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班级人数增多与社会对高等教育高质量的追求形成了一定矛盾。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分而化之的小班化教学尤其值得研究。通过对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实施背景、实施意义的研究,以及运用统计学的实证分析来寻找高职院校财经类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措施和优化策略。旨在提升理论类课程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为相关学科教学模式提供方法论指导。
[关 键 词] 法规类;小班化;实证分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156-02
一、小班化教学背景阐述
(一)国内外现状
因为人口和教育资源的原因,美国的部分州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如今中学班级平均规模是25个学生。公立学校班级规模控制在30人以下,私立学校更是通常只有15人。目前英国学生也绝大多数是在较小规模班级学习,日本文部科学省更是直接规定在2018年底实现低年级班级人数减少至30人。
而在我国,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标准来看,目前仅要求小学控制在45人/班,中学50人/班,高校的班级人数规模因为不同的层次和专业区别往往差距较大,60人以上经常出现。伴随着出生人口增长放缓、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持续大力投入和家庭富足以产生对子女接受更优教育期望的提高,小班化的教学改革在国内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逐渐盛行,一些私立中小学校更是成为全面实践者。
(二)理论基础
1.心理学方面
在学校教育中表现明显的是,那些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爱和关注的学生,往往他们在成绩或其他方面更容易取得较大进步。由于课堂上学生人数的减少和老师负担的减轻,小班化教学使老師更容易充分关注、信任学生,并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各种时机,因而使学生萌发了学好的愿望,增强了学好的信心,继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教育学方面
在高校,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充分实现可以显著改善在学校情境下的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因此,对应人才培养目标,高质量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小班化教学解锁了学生探索式获取新知识的方式,对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也有显著的改善。
(三)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快速增长的高职教育规模相比,高职教育的内容并未完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教学体系。拓展小班化教学,加强教学互动,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模式中组织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度,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班化教学模式确实应逐步走进大学课堂。
二、财经类法规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实施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会计学院行政班的人数一般在50人左右,甚至有的配置超过60人,由于来自不同省份,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差距较大,众多的人数也使大部分的课程中老师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另外,专业基础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学内容偏理论,教学内容相对枯燥,而对学生知识点的记忆要求却较高较细,导致这类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并不理想。
(二)小班化教学实施的意义
1.有利于老师的课堂管理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面对大班课堂上的众多学生,老师几乎不可能实现全程高度的关注。甚至学生缺课时很难及时发现,也很难防止学生不集中注意力上课,比如打手机。但在小班化教学中,课堂管理相对容易,老师不用花太多的精力整理学生的出勤情况,还可以方便地观察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而更好地控制课堂节奏,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创设内在动力
在小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不同、个性的差异使老师需要灵活细致地分解教学任务,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学生从被动学习对象转向主动学习主体。通过任务到个人,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动力提升。
(三)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策略
目前,我们常用的小班化教学方法是分小组展示教学。小组教学法的好处在于,老师有相对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观察了解学生的技能、兴趣、实践情况等,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增强了合作意识,组与组之间也有竞争关系,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1.角色互换式教学
随着课程的展开,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也越来越多,针对法规类课程的特点,老师将知识点精准分解,充当答疑辅助的角色,以2~3人的规模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自我探索式学习,分工合作,收集并整理资料,最终形成课件视频等形式展示。在理论性较强的法规课程上,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一些孩子做事细致,擅长收集整理资料;尤其一些男生虽然专业知识底子较薄,但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对于在表达方面有特长的孩子,可以让他作为小组代表进行知识点的演示讲解,并以“小讲师”的身份组织该组成员回答解释班上学生的各种问题,甚至接触新鲜事物较多、沉迷网络的一些学生可以想到用网络短视频,用音乐来另类描述枯燥的法律知识,加深大家的记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各个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习兴趣,而且很多孩子看重这样的展示机会,课前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积极自学,勇敢表达,实现了自我的肯定,能获得较大成就感。 2.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多元的考核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用的有能力考核、成果考核、过程化考核和小组竞赛等,学生的创新、表达和努力都应该被记录,而不仅仅是一张试卷定终生。而评价方式也绝不仅是老师对课堂表现的评价,由于分成了小组协作,时间延展到课外,学习的场所也突破了课堂的限制,自修室、图书馆、网络等都构成新的学习时空,所以组内成员的评价也更为重要。当然作为设计者,老师也可以灵活组合考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也可以继续沿用传统的卷面形式对学生的理论水平进行考核,从而能全方位给出学生最中肯的评价。
(四)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实证分析
本次研究将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小班化教学改革的2017级会信4班和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下的2017级会信5班综合成绩做统计分析如下。
1.U检验
由表1和表2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2017级会信4班的秩均值是26.9,对照组2017级会信5班的秩均值是14.1,U=320.100,W=229.500,Z=-2.29,渐进显著性是0.009,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2.K-S检验
由表3中的结果可以看出,最极端差别绝对值是0.150,最大正差是0.000,最大負差是-0.150,K-S检验的Z统计量是1.199,渐进显著性(双侧)是0.002,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3.游程检验
由表4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2017级会信4班和对照组2017级会信5班的40名学生成绩都参加了检验。可以看出,游程数最小的可能值是14,最大的可能值是26,对应的Z统计量数值分别是-0.501和0.681,渐进显著性(单侧)分别是0.002和0.005,都是小于显著性水平0.05的。
(五)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困境
1.老师观念和教法的更新
无疑,小班化教学不仅要求老师具备强悍的专业背景和教学
技能来精细把控并设计每一个教学知识点,还要求老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状况来因材施教。以前大多集中在课中的工作量提到了课前、课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中还必须实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与表现及时调整加以引导。工作思维的转变明显带来工作量的增加,为了提高老师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学生参与性的调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是老师直接传授所有知识点,多年的学习惯性使学生更多依靠老师灌输知识,不愿意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积极思考,无法积极参与学习。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不再被动,他们是课堂上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小组中总有个别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惯性的“懒”值得老师认真研究。
总之,通过实施结果的实证分析不难看出,小班化教学改革具有明显成效。它不仅顺应社会对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呼声,而且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自由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校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小班化教学凸显出多元性和教育的差异性,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陈伶俐,周小燕.高职院校小班化教学有效开展的路径探析: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6(18).
◎编辑 冯永霞
[关 键 词] 法规类;小班化;实证分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156-02
一、小班化教学背景阐述
(一)国内外现状
因为人口和教育资源的原因,美国的部分州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如今中学班级平均规模是25个学生。公立学校班级规模控制在30人以下,私立学校更是通常只有15人。目前英国学生也绝大多数是在较小规模班级学习,日本文部科学省更是直接规定在2018年底实现低年级班级人数减少至30人。
而在我国,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标准来看,目前仅要求小学控制在45人/班,中学50人/班,高校的班级人数规模因为不同的层次和专业区别往往差距较大,60人以上经常出现。伴随着出生人口增长放缓、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持续大力投入和家庭富足以产生对子女接受更优教育期望的提高,小班化的教学改革在国内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逐渐盛行,一些私立中小学校更是成为全面实践者。
(二)理论基础
1.心理学方面
在学校教育中表现明显的是,那些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爱和关注的学生,往往他们在成绩或其他方面更容易取得较大进步。由于课堂上学生人数的减少和老师负担的减轻,小班化教学使老師更容易充分关注、信任学生,并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各种时机,因而使学生萌发了学好的愿望,增强了学好的信心,继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教育学方面
在高校,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充分实现可以显著改善在学校情境下的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因此,对应人才培养目标,高质量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小班化教学解锁了学生探索式获取新知识的方式,对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也有显著的改善。
(三)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快速增长的高职教育规模相比,高职教育的内容并未完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教学体系。拓展小班化教学,加强教学互动,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模式中组织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度,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班化教学模式确实应逐步走进大学课堂。
二、财经类法规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实施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会计学院行政班的人数一般在50人左右,甚至有的配置超过60人,由于来自不同省份,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差距较大,众多的人数也使大部分的课程中老师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另外,专业基础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学内容偏理论,教学内容相对枯燥,而对学生知识点的记忆要求却较高较细,导致这类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并不理想。
(二)小班化教学实施的意义
1.有利于老师的课堂管理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面对大班课堂上的众多学生,老师几乎不可能实现全程高度的关注。甚至学生缺课时很难及时发现,也很难防止学生不集中注意力上课,比如打手机。但在小班化教学中,课堂管理相对容易,老师不用花太多的精力整理学生的出勤情况,还可以方便地观察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而更好地控制课堂节奏,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创设内在动力
在小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不同、个性的差异使老师需要灵活细致地分解教学任务,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学生从被动学习对象转向主动学习主体。通过任务到个人,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动力提升。
(三)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策略
目前,我们常用的小班化教学方法是分小组展示教学。小组教学法的好处在于,老师有相对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观察了解学生的技能、兴趣、实践情况等,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增强了合作意识,组与组之间也有竞争关系,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1.角色互换式教学
随着课程的展开,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也越来越多,针对法规类课程的特点,老师将知识点精准分解,充当答疑辅助的角色,以2~3人的规模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自我探索式学习,分工合作,收集并整理资料,最终形成课件视频等形式展示。在理论性较强的法规课程上,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一些孩子做事细致,擅长收集整理资料;尤其一些男生虽然专业知识底子较薄,但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对于在表达方面有特长的孩子,可以让他作为小组代表进行知识点的演示讲解,并以“小讲师”的身份组织该组成员回答解释班上学生的各种问题,甚至接触新鲜事物较多、沉迷网络的一些学生可以想到用网络短视频,用音乐来另类描述枯燥的法律知识,加深大家的记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各个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习兴趣,而且很多孩子看重这样的展示机会,课前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积极自学,勇敢表达,实现了自我的肯定,能获得较大成就感。 2.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多元的考核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用的有能力考核、成果考核、过程化考核和小组竞赛等,学生的创新、表达和努力都应该被记录,而不仅仅是一张试卷定终生。而评价方式也绝不仅是老师对课堂表现的评价,由于分成了小组协作,时间延展到课外,学习的场所也突破了课堂的限制,自修室、图书馆、网络等都构成新的学习时空,所以组内成员的评价也更为重要。当然作为设计者,老师也可以灵活组合考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也可以继续沿用传统的卷面形式对学生的理论水平进行考核,从而能全方位给出学生最中肯的评价。
(四)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实证分析
本次研究将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小班化教学改革的2017级会信4班和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下的2017级会信5班综合成绩做统计分析如下。
1.U检验
由表1和表2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2017级会信4班的秩均值是26.9,对照组2017级会信5班的秩均值是14.1,U=320.100,W=229.500,Z=-2.29,渐进显著性是0.009,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2.K-S检验
由表3中的结果可以看出,最极端差别绝对值是0.150,最大正差是0.000,最大負差是-0.150,K-S检验的Z统计量是1.199,渐进显著性(双侧)是0.002,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3.游程检验
由表4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2017级会信4班和对照组2017级会信5班的40名学生成绩都参加了检验。可以看出,游程数最小的可能值是14,最大的可能值是26,对应的Z统计量数值分别是-0.501和0.681,渐进显著性(单侧)分别是0.002和0.005,都是小于显著性水平0.05的。
(五)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困境
1.老师观念和教法的更新
无疑,小班化教学不仅要求老师具备强悍的专业背景和教学
技能来精细把控并设计每一个教学知识点,还要求老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状况来因材施教。以前大多集中在课中的工作量提到了课前、课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中还必须实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与表现及时调整加以引导。工作思维的转变明显带来工作量的增加,为了提高老师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学生参与性的调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是老师直接传授所有知识点,多年的学习惯性使学生更多依靠老师灌输知识,不愿意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积极思考,无法积极参与学习。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不再被动,他们是课堂上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小组中总有个别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惯性的“懒”值得老师认真研究。
总之,通过实施结果的实证分析不难看出,小班化教学改革具有明显成效。它不仅顺应社会对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呼声,而且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自由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校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小班化教学凸显出多元性和教育的差异性,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陈伶俐,周小燕.高职院校小班化教学有效开展的路径探析: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6(18).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