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的价值理念与发展方向

来源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在2017年7月19日全国第八次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于国家和社会治理、新世纪新阶段信访工作的推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信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实践形式,并在改革开放中持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访工作秉承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国和改革开放时期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当前阶段,社会转型与信息技术革命相互交融,信访工作应当充分把握社会环境变革的现实,推进自身专业化、法治化和信息化建设,构筑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人民福祉的强大基石。
  关键词:
  信访工作;价值理念;发展方向;习近平
  中图分类号:D6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7)06-0031-07
  2017年7月19日,全国信访工作第八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议上围绕信访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在对广大信访干部的工作成绩做出充分认可的基础上,习近平肯定了信访工作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也再次强调了信访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法治化建设[1]。习近平从历史成就、群众诉求、工作态度、队伍建设和目标原则等多方面,阐释了信访工作应当秉承的理念和思维。这是继2016年4月围绕信访工作发表讲话以来,习近平又一次对信访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作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工作形式,信访工作需要在新时期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自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以来,信访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习近平的指示,是对新世纪新阶段信访工作的深刻阐释和分析,为信访工作能够在法治化进程中合理定位、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道路。
  一、传承信访工作中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
  信访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形式。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1]。习近平的讲话,反映出党和政府长期以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以及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这样的优良传统应当为信访工作所恪守,这样才能够有效处理群众诉求,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原则。依据《信访条例》的规定,“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本条例”[2]。回顾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国时期,群众路线是作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存在的,并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习近平关于信访工作的讲话,首先是对信访工作中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充分回顾。习近平指出:“真正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1]长期以来,调查群众实情、反映群众意见、解决群众诉求是信访工作的重要任务。譬如依据《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2]。调查群众实情、解决群众诉求的传统深深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新中国政权的历史。1931年,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便对江西农民的生产生活进行了充分调查,农民群众向毛泽东汇报了自身的家庭人口、阶级成分、经济和收入现状[3](pp.546575)。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革命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证,維护和实现群众利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政府的工作原则。正如邓小平在1943年中共中央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中所言,“参加群众工作,发动群众。又为群众所帮助和监督”[4](pp.272273)。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长期而艰巨的革命斗争环境中,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充分支持,孕育了系统、完善的群众工作。从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中,群众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在土地政策、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等各个层面,在实践中日益发展成熟。
  新中国信访工作是基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创举,是群众工作的实践形式。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基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产生了大量的诉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政权需要对人民群众的呼声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1951年,毛泽东发布《必须重视人民来信》信函,在信函中表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正当的要求,把这件事看成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如果人民来信很多,本人处理困难,应该设立适当人数的专门机关和专门的人,来处理这些信件”[5](p.164)。新中国的信访工作,是对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对新中国治理模式的实践探索。通过“来信来访”的方式,各级党委和政府可以充分调查和反映民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了解民众的诉求。1951年,政(国)务院《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来访工作的决定》、1957年全国第一次信访工作会议召开,都是新中国信访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通过信访工作,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得以充分发展,并逐渐通过制度化的途径保障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以1982年全国第三次信访工作会议为标志,信访工作恢复常态化。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带来的是各类新型社会问题的涌现,这些问题与历史遗留问题一起,构成了信访工作必须处理和解决的事项。信访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内,继续秉承群众路线,为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84年,黑龙江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地方性的信访法规,这对中央的信访法规制定起到了政策先导的作用。改革开放大环境中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的诉求、民主法治的目标导向,都使得信访工作朝着更加机构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1995年国务院《信访条例》正式出台与2000年国家信访局正式成立成为信访制度化的标识。2001年,全国第五次信访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党能否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人心向背这一重大政治问题”[6]。这是在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背景下充分肯定了信访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实践、本土特有的治理模式的地位。此外,会议还提出:“强化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积极推进信访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加强信息反映、调查研究和跟踪督办工作;加强基层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法制意识,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做好信访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访工作队伍。”[6]信访作为反映意见、联系群众的表达机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进一步强化。2005年,经过各级国家机关、各领域学者、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国务院对《信访条例》进行修订之后重新颁布与实施。在新修订的《信访条例》中,中国共产党长期贯彻的群众路线得以充分体现。如第29条规定,“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有利于行政机关改进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积极采纳”[2]。又如第三十一条,“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应该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2] 。随着信访工作实践的深入开展,群众路线逐渐以制度化、明确化的语言写入相关条例和政策文件中,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成为必须持续深刻落实的基本原则。   从信访工作的历史中不难看出,信访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呼声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围绕群众展开的工作,是将群众路线落到实处的治理实践。通过信访工作,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原则才能够落到实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可以充分得到体现。习近平曾经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7]。
  长期以来“把群众工作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离不开信访工作的充分开展。也正是通过群众路线的传承,信访工作得以持续有效开展,并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发挥着自身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在第八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中谈及“要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1]。回顾历史,立足现实,信访工作只有以群众工作为基础,实事求是反映民情、全心全意为民众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真正在新世纪新阶段维护政府公信力,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二、立足改革发展中的实际做好信访工作
  正如习近平所言,“当前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既有新动向,也有老难题,但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8]。习近平所说的“突出问题”,反映出信访工作立足的复杂社会现状。当前阶段,各类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互相交织,使得信访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造成这一现状的是改革开放的大环境,21世纪第二个十年,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
  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土地改革、体制编制、工资待遇、医疗养老、食品安全、生态风险等领域的问题相互交叉,构成政府政策议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主题,也成为民生问题中的焦点。当前阶段的信访工作中,多元事项并存、新老问题交织。围绕信访,各类社会冲突时有发生,构成了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壓力和对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
  对此,习近平2016年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风险研判,加强源头治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避免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8]。习近平的谈话反映了我党在思想理论和工作作风上长期奉行的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可见,信访工作需要充分认识自身所基于的环境,认清社会发展变革中的现实,找出信访问题发生的原因,才能真正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解决信访事项。换言之,信访问题是否可以解决,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需要立足于改革发展的实际。
  来自各领域的信访事项共同汇聚在各级信访部门中,成为当前信访工作中的常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是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诸多旨在促进市场发展的政策改革也带来了分配政策的新一轮调整,利益格局的变化也会带来改革的张力,围绕着利益分配的社会问题会随之凸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诸多企业项目也同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发生了冲突,PX项目等邻避问题也逐渐成为公众议程中耳熟能详的主题。上述问题多元交织、错综复杂,其中既有新出现的各类事项(如高考政策不断调整带来的意见表达、互联网金融监管带来的诸多社会矛盾),也包括诸多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如土地整合的赔偿标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补偿事项)。不同问题涉足不同领域,其发生源头既有历史的情境,也有现实场景的变化,对信访工作而言,着实构成了艰巨的任务。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进展,社会事件以更加高效便捷的形式呈递在公众面前。围绕着社会事件的发生,信访问题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诸多信访事项的产生与各种社会事件密切相关。在信息时代,信息借助网络平台以高效的速度波及社会各角落,影响网络舆情,并引发相关利益群体做出反应。由于网络平台具有自身的复杂特点,信息在网络平台易于出现扭曲、失真等状况。在复杂多样的信息面前,如果缺乏必要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信访者易于在谣言的误导下产生过激的表达行为,危害社会稳定。既有的信访事项易于与突发性的社会问题相互交叉,孕育社会冲突,从而危害政府公信力、破坏社会稳定。
  基于此现实,信访工作需要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社会发展实际,进而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在新形势下正确贯彻群众路线,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指出:“要切实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注重源头预防,夯实基层基础,加强法治建设,健全化解机制,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真正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1]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信访工作肩负的宗旨和使命,以及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共同突出了工作自身的重要性。习近平的讲话为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式方法。
  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信访工作都不应当放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原则,即“真正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在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各级信访单位不应当背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注重源头预防,夯实基层基础”,要求信访工作能够在社会转型的复杂环境中,深入群众实际生活,调查了解群众实际情况,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在信访工作中,对于实际情况的调查和了解,要求信访工作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立足于社会实际情况,了解信访事项的问题来源和发生原因。正所谓“预防胜于治疗”,信访工作在新时期不应局限于“事后维稳”的“救火器”,而应该在源头上寻找问题的根源。信访部门有必要从根本上认清问题原因,及时反映传达维护群众的合理诉求、合理表达。政府各部门需协同合作,从源头上去除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问题,从根源上化解公共危机,服务于广大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化解机制”,要求信访工作能够通过制度化的途径解决问题。依法解决信访问题,是新时代下法治建设的要求,是现代国家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公民权益的必然诉求,也契合信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趋势。加强法治建设,要求信访部门能够严格按照《信访条例》规定行使自身职责,依照《条例》规定信访事项,遵循法律法规完善工作流程,充分尊重和保障信访群众的法定权益,保证信访者能够在法定流程中表达自身信访诉求,并通过法定程序解决信访事项、化解信访矛盾。在法治建设中,化解机制应当随之构建完善。信访事项中,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突发事件导致的新冲突。信访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出于不同的事项采取多种形式表达自身意见。各级信访部门同各级政府、国家司法机关应该充分配合,在法治框架内构建信息沟通机制,立足于基层了解信访者和信访事项的相关信息,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反映情况、调查问题、维护权益,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将问题化解在源头和法定程序内。   “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要求各级信访部门能够全面、整体、深刻地认识工作环境,把握现实特点,做好信访工作。唯物辩证法是共产党人的理论武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信访工作,也需要把握辩证思维。增强信访工作的前瞻性,要求信访工作放眼长远。信访工作是在信息技术革命和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发生的,工作的开展应当充分考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信访工作的任何一个流程、环节不应仅关注暂时的、阶段性的稳定,而应当放眼本地区、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信访工作的部门和机制改革,亦当关注社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公共危机,确定应对危机的配套部门和长效机制。
  增强信访工作的系统性,要求信访工作应当确立整体意识,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看待社会环境、解决信访事项。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都是辩证统一、有机结合的。就信访而言,信访这一部分便是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全局。现阶段诸社会矛盾和问题便是围绕信访展开,信访中蕴含了转型期各种由于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冲突。由信访引发的突发问题,往往会直接关系到部门、区域乃至国家的治理格局。在具体的信访实践中,信访工作需要把握自身政策制定、执行等各环节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联,确立大局观念,克服部门偏见,以系统化的思维解决问题。
  增强信访工作的针对性,要求信访工作能够把握重点、把握关键,有选择有计划地处理一系列信访事项。时至今日,信访工作需要处理大量错综复杂的信访事项。各种事务相互缠绕,使得一些地区、一些部分在处理信访工作上会面临顾此失彼的状况。对此,信访工作需要把握不同信访事项的特性,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一方面,信访工作需要坚持重点,平衡各方面因素。如土地整合、社会保障等问题长期是信访工作中的重点,然而在一定的突发事件中,由邻避问题或是教育改革引发的信访矛盾同样会成为制约社会稳定的关键。这就要求信访工作能够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需要处理的重点问题,同时也兼顾各种可能引发公共危机的事项,建立全面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另一方面,信访工作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自不同领域的不同事项,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也涉及不同政府部门的政策过程。在信访工作中,要避免“一刀切”的片面思维,认真分析各类问题,分类处理,采用专业化的思维、以精细化的方式处理不同性质的信访事项,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群众的不同诉求,真正履行为民服务的理念。
  三、推进信访工作的专业化、法治化与信息化
  纵观历史,信访工作是与新中国国家政权相伴相生的治理模式,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形式,并在改革开放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革,多元化、异质化的问题充分涌现。信访工作一方面需要处理新形势下各种诉求,另一方面自身也面临制度改革、机制调整、工作转变的压力。习近平曾经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9](p.70)当前阶段,信访工作正面临着“啃硬骨头”的艰巨任务。
  21世纪初期,信访工作的转变问题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引发了争论。“扩权”“取消”“调整”等观念争执不下。部分人士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片面地以西方的议会民主评判中国的信访工作,却忽视了信访工作自身的话语体系和工作原则。习近平曾经指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往什么方向走,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正因为没有拄着别人的拐棍,坚持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我们才能始终站稳脚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 [9](p.75)。作为 “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信访工作走过了自己辉煌的历史,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处理上,信访工作同样成功化解了一系列社会矛盾。信访应当秉承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顺應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环境变革,以服务群众、服务改革开放大局为目的,做出相应调整和转变。全国信访工作会议提出的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目标,是对习近平讲话的深切领会,契合了改革发展的要求。
  信访工作的专业化,是多元信访事务对信访工作能力提出的要求。专业化、精准化的部门配置和人才培养是现代社会的诉求,纷繁复杂的信访事务,使得信访工作应当确立专业分工的导向,促使自身运作朝着面向问题的专业化方向变化。在信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打破部门壁垒,实行专业化的部门设置和部门分工。一方面,信访部门应当充分把握整合各类政策信息,了解各类资讯动态,以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政府其他各部门以及国际机关也需要设置专门化的人员处置信访事项。信访事项如果涉及诸多部门权责时,各部门应当配置专业的政策人员与信访工作人员,配合信访部门解决信访问题。专业的信访工作团队建设显得尤为必要,信访工作者需要克服官僚主义、片面维稳的思维,立足实际问题增强自身必要的科学文化素养,进行必要的政策知识培训,并积极与相关的政策部门和人员展开沟通,以增强自身对信息的把握。
  信访工作的法治化,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的要求,也是对习近平同志信访工作会议上“加强法治建设”要求的全面贯彻落实。信访工作的法治化,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责任不仅在于信访,而且在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全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信访工作是作为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系统中有机组成部分存在的。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依法治国战略的纵深推进、法律法规的完善、法律操作性的增强和政府依法行政。现阶段以国务院《信访条例》为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出台了《条例》,但信访事项的错综复杂仍然是信访法治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对现存的法律法规提出了挑战。因此立法工作不应当松懈,相关法律法规要充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制度化的框架规范信访工作。此外,其他政府部门也应当依法行政,在法定框架内规范自身权责。司法机关也应当积极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严格公正执法,避免信访部门承担过多的事务和因此带来的机关、部门冲突,同时促使信访工作能够按照法律规定承担权责。   信访工作的信息化,是信息技术革命对信访工作的诉求。信息时代,技术载体改变了社会成员的交往结构,重塑了社会成员的认知方式,也改造了政府的政务流程。2005年《信访条例》规定:“国家信访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或者确定本行政区域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上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2]回顾21世纪信访工作实践,信访信息化正有序进行。自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站开通以来,国家信访局等各级信访部门的网站逐渐建立。2007年,全国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正式运营。2009年,国家信访局开通了网上申诉受理系统。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设置了网上申诉信访平台,对“涉法涉诉型”信访案件进行了网上的接收和处理。2015年,国务院更新了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持续对信访事项进行更加高效便捷的处理。中央对网络信访的建构,为地方发挥了法规支持和政策导向作用。截至2014年底,网络信访信息系统已经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5 个地(市)和 1831个县得到落实[10]。当前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日益普及,且日益转化为实际的科技成果影响着国家与社会。信访工作依托信息技术载体,加强自身技术建构,既是对环境变革的适应,也有利于自身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把握环境信息,增强服务能力。信访工作可以依托信息技术载体实现数据化的配置,及时把握社会动态,构建部门协同、官民沟通的信息平台,以高效便捷的方式有效防控公共危机。
  在未来阶段,推动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是对习近平讲话的履行贯彻。正如第八次信访工作会议提出的,“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推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理念提升、机制创新、制度完善和科技应用结合起来”[1]。习近平对信访工作的讲话,在新世纪新阶段具有深远的价值。信访工作的历史传统,现实情境和战略意义使得各级政府不应放松信访工作,并将信访制度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信访工作的价值理念,不同于西方鼓吹的意识形态,而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改革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信访工作的发展方向,契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要求推进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建设。信访工作只有秉承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立足工作实践扎实推进体制改革,优化工作作风,才能真正构筑起社会稳定、人民福祉的坚强基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信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DB/OL].http:∥tv.people.com.cn/n1/2017/0719/c141029-29415948.html,20170719.
  [2]國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DB/OL].http:∥www.gjxfj.gov.cn/200501/18/content_3583093.htm,20170719.
  [3]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调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五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4]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人民日报.第五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举行[DB/OL].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0930/573433.html,20010930.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新华社.习近平就信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1/c_1118698018.htm,20160421.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0]张海波,童星,倪娟.网络信访:概念辨析、实践演进与治理创新[J].行政论坛,2016,(2).
  [责任编辑:张英秀]
其他文献
摘 要:县域治理创新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保障。华北某县盗采治理过程表明,基层治理困境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法治不彰,其主要原因是县域政权的条块分割导致执法碎片化、执法效率低下。县域体制变革使数量巨大的、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执法权力能够整合起来形成“条块互嵌”的行政权力网络。它包括联合执法、建立“三协同”综合执法链及权力清单制度三方面的内容。成功推进这一县域治理创新须遵循五方面的逻辑和条件:党建引领是基本动
期刊
摘要:灾害具有外溢性、扩散性和跨区域性特点,基于属地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与灾害发展属性不相契合,由此导致灾害管理失灵。整体性治理理论倡导通过合作,解决复杂的公共问题,契合了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重构的现实需求,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协作提供了理论支撑。我国目前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协作无论在范围上还是程度上均比较有限,防灾减灾救灾各自为政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性突破。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需要重视区域协作
期刊
摘 要:未来五十年,不断增多的“失独家庭”很容易招致巨大的社会风险。当前政府以及社会工作者很容易误将物质需求视为“失独家庭”的核心需求,导致“失独家庭”心理层面的困境并未得到其自身和帮扶组织的充分认识。联动政府、社区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探索出能切实满足“失独家庭”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要的接力式专业化心理服务路径。在项目构思阶段,深入群众,抓准问题,做好蓄力精发的工作准备。在项目设计阶段,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于城市群的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了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但区域协同治理中的不同壁垒制约治理策略的实践效果。以京津冀为例,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区域协同治理中隐含的多重壁垒,拓宽对协同治理中约束性因素的理解和认知。根据京津冀区域现实差异及共通性议题,将协同治理壁垒分类并概念化界定为技术壁垒、经济壁垒和环境壁垒,探讨不同壁垒的发生机制、相互叠加、相互转化及其现实影响,进而
期刊
摘要: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战后韩国、日本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在推动乡村实践中既注重政府引导又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既注重保持传统又突出特色发展,既注重经济发展又保持文化传承,既注重把农民组织起来又倡导依法治村等。韩国、日本的乡村振兴经验对当前中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启发。实施乡村振兴既要有实施理念的创新,又要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做到三个统筹,构建乡村振兴投入
期刊
摘要:京津冀區域大气污染治理存在较高的代理成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和监督成本,导致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激励不足、参与协同治理的意愿不强、协同治理实施难度较大。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改变地方官员激励机制以降低内部代理成本,建立区域大气污染利益协商机制以降低外部代理成本,设定区域大气污染任务清单以降低信息成本,明确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分工以降低谈判成本,加强监测和巡查以降低监督成本等。以
期刊
摘要:互联网集体行动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集体行动形式,给全球政治格局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目前互联网集体行动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困难重重,需要建立更为完善和成熟的互联网集体行动研究框架。互联网集体行动从微观到宏观的理想动员结构为“舆论动员(公共性形成)—公众参与—集体行动”。在互联网集体行动大数据采集方面,考虑到互联网集体行动的实践过程,可能的大数据来源是根据互联网集体行动的发展过程确定事件过程的
期刊
摘 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国贫困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深度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短板,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深度贫困的实质就是绝对贫困,具有“两高、一低、一差、三重”的特征,有特殊的形成原因。基于嵌入性理论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政治嵌入、经济嵌入、文化嵌入和认知嵌入的分析框架,从嵌入的现实性、可能性和目的性三方面厘清深度
期刊
摘 要:公安行政执法权力的良好运行需要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为基础。公安行政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是在“审判中心主义”改革背景下,实现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法律制度体系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公安行政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整体框架并未搭建,具体规则亦有很大欠缺。应统一行政瑕疵证据的认定和补正规则,以完善公安行政非法证据制度体系。以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规范为内容  建立明确的行政执法非法证据排除体系。将自由心证规则引入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  流程”。两年多来,各级地方政府有条不紊地推进这项制度。合肥市于2014年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在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权责体系,权力清单制定、操作和执行规范,条块结合、全面协同推进“两单”制度改革等特点。我国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应从加强法制保障,扩大公众参与,进一步完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