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59403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同样对语文教学也有着很大改变。当前,网络多媒体技术逐步走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基于此,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创新和改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优势
  近年来,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应用起来,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着诸多优势:
  1.资源丰富,交流方便。当前,专业教育网、校园网的建立和互通,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教师和学生的网络资源查找带来了巨大便利。比如:教师可通过网络找到教学中所需的素材,可通过网页指导网站下载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同时学生也可通过网络找到写作所需的材料或写作指导等信息,且师生的交流极为便捷。
  2.教学和反馈方式多样化。一是教学形式多种,比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等形式。二是信息反馈多样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具有声音、图片、视频、文字等表现形式。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作文教学实施
  1.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网络作文教学则是将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等引入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播放声音、图像、视频等来为学生的写作创设情境,让学生的视觉、听觉享受一次绝美的大餐。创设情景可以分为两步:一是直观演示得体会,在教学中,教师可直观展示情境,比如:长跑比赛、河流污染、火灾现场等图片或视频,给予学生各种感官刺激,让他们融入进去,得到真切体会和感受;二发散思维定主题,当学生在观看具体真实的情境后,会让他们迅速进而思考状态,发散思维。如此,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充分展开想象,让情感得到感受,进而激发出创作灵感和写作热情。比如:《和一位古代诗人对话》的写作,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李白对月举樽、居住茅草屋的杜甫等系列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后进行写作,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写作欲。
  2.通过网络查找素材
  伴随网络技术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极大丰富了写作素材,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极大便利。网络在线查找素材分为两步:(1)自主选择,网络资源多种多样,且极为复杂。所以,要能正确在线选材,通常是通过浏览器,根据写作主题,提炼出作文的关键词,再以此进行搜索和筛选,选择出写作所需的素材,如此可有效节省时间。(2)创新应用,在选定材料后,如何有效、创新利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则有一定的难度,因而不得照搬照用,而进行精炼、创新再为我所用。比如:对网络上的高山流水图片,有的学生直观说道山真高;而有的学生则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之盛”之感,这就是写作的创新。
  3.对学生作文自由评价
  在传统高中作文教学中,往往学生在完成写作后,评改均由语文教师单一完成,学生极少参与到评改中,不利于学生及时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不足,而影响写作能力的提升。而基于网络背景的下作文评价,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其参与进来。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可在网上进行批改,不仅方便迅速,且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进行修改;同时,还能通过网络查找了解学生是否为抄袭,起到监督作用。另外,教师可通过网络把优秀的作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进行欣赏和点评。另一方面,是学生进行自由点评。学生可通过网络将自己作文传到网络个人空间或网络上,让教师、家长及同学进行阅读,并给予点评,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提供作文水平。
  4.完善作文强化学生信心
  一是对文章进行详细修改。前文提到学生往往喜欢将自己的作文传到网上,在通过教师、同学的点评,学生会不断反复去阅读作文,了解自己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二是通过修改和完善后的文章可通过网站发布出去,也可往杂志社投稿发表或网络转载,如此给予学生极大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进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三、网络环境下《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写作
  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人物表现、环境描述及心理活动展示等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再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清晰认识剧中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等。之后,通过内部网站发布读后感的写作要求,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写作的目标和要求,再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素材,做好写作准备,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活跃学生的写作思路。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写作,完成后传到统一邮箱或网站,让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此次作文教学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激发出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学生都能独立及时完成写作,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写出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良好的写作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提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但事实上,教育目标的预设和课堂操作的实际之间总存在着一段让人遗憾的距离,当今的语文课堂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旧是静止的课本的教学,它的触角还囿于其本身所属的学科范畴。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意识的激发、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能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文教育正在我国各级教育体系中有效推行。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推动教学实现的积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情感性来提升教学效果,推动人文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就语文课中情感性激发问题进行探究。  一、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以情感人和以情陶冶人是文学的重要功能。对作者来说,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情感
在新课程标准当中,阅读被认为是引导学生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学会审美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当中,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上。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作用,不少教师仍存在不少的认识误区。在此,笔者就对阅读教学当中的误区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误区分析  1.滥用分组讨论,华而不实  分组讨论是新课
摘 要:高中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儒家思想渗透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渗透儒家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传承儒家思想。  关键词:儒家思想;高中语文;分类整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1-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121  一、儒家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学习的核心。课堂上一个个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犹如一块块精心选取的燧石.必能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出朵朵智慧的火
蒯因是美国当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他一反哲学家们的传统思维模式,试图通过一元论与二元论的“联姻”来解决心身问题。蒯因关于心身问题的“新思维”,就它坚持一切东西都是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改进语文授渔之策,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习,达到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