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李金华审计长就审计干部隊伍建设工作首次提出“文明审计”这个概念,并作了具体的阐述,他要求审计人员“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来理解别人”。作为一名审计干部,特别是基层审计人员,怎样去落实“文明审计”的新理念,构建和谐的审计环境,我们认为首要的任务是如何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审计队伍。本文就如何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素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现状
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李金华审计长2006年10月在井冈山市考察调研时谈到,当前,县级审计机关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一个县审计机关有十几个人,多者十六、七人,少则十二、三人,但真正能到一线工作的却不到50%。在个别情况下,一个县审计机关可能会有六、七个局长,一个局长管一个股还不够。这些看似奇谈的事情绝非凭空杜撰,而是大多数地区县级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审计力量得不到保证,怎么去谈审计质量呢。
二是业务素质相对薄弱。在过去干部使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有相当一批非专业人员进入了审计队伍,而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受编制限制进不来,导致地方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况且基层审计机关人员流动缓慢,除领导调整外,多年来一直没有进入专业人员,导致人员老化,业务知识老化,跟不上现代形势的要求。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县级审计机关一线工作的业务人员平均十人左右,但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30%,具有中级职称的不到40%,高级审计师更是寥寥无几。
三是政策水平和职业操守需进一步提高。政策水平是指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能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职业操守是指审计人员必须热爱审计事业,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审计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保持客观、公正、诚信、自律的道德规范,审计目标的实现是由人的主观世界来决定的。因此,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必定会影响审计质量。由于审计人员的素质方面的原因,职业道德出现了偏差,在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的驱使下,不顾职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的道德规范,不能刚性地执行“审计人员八不准”规定定的现象是存在的。以至出现盐山电力审计违纪事件,严重影响审计人员形象。
二、提高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素质的思考
要提高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适应“文明审计”的要求,我们认为必须从建立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干部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使基层审计机关干部整体素质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是政府关注,严把进入关。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其工作性质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目前,基层审计人员的学历层次不高,知识层面与见识与我国新时期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不利于审计创新和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因此在审计人员选调上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要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把达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并通过国家规定的岗位任职资格证书考试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审计一线中去,再经过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审计专业理论等培训才能上岗。真正使基层审计机关成为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审计干部队伍;在日常干部管理中要建立和完善“职业准入”制度,切实从源头上保证造就一支廉洁从审、敬业奉献的审计人才队伍。
二是加强培训和教育。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其作用从以前的“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的传统财务收支审计转变到“揭露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伪效益审计,即由发现型审计向预防型审计、由符合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转变,这些变化对审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县级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普遍比较单一,缺乏集审计、财务、管理、法律、计算机,工程以及英语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上级审计机关必须对基层审计人员不断加强后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后续教育过程当中,不仅要提高基层审计人员掌握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法律知识库,强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同时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习和掌握,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本领;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经济秩序的本领;严于净净、拒腐防变的本领。在继续教育形式上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首先是系统学习,有计划的选派一线业务人员到专业院校进行政治、业务系统的培训,使其成为基层审计机关的业务骨干;其次是短期培训或轮训,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或轮训,保证使绝大多数基层审计人员能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再次是岗位培训,利用期初年末工作休整期,集中时间对全体职工进行岗位培训,主要解决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工作纪律、业务知识的更新,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总之,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整个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是加强交流,激发审计人员提高工作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合格审计人员的基本条件,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的保证,要真正把“文明审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审计人员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审计人员的流动性不够强,上级机关可以采取异地交流、交叉审计等方式,使基层审计人员走出去,在干中学、学中干,开拓思路、增长见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县级审计机关应坚持交流轮岗、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制度,重大审计项目可实行审计组长竞聘制,全面营造自觉学习、自强素质、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抓好审计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纪律,切实做到清正廉洁,依法行政,文明审计。
一、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现状
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李金华审计长2006年10月在井冈山市考察调研时谈到,当前,县级审计机关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一个县审计机关有十几个人,多者十六、七人,少则十二、三人,但真正能到一线工作的却不到50%。在个别情况下,一个县审计机关可能会有六、七个局长,一个局长管一个股还不够。这些看似奇谈的事情绝非凭空杜撰,而是大多数地区县级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审计力量得不到保证,怎么去谈审计质量呢。
二是业务素质相对薄弱。在过去干部使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有相当一批非专业人员进入了审计队伍,而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受编制限制进不来,导致地方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况且基层审计机关人员流动缓慢,除领导调整外,多年来一直没有进入专业人员,导致人员老化,业务知识老化,跟不上现代形势的要求。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县级审计机关一线工作的业务人员平均十人左右,但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30%,具有中级职称的不到40%,高级审计师更是寥寥无几。
三是政策水平和职业操守需进一步提高。政策水平是指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能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职业操守是指审计人员必须热爱审计事业,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审计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保持客观、公正、诚信、自律的道德规范,审计目标的实现是由人的主观世界来决定的。因此,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必定会影响审计质量。由于审计人员的素质方面的原因,职业道德出现了偏差,在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的驱使下,不顾职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的道德规范,不能刚性地执行“审计人员八不准”规定定的现象是存在的。以至出现盐山电力审计违纪事件,严重影响审计人员形象。
二、提高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素质的思考
要提高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适应“文明审计”的要求,我们认为必须从建立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干部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使基层审计机关干部整体素质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是政府关注,严把进入关。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其工作性质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目前,基层审计人员的学历层次不高,知识层面与见识与我国新时期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不利于审计创新和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因此在审计人员选调上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要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把达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并通过国家规定的岗位任职资格证书考试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审计一线中去,再经过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审计专业理论等培训才能上岗。真正使基层审计机关成为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审计干部队伍;在日常干部管理中要建立和完善“职业准入”制度,切实从源头上保证造就一支廉洁从审、敬业奉献的审计人才队伍。
二是加强培训和教育。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其作用从以前的“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的传统财务收支审计转变到“揭露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伪效益审计,即由发现型审计向预防型审计、由符合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转变,这些变化对审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县级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普遍比较单一,缺乏集审计、财务、管理、法律、计算机,工程以及英语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上级审计机关必须对基层审计人员不断加强后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后续教育过程当中,不仅要提高基层审计人员掌握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法律知识库,强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同时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习和掌握,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本领;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经济秩序的本领;严于净净、拒腐防变的本领。在继续教育形式上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首先是系统学习,有计划的选派一线业务人员到专业院校进行政治、业务系统的培训,使其成为基层审计机关的业务骨干;其次是短期培训或轮训,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或轮训,保证使绝大多数基层审计人员能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再次是岗位培训,利用期初年末工作休整期,集中时间对全体职工进行岗位培训,主要解决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工作纪律、业务知识的更新,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总之,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整个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是加强交流,激发审计人员提高工作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合格审计人员的基本条件,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的保证,要真正把“文明审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审计人员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审计人员的流动性不够强,上级机关可以采取异地交流、交叉审计等方式,使基层审计人员走出去,在干中学、学中干,开拓思路、增长见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县级审计机关应坚持交流轮岗、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制度,重大审计项目可实行审计组长竞聘制,全面营造自觉学习、自强素质、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抓好审计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纪律,切实做到清正廉洁,依法行政,文明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