严。画面背景绘着向日葵,其思想内涵更像是画家捍卫美的宣言和对美的礼赞。
  油画《奶茶》是赵宏林自己也比较喜欢和满意的一幅画,谈起《奶茶》,赵宏林总是那么激动。有次在一位维吾尔族朋友家里做客,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小女孩的神情打动了赵宏林的创作灵感,经过半年多的酝酿,油画《奶茶》诞生了。画面里一位美丽、纯朴的维吾尔姑娘在冲奶茶,那淡淡的回眸一望,仿佛让我们嗅到了姑娘手中那碗奶茶的清香……
  画面里需要维吾尔族传统炊具“萨玛瓦”,为此,赵宏林找遍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最后还是在朋友的收藏品里看到了让自己眼前一亮的“萨玛瓦”。
  在赵宏林多年的油画创作中,母亲对他的支持最大。正是有了这种情感,油画《母亲》的创作可谓是一气呵成。画面中的《母亲》就如同我们自己身边的那个在厨房里忙碌了大半生的,慈祥而善良的母亲,虽头发花白、满脸皱纹,但内在的美丽却打动了我们每位观众,谁看到了不会叫一声妈妈呢?
  有一次赵宏林去采风,在一位维吾尔族农民朋友家里住了好几天。邻居家的古丽小姐妹每天下午都会来看他画画。看着这对漂亮的姐妹,为她俩画副肖像的想法开始酝酿。《古丽姐妹》让我们看到,赵宏林在力图表现少女的纯真和善良,背景中那隐隐约约的桃树更让人们有一种“人面桃花相映红”艺术联想。
  赵宏林说,在近两年里,他一直有反映民俗风情的创作冲动。反映哈萨克草原生活的油画创作《旱季》就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作品。他说他很陶醉于这样的创作乐趣之中,他只想把每幅画都画得精道点,画得充分点,画得过瘾点。
  赵宏林是一个没有脱离生活的画家,他的作品所表达的不但是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同时也是公众的,真实的,这种真实带着强烈的平民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当你看到他的画时,就像在听画家真诚的倾诉,你会觉得心境平和,有些感动。
  如今,青年画家赵宏林依然在坚持创作,他说今后他会逐渐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对神圣的自然和崇高人性的表现上,他会始终保持画中那份打动人心的自然流淌的情感。
其他文献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意象的传递是诗歌翻译的核心。由于中俄文化背景的差异,唐诗意象翻译存在许多难点。 本文通过分析АИГитович和C.A.Tоропцев的《长干行》俄译本,总结出诗歌意象翻译常用的几大策略,为唐诗的俄译实践提供参考。  一、意象的研究  (一)中国学界的“意象”研究  “意象”一词最早出现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1986,50)中,他认为“意象”即事物在头脑中映现的形象,并指
期刊
把希望和幻想  都留给静度的时光  我只想乘着瓢泼的船儿  静静的在春天的河畔  流向远方  时光慢慢  从黎明走向黄昏  岁月无言苍老  寂寞了河沿的绿柳  杜鹃朵朵独放  我似无名的鹰鸟  于高空盘旋  白云搅乱,涟漪阵阵  横断虚空的时间长河  阻隔今世和来世  我在岁月彷徨  时光埋葬  沙哑  空空如也的房子里  烛光点亮曙光  希望  化作了逆风的巨鹰  破窗斩疾而去  我要自由的高唱
期刊
银河  披星戴月,我飞到月宫  银河依然原地流动  玉兔看着桂花树一次次死去  吴刚的斧头已经卷口  可我还在广寒宫垂钓  浮浮沉沉的缠绵  众星捧月,我却成为一颗流星  璀璨的夜空不属于我  朦胧的月亮也不属于我  我只能找一个无人之地  用孤独把自己安置角落  凝视遥远而苍茫的银河  然后独立寒冬  在密密麻麻的群山中  矗立为一尊高耸的雪峰  如果雪峰追赶银河,那我只能  选择躲避。如果月宫
期刊
乡村的庭院,夏季是不同于春季的春季的院子,多是的花,红的黄的白的粉的,掩映着院子,还有小青瓦,还有粉墙。  此时,人走进院子,就走进花丛里。  夏季的院子,一片翠色,人走进去,就淹没在翠色里,淹没在一片绿意荡漾中,人的衣襟沁绿,眉眼沁绿,甚至人的每一句话都沁着绿意。  1  春天,一切都是疏落的,是零零散散的,包括虫鸣,包括鸟叫,都是偶尔的一声两声响起,在窗前,在庭院里,就如竹叶上的露珠一般滴落。
期刊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以体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作为哲学基础,认为译文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提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可以利用认知和体验,依靠其主體性,选择翻译文本,理解源语文本,并且用目的语来传达源语文本的风采。但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也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比如译者会受到其所处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水平和范围以及译文读者认知水平和层次的制约。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翻译观研究具体翻译实践实例——中国7
期刊
开涮性质的《河北诗坛点将录》网络走俏,诗人杨松霖位列第十,谓之“小旋风柴进”。而诗坛大头领,则是“诗篇过处,万籁都是悲响”英年早逝的大鳄陈超。  柴进,《水浒传》中的柴进,在水泊梁山排名第十。其武艺精湛,且仗义疏财广揽门客,尤喜结交天下落难好汉。“柴大官人”出身显赫,亦为北宋时期的“富N代”。不仅穿着考究,生活方式亦时尚和超前。受招安后,不愿为官。就秉性来说,柴进永远不会抛弃自由和放达的日子。然而
期刊
游艇在湛蓝的海水中急速穿梭,激起的浪花如同飞雪般洒落,我们就在这雪花的簇拥下登上了这如梦似幻的小岛——分界洲岛。  天气明媚,阳光刚好,海豚湾的入口处,一个沿着岛屿海岸、依靠礁石而建的珊瑚馆映入眼帘,哦,这就是据说占地12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上千人参观的中国最大的珊瑚馆了,想到珊瑚那耀眼的斑斓,毫不犹豫的走了进去。  哇,不得不发出一声惊呼,琳琅满目的珊瑚标本热闹的在展馆的礁石上展示着自己漂亮的身
期刊
夏日的行走  享乐志  大片大片的稻田和架在上面的空中长廊、交相呼应的槟榔树和椰子树、挂满各种老式农具的古朴凉亭、健壮的水牛和来回奔跑的小狗、充满家的味道的农家庭院,太多东西突然出现在眼前,有点应接不暇,还未仔细品味,我已觉得这里绝不会辜负它的名字——田园梦想。  在这里,我们有幸见到了一手创建田园梦想的蒋翔先生,这位一身休闲装的中年讲起话来坚定中不乏幽默,他向我们讲起了关于他自己的很多故事,很多
期刊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以新型教学形式出现,它是新媒体教学模式中的核心构成要素,微课对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应用意义。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微课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现存问题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之后在此基础上探讨针对性的应用策略,由此不断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将微课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极致,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翻转”。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对于
期刊
“蔡於良先生在艺术上之所以“红旗不倒”,首先得益其既灵又快的脑袋及较为高远的眼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位“杂家”,却杂得有板有眼,先是西画入道,后又以中国画闯关,举凡水彩、版画、连环画、设计、油画均玩个够,收藏、考证、织锦龙被研究也屡创佳绩,这种触类旁通,博采众长的玩法为其多年坚守的中国画家园凿开了一条永不枯涸的河床。其次得益于其喜“交”好“游”的心性,借助于编辑出版画册之机,他常常走南串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