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的“心”声你听到了吗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_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脏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还有其他如先天性以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疾病、心律失常等。它的造访,使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面对心脏病的“空袭”,我们真的毫无办法吗?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自身早期出现的病症缺乏认识,而一些年轻人对胸闷、心慌等症状也不是很重视,往往认为没什么关系,忍一忍就过去了。殊不知,正是这些想法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掌握一点相关的医学常识,有助于人们预防或与心脏病和平相处。
  1.心脏病检查只需做心电图吗?
  有的心脏病患者单做普通心电图,往往不会发现什么异常,所以说只做心电图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因为心电图只是反映了心脏电路的问题,因此要了解心脏的结构和承受能力就得再做B超和活动平板试验等等。
  2.只有中年人才需要預防心脏病吗?
  许多年轻人一直认为预防心脏病是中老年人的事,年轻人身强力壮,根本不用预防心脏病。儿童的心脏病确实多是先天的,心脏病的许多表现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大都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许多心脏病患者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得了心脏病。研究证明,许多心脏病患者在儿童时期其动脉血管内壁上会出现一些紫色条纹,这些紫色条纹就是日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也就是说,心脏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发展了。因此,正常人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注意饮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来预防心脏病。所以,年轻人也应及时地做好预防心脏病的准备工作。
  3.冠心病不治疗能自愈吗?
  答案是不治疗不能自愈。冠心病不像感冒,不能自愈,而且任之不管,只会逐渐加重,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及猝死等严重情况,到那时候就后悔莫及了。
  4.冠心病必须每年轮流治疗来疏通血管吗?
  现在很多住院患者出院前都会询问一些问题,比如:冠心病每年都要通血管治疗1~2次,这样就不会再发生心绞痛了吗?其实输的那些液体一般都是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果有心绞痛症状,又不是很严重,可以输液治疗一下,但主要还是靠治疗冠心病的口服药物维持。
  5.胸痛就是心绞痛吗?
  胸痛不一定是心绞痛,因为胸部有很多器官,如肺、呼吸道、食管等,不管哪个器官发生问题都会引起胸痛。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讲,应及时就诊,通过进一步检查来判断是不是心绞痛。
  6.心绞痛一定会痛吗?
  许多人都从字面来理解心绞痛,觉得心绞痛就应该像绞着般疼痛,但也可以像火烧、像有东西压着一样疼痛,而且还有一部分患者发病时根本没有疼痛的感觉,只是觉得有点憋气、闷得慌或者心里不怎么舒服,其实这些都是心绞痛的表现,平时如果反复胸闷,一定要及时就诊。
  心绞痛也会表现为牙痛吗?
  心绞痛未必痛在心上。心绞痛症状不典型时也可以表现为牙痛,尤其是出现下列情况时要高度怀疑心绞痛:牙痛与活动或情绪激动有关,牙痛剧烈,但牙科医生检查无明显牙痛;牙痛部位不确切,往往数个牙齿都感到疼痛;虽经牙科处理及服用止痛药,但都不能解除牙痛;牙痛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改变,口服硝酸甘油后,往往药到痛止。
  8.心绞痛与心梗是一回事吗?
  心梗指的就是心肌梗死。心绞痛跟心肌梗死其实都是冠心病的一种。两者是量变与质变的差异。心绞痛一般持续时间短,心肌细胞并未发生坏死,而心肌梗死时心肌长时间的缺血会使心肌细胞坏死,引起质变。但心绞痛也需要重视,因为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往往提示可能要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9.父母患有冠心病,其后代在饮食方面应如何调整?
  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人们越来越注意通过饮食来预防冠心病。总的来说,在保持热量需要的基础上,饮食上需要注意控制脂肪摄入。(1)控制总热量,保持正常体重。糖在总热量中的比例应控制在55%~60%。宜多吃些粗粮,以增加复杂的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的含量。(2)限制脂肪摄人。脂肪的摄入应限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以食用植物脂肪为主。适当吃些瘦肉、家禽、鱼类。海鱼的脂肪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影响人体脂质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从而保护心血管,预防冠心病。
  (摘自《养生大世界》2017年11期)
其他文献
如果家里的老人突然出现爱囤积、爱捡破烂、爱攒东西的情况,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罹患了老年痴呆。  一般来说,判定老人的捡废品行为是否为病理性,主要观察其捡废品的目的:如果不会分类和整理,也不出售废品,病态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老人囤废品的行为不是病理性的,子女要多些理解。有些老人爱囤垃圾是因为曾经的苦日子让他们缺乏安全感,需要满满一屋子东西给自己带来充实感,满足心理需要,其實,囤积是某种精神寄托。  (
期刊
目前我国的房颤患者至少有1000万以上。房颤会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使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17倍。但是,中国人群房颤的高发病率、低就诊率和诊断率并存令人担忧。而关于房颤认识及治疗的六大误区,值得大家警惕。  误区1:房颤治不好,治不治都一样  房颤治疗是个棘手的问题,即便坚持每日服药,多数患者的房颤也会复发。所以有一部分房颤患者甚至部分基层的医生都会认为,房颤治不好,治不治都一样。  
期刊
医学研究表明,不少冠心病引发的不适和突发性猝死,具有4个特定的时间段。在这4个时间段里,人的生命力特别脆弱,最易被病魔所击倒。由此,被专家称为“魔鬼时间”。  一天之中的“魔鬼时间”  清晨起床,便进入了一天中的第一个“魔鬼时间”(早上6:00—9:00)。此时为冠心病发作的高峰期。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早上6:00—9:00最为频繁,心肌缺血的发作高峰为早上7:00—8:00,心绞痛和猝死往往会在上午
期刊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7.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mmHg,舒张压≥60
期刊
52岁的李先生在某广告公司任职。有高血压的他每天都按时测量血压,这本是件好事,但是李先生却很“过分”。不仅一天测六七次,每次都记下数值,而且只要血压值稍有波动,他就要去医院检查。前不久,他发现自己肚子里经常“咕咕”叫,以为肠道出了问题。就诊时,医生说这是正常人都会有的肠鸣,不必大惊小怪。但他表示怀疑,经过反复检查,医生坚定地告诉李先生:身体各项指标都很正常,他这是“心病”。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
期刊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审视过自己教养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有多少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选择的,有多少是下意识地延续了曾经的经历与经验,又有多少其实是来自于外界影响的?其实,那些潮流追逐的教育热点,那些众口一词的“教育理念”,有问题的、不适合自家的,多了去了。  前阵子,朋友圈里被刷屏的都是“陪孩子做作业”的话题,许多家长都是一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样子,争相诉说自己情绪失控的状况。其实这个矛盾的冲突点不是“
期刊
鸡爪手、硬皮病、全身疼痛、久治不愈的发热、莫名其妙治不好的眼病以及频频发作的结石……这些日常中比较麻烦的小毛病,以及那些叫不上名字、不知道什么引发的疑难杂症,都可能是人的免疫系统发生了内战,而风湿免疫科专管这些难治的顽疾。不明原因发烧或是成人斯蒂尔病  成人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严重时还伴随胃绞痛,整夜无法入睡。像这种不明原因的长时间发烧,很可能是成人斯蒂尔病。这个病其实是风湿病的一种,因为易与常
期刊
冬季是鼻炎高发季节,患者常有头痛、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涕等不適,按摩额头可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中医认为,老年人阳气不足,卫外功能减弱,感受风寒极易诱发鼻炎。额头的上星穴属督脉,具有温振阳气、祛风散寒的作用。上星穴位于额头正中发际直上1寸处,以大拇指按揉,并朝向鼻尖方向用力。早晚各按摩5分钟。现代医学证实,上星穴处分布有额神经分支,额动、静脉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分支。按揉此处,可以起到改善鼻腔
期刊
他们的玩无所缘起,随性所至。他们创造了儿童自由玩耍的黄金时代——  一  现在家长的育儿水平是越来越高了。比如,最近朋友圈的一位家长就分享了应该如何做好孩子榜样的感悟。她说,当看到自己津津有味地追一些无厘头神剧时,终于明白:为何孩子也喜欢看某些无聊的动画片了,不禁发出“孩子真是父母的镜子”的感叹。这是家庭教育中孩子促进家长完善的一個活色生香的案例。以孩子为鉴,可以正衣冠!不禁为家长的觉悟叫好。  
期刊
孩子的天性  每次上课,教室门外都会拥挤着一大群陪读的家长,他们比孩子更紧张,课问休息时除了要求孩子“喝口水”“吃点东西”,还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叮嘱:  “老师说了不要动,你怎么就一直动呢?”“你看你们班的那个同学,走得多好,你要向人家学习。”“宝贝你有很大进步,我们再加把劲,还能做到更好。”  每次听到家长们对孩子提出要求,我都感觉有压力。尽管今天父母的教育观更开明了,但骨子里仍有根深蒂固的权威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