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是三年制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思路来构建项目化课程,从课程设置目的、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学习模式设计和课程考核方案设计等方面对三年制高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这门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并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为其他同类课程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 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行动导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148-02
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进程中,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置理念和以职业岗位综合素质培养为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倡导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把职业教育定性为“类型教育”的当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计应顺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更加突出以生为本、学习个性化,更加彰显能力本位的价值目标,更加强调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以三年制高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为例进行的课程重构设计,可为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课程设置目的
随着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建筑智能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分析企业对建筑智能化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我们发现,其中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与维护能力的需求比重较大,可见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了本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具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与运维等专业技能,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现时要求,进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课程的职业面向主要是建筑安装行业内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与安全保护服务人员,分别对应的工作岗位是设备安装施工员、质量员以及智能楼宇管理员。
三、课程设计思路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项目化课程。
基于设备安装施工员、设备安装质量员、智能楼宇管理员等智能化工程技术施工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以及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管理范围,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项目。为保持与行业前沿科技的相关性,在课程中融入绿色建筑节能管理的相关内容。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同时,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文件精神,结合设备安装施工员、设备安装质量员以及智能楼宇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相关要求,合理地嵌入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要求。
高职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状态。因此,我们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本课程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反复得到训练,并在下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提升,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趋势。项目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积累经验,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国家认同、社会责任、职业素养及健全的人格,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职业素质;掌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具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的初步设计、安装调试与检测维护等专业技能。具体目标如下表所示。
在将总目标落实到具体目标时,重点关注“思政”“嵌标”和“渗绿”三方面问题。
(一)思政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课程思政。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二)嵌标
嵌入智能楼宇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建筑与市政
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
(三)渗绿
渗透绿色发展理念。
五、课程内容设计
基于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的项目任务,每个项目都包含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运维等全部施工流程。同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合理地嵌入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并渗透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与运维管理的理念。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层层递进的原则设置各项目难度的梯度,從简到繁、从易到难逐级递增,每一个项目就是在继承前一个项目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再有所拓展和提升。项目整体设计框架示意图见下图。 这是课时安排的建议,完成每个项目的时间大体相同,但是前两个项目的施工环节课时相对增加,目的是让学生前期充分训练、打好基础,后期的项目中则要优化工艺、提升效率,课时相对压缩。
六、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建议
(一)教学策略建议
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特点,给出以下两种教学模式的建议。
1.行动导向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让学生能够体验从计划、实施到检查、调整等全部工作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积累经验、培养情感态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项目化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切合教学实际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2.混合式教学
以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最为普遍,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互动、解答疑惑、汇报讨论,课后论坛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策略建议
从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可以看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因此,在学习策略的选择上应根据实际学情尽量采取高效的学习策略,如情境学习。在知识和技能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或者采用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地处理问题等,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七、课程评鉴
课程考核应采取过程性考核形式,结合作业、课堂表现和阶段性考核的情况加以综合考量。考核的权重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
(一)评价内容多样化
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企业导师评价以及家长、社会评价等相结合,让更多的社会成员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评价手段多样化
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四)评价形式多样化
口头、书面、体态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
八、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推动“三教改革”的指导思想,在教材的开发建设中应注重教材的“本土化”“立体化”和“动态化”。
教材编写应体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能够反映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等;典型案例的选取要科学,文字表达要规范,知识体系要系统完整。为适应科技发展进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为适应在线学习等泛在教学模式的需要,教材最好配套信息化资源。
参考文献:
[1]张强.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12):54.
[2]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6):18-24.
[3]安洋,万方,赵伟伟.基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式学习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4):39-43.
◎编辑 冯永霞
[关 键 词] 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行动导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148-02
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进程中,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置理念和以职业岗位综合素质培养为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倡导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把职业教育定性为“类型教育”的当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计应顺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更加突出以生为本、学习个性化,更加彰显能力本位的价值目标,更加强调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以三年制高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为例进行的课程重构设计,可为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课程设置目的
随着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建筑智能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分析企业对建筑智能化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我们发现,其中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与维护能力的需求比重较大,可见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了本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具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与运维等专业技能,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现时要求,进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课程的职业面向主要是建筑安装行业内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与安全保护服务人员,分别对应的工作岗位是设备安装施工员、质量员以及智能楼宇管理员。
三、课程设计思路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项目化课程。
基于设备安装施工员、设备安装质量员、智能楼宇管理员等智能化工程技术施工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以及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管理范围,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项目。为保持与行业前沿科技的相关性,在课程中融入绿色建筑节能管理的相关内容。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同时,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文件精神,结合设备安装施工员、设备安装质量员以及智能楼宇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相关要求,合理地嵌入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要求。
高职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状态。因此,我们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本课程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反复得到训练,并在下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提升,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趋势。项目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积累经验,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国家认同、社会责任、职业素养及健全的人格,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职业素质;掌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具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的初步设计、安装调试与检测维护等专业技能。具体目标如下表所示。
在将总目标落实到具体目标时,重点关注“思政”“嵌标”和“渗绿”三方面问题。
(一)思政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课程思政。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二)嵌标
嵌入智能楼宇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建筑与市政
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
(三)渗绿
渗透绿色发展理念。
五、课程内容设计
基于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的项目任务,每个项目都包含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运维等全部施工流程。同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合理地嵌入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并渗透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与运维管理的理念。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层层递进的原则设置各项目难度的梯度,從简到繁、从易到难逐级递增,每一个项目就是在继承前一个项目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再有所拓展和提升。项目整体设计框架示意图见下图。 这是课时安排的建议,完成每个项目的时间大体相同,但是前两个项目的施工环节课时相对增加,目的是让学生前期充分训练、打好基础,后期的项目中则要优化工艺、提升效率,课时相对压缩。
六、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建议
(一)教学策略建议
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特点,给出以下两种教学模式的建议。
1.行动导向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让学生能够体验从计划、实施到检查、调整等全部工作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积累经验、培养情感态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项目化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切合教学实际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2.混合式教学
以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最为普遍,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互动、解答疑惑、汇报讨论,课后论坛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策略建议
从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可以看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因此,在学习策略的选择上应根据实际学情尽量采取高效的学习策略,如情境学习。在知识和技能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或者采用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地处理问题等,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七、课程评鉴
课程考核应采取过程性考核形式,结合作业、课堂表现和阶段性考核的情况加以综合考量。考核的权重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
(一)评价内容多样化
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企业导师评价以及家长、社会评价等相结合,让更多的社会成员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评价手段多样化
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四)评价形式多样化
口头、书面、体态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
八、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推动“三教改革”的指导思想,在教材的开发建设中应注重教材的“本土化”“立体化”和“动态化”。
教材编写应体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能够反映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等;典型案例的选取要科学,文字表达要规范,知识体系要系统完整。为适应科技发展进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为适应在线学习等泛在教学模式的需要,教材最好配套信息化资源。
参考文献:
[1]张强.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12):54.
[2]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6):18-24.
[3]安洋,万方,赵伟伟.基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式学习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4):39-43.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