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以问题教学为基本形式,即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中职德育课教学问题设置必须科学、合理,才能使学生进行更为精细的思维,综合新旧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問题设置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思想认识的偏差,才能对症下药完善德育课教学。
【关键词】巧设问题;兴趣;发散性思维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同时也对新时代中职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所以,目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应该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又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主义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感。”[1]这一规定为深化德育课教学改进指明了方向。
一、中职德育课“巧设问题”教学方法的探索
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以往的德育课沉闷、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够常常出现厌学情绪,德育课在中职学校并没有的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是中职德育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中职学校德育课实践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改进:
(一)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研究,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会促进学生迸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生长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和探索的欲望。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加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始终是教学的难点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兴趣性和价值性。在中职德育课中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了解和分析国际内重大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贴近学生,贴近职业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喜闻乐见的,都写说也能说几句的东西,如影视作品,网路视频,名人逸事,漫画,诗歌,典故,谚语等之。这些内容在趣味性和可读性日益增强的中职德育新教材中随处可见、要充分利用。同时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把教材中没有而成为教学中所用的,学生兴趣的材料搬上课堂,并通过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气氛,还能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思维过程中,完成课本基础知识的教学义务,从而达到一举两得.
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源泉,德育课教学要把理论变成活动,德育课教学中的活动可是多种多样的,由“讨论”式仿真式,参与式,竞赛式等等,可视教学内容不同,是活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多年来,针对这些中职生我们从来都不会说学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而是不断鼓励他们,不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增强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如在答是非选择题时,只写几个字或一句话,按照习惯会找出来问,为什么不写完,留那么多空格干什么,我不是这样的,只要学生有,哪怕一丁点思维方式的突破,有一点靠谱,我都会及时表扬他,事实证明,当学生有兴趣,他肯定会学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也将迈进信息化的新时代,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化的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优点,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形象,让德育真正的“活”起来。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在讲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益关系》时,先设计多媒体课体“走进华面村”带着问题看视频,(1):“华西村为什么会成为天下第一村?(2)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原因是什么?[3]伴随着”《在希望田野上》优美的旋律,大屏幕上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宽敞,数不清别墅,老人公寓人人有工作每家每户少则一百万存款多则一千万多的存款——一栋耸立的摩天大楼。在学生一阵阵的啧啧的赞叹声中我们师生共同找到了答案,华西村通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扶持乡镇企业,实施心理激励,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等措施,使华西村从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小村庄发展成为工商并举,年销售收入达几百亿元,下辖9大公司60多家企业的华西村集团。在分配上实行的是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三位一体”的分配制度。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属于按节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华西村村民理财的方式主要是投资企业入股分红。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原因。就是注重激励、兼顾公平既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有保证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既要反对平均主义没有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确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激趣引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这些不是我们这些中职生以后走上社会创业过程必备的精神吗?
(二)巧设问题,温故知新。
在新课改的德育课的教学内容由单元课,节,点等要素组织,但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前后不同的单元、课、节、点,之间的知识往之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形成了一个个知识结构,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自然过渡到新知识,这种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比较,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差异,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既要思想准备,又要知识基础,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三)巧设问题,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属于创性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复身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或理论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思维角度,重新审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搜索,力求更深刻把认识某个问题或得出新的理论。发散性思维也是一种已知信息中心产生打了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是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发散性思维有力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善于思考,不因循守旧的创新能力。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当分析重点难点时往往要先给学生提供背景材料设置情景,在引导学生了解材料进行分析思考,讨论。例如在讲到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第九课在教学“《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一课 ,先介绍“东施效颦”的成语故事,人们一惯的思维定势,对东施效颦模仿持讥笑的态度,紧接着问“东施效颦”何罪之有?要求學生进行发散思维,替东施效颦打抱不平,在学生的讨论发问中发现思维闪光点。
学生甲:“东施固然丑陋,但是她有关爱之心,这比生活中的哪些不分美丑的性要好得多。
学生乙:”东施不但知道什么是美,而且还有追求美好勇气和决心,这比那些不求上进,甚至对面貌的美进行恶意诽谤的人要好的得多。
学生丙:“东施渴望美,向往美,可贵的东施还具有自知之明。明知道自己丑陋,但不自暴自弃,虚心向西施的学习,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习丁:人的最美之处是心灵,面貌虽然天生丽质,如果不能自重,外表在美,本质也是丑的,东施如能自重,自爱,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对外表虽丑,但心内心是美的,通过讨论,使学习净化了心灵,陶冶思想情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设问题,质疑问难,
质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巧设问题是个关键,提出的问题必须新颖明确,富有启发性,兼顾梯度性,学生只有对陌生的新知识不理解的事理才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巧设问题的形式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应用或推理设疑或对比设疑或连环设疑或矛盾设疑或变式设疑每一节政治课总存在一定的教学难点,它是课堂教学的拦路虎,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好理解和掌握,进而影响整节课教学效果,所谓教学难点,一般是指使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的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知识的表达较为抽象笼统,没有用具体的事例或数据进一步加以阐述和分析说明,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生活情感的体验。二是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产生负迁移,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问题的解决。因此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批评和怀疑的意识,大胆发表自己的好见解,老师不怕被学生问倒,形成质疑问难好习惯,在学习思维的障碍处,教师必须及时与体验去分析思考。这时学生往之念随入思维的困境中,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这几需要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矛盾所在,并结合新教材知识帮助学生进行重复思考,几次反复之后,学生突然感觉”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发现了“真理”之所至。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敢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及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该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有价值的一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例如:《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第十四课,在讲到《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时由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经过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等用于物质贡献,把个人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做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唯一尺度,因此可在该处设置学生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问题,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保尔与现在的科技时代的比尔盖茨,两人的贡献谁更大?学生思考的问题往往有三种?
①1,比尔盖茨对社会的贡献大家看得见,摸的着,体会得到的,而保尔只是过去的小说中的虚构人物。
②比尔盖茨侧重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虽然现在意义重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贬值,甚至消失,而保尔侧重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是持久的,而且可以转化的物质力量。
③对保尔与比尔盖茨两人不能做简单的比较,因为两人对社会贡献,侧重点不同,比尔盖茨侧重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保尔侧重对社会精神贡献这两方面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方式。衡量一个人的认识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贡献,又要看到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贡献更大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当学生对问题分析讨论至此时,他的思维障碍已悄然排除,其首功归于设问准确到位。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努力通过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兴趣,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只有这样,才能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主动参与到中职德育课的学习中去,真正受到德育课思想教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纲》2004.
[2]卢书兵《政治创新教法-学生心理诱导》(C)学苑出版社,1999年.
【关键词】巧设问题;兴趣;发散性思维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同时也对新时代中职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所以,目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应该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又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主义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感。”[1]这一规定为深化德育课教学改进指明了方向。
一、中职德育课“巧设问题”教学方法的探索
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以往的德育课沉闷、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够常常出现厌学情绪,德育课在中职学校并没有的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是中职德育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中职学校德育课实践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改进:
(一)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研究,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会促进学生迸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生长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和探索的欲望。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加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始终是教学的难点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兴趣性和价值性。在中职德育课中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了解和分析国际内重大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贴近学生,贴近职业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喜闻乐见的,都写说也能说几句的东西,如影视作品,网路视频,名人逸事,漫画,诗歌,典故,谚语等之。这些内容在趣味性和可读性日益增强的中职德育新教材中随处可见、要充分利用。同时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把教材中没有而成为教学中所用的,学生兴趣的材料搬上课堂,并通过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气氛,还能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思维过程中,完成课本基础知识的教学义务,从而达到一举两得.
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源泉,德育课教学要把理论变成活动,德育课教学中的活动可是多种多样的,由“讨论”式仿真式,参与式,竞赛式等等,可视教学内容不同,是活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多年来,针对这些中职生我们从来都不会说学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而是不断鼓励他们,不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增强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如在答是非选择题时,只写几个字或一句话,按照习惯会找出来问,为什么不写完,留那么多空格干什么,我不是这样的,只要学生有,哪怕一丁点思维方式的突破,有一点靠谱,我都会及时表扬他,事实证明,当学生有兴趣,他肯定会学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也将迈进信息化的新时代,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化的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优点,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形象,让德育真正的“活”起来。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在讲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益关系》时,先设计多媒体课体“走进华面村”带着问题看视频,(1):“华西村为什么会成为天下第一村?(2)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原因是什么?[3]伴随着”《在希望田野上》优美的旋律,大屏幕上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宽敞,数不清别墅,老人公寓人人有工作每家每户少则一百万存款多则一千万多的存款——一栋耸立的摩天大楼。在学生一阵阵的啧啧的赞叹声中我们师生共同找到了答案,华西村通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扶持乡镇企业,实施心理激励,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等措施,使华西村从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小村庄发展成为工商并举,年销售收入达几百亿元,下辖9大公司60多家企业的华西村集团。在分配上实行的是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三位一体”的分配制度。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属于按节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华西村村民理财的方式主要是投资企业入股分红。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原因。就是注重激励、兼顾公平既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有保证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既要反对平均主义没有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确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激趣引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这些不是我们这些中职生以后走上社会创业过程必备的精神吗?
(二)巧设问题,温故知新。
在新课改的德育课的教学内容由单元课,节,点等要素组织,但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前后不同的单元、课、节、点,之间的知识往之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形成了一个个知识结构,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自然过渡到新知识,这种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比较,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差异,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既要思想准备,又要知识基础,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三)巧设问题,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属于创性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复身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或理论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思维角度,重新审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搜索,力求更深刻把认识某个问题或得出新的理论。发散性思维也是一种已知信息中心产生打了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是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发散性思维有力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善于思考,不因循守旧的创新能力。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当分析重点难点时往往要先给学生提供背景材料设置情景,在引导学生了解材料进行分析思考,讨论。例如在讲到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第九课在教学“《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一课 ,先介绍“东施效颦”的成语故事,人们一惯的思维定势,对东施效颦模仿持讥笑的态度,紧接着问“东施效颦”何罪之有?要求學生进行发散思维,替东施效颦打抱不平,在学生的讨论发问中发现思维闪光点。
学生甲:“东施固然丑陋,但是她有关爱之心,这比生活中的哪些不分美丑的性要好得多。
学生乙:”东施不但知道什么是美,而且还有追求美好勇气和决心,这比那些不求上进,甚至对面貌的美进行恶意诽谤的人要好的得多。
学生丙:“东施渴望美,向往美,可贵的东施还具有自知之明。明知道自己丑陋,但不自暴自弃,虚心向西施的学习,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习丁:人的最美之处是心灵,面貌虽然天生丽质,如果不能自重,外表在美,本质也是丑的,东施如能自重,自爱,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对外表虽丑,但心内心是美的,通过讨论,使学习净化了心灵,陶冶思想情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设问题,质疑问难,
质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巧设问题是个关键,提出的问题必须新颖明确,富有启发性,兼顾梯度性,学生只有对陌生的新知识不理解的事理才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巧设问题的形式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应用或推理设疑或对比设疑或连环设疑或矛盾设疑或变式设疑每一节政治课总存在一定的教学难点,它是课堂教学的拦路虎,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好理解和掌握,进而影响整节课教学效果,所谓教学难点,一般是指使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的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知识的表达较为抽象笼统,没有用具体的事例或数据进一步加以阐述和分析说明,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生活情感的体验。二是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产生负迁移,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问题的解决。因此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批评和怀疑的意识,大胆发表自己的好见解,老师不怕被学生问倒,形成质疑问难好习惯,在学习思维的障碍处,教师必须及时与体验去分析思考。这时学生往之念随入思维的困境中,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这几需要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矛盾所在,并结合新教材知识帮助学生进行重复思考,几次反复之后,学生突然感觉”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发现了“真理”之所至。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敢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及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该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有价值的一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例如:《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第十四课,在讲到《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时由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经过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等用于物质贡献,把个人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做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唯一尺度,因此可在该处设置学生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问题,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保尔与现在的科技时代的比尔盖茨,两人的贡献谁更大?学生思考的问题往往有三种?
①1,比尔盖茨对社会的贡献大家看得见,摸的着,体会得到的,而保尔只是过去的小说中的虚构人物。
②比尔盖茨侧重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虽然现在意义重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贬值,甚至消失,而保尔侧重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是持久的,而且可以转化的物质力量。
③对保尔与比尔盖茨两人不能做简单的比较,因为两人对社会贡献,侧重点不同,比尔盖茨侧重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保尔侧重对社会精神贡献这两方面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方式。衡量一个人的认识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贡献,又要看到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贡献更大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当学生对问题分析讨论至此时,他的思维障碍已悄然排除,其首功归于设问准确到位。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努力通过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兴趣,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只有这样,才能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主动参与到中职德育课的学习中去,真正受到德育课思想教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纲》2004.
[2]卢书兵《政治创新教法-学生心理诱导》(C)学苑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