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推进器。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如何壮大县域经济是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最近,我们赴江苏淮安对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淮安属江苏省欠发达地区,为了加快发展,淮安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提升整体实力的重要途径和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以主攻重大项目、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民营经济和拓展发展空间等为抓手,加强引导,加大扶持,全力推进有条件的区县冲刺全国“百强县”。这些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调研中也发现,与所有欠发达地区一样,淮安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五大问题
(一)整体发展思路和路径有待厘清,发展模式有待转型
国内县域经济发达的浙江、苏南和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浙江模式是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苏南模式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珠三角则是主要依靠承接国外和香港产业转移的外向型发展模式。三种模式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本质上看,前两种模式走的是自主发展之路,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后一种模式则是依附性发展,容易遭受外部经济冲击,需要加快转型。
淮安等欠发达地区目前以承接东部或周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主要发展思路,走的是珠三角早期的依附性发展路径,虽然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很多县主要承接的是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化工、机械等用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是一些产能过剩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而且所承接产业的规模和体量很有限,无法形成自身清晰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导向,工业化缺乏推手,需要加快转型。
(二)支撑性平台建设滞后,重园区建设轻专业市场体系建设
平台载体建设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各地都比较注重平台建设。但淮安等一些欠发达地区各区县在各种平台载体中并未明确哪些是要着力打造的支撑性平台,哪些属保障性平台。事实上,从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看,园区和专业市场体系是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撑性平台,其他平台都属保障性平台,要围绕和服务于这两大平台建设。
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它不仅是产品的生产基地和供给基地,还是产业集群、经济聚集的重要载体。专业市场及营销网络是原材料和产品供给与产品需求之间的桥梁。但从目前淮安等欠发达地区县域发展情况看,各区县重园区建设轻专业市场体系建设。园区只是工业园区,功能单一,没有原材料、半成品、专业设备和成品专业市场做支撑,无法形成高度产业集群和发达的块状经济。
(三)区县园区产业定位不明确,区域间相互恶性竞争
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特色化发展非常明显,有的以纺织业为特色,有的以珍珠业、袜业为特色,有的以小商品产业著称。这种特色化发展避免了各地恶性竞争,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淮安等欠发达地区各区县园区只能依据资源和招商引资情况确定化工、机械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产业布局、发展定位同质化,产业链短而不全,“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还没有形成,导致招商变抢商,手段大多是提供竞相降低的廉价土地资源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园区带动成效不明显。
(四)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识和政策措施,但缺少相应平台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民间的张力得以释放是苏南模式和浙江模式的一大精髓。淮安等欠发达地区也很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各种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措施,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缺少平台。更具体地说,园区是中大型企业创业平台,专业市场才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创业平台。只有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体系解决了中小民营企业创业的平台问题,欠发达地区的县域民营经济才能大发展。
(五)地市和区县的职能、体制机制亟需厘清和明确
从实际情况看,淮安等欠发达地区地市与区县之间人事、财政等体制机制矛盾已成为县域开发区建设瓶颈,项目审批、土地、规划等管辖权限的制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可用财力紧张,融资渠道和手段缺乏使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加之土地指标较少,项目等地、等配套现象突出。地市级政府继续简政放权,保障区县园区用地需求是县域园区建设的保障。
二、应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一)承接发达地区县域发展模式转移,确定民营化发展思路和方向,实现以商带工
利用民营化和市场化推进工业化是浙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苏南发展模式的精髓。淮安等欠发达地区不仅要承接其产业转移,还要承接其发展模式的转移,要实施专业市场建设工程,建立起从原料到产品生产、销售的较为配套的、全方位开放的市场体系,走“建一方市场、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之路,实现以商带工,带动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着力培养区县特色产业集群,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实现以工促工
学习浙江经验,发展块状经济。每个县重点围绕一个或几个优势产业形成从研发、 生产到物流、营销一个配套的产业体系, 形成“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布局, 避免各区县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共同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同时, 鼓励支持与发达地区“结对子”, 共建园区,借力发展。引导区县招商引资不仅要注重引资规模,更要注重引资背后的品牌、管理理念、技术平台、市场空间、环境保护、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培养和形成等。
(三)培育人才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提供保障
浙江发展迅速就得益于庞大的营销人员及其营销网络,苏南地区则得益于庞大的技工人才队伍。要摆脱依附性发展,只有着力培养四支队伍,以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一支具有现代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一支掌握营销技巧和营销网络的营销人员队伍、一支具有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政府管理人员队伍、一支庞大的掌握各种技能并具有技术革新能力的高级技工队伍。围绕专业市场建设实施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工程,形成相对庞大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队伍。 (四)着力功能配套的平台载体建设,强力服务县域园区建设和专业市场建设
物流发展是专业市场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有形的和无形的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专业市场发展不起来,或者发达不起来。因此,要着力打造物流运输平台;大胆创新,打造金融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和信息服务平台等功能配套平台载体建设,强力服务县域园区建设和专业市场建设
(五)加强各级财政支持,继续简政放权,促进区县园区建设大发展
一是加大国家、省、 地市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 每年统筹安排资金用于促进县域基础设施、 园区开发和专业市场等建设。
二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很多发达地区都减少了行政审批项目。比如凡是省授予市里的经济管理权限,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授予县(市、区)。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继续削减30%以上。
三是进一步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建议淮安等地原由市级备案的国内企业投资项目,全部委托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备案。市属企业需核准或备案的项目可自行选择由市级或所在县(市、区)核准或备案。除国家、 省另有规定外,省以上审批、核准的项目,由县(市、区)直接上报,同时抄报市级备案。同时,建议总投资3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和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国家另有规定除外)、国省道施工许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下放到项目所在县(市、区)审批。原属市政府审批权限的具体建设项目供地(包括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方案), 由县(市)政府审批。
四是进一步简化证照办理手续。建议淮安等地,凡县(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符合市场主体登记条件的,在取得法定的企业登记前置审批文件前,可凭政府有关文件到工商部门办理筹建登记。
五是保障用地需求。 建议淮安等地,已列入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重点建设项目,经县(市、区)政府审核同意,可以使用增划的基本农田面积指标,按占用一般耕地报批。市政府根据省下达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农转用指标和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分解下达各县(市、区)政府,各地在安排年度计划指标时,应优先考虑试点镇、中心镇用地需要。
参考资料:
[1]徐小佶,韦信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简政提效能放权增活力[N].陕西日报, 2012年10月28日
(田青,1966年生,湖南人,博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一、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五大问题
(一)整体发展思路和路径有待厘清,发展模式有待转型
国内县域经济发达的浙江、苏南和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浙江模式是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苏南模式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珠三角则是主要依靠承接国外和香港产业转移的外向型发展模式。三种模式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本质上看,前两种模式走的是自主发展之路,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后一种模式则是依附性发展,容易遭受外部经济冲击,需要加快转型。
淮安等欠发达地区目前以承接东部或周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主要发展思路,走的是珠三角早期的依附性发展路径,虽然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很多县主要承接的是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化工、机械等用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是一些产能过剩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而且所承接产业的规模和体量很有限,无法形成自身清晰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导向,工业化缺乏推手,需要加快转型。
(二)支撑性平台建设滞后,重园区建设轻专业市场体系建设
平台载体建设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各地都比较注重平台建设。但淮安等一些欠发达地区各区县在各种平台载体中并未明确哪些是要着力打造的支撑性平台,哪些属保障性平台。事实上,从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看,园区和专业市场体系是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撑性平台,其他平台都属保障性平台,要围绕和服务于这两大平台建设。
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它不仅是产品的生产基地和供给基地,还是产业集群、经济聚集的重要载体。专业市场及营销网络是原材料和产品供给与产品需求之间的桥梁。但从目前淮安等欠发达地区县域发展情况看,各区县重园区建设轻专业市场体系建设。园区只是工业园区,功能单一,没有原材料、半成品、专业设备和成品专业市场做支撑,无法形成高度产业集群和发达的块状经济。
(三)区县园区产业定位不明确,区域间相互恶性竞争
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特色化发展非常明显,有的以纺织业为特色,有的以珍珠业、袜业为特色,有的以小商品产业著称。这种特色化发展避免了各地恶性竞争,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淮安等欠发达地区各区县园区只能依据资源和招商引资情况确定化工、机械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产业布局、发展定位同质化,产业链短而不全,“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还没有形成,导致招商变抢商,手段大多是提供竞相降低的廉价土地资源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园区带动成效不明显。
(四)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识和政策措施,但缺少相应平台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民间的张力得以释放是苏南模式和浙江模式的一大精髓。淮安等欠发达地区也很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各种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措施,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缺少平台。更具体地说,园区是中大型企业创业平台,专业市场才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创业平台。只有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体系解决了中小民营企业创业的平台问题,欠发达地区的县域民营经济才能大发展。
(五)地市和区县的职能、体制机制亟需厘清和明确
从实际情况看,淮安等欠发达地区地市与区县之间人事、财政等体制机制矛盾已成为县域开发区建设瓶颈,项目审批、土地、规划等管辖权限的制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可用财力紧张,融资渠道和手段缺乏使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加之土地指标较少,项目等地、等配套现象突出。地市级政府继续简政放权,保障区县园区用地需求是县域园区建设的保障。
二、应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一)承接发达地区县域发展模式转移,确定民营化发展思路和方向,实现以商带工
利用民营化和市场化推进工业化是浙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苏南发展模式的精髓。淮安等欠发达地区不仅要承接其产业转移,还要承接其发展模式的转移,要实施专业市场建设工程,建立起从原料到产品生产、销售的较为配套的、全方位开放的市场体系,走“建一方市场、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之路,实现以商带工,带动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着力培养区县特色产业集群,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实现以工促工
学习浙江经验,发展块状经济。每个县重点围绕一个或几个优势产业形成从研发、 生产到物流、营销一个配套的产业体系, 形成“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布局, 避免各区县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共同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同时, 鼓励支持与发达地区“结对子”, 共建园区,借力发展。引导区县招商引资不仅要注重引资规模,更要注重引资背后的品牌、管理理念、技术平台、市场空间、环境保护、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培养和形成等。
(三)培育人才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提供保障
浙江发展迅速就得益于庞大的营销人员及其营销网络,苏南地区则得益于庞大的技工人才队伍。要摆脱依附性发展,只有着力培养四支队伍,以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一支具有现代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一支掌握营销技巧和营销网络的营销人员队伍、一支具有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政府管理人员队伍、一支庞大的掌握各种技能并具有技术革新能力的高级技工队伍。围绕专业市场建设实施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工程,形成相对庞大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队伍。 (四)着力功能配套的平台载体建设,强力服务县域园区建设和专业市场建设
物流发展是专业市场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有形的和无形的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专业市场发展不起来,或者发达不起来。因此,要着力打造物流运输平台;大胆创新,打造金融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和信息服务平台等功能配套平台载体建设,强力服务县域园区建设和专业市场建设
(五)加强各级财政支持,继续简政放权,促进区县园区建设大发展
一是加大国家、省、 地市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 每年统筹安排资金用于促进县域基础设施、 园区开发和专业市场等建设。
二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很多发达地区都减少了行政审批项目。比如凡是省授予市里的经济管理权限,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授予县(市、区)。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继续削减30%以上。
三是进一步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建议淮安等地原由市级备案的国内企业投资项目,全部委托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备案。市属企业需核准或备案的项目可自行选择由市级或所在县(市、区)核准或备案。除国家、 省另有规定外,省以上审批、核准的项目,由县(市、区)直接上报,同时抄报市级备案。同时,建议总投资3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和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国家另有规定除外)、国省道施工许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下放到项目所在县(市、区)审批。原属市政府审批权限的具体建设项目供地(包括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方案), 由县(市)政府审批。
四是进一步简化证照办理手续。建议淮安等地,凡县(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符合市场主体登记条件的,在取得法定的企业登记前置审批文件前,可凭政府有关文件到工商部门办理筹建登记。
五是保障用地需求。 建议淮安等地,已列入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重点建设项目,经县(市、区)政府审核同意,可以使用增划的基本农田面积指标,按占用一般耕地报批。市政府根据省下达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农转用指标和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分解下达各县(市、区)政府,各地在安排年度计划指标时,应优先考虑试点镇、中心镇用地需要。
参考资料:
[1]徐小佶,韦信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简政提效能放权增活力[N].陕西日报, 2012年10月28日
(田青,1966年生,湖南人,博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