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现代专题展览形式设计的几个特征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近现代专题展览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新颖的展览展示效果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成为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活动,也是以物说史、以史育人的重要思想宣教形式。由此,本文结合典型展览案例,探讨和梳理此类型展览在形式设计领域中的一些共有特征,从中引发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近现代;专题展览;展览形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一、近现代展览概述
  在博物馆中,相对于基本陈列的另一类主要活动形式是展览。展览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围绕一个主题而举办的一种宣传形式,又叫专题展览,由于它往往有时间限制,所以又称临时展览。以国家博物馆为例,有两大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专题展览则品类繁多,有艺术创作类的展览,如“中华史诗美术大展”;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类的展览,如“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有对外文化交流类的展览,如 “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还有一类就是本文要展开论述的——近现代题材的专题展览(以下简称近现代专题展览)。近现代专题展览是综合博物馆专题展览中的重要类别,是以近现代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杰出领袖人物等为主题的展览。这一类的展览除了能反映近现代史学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外,还由它的性质决定了其重要的宣传教育功能而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近现代专题展览是向观众提供学习近现代史,了解国情,缅怀先烈,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文化形式。简单来说,一个成功的近现代专题展览能够以物说史、以史育人,达到培养人的髙尚品格,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帮助人们找到精神归属的社会效益。因此,关于近现代专题展览相关问题的梳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近现代专题展览形式设计的几个特征
  如果说展览主题是展览的灵魂,那么形式设计便是展览的血肉。形式设计的基本目的在于创造性地运用艺术手段和方法,将展览主题所要传达展示的内容艺术地再现出来,形成视觉体验,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感知内容。现结合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天下为公大道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以下简称孙中山展)分析近现代专题展览形式设计的几个特征。中国国家博物馆精选326件馆藏文物和珍贵历史照片,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推出孙中山展。展览通过孙中山的墨迹手稿、重要文件、宣言、为革命筹款、演讲录音、委任书状等珍贵文物,重点反映孙中山先生推翻封建帝制开创共和的历史贡献,以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现国共合作的伟大历史转变。同时,也通过法书墨迹、函电手迹、重要遗物、珍贵留影等,展现孙中山先生的精彩人生。
  (一) 同一主题下,展品的多样性
  近现代专题展览以纪念重要历史事件和伟大人物为主。不同于艺术类展览明确的分类标准,人物纪念类展览呈现出文物多样性的特点。纸质类文物、器物类文物、影像类文物等,这些不同种类文物的尺寸、体量、文物现状各不相同。但是按照一定的史学标准为依据,有的时候,相差很大的文物必须要放在一起来说明某个主题或是尊重一定的历史逻辑。那么,怎样能够把这些文物和谐地放在一起达到展示的效果,是近现代展览形式设计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在孙中山展中,这一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开创共和”和“伟大转变”两个单元。这两单元是展览的核心内容,以时间为序阐述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重要经历和主要贡献。因此,文物的陈列必须要尊重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或者特定的历史逻辑。在通体的展柜中,采用了统一大小的斜面展托,并根据文物的大小辅助以不同结构的展架来统一陈列的效果。
  除了文物本身,恰当使用艺术品可使展览增色。而使用则需把握适度原则。首先选取的艺术品要符合展覽主题,最好是能够直接反映某个历史事件、典型人物或者重要时刻,切不可牵强附会。怎样将艺术品作为特殊的展品恰当地呈现在整个展览中,也是体现展品多样性考量的一个因素。孙中山展中一共选取了三件艺术品,其中沈加蔚先生于1981年创作的油画《先驱——国共合作?东征?北伐》(图一)所陈列的位置很有意思。这幅作品陈列于外围展线的拐角处,首先画面的内容是直接表达了孙中山先生的重要政治活动。构图为三联幅,画中主要人物孙中山、李大钊、廖仲恺等大步迎面走来,而观众动线也是直面画作走去,加之画作尺幅较大(171cm×339cm),就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似乎将观众带入了国共合作的年代。艺术品作为展览的一个因素恰当地融入了展览主题,并将抽象的历史事件生动地表达出来,增添了展览的艺术欣赏性。
  (二)空间布局的多样性
  展厅的空间布局是同时影响着展览内容大纲和形式设计的重要因素。姚安将展览大纲的架构总结为10种形式:直线形、“串”字形、平行线形、同心圆形、一个放射线形、“田”字形、“A”字形、“V” 字形、“H”字形和“T”字形。这种分类标准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展厅的空间结构,由此可见,展厅结构对于展览可视性的重要意义。而专题展览由于其筹备时间、展出时间、展厅排期等可变因素的叠加就决定了其展厅选择时必然面临的灵活多变性。
  孙中山展使用的展厅极有特点,是具有双倍展线的回字形展厅。回字形展厅最大的弊端是观众参观动线的重复。怎样扬长避短,减少观众视觉上的重复同时尊重历史逻辑,是一个要解决的重点。在展厅的结尾(图二),外围展线展示的是孙中山先生晚期包括去世之后的历史文物,其中有一件较为重要的文物是北平同生照相馆摄制的《总理奉安纪念册》。在设计中巧妙地利用了内外展线的重复性,选取了《总理奉安纪念册》中的部分典型场景照片做艺术处理后等比洗放为大照片悬挂于与之相对的内展线上,让观众在看到纪念册这一文物本身后又能看到其中的内容,从而能够更感性更深刻地感知当时纪念中山先生的场景。这样的呼应,使空间的劣势变成了优势,即丰满了对重点文物的诠释,也增加了展览的可视性,能够更好地吸引普通观众的关注,达到传播展览主题的效果。   (三)工艺材料与展具、空间距离、灯光等因素相互配合对展出效果的重要影响
  一个合格的展览设计师首先要了解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特性,从而把握设计过程中使用手法的选择、制作成本的控制等重要环节。在孙中山展的制作工作中,较难把握的是大量玻璃展柜、镜框、前言立体字和灯光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展厅屏风的斜对面是有大量文字的前言板,必须保证其可读性,因此在屏风立体字材质的选择上不能一味地追求亮度,要考虑到材料发光所造成的视觉盲区。亚克力这种材质具有水晶般的透明度,透光率在92%以上,光线柔和、视觉清晰,用染料着色的亚克力又有很好的展色效果同时它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既可采用热成型,也可以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可以达到书法手写体字型的精细度要求,因而成为屏风标题的首选材质。另外,在展厅的整体灯光布局中,要综合考虑展柜玻璃的反光问题、墙面选用色彩的吸光率、文物保护对光线照度的要求等,直接影响最终的视觉效果。
  (四)近现代专题展览审美标准的“现代化”
  科技水平的进步推动着专题展览现代化的发展,在陈列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展示效果,已在现代博物馆中广泛应用。革命题材怎样引起大众的关注,怎样将思想宣教融入视觉享受等问题使得近现代专题展览的审美标准趋于“现代化”,并成为符和博物馆发展的正确方向。但是正如苏东海先生所说,声光电及其他科技手段都不过是工具,而不是作为知识载体的文物和审美载体的艺术展品本身,过重地运用科技手段反而喧宾夺主、夺去了文物固有的光彩[1]。多媒体手段只是现代化审美的载体之一,而审美标准本身的“现代化”才是形式设计的核心出发点。单纯地追求技术的“新、奇、炫”不是目的,符合大众审美的变化才是初衷。
  近现代展览由于其强大的宣教功能,则必然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這就要求形式设计首先要符合政治思想路线,任何设计手法、色彩、排版方式等设计中的具体工作都不能够天马行空。同时内容和设计都要为展示文物本身服务,这是每一个博物馆人工作的源头和起点。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从办展方法、展览目标、展示效果等方面近现代专题展览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近年来,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大量这种类型的展览,比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等都深受观众的喜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伴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趋势,近现代专题展览的推出既要以史学为依据,又要符合大众审美,肩负起大众思想文化教育的工作,如何兼顾不断创新与尊重历史这两大基本原则是近现代专题展览形式设计工作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苏东海.论博物馆的现代化[J].中国博物馆,1997(1).
  作者简介:王宇洁(1984-),国家博物馆(作者系孙中山展览设计师),研究方向:文博、工艺美术和展示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面对经济的全球化格局,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华戏曲艺术既要发扬其优秀的艺术传统,又要善于吸收新的艺术因素,在创新中求得发展机遇。彝剧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彝族文明的基础之上而产生的,它是彝族的又是中国的。笔者多年从事少数民族戏剧——彝剧的创作,对于发展民族剧种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传承;创新;拓展;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
【摘要】喜林苑是一个传统文化符号在全球化时代通过一些现代文化生产的手段实现资源保护、文化传播和品牌塑造的典型范例,其实现了从传统的民居建筑向民族文化旅游空间、文化保护空间、文化交流空间等现代多功能文化空间的转变。在其转变过程中,受到了全球化、旅游跨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有自己发展特色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关键词】喜林苑;文化交流;文化空间;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TU241.5 【
【摘要】“仪仗队”心仪已久, 铺陈美的蛛丝马迹。浓郁的诗风转移,“郁词”、“艳词”到“雅词”。对仗美的花絮超凡脱俗,拾缀、沉浸、酿造。优雅的替身指日可待。  【关键词】心仪已久的“仪仗队”;雅娴的典丽;无可挑剔的工整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一、不急不缓浅斟细酌脱俗的“仪仗队”  本文我要浅斟细酌的是:对仗艺术的抑扬顿挫、天马行空、情趣盎然、优雅动人。对仗的称呼来源于古代两两相对
【摘要】从数量上看,哈尔滨市双城区不可移动文物以等级较低者为主。在双城,“用不上、修不起、碰不得”,是此类文物的普遍特征。然而,它们并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文化鸡肋,相反,具有不可复制的地方特色和丰富、重要的文化内涵。只要增强文化自信,抓住有利契机,统筹兼顾,量材适用,变消极保护为积极利用,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文物保护利用的新路。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低等级;哈尔滨市双城
【摘要】书法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书写、传承的研习上下功夫。要建立书法教育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学校素质教育提升的一个亮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网上筛选报名组建书法艺术活动小组,努力拓展书法教育的空间;重实践,重积累,善借“他山之石”,以期逐步建立书法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文化传承;素质教育;拓展空间;互联网 多媒体;长效机制;循序渐进;兴趣小组  【
【摘要】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正处于建设鲜明特色的全国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强校目标的攻坚阶段,面对更高的教学目标,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顺应时代要求,坚持文化兴校的发展战略,文化育人的建设目标,遵循专业文化发展规律,开展专业文化研究与建设,把专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文化;专业文化内涵;专业文化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摘要】本文是一篇带有抒情性质的文艺评赏。作者以“心画心声”这一曾被汉代美学家杨雄以及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讨论过的美学概念为切入点,具体探讨分析了在评价潘岳诗文、人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文章指出:“安仁拜路尘”的历史事件固然反映出潘岳人品中的某种局限性,但也不能因此就认定其为人心口不一、为文虚情假意。事实上,如果我们结合潘岳的人生经历和其所处的时代境遇来看,我们会发现潘岳的许多诗文都是真实心曲的自然流
【摘要】在山西中部地区,有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是这么说的:“平遥古城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从中可见平遥漆器的名气。尤其是2006年平遥漆器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其发展备受关注。文章对平遥漆器的起源、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述,分析了其制作工艺和流程,并且对平遥漆器目前的生产现状做了一系列调研,发现平遥漆器的生产制作存在工艺简化、产品单一、化学漆的使用等问题。  【关键词】平遥;漆器;工
一、为什么别人总觉得我古怪  李玲(化名),16岁,高二年级学生,家中独生女,性格内向。在学校她感到很压抑,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觉得学校里总是有很多人说自己古怪,有时感到有人在辱骂自己。同学反映李玲基本不跟人交流,总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同学之间确实有议论。  李玲的自诉:我的成绩还可以,父母只关心我的成绩。初中时我很少跟同学交往,很多人说我“装”,我很难受。我觉得告诉父母也没有什么用
【摘要】几年前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某种程度上带动了一波企业美术馆的兴建。然而,在近年来在发展过程中,与公立美术对比,从政策扶持、政府资金支持、馆藏数量、人才、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化。要想突破自身困境实现美术馆定位和发展方向,就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创意战略模式。本文通过选取国内的创新代表今日美术馆,通过六个维度创新进行分析,探究民营非营利性美术馆如何创新,从而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