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个性化是指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个性化阅读就是在大众化阅读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点的阅读,它体现了语文学科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个体差异的新课程改革理念。语文教学的改革应当切实围绕个性化来做文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84-01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改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
一、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
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但这种阅读不是强加给学生的,应该是学生积极的自愿的参与,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想象和思考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中提出了“以目标为核心,以学法为线索,以活动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以“活动为手段”就是在阅读课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演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探究发现活动,情景剧展现活动,实践示范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阅读课上活动的开展决不是为了追求热闹、翻新,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在亲历亲为中去揣摩语言魅力。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个性化阅读还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中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课文。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学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敢于批判包括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
如教学《落花生》时,教师问:“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个问题用“教参”中的话来答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但这其实是个富有弹性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做出阐述。
如有的学生说: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她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不可取,因为如果没有人发现,不就埋没一生了?因此,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踏实工作,不炫耀,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该需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勇气。
教学《丰碑》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这篇文章的主角不是将军,而是军需处长,将军只不过是军需处长的陪衬,通过将军来映衬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这种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的个性化解读,表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
三、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
1.课外阅读。每一篇作品、名家名作,都是作者、名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创造之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會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2.个人活动。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教师应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3.兴趣小组活动。对于儿童,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四、加强日常的阅读积累
1.从阅读的数量着手。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加强课外阅读量,勤做读书笔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上网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解的知识就广博,积累的语言材料就充分。实践证明,大量阅读是积累的好方法,可为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
2.从阅读的积累落实。建议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精彩的段落、有名的篇章,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积累对自己有启迪的语言材料,并将这些内容背诵下来。积累语文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可以把它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五、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
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其中,通过在生活中的真切感受,体会生活的多样性。例如,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进行思考: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爱自己的父母和比较好的生活,但我们在享受父母宠爱与快乐生活时,也应了解到,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一些同龄的小朋友正忍受着饥饿和寒冷。同时也应思考,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应该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不轻易地悲观与绝望,而应以渴望与追求的态度面对任何困难。如果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其教学成果不仅是体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文学价值,更能教会学生了解社会现实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总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不能只是课改背景下的一时热情,教师要把握“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使个性化阅读教学从理论提升到实践的高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84-01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改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
一、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
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但这种阅读不是强加给学生的,应该是学生积极的自愿的参与,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想象和思考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中提出了“以目标为核心,以学法为线索,以活动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以“活动为手段”就是在阅读课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演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探究发现活动,情景剧展现活动,实践示范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阅读课上活动的开展决不是为了追求热闹、翻新,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在亲历亲为中去揣摩语言魅力。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个性化阅读还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中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课文。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学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敢于批判包括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
如教学《落花生》时,教师问:“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个问题用“教参”中的话来答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但这其实是个富有弹性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做出阐述。
如有的学生说: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她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不可取,因为如果没有人发现,不就埋没一生了?因此,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踏实工作,不炫耀,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该需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勇气。
教学《丰碑》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这篇文章的主角不是将军,而是军需处长,将军只不过是军需处长的陪衬,通过将军来映衬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这种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的个性化解读,表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
三、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
1.课外阅读。每一篇作品、名家名作,都是作者、名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创造之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會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2.个人活动。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教师应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3.兴趣小组活动。对于儿童,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四、加强日常的阅读积累
1.从阅读的数量着手。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加强课外阅读量,勤做读书笔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上网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解的知识就广博,积累的语言材料就充分。实践证明,大量阅读是积累的好方法,可为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
2.从阅读的积累落实。建议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精彩的段落、有名的篇章,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积累对自己有启迪的语言材料,并将这些内容背诵下来。积累语文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可以把它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五、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
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其中,通过在生活中的真切感受,体会生活的多样性。例如,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进行思考: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爱自己的父母和比较好的生活,但我们在享受父母宠爱与快乐生活时,也应了解到,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一些同龄的小朋友正忍受着饥饿和寒冷。同时也应思考,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应该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不轻易地悲观与绝望,而应以渴望与追求的态度面对任何困难。如果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其教学成果不仅是体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文学价值,更能教会学生了解社会现实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总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不能只是课改背景下的一时热情,教师要把握“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使个性化阅读教学从理论提升到实践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