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教师数学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与价值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授课时间里,并不能够保证整个过程全神贯注的听教师讲课,大多时候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都在十分钟左右,如果教师能够针对注意力较差的学生进行适时的课堂提问,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较少,课堂教学通常是围绕“教师想教什么”来进行的,而非围绕“学生想学什么”来进行,而教师进行恰当的课堂提问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2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价值是值得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其进行探索的,然而从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似乎上述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技能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频率低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的次数较少,大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仅仅围绕知识点进行“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太多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出现这一现状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原因一是由于教師的经验较少,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以至于出现索性不对学生进行提问的现象;二是由于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会大大增加教师备课的任务量,即教师不但要设计相应的问题,还要对学生对问题的反馈结果进行预估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因此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是在为自己“找麻烦”因此就放弃了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2.2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差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仅仅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归结为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注意力涣散,因此把课堂提问当成提醒学生认真听课的工具。这就导致了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质量较差,在问题的设置上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对”或“不对”、“知道”或“不知道”来进行回答,这样的问题由于太多浅显,并没有真正进行探索以至于小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回答出来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2.3 小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反馈效果差
除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的频率低、质量差以外,从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提问反映情况来看也不理想。小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反馈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在于简单的问题(是与非的问题)学生懒得回答,而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又不会回答,这就导致教师设置的课堂提问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同时也无法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久而久之,就导致了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而学生也习惯了教师“自导自演”的“一言堂”。
3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价值发挥的策略探讨
3.1 对提问频率进行重视调整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中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出现课堂提问频率过低的现象,笔者认为小学教师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课堂提问频率低是在于教师并没有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价值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本文强调在对课堂提问教学策略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对课堂提问重视程度,当然在前文中已经提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价值与意义,所以在此笔者主要对如何提高课堂提问频率以及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覆盖率进行探索。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提问频率,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中的即兴发挥是无法达到效果的,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课堂提问的内容、对象、方式进行提前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提问学生”的步骤来进行,而不是按照“提问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使问题面向全班,同时要想提高课堂提问的覆盖率,教师切记不要在同一课堂对同一学生反复提问,为了避免同一学生被多次提问而多个学生没有被提问机会,教师不妨在备课期间将学生按所在位置分成不同不同区域,并就不同问题针对不同区域逐一提问。如:对区域A的学生提问矩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对区域B的学生提问这个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对区域C的学生提问:把这个矩形变成两个三角形,那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同时教师应该逐一对不同区域学生进行提问应该采取“有序随机”的原则,防止学生找到规律,逃避思考。
3.2 对提问方式进行细致探讨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演员是一样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用在教师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很多教学策略与教学技巧虽然在课堂中只展现了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但却需要教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反复推敲,进行不断地探索,对于课堂提问的方式与内容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并不是仅仅围绕教学内容而进行的,就会使学生产生误解,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好笑”,还可以达到事与愿违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生活中的数》“小猫钓鱼”进行讲解时,一定会涉及到“小猫钓到了几条鱼?”这样的问题,涉及这样的问题是仅仅围绕教学内容“数数”来进行的。然而如果教师想对教学内容进行引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对学生进行偏离教学内容的引导,如“小猫为什么钓鱼呢?”、“你喜欢吃鱼吗?”等问题,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问题,虽然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互动,但由于偏离了数学知识的内容,就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鱼好不好吃”的问题上而与数学教学毫无关系。这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提问方式与提问内容进行反复推敲。
3.3 对提问对象进行认真解读
虽然同一年龄段的小学生在心智发育方面来看,总体是趋向一致的,但依然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从小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因此对于教师的相同问题,不同学生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为了能够保证教学内容有序进行,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还要对提问对象——小学生进行充分地考虑,采取分层提问的方式进行,即对思维敏锐,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进行难度系数较高的提问,而对于数学学习能力欠缺,学习兴趣薄弱的学生就可以从简单问题进行引导。例如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移与平行》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事先将问题按照不同难度进行排列,对于基础性问题“这样条直线是什么关系”向数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提问,而对于在平行线上引申的角的问题则可以鼓励数学学习能力加强的学生来回答。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达到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效果,然而要想使这些价值充分发挥,教师就应该在备课环节对提问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采取分层提问的原则,使不同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所有参与、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城东小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授课时间里,并不能够保证整个过程全神贯注的听教师讲课,大多时候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都在十分钟左右,如果教师能够针对注意力较差的学生进行适时的课堂提问,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较少,课堂教学通常是围绕“教师想教什么”来进行的,而非围绕“学生想学什么”来进行,而教师进行恰当的课堂提问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2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价值是值得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其进行探索的,然而从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似乎上述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技能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频率低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的次数较少,大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仅仅围绕知识点进行“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太多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出现这一现状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原因一是由于教師的经验较少,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以至于出现索性不对学生进行提问的现象;二是由于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会大大增加教师备课的任务量,即教师不但要设计相应的问题,还要对学生对问题的反馈结果进行预估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因此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是在为自己“找麻烦”因此就放弃了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2.2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差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仅仅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归结为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注意力涣散,因此把课堂提问当成提醒学生认真听课的工具。这就导致了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质量较差,在问题的设置上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对”或“不对”、“知道”或“不知道”来进行回答,这样的问题由于太多浅显,并没有真正进行探索以至于小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回答出来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2.3 小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反馈效果差
除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的频率低、质量差以外,从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提问反映情况来看也不理想。小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反馈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在于简单的问题(是与非的问题)学生懒得回答,而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又不会回答,这就导致教师设置的课堂提问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同时也无法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久而久之,就导致了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而学生也习惯了教师“自导自演”的“一言堂”。
3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价值发挥的策略探讨
3.1 对提问频率进行重视调整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中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出现课堂提问频率过低的现象,笔者认为小学教师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课堂提问频率低是在于教师并没有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价值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本文强调在对课堂提问教学策略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对课堂提问重视程度,当然在前文中已经提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价值与意义,所以在此笔者主要对如何提高课堂提问频率以及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覆盖率进行探索。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提问频率,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中的即兴发挥是无法达到效果的,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课堂提问的内容、对象、方式进行提前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提问学生”的步骤来进行,而不是按照“提问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使问题面向全班,同时要想提高课堂提问的覆盖率,教师切记不要在同一课堂对同一学生反复提问,为了避免同一学生被多次提问而多个学生没有被提问机会,教师不妨在备课期间将学生按所在位置分成不同不同区域,并就不同问题针对不同区域逐一提问。如:对区域A的学生提问矩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对区域B的学生提问这个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对区域C的学生提问:把这个矩形变成两个三角形,那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同时教师应该逐一对不同区域学生进行提问应该采取“有序随机”的原则,防止学生找到规律,逃避思考。
3.2 对提问方式进行细致探讨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演员是一样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用在教师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很多教学策略与教学技巧虽然在课堂中只展现了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但却需要教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反复推敲,进行不断地探索,对于课堂提问的方式与内容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并不是仅仅围绕教学内容而进行的,就会使学生产生误解,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好笑”,还可以达到事与愿违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生活中的数》“小猫钓鱼”进行讲解时,一定会涉及到“小猫钓到了几条鱼?”这样的问题,涉及这样的问题是仅仅围绕教学内容“数数”来进行的。然而如果教师想对教学内容进行引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对学生进行偏离教学内容的引导,如“小猫为什么钓鱼呢?”、“你喜欢吃鱼吗?”等问题,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问题,虽然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互动,但由于偏离了数学知识的内容,就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鱼好不好吃”的问题上而与数学教学毫无关系。这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提问方式与提问内容进行反复推敲。
3.3 对提问对象进行认真解读
虽然同一年龄段的小学生在心智发育方面来看,总体是趋向一致的,但依然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从小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因此对于教师的相同问题,不同学生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为了能够保证教学内容有序进行,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还要对提问对象——小学生进行充分地考虑,采取分层提问的方式进行,即对思维敏锐,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进行难度系数较高的提问,而对于数学学习能力欠缺,学习兴趣薄弱的学生就可以从简单问题进行引导。例如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移与平行》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事先将问题按照不同难度进行排列,对于基础性问题“这样条直线是什么关系”向数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提问,而对于在平行线上引申的角的问题则可以鼓励数学学习能力加强的学生来回答。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达到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效果,然而要想使这些价值充分发挥,教师就应该在备课环节对提问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采取分层提问的原则,使不同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所有参与、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城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