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大小将40例60岁以上患者划分为老年组,另外20例划分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生存率、死亡原因、血液透析不良反应、精神抑郁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老年组1年生存率50.00%及3年生存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低血压、心绞痛、精神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尿毒症患者来说尽早充分透析、加强透析管理及健康教育、加强营养摄入、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老年患者;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观察
在生活条件及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血液透析治疗中的老年患者逐渐增多,高龄不再是血液透析禁忌症。有数据资料表明我国血液透析中75岁以上患者占10%左右[1]。现在,提高老年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预防其他系统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血液净化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现将我院血液透析科收治的尿毒症患者根据年龄差异进行分组,对比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大小将40例60岁以上患者划分为老年组,另外20例划分为对照组,其中老年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0~78岁,平均(68.8±1.2)岁。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5~59岁,平均(48.8±1.2)岁。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前的血压、尿量、尿素氮、血红蛋白、肌酐、心胸比、血浆白蛋白、心电图以及并发症等相似,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血液透析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费森尤斯(德国)4008B透析机,以碳酸氢盐透析,血流量180~25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800ml/min、电导度为140ms/cm。透析时间为3个月以上,每周透析2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率,1年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透析不良反应、精神抑郁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生存率比较 老年组1年生存率50.00%及3年生存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存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第1年死亡原因 老年组第1年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恶液质。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第1年死亡率及原因
2.3 两组透析不良反应及精神抑郁发生率 老年组低血压、心绞痛、精神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透析不良反应及精神抑郁发生率 (%)
3. 讨论
老年患者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高,加之各器官系统功能衰退,其代偿能力较弱,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明显降低,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发生率自然较高,其长期预后、生存时间均要低于非老年人[2]。本组资料中老年组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且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精神抑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另外有文献报道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诱因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这可能与患者心脏储备功能较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细胞内外渗量平衡时间长、对透析中的溶质及电解质等变化适应性差等因素有关。对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要定期测量干体重,控制透析期间内体重增长率在3%以下、超滤速度在1000ml以下、血流量在150ml/min,还要定期测量血生化、Hb、胸片、超声、心电图等,对于心血管功能不稳患者在血液透析时还应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尽量遵循短时多次的原则[3]。血液透析前禁用降压药,以低温、序贯钠透析,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应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透析器及质量好的透析水,加强透析过程管理,积极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现代应用的血液滤过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毒性低、生物相容性更好等特点,能高效清除毒素、改善营养状态、预防并发症发生[4]。总之,对待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要充分认识其多病共存、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等特征,要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加强透析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力争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许家岭,马 梅,赵连才,等.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低耐受性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 (3) : 247-248.
[2] 李凤莲.血液透析治疗中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8):141-142.
[3] 钱 玉.血液透析对老年尿毒症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 (3) : 95-96.
[4] 巫丽珍,邱秀芬.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45-346.
关键词: 老年患者;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观察
在生活条件及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血液透析治疗中的老年患者逐渐增多,高龄不再是血液透析禁忌症。有数据资料表明我国血液透析中75岁以上患者占10%左右[1]。现在,提高老年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预防其他系统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血液净化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现将我院血液透析科收治的尿毒症患者根据年龄差异进行分组,对比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大小将40例60岁以上患者划分为老年组,另外20例划分为对照组,其中老年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0~78岁,平均(68.8±1.2)岁。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5~59岁,平均(48.8±1.2)岁。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前的血压、尿量、尿素氮、血红蛋白、肌酐、心胸比、血浆白蛋白、心电图以及并发症等相似,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血液透析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费森尤斯(德国)4008B透析机,以碳酸氢盐透析,血流量180~25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800ml/min、电导度为140ms/cm。透析时间为3个月以上,每周透析2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率,1年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透析不良反应、精神抑郁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生存率比较 老年组1年生存率50.00%及3年生存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存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第1年死亡原因 老年组第1年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恶液质。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第1年死亡率及原因
2.3 两组透析不良反应及精神抑郁发生率 老年组低血压、心绞痛、精神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透析不良反应及精神抑郁发生率 (%)
3. 讨论
老年患者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高,加之各器官系统功能衰退,其代偿能力较弱,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明显降低,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发生率自然较高,其长期预后、生存时间均要低于非老年人[2]。本组资料中老年组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且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精神抑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另外有文献报道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诱因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这可能与患者心脏储备功能较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细胞内外渗量平衡时间长、对透析中的溶质及电解质等变化适应性差等因素有关。对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要定期测量干体重,控制透析期间内体重增长率在3%以下、超滤速度在1000ml以下、血流量在150ml/min,还要定期测量血生化、Hb、胸片、超声、心电图等,对于心血管功能不稳患者在血液透析时还应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尽量遵循短时多次的原则[3]。血液透析前禁用降压药,以低温、序贯钠透析,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应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透析器及质量好的透析水,加强透析过程管理,积极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现代应用的血液滤过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毒性低、生物相容性更好等特点,能高效清除毒素、改善营养状态、预防并发症发生[4]。总之,对待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要充分认识其多病共存、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等特征,要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加强透析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力争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许家岭,马 梅,赵连才,等.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低耐受性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 (3) : 247-248.
[2] 李凤莲.血液透析治疗中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8):141-142.
[3] 钱 玉.血液透析对老年尿毒症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 (3) : 95-96.
[4] 巫丽珍,邱秀芬.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