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走过了西方数百年的历程,尤其近三年,天量资金涌入,促使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变,2011年春拍成交额创历史新高。市场未来如何发展,是每个市场参与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从“亿元时代”到“价值时代”,芷兰雅集年度高峰论坛持续关注艺术品市场的变化。2011年12月8日下午,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品高峰论坛暨芷兰雅集2011年度峰会,以“财富时代的抉择”为主题,邀请北京市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桂华,北京市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寇勤,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蒋伟,香港天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汪洁,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旭,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拍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双舟,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龚继遂,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负责人关予,上海资深收藏家吴亦深,以及两百余位拍卖界、学术界、收藏界、传媒界人士,共同盘点2011年的艺术品市场,探讨投资时代的发展趋势。论坛由马丹妮女士主持。
财富时代的解读
主持人:资本涌入艺术品市场,成为投资工具这是否意味着艺术品市场进入财富时代?
寇勤:传统的收藏是小圈子里的赏玩,突出一个“雅”字。1994年,中国嘉德首拍时,就有疑问:在一个如此之小的圈子里,艺术品拍卖是否有前途。正因为如此,在拍卖起步的两三年里,我们在强调艺术品收藏概念的同时,提出艺术品投资概念。在这一理念引导下,确有一批人进入艺术品市场。处于初始阶段摸索、了解、学习的他们,关注艺术品真不真、好不好、值不值,伴随着市场前行。
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财富时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渐变过程,和参与人群的结构、资金及投资效益逐渐显现有关。艺术品市场进入了财富时代有两个衡量指标:卖方资源的相对集中和买方力量的相对强势。在这两者互动的情况下,才能够对市场产生以前一般人所产生不了的影响。
刘尚勇:财富时代是因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收藏侧重文化价值,注重艺术品本身和艺术精神,我们阐述艺术品的价值,都是从文化、审美和历史价值人手,很少关注或有意回避艺术品的财富价值,笼而统之说的“黄金有价玉无价”、“无价之宝”,是从经济学角度对艺术品财富价值的虚化。在价值投资时代,人们更注重艺术品的财富价值即投资性,因此,我们必须从财富价值角度重新审视审视艺术品。
董国强:在全民投资环境下,艺术品投资热让艺术品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拍卖公司无疑是受益者。现阶段,要求富裕人群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购藏艺术品是不现实的。部分人士购买艺术品的初衷是赚钱,这比拿去赌博好得多,比他否认艺术品价值好得多。
艺术品有了投资价值,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从而推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对艺术品的漠视、忽略是其财富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法国拍卖过一幅古代书画手卷,上面有一个洞,这是因为手卷当年在法国贵族家里充作壁纸而开壁炉之故。今天不会再发生类似事情了。因为,艺术品价格发生了变化。
刘双舟:艺术品财富时代是基于物质财富时代而言的,即艺术品从单纯满足人的愉悦的精神层面财富兼具物质财富后,才有了艺术品财富时代概念。我认为,艺术品进入财富时代是2005年后,国家出台增加人民财产性收入的导向性政策。
龚继遂:艺术品进入财富时代主要有三个标志:
第一,如此多的拍卖公司和如此高的成交总额,当然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艺术品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天价效应、放大效应都是因民众的关注。
第二,艺术品是财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在西方,作为可控的投资门类,艺术品的财富配置很普遍。有人谈到,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是在1980年后逐渐普及的。此前,艺术品属另类投资,不能标准化,且很难套现——这两个特点至今存在,还会在投资行为中显现其影响,会给投资造成很大失误,带来很多困扰。
第三,中国已是艺术品交易大国。艺术品投资方兴未艾,甚至衍生出股权交易概念,外国远没有中国这种规模和机构的热情。
艺术品作为投资门类和财富形态,是宏观经济总量成长的结果,换句话说,闲钱做资产配置,不能都用矿山、黄金等有形资产,也要用文化资产作为配置的形式,这是全球现象。中国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的主要经济原因,是宏观经济30年来的高速成长,是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必然结果。但是,中国艺术品出现投资热,还有投资渠道相对狭窄,民间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当民间流动性趋紧时,艺术品价格和交易量应声而落。因此,从全球范围而言,艺术品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从中国现实而言,是流行性过剩配置的一部分。
传媒的挑战
主持人:网络改变了生活。“自媒体”微博的出现,使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在艺术品拍卖界,出现了“全民皆批评家”“全民皆鉴定家”现象。这会影响拍卖公司的形象和决策吗?
寇勤:我们对所有媒体持重视和尊重的态度。新媒体是不被过多过滤的表达意见的形式。只要我们以诚实、严肃和负责的心态对待新媒体,就有助于艺术品市场发展。当然,若有人恶意利用新的传播方式,就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事情了。
董国强:我是一天不吃饭可以,一天不上网不行。因常在微博上为拍卖公司辩解,很多人说我像拍卖业代言人。在我而言,始终有种唇亡齿寒的紧迫感。
网络让拍卖公司、艺术品市场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拍卖公司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监督。“全民皆鉴定家”的正面效应大干负面效应。正面效应说明社会关注拍卖业,对艺术品投资收藏有兴趣。负面效应是影响拍卖公司形象——网络上围观的人多关心热闹,而非对错。但负面效应的直接影响不大,因为围观的人中,99%不参与拍卖。
延迟付款的解决之策
主持人:拍卖标的因异议而屡现延迟付款、拒绝付款现象,在法律上如何解释?拍卖公司又是如何处理的?
刘双舟:艺术品成为财富的载体,在法律上就变成财产。艺术品纠纷,法律上可称为财产性纠纷。质疑拍卖确实对交易有影响。若传媒说的是假话,听者完全可以不信,为何有人信呢?话说回来,拍卖是特殊的交易方式,拍卖知识在中国的普及远逊发达国家,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拍卖,遑论拍卖的基本原理,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基于大众对拍卖的不了解而造成误解,之间没有明确的法律关系。传媒和大众的倾向性问题,法律不好解决。延迟付款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很少有拍卖企业维权,且有案例表明,可能赢了官司,输了商业。
我的结论是,不要把拍卖纠纷的解决,完全寄希望于法律。同时,普及拍卖知识。
刘尚勇:买家付款问题,有买卖双方不对等的因素。原来卖家强势,现在买家强势,其背后的变化是财 富地位的不对等,买家可能财力更大。只有财富地位平等和信息对称,付款才不会太犹豫。
温桂华:拍卖纠纷,我们是自己解决。我们对买家负责,也对卖家负责。拍卖公司很珍惜声誉,尽可能协调到双方满意。我想,如果提升学术力量,会过滤很多东西,也会给市场参考者更好的信心,能够解决或避免真伪争议、法律纠纷。
基金与市场
主持人:如何看待市场流动性的问题,换手率是否对艺术品市场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
刘尚勇:艺术品在充分换手过程中,体现了其价值和财富意义。秘不示人、悦己的收藏方式,是一种自私行为。今天的充分交易、交流、换手,对社会财富转移再分配及对文化传播都有重大意义。
主持人:基金进入艺术品市场后,产生了哪些影响?
龚继遂:我们对基金有很多期待:期待结合理财,使普通民众获得财富性的收益,分享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艺术品价格高涨所带来的投资性收益。
拍卖公司以公正、公开、公平原则,通过竞价结构产生交易价格,这是一种价格发现和价格形成模式。我们希望基金能够优中选优、好中选好,产生比拍卖公司还高的模式。
拍卖公司估值与基金估值是不同的。拍卖公司估值参考艺术品的历史成交价、美术史定位、作品质量及稀缺性,这种往后看的估值方式可称“价值面的估值方法”。基金看重艺术品升值空间、与M2(广义货币)竞争的走势,还有多少其他社会流动性资金支持,甚至持币待购,这种往前看的估值方式可称“趋势性的估值方法”。
趋势性的估值方法在艺术品市场大涨之际,买的合适是能盈利的。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某个艺术品板块会因基金关注而受益显著,如2005年至2008年的当代艺术品,2008年到今的近现代书画。在这种情势下,运用价值面的估值方法,会导致收藏者买不到艺术品。到底用何种估值方法评估,需要专业人员的配合,才能取得平衡。否则,行家都出局了,我们不敢买,也不敢卖,也看不懂。
基金入市风险与机会并存。运用趋势性的估值方法一路勇猛奋进,也会失误。中国嘉德创始人、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说过,不管价格多高,只要艺术品没有进入杠杆交易模式,就没有根本性的风险。如果进入杠杆模式,用质押、基金,影响的将不是个人和机构,而是社会的安定。另外,如果质押钱再去买更多东西,就会产生杠杆效应。我很欣慰地看到,2011年没有出现基金大举入局,承接已非常高的拍卖市场盘的现象。“投资有风险,买卖需谨慎”是常识。艺术品还有信息不对称、套现困难、交易渠道狭窄等特殊因素,对于少数配置齐备、流程合理、专业力量强大、资源丰沛的基金来说,盈利的希望大;对于完全外行主导的基金,亏本的概率比盈利的概率大得多。
主持人:基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寇勤:我的观点是,只要对艺术品市场有利的资金进场,我们都持欢迎态度。艺术品基金运作要符合艺术市场自身的规律,也应符合艺术创作和收藏规律。简单地将场外资金搬到艺术品市场,直接将股票、房地产、期货、黄金、大豆等交易模式和经验,生搬硬套到艺术品市场的话,我表示担心。
毫无疑问,基金的优势首先是天量资金,其次是团队,再次是没有太多的负担和包袱,会更广泛地征求意见。但是,基金艺术品鉴赏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很难看到金融机构摆脱收藏圈而独立运营,都需要借助重要鉴定家和收藏家的帮助。
主持人:艺术品市场是二级市场的拍卖公司一家独大,一级市场的文物商店和画廊处境艰难。请问,在拍卖潮荡涤下,店铺式营销的一级市场出路何在?
温桂华:北京市文物公司与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的买家群体并不完全相同。文物商店拥有固定的渠道和客源,也在转变经营策略,全国性的交流、交易活跃。另外,文物商店也出现在拍卖会上。一、二级市场在共同发展。当然,高端市场由拍卖公司掌控,大众消费市场由文物商店和画廊主导。
刘尚勇:荣宝集团有画廊和拍卖公司,似乎是一、二级市场兼顾的混营状态。其实,两个市场是一样的。一级市场是发现社会文化价值,二级市场是对社会文化价值的再确认。现在,一级市场相对弱势,难以发现新的文化价值。另外,我们还没有对社会文化价值做深入细致的梳理,拍卖这种交易形式就是价值再发现的过程,是对社会文化价值的再总结。
主持人:艺术品市场的风险与基金的风险,准的风险更大?
寇勤:这是两种投资方式。一种是通过自己的研判,参考他人意见,确定价格并最终完成交易,权利、责任、风险和收益高度统一。购买基金参与艺术品投资是间接方式,投资者要考虑基金的安全性、专业性、信息披露的透明性,风险是否低于直接参与而收益高于直接参与。
主持人:在市场高位运行的状况下,香港天成和北京艺融依然高调入市。为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入市呢?
汪洁:香港天成是家年轻的公司。我们认真考察了市场,做了一个以策展的方式呈现中国当代文人的主题。成交金额不是很高,成交率蛮高的,我们非常满意,也充满了信心。
蒋伟:艺术品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几乎到了白热化状态。北京艺融进入市场有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是我们对拍卖公司的理解。苏富比、佳士得是我们比较仰视的公司,我一直认为这两家公司是以艺术品为载体的财富管理公司,这是我对国际化拍卖公司的理解。
其次,中国将很快进入到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去,我们将来的目标当然是往最好的方向去看待艺术品市场。北京艺融与金融市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很多财富管理的客户对艺术品非常感兴趣。在拍前,我们做艺术品推广工作,这些客人以极大热情参与。我们希望将50%的财富管理客户带人艺术品消费阶层,将10%的财富管理客户带人艺术品投资阶层,将1%的财富管理客户带入艺术品收藏阶层。
市场缺少真正消费艺术品的人。我们培养客户消费为主,而不仅仅是以投资或收藏为主。我们更强调对艺术消费的引导。
主持人:雅昌数据监测中心是艺术品市场的观察者和分析者。秋拍成绩通常比春拍高,2011年相反。数字表象下是什么呢?
关予:秋拍成交额估计约400亿元,逊于春拍的428亿元。为何出现这样状况?
我们做过艺术品市场宏观走向的对比。2005年,投资资金或是以投资投机为目的的关注方加入,艺术品市场开始与流动性资金有密切的同步走向,从2006年持续至今。这个走向有半年迟滞期,主要是艺术品市场交易周期的原因。监测2010年下半年流动性资金走向后,我们认为,市场在2011年上半年不会有太大影响,下半年会受到资金紧缺的冲击。持续流动性的紧缩政策和持续的存款准备金提高政策,影响了投资投机资金、企业收藏资金。
我们分析是基于行业以往的经验和研判,还考虑新资金的加入、拍卖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等因素。我们也在观察外部经济环境、财力及国内外资本市场、新的交易模式产生后,会对传统拍卖公司业交易模式有何影响。
主持人:这次调整期会持续多久?拍卖公司该如 何应对?
蒋伟:调整期很难预测,因为经济走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我可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第一,中国富裕人群的发展是不可改变的,这是大趋势,不要纠结于一两年或者三五年。第二,经济紧缩,我认为有时是表面现象。资金流动分成体内循环和体外循环两大系统。我们了解到社会存有的资金量极大,对去向和走向有急切的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讲,不是说资金紧张,而是资金在寻找风险更小、收益更高的行业。艺术品市场这几年受到社会关注,还仅仅停留在破了几个亿的高价值艺术品。我们要引导人们了解艺术品市场。
赵旭:艺术品市场有时很淡。1996年至2000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台湾、香港、新加坡等海外客户大量流失,至今消失了90%,甚至是99%,我指的是书画板块。拍卖公司倒没有怎么样。2003年至2005年的买家结构主要是行家,当时藏家力量占20%以下,经纪人和行家力量占80%。2005年,行家买的量太大了,导致2006年行情又有一个低谷。到2007年缓和,同时,当代艺术火起来了。
现在,我也没觉得市场淡了,只是在于拍卖公司的水平。今天参加论坛的这些拍卖公司,十几年了还站在这儿,就是中国最棒的。这证明市场没问题,只要拍卖公司的征集能力、销售能力和市场专业能力够一定水平,肯定没问题,这个市场也不会有问题。对于拍卖公司来说,全面发展是规避风险的关键。
汪洁:我1994年加入苏富比上海代表处。1999年,苏富比的中国内地客户总成交额19.9万美元。2010年,中国内地买家的总成交额升至1.5亿美元。数字说明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苏富比、佳士得因而纷纷扩张在中国内地的营销。
经济环境不好,对艺术品市场会有影响,但市场越来越成熟,买家越来越理性,对艺术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好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调整期做艺术教育,培养新收藏家群体,有利于市场的长远发展。
主持人:吴亦深先生,家族的收喊背景,对您的影响是什么?
吴亦深:我的家族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的曾祖父的收藏体系非常完善,我原先也没有按照我们家族的方向来学习,但是,经过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研修后,我觉得,我们祖先的那套东西是我最值得学习的。从这一点上说,在艺术品投资时,我主张大家都心沉下来学习。
主持人:相对于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艺术品多了真伪的风险。法律如何对待真伪问题?
刘双舟:基金、股票不存在真假。艺术品拍卖的矛盾集中在《拍卖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即“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大众称之为“不保证”条款。《拍卖法》是规范拍卖交易而非专为艺术品拍卖制定的。艺术品真假问题集中在字画,这是由于字画传承的基本方式是临摹、仿造,这种特殊的传承方式,导致存在大量赝品、伪作,制定《拍卖法》时并未考虑到这些因素。
是不是修订这条规定就能解决问题呢?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否定的,这恰恰会走上另一个极端。法律是通过立法分配权利和义务。艺术品真假是杜绝不了的,关键是谁来承担风险,是拍卖公司承担风险,还是买家呢?现在看来,将这个风险配置给买家可能更为合适,对市场的促进更为有力。法律硬性规定拍卖公司必须保真行不行呢?可以。但法律有一个基本原理,即不强人所难,就是法律不会强制人做不到的。市场风险总得有一方承担,将义务配给拍卖公司,这做不到;配给买家,相对可行——买家听取专业意见、结合自己的判断来抉择。从立法角度讲,改成拍卖公司承担责任不现实。即便修订,也不能改成由拍卖公司担责。这是一个利益平衡问题,是风险谁承担更合理、更有利于市场发展的问题。
《拍卖法》这条规定好不好呢?也不完全好。这个条文本身没问题,只是被不良企业滥用了。有的拍卖公司不是不能保证,而是不想保证。如果将来修订《拍卖法》,应该细化这一条款,在什么情况下保证是有效的,什么情况下保证是无效的。
展望2012
主持人:在论坛接近尾声的时候,请每位嘉宾用一句话展望2012年。
寇勤:艺术品拍卖市场是大家的。
温桂华:大家需要艺术品市场。
龚继遂:在调整期中开拓新业务,探索新模式。
刘双舟:艺术品拍卖是一场游戏,但是不是儿戏,游戏就是有规则的,希望大家在这场游戏里边都讲规则,要按规则出牌,争取使我们的市场更加健康、繁荣。
吴亦深:从世界看,我们的文化属于较弱势的文化,拍卖业在国际上也相对较弱,尽管在局部创了新高,或者超过了很多西方国家。为了这个行业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团结。如果一定要预测未来行情,我想说四个字,就是“出人意料”。
蒋伟:不管新公司、老公司,都积极为艺术品市场添砖加瓦。
关予:第一,文化产业的政策性利好,第二,全民的关注;第三,资本的不断涌入及关注,这个对市场未来有很重要的把握。
赵总:希望媒体继续支持拍卖业,继续给拍卖业打气。
汪洁:希望在短期调整期更上一个高峰,多关注艺术内涵,少讲数字。
从“亿元时代”到“价值时代”,芷兰雅集年度高峰论坛持续关注艺术品市场的变化。2011年12月8日下午,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品高峰论坛暨芷兰雅集2011年度峰会,以“财富时代的抉择”为主题,邀请北京市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桂华,北京市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寇勤,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蒋伟,香港天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汪洁,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旭,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拍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双舟,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龚继遂,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负责人关予,上海资深收藏家吴亦深,以及两百余位拍卖界、学术界、收藏界、传媒界人士,共同盘点2011年的艺术品市场,探讨投资时代的发展趋势。论坛由马丹妮女士主持。
财富时代的解读
主持人:资本涌入艺术品市场,成为投资工具这是否意味着艺术品市场进入财富时代?
寇勤:传统的收藏是小圈子里的赏玩,突出一个“雅”字。1994年,中国嘉德首拍时,就有疑问:在一个如此之小的圈子里,艺术品拍卖是否有前途。正因为如此,在拍卖起步的两三年里,我们在强调艺术品收藏概念的同时,提出艺术品投资概念。在这一理念引导下,确有一批人进入艺术品市场。处于初始阶段摸索、了解、学习的他们,关注艺术品真不真、好不好、值不值,伴随着市场前行。
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财富时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渐变过程,和参与人群的结构、资金及投资效益逐渐显现有关。艺术品市场进入了财富时代有两个衡量指标:卖方资源的相对集中和买方力量的相对强势。在这两者互动的情况下,才能够对市场产生以前一般人所产生不了的影响。
刘尚勇:财富时代是因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收藏侧重文化价值,注重艺术品本身和艺术精神,我们阐述艺术品的价值,都是从文化、审美和历史价值人手,很少关注或有意回避艺术品的财富价值,笼而统之说的“黄金有价玉无价”、“无价之宝”,是从经济学角度对艺术品财富价值的虚化。在价值投资时代,人们更注重艺术品的财富价值即投资性,因此,我们必须从财富价值角度重新审视审视艺术品。
董国强:在全民投资环境下,艺术品投资热让艺术品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拍卖公司无疑是受益者。现阶段,要求富裕人群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购藏艺术品是不现实的。部分人士购买艺术品的初衷是赚钱,这比拿去赌博好得多,比他否认艺术品价值好得多。
艺术品有了投资价值,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从而推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对艺术品的漠视、忽略是其财富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法国拍卖过一幅古代书画手卷,上面有一个洞,这是因为手卷当年在法国贵族家里充作壁纸而开壁炉之故。今天不会再发生类似事情了。因为,艺术品价格发生了变化。
刘双舟:艺术品财富时代是基于物质财富时代而言的,即艺术品从单纯满足人的愉悦的精神层面财富兼具物质财富后,才有了艺术品财富时代概念。我认为,艺术品进入财富时代是2005年后,国家出台增加人民财产性收入的导向性政策。
龚继遂:艺术品进入财富时代主要有三个标志:
第一,如此多的拍卖公司和如此高的成交总额,当然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艺术品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天价效应、放大效应都是因民众的关注。
第二,艺术品是财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在西方,作为可控的投资门类,艺术品的财富配置很普遍。有人谈到,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是在1980年后逐渐普及的。此前,艺术品属另类投资,不能标准化,且很难套现——这两个特点至今存在,还会在投资行为中显现其影响,会给投资造成很大失误,带来很多困扰。
第三,中国已是艺术品交易大国。艺术品投资方兴未艾,甚至衍生出股权交易概念,外国远没有中国这种规模和机构的热情。
艺术品作为投资门类和财富形态,是宏观经济总量成长的结果,换句话说,闲钱做资产配置,不能都用矿山、黄金等有形资产,也要用文化资产作为配置的形式,这是全球现象。中国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的主要经济原因,是宏观经济30年来的高速成长,是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必然结果。但是,中国艺术品出现投资热,还有投资渠道相对狭窄,民间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当民间流动性趋紧时,艺术品价格和交易量应声而落。因此,从全球范围而言,艺术品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从中国现实而言,是流行性过剩配置的一部分。
传媒的挑战
主持人:网络改变了生活。“自媒体”微博的出现,使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在艺术品拍卖界,出现了“全民皆批评家”“全民皆鉴定家”现象。这会影响拍卖公司的形象和决策吗?
寇勤:我们对所有媒体持重视和尊重的态度。新媒体是不被过多过滤的表达意见的形式。只要我们以诚实、严肃和负责的心态对待新媒体,就有助于艺术品市场发展。当然,若有人恶意利用新的传播方式,就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事情了。
董国强:我是一天不吃饭可以,一天不上网不行。因常在微博上为拍卖公司辩解,很多人说我像拍卖业代言人。在我而言,始终有种唇亡齿寒的紧迫感。
网络让拍卖公司、艺术品市场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拍卖公司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监督。“全民皆鉴定家”的正面效应大干负面效应。正面效应说明社会关注拍卖业,对艺术品投资收藏有兴趣。负面效应是影响拍卖公司形象——网络上围观的人多关心热闹,而非对错。但负面效应的直接影响不大,因为围观的人中,99%不参与拍卖。
延迟付款的解决之策
主持人:拍卖标的因异议而屡现延迟付款、拒绝付款现象,在法律上如何解释?拍卖公司又是如何处理的?
刘双舟:艺术品成为财富的载体,在法律上就变成财产。艺术品纠纷,法律上可称为财产性纠纷。质疑拍卖确实对交易有影响。若传媒说的是假话,听者完全可以不信,为何有人信呢?话说回来,拍卖是特殊的交易方式,拍卖知识在中国的普及远逊发达国家,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拍卖,遑论拍卖的基本原理,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基于大众对拍卖的不了解而造成误解,之间没有明确的法律关系。传媒和大众的倾向性问题,法律不好解决。延迟付款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很少有拍卖企业维权,且有案例表明,可能赢了官司,输了商业。
我的结论是,不要把拍卖纠纷的解决,完全寄希望于法律。同时,普及拍卖知识。
刘尚勇:买家付款问题,有买卖双方不对等的因素。原来卖家强势,现在买家强势,其背后的变化是财 富地位的不对等,买家可能财力更大。只有财富地位平等和信息对称,付款才不会太犹豫。
温桂华:拍卖纠纷,我们是自己解决。我们对买家负责,也对卖家负责。拍卖公司很珍惜声誉,尽可能协调到双方满意。我想,如果提升学术力量,会过滤很多东西,也会给市场参考者更好的信心,能够解决或避免真伪争议、法律纠纷。
基金与市场
主持人:如何看待市场流动性的问题,换手率是否对艺术品市场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
刘尚勇:艺术品在充分换手过程中,体现了其价值和财富意义。秘不示人、悦己的收藏方式,是一种自私行为。今天的充分交易、交流、换手,对社会财富转移再分配及对文化传播都有重大意义。
主持人:基金进入艺术品市场后,产生了哪些影响?
龚继遂:我们对基金有很多期待:期待结合理财,使普通民众获得财富性的收益,分享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艺术品价格高涨所带来的投资性收益。
拍卖公司以公正、公开、公平原则,通过竞价结构产生交易价格,这是一种价格发现和价格形成模式。我们希望基金能够优中选优、好中选好,产生比拍卖公司还高的模式。
拍卖公司估值与基金估值是不同的。拍卖公司估值参考艺术品的历史成交价、美术史定位、作品质量及稀缺性,这种往后看的估值方式可称“价值面的估值方法”。基金看重艺术品升值空间、与M2(广义货币)竞争的走势,还有多少其他社会流动性资金支持,甚至持币待购,这种往前看的估值方式可称“趋势性的估值方法”。
趋势性的估值方法在艺术品市场大涨之际,买的合适是能盈利的。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某个艺术品板块会因基金关注而受益显著,如2005年至2008年的当代艺术品,2008年到今的近现代书画。在这种情势下,运用价值面的估值方法,会导致收藏者买不到艺术品。到底用何种估值方法评估,需要专业人员的配合,才能取得平衡。否则,行家都出局了,我们不敢买,也不敢卖,也看不懂。
基金入市风险与机会并存。运用趋势性的估值方法一路勇猛奋进,也会失误。中国嘉德创始人、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说过,不管价格多高,只要艺术品没有进入杠杆交易模式,就没有根本性的风险。如果进入杠杆模式,用质押、基金,影响的将不是个人和机构,而是社会的安定。另外,如果质押钱再去买更多东西,就会产生杠杆效应。我很欣慰地看到,2011年没有出现基金大举入局,承接已非常高的拍卖市场盘的现象。“投资有风险,买卖需谨慎”是常识。艺术品还有信息不对称、套现困难、交易渠道狭窄等特殊因素,对于少数配置齐备、流程合理、专业力量强大、资源丰沛的基金来说,盈利的希望大;对于完全外行主导的基金,亏本的概率比盈利的概率大得多。
主持人:基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寇勤:我的观点是,只要对艺术品市场有利的资金进场,我们都持欢迎态度。艺术品基金运作要符合艺术市场自身的规律,也应符合艺术创作和收藏规律。简单地将场外资金搬到艺术品市场,直接将股票、房地产、期货、黄金、大豆等交易模式和经验,生搬硬套到艺术品市场的话,我表示担心。
毫无疑问,基金的优势首先是天量资金,其次是团队,再次是没有太多的负担和包袱,会更广泛地征求意见。但是,基金艺术品鉴赏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很难看到金融机构摆脱收藏圈而独立运营,都需要借助重要鉴定家和收藏家的帮助。
主持人:艺术品市场是二级市场的拍卖公司一家独大,一级市场的文物商店和画廊处境艰难。请问,在拍卖潮荡涤下,店铺式营销的一级市场出路何在?
温桂华:北京市文物公司与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的买家群体并不完全相同。文物商店拥有固定的渠道和客源,也在转变经营策略,全国性的交流、交易活跃。另外,文物商店也出现在拍卖会上。一、二级市场在共同发展。当然,高端市场由拍卖公司掌控,大众消费市场由文物商店和画廊主导。
刘尚勇:荣宝集团有画廊和拍卖公司,似乎是一、二级市场兼顾的混营状态。其实,两个市场是一样的。一级市场是发现社会文化价值,二级市场是对社会文化价值的再确认。现在,一级市场相对弱势,难以发现新的文化价值。另外,我们还没有对社会文化价值做深入细致的梳理,拍卖这种交易形式就是价值再发现的过程,是对社会文化价值的再总结。
主持人:艺术品市场的风险与基金的风险,准的风险更大?
寇勤:这是两种投资方式。一种是通过自己的研判,参考他人意见,确定价格并最终完成交易,权利、责任、风险和收益高度统一。购买基金参与艺术品投资是间接方式,投资者要考虑基金的安全性、专业性、信息披露的透明性,风险是否低于直接参与而收益高于直接参与。
主持人:在市场高位运行的状况下,香港天成和北京艺融依然高调入市。为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入市呢?
汪洁:香港天成是家年轻的公司。我们认真考察了市场,做了一个以策展的方式呈现中国当代文人的主题。成交金额不是很高,成交率蛮高的,我们非常满意,也充满了信心。
蒋伟:艺术品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几乎到了白热化状态。北京艺融进入市场有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是我们对拍卖公司的理解。苏富比、佳士得是我们比较仰视的公司,我一直认为这两家公司是以艺术品为载体的财富管理公司,这是我对国际化拍卖公司的理解。
其次,中国将很快进入到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去,我们将来的目标当然是往最好的方向去看待艺术品市场。北京艺融与金融市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很多财富管理的客户对艺术品非常感兴趣。在拍前,我们做艺术品推广工作,这些客人以极大热情参与。我们希望将50%的财富管理客户带人艺术品消费阶层,将10%的财富管理客户带人艺术品投资阶层,将1%的财富管理客户带入艺术品收藏阶层。
市场缺少真正消费艺术品的人。我们培养客户消费为主,而不仅仅是以投资或收藏为主。我们更强调对艺术消费的引导。
主持人:雅昌数据监测中心是艺术品市场的观察者和分析者。秋拍成绩通常比春拍高,2011年相反。数字表象下是什么呢?
关予:秋拍成交额估计约400亿元,逊于春拍的428亿元。为何出现这样状况?
我们做过艺术品市场宏观走向的对比。2005年,投资资金或是以投资投机为目的的关注方加入,艺术品市场开始与流动性资金有密切的同步走向,从2006年持续至今。这个走向有半年迟滞期,主要是艺术品市场交易周期的原因。监测2010年下半年流动性资金走向后,我们认为,市场在2011年上半年不会有太大影响,下半年会受到资金紧缺的冲击。持续流动性的紧缩政策和持续的存款准备金提高政策,影响了投资投机资金、企业收藏资金。
我们分析是基于行业以往的经验和研判,还考虑新资金的加入、拍卖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等因素。我们也在观察外部经济环境、财力及国内外资本市场、新的交易模式产生后,会对传统拍卖公司业交易模式有何影响。
主持人:这次调整期会持续多久?拍卖公司该如 何应对?
蒋伟:调整期很难预测,因为经济走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我可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第一,中国富裕人群的发展是不可改变的,这是大趋势,不要纠结于一两年或者三五年。第二,经济紧缩,我认为有时是表面现象。资金流动分成体内循环和体外循环两大系统。我们了解到社会存有的资金量极大,对去向和走向有急切的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讲,不是说资金紧张,而是资金在寻找风险更小、收益更高的行业。艺术品市场这几年受到社会关注,还仅仅停留在破了几个亿的高价值艺术品。我们要引导人们了解艺术品市场。
赵旭:艺术品市场有时很淡。1996年至2000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台湾、香港、新加坡等海外客户大量流失,至今消失了90%,甚至是99%,我指的是书画板块。拍卖公司倒没有怎么样。2003年至2005年的买家结构主要是行家,当时藏家力量占20%以下,经纪人和行家力量占80%。2005年,行家买的量太大了,导致2006年行情又有一个低谷。到2007年缓和,同时,当代艺术火起来了。
现在,我也没觉得市场淡了,只是在于拍卖公司的水平。今天参加论坛的这些拍卖公司,十几年了还站在这儿,就是中国最棒的。这证明市场没问题,只要拍卖公司的征集能力、销售能力和市场专业能力够一定水平,肯定没问题,这个市场也不会有问题。对于拍卖公司来说,全面发展是规避风险的关键。
汪洁:我1994年加入苏富比上海代表处。1999年,苏富比的中国内地客户总成交额19.9万美元。2010年,中国内地买家的总成交额升至1.5亿美元。数字说明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苏富比、佳士得因而纷纷扩张在中国内地的营销。
经济环境不好,对艺术品市场会有影响,但市场越来越成熟,买家越来越理性,对艺术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好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调整期做艺术教育,培养新收藏家群体,有利于市场的长远发展。
主持人:吴亦深先生,家族的收喊背景,对您的影响是什么?
吴亦深:我的家族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的曾祖父的收藏体系非常完善,我原先也没有按照我们家族的方向来学习,但是,经过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研修后,我觉得,我们祖先的那套东西是我最值得学习的。从这一点上说,在艺术品投资时,我主张大家都心沉下来学习。
主持人:相对于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艺术品多了真伪的风险。法律如何对待真伪问题?
刘双舟:基金、股票不存在真假。艺术品拍卖的矛盾集中在《拍卖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即“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大众称之为“不保证”条款。《拍卖法》是规范拍卖交易而非专为艺术品拍卖制定的。艺术品真假问题集中在字画,这是由于字画传承的基本方式是临摹、仿造,这种特殊的传承方式,导致存在大量赝品、伪作,制定《拍卖法》时并未考虑到这些因素。
是不是修订这条规定就能解决问题呢?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否定的,这恰恰会走上另一个极端。法律是通过立法分配权利和义务。艺术品真假是杜绝不了的,关键是谁来承担风险,是拍卖公司承担风险,还是买家呢?现在看来,将这个风险配置给买家可能更为合适,对市场的促进更为有力。法律硬性规定拍卖公司必须保真行不行呢?可以。但法律有一个基本原理,即不强人所难,就是法律不会强制人做不到的。市场风险总得有一方承担,将义务配给拍卖公司,这做不到;配给买家,相对可行——买家听取专业意见、结合自己的判断来抉择。从立法角度讲,改成拍卖公司承担责任不现实。即便修订,也不能改成由拍卖公司担责。这是一个利益平衡问题,是风险谁承担更合理、更有利于市场发展的问题。
《拍卖法》这条规定好不好呢?也不完全好。这个条文本身没问题,只是被不良企业滥用了。有的拍卖公司不是不能保证,而是不想保证。如果将来修订《拍卖法》,应该细化这一条款,在什么情况下保证是有效的,什么情况下保证是无效的。
展望2012
主持人:在论坛接近尾声的时候,请每位嘉宾用一句话展望2012年。
寇勤:艺术品拍卖市场是大家的。
温桂华:大家需要艺术品市场。
龚继遂:在调整期中开拓新业务,探索新模式。
刘双舟:艺术品拍卖是一场游戏,但是不是儿戏,游戏就是有规则的,希望大家在这场游戏里边都讲规则,要按规则出牌,争取使我们的市场更加健康、繁荣。
吴亦深:从世界看,我们的文化属于较弱势的文化,拍卖业在国际上也相对较弱,尽管在局部创了新高,或者超过了很多西方国家。为了这个行业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团结。如果一定要预测未来行情,我想说四个字,就是“出人意料”。
蒋伟:不管新公司、老公司,都积极为艺术品市场添砖加瓦。
关予:第一,文化产业的政策性利好,第二,全民的关注;第三,资本的不断涌入及关注,这个对市场未来有很重要的把握。
赵总:希望媒体继续支持拍卖业,继续给拍卖业打气。
汪洁:希望在短期调整期更上一个高峰,多关注艺术内涵,少讲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