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和技能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机械制图》教改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方式。自主探究性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本文就《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探究教学 创设情境 实验探究 引导 应用
《机械制图》课程具有突出整合性、专业性、实用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它要求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确实掌握画图和看图的实际技能并提高自己对空间形体的想象能力。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难题是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性教学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困惑的时候,他就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探索而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并发展自己的个性。下面就《机械制图》自主探究性教学试做探讨。
一、努力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探究性学习情境是探究学习活动的背景和舞台,它能使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情景或对某个问题的探究气氛中。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认识到探究、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或重要性,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创设情境有利于体现学习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有利于引出整体性的任务。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若干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为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上起了很重要作用。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可选用适当的方法,如实物、录像、演示实验等生动地再现有关的制图现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驱力。
二、大胆提出假设,引导思维
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将问题产生直接相关的具体事物呈现出来,以此引导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经验,尝试用言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即做出假设。
例如:在“平面几何作图”实训“椭圆的画法”中,教师出示各种绘图工具,让学生选用工具以最快的速度把任意椭圆画出来。二十分钟后,教师把学生交上来的作品逐一展示,面对出现的诸多问题,学生可以思考讨论并谈出个人看法。此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产生明确的问题指向,指出大多数同学都是随意作图,并没有掌握绘制椭圆的方法和步骤。随后再引导做出假设:掌握方法就可以在五分钟内按要求快速画出椭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广泛收集资料,实验探究
在学生提出猜想、假设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围绕“猜想、假设”,组织学生积极地收集资料进行推理或者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教师首先强调了在收集实验材料和资料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开始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工厂、装配车间,修理厂、五金配件店、废旧机器等收集材料;利用图书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进行信息的采集。在进一步获得信息的前提下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获得思维的最佳方法,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设计出可行的研究方案。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设计的实验不仅要有科学性,还要有可行性,对学生设计的各种实验方案及提出的预期结果,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例如:在“常见典型零件分析”实训教学中,实验设计如下: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完成实验。1、各组先设计实验计划步骤;2、各组成员分别收集各种零件备用;3、收集各种零件的相关材料说明书;4、将收集的零件进行分析,然后按其结构和用途对零件进行分类;5、一组和四组、二组和三组分别交换所收集的零件进行分析比较。
四、善于分析总结,实践应用
在完成资料分析或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学知识获得了初步的了解,在头脑中建立起大体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促进知识的迁移,使知识内化為能力。通过讨论分析、比较总结得出结论。教师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在实践中转化为能力。
例如:在“识读装配图”实训课中,学生完成各组实验后,分析总结得出结论:1、装配图可以表达设计意图、部件或机器的工作原理、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它是检验、安装和维修机器时的重要技术文件。2、一张完整的装配图包括:一组视图、必要的尺寸、技术要求、零件序号、明细栏和标题栏。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先把一台机器拆散,让学生根据装配图重新组装,遇到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五、互相交流,科学评价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实践探究成果并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通过交流与评价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养成终生探究的习惯。
总之,《机械制图》自主探究性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后引导学生加强实践,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探究教学 创设情境 实验探究 引导 应用
《机械制图》课程具有突出整合性、专业性、实用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它要求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确实掌握画图和看图的实际技能并提高自己对空间形体的想象能力。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难题是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性教学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困惑的时候,他就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探索而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并发展自己的个性。下面就《机械制图》自主探究性教学试做探讨。
一、努力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探究性学习情境是探究学习活动的背景和舞台,它能使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情景或对某个问题的探究气氛中。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认识到探究、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或重要性,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创设情境有利于体现学习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有利于引出整体性的任务。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若干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为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上起了很重要作用。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可选用适当的方法,如实物、录像、演示实验等生动地再现有关的制图现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驱力。
二、大胆提出假设,引导思维
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将问题产生直接相关的具体事物呈现出来,以此引导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经验,尝试用言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即做出假设。
例如:在“平面几何作图”实训“椭圆的画法”中,教师出示各种绘图工具,让学生选用工具以最快的速度把任意椭圆画出来。二十分钟后,教师把学生交上来的作品逐一展示,面对出现的诸多问题,学生可以思考讨论并谈出个人看法。此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产生明确的问题指向,指出大多数同学都是随意作图,并没有掌握绘制椭圆的方法和步骤。随后再引导做出假设:掌握方法就可以在五分钟内按要求快速画出椭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广泛收集资料,实验探究
在学生提出猜想、假设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围绕“猜想、假设”,组织学生积极地收集资料进行推理或者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教师首先强调了在收集实验材料和资料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开始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工厂、装配车间,修理厂、五金配件店、废旧机器等收集材料;利用图书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进行信息的采集。在进一步获得信息的前提下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获得思维的最佳方法,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设计出可行的研究方案。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设计的实验不仅要有科学性,还要有可行性,对学生设计的各种实验方案及提出的预期结果,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例如:在“常见典型零件分析”实训教学中,实验设计如下: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完成实验。1、各组先设计实验计划步骤;2、各组成员分别收集各种零件备用;3、收集各种零件的相关材料说明书;4、将收集的零件进行分析,然后按其结构和用途对零件进行分类;5、一组和四组、二组和三组分别交换所收集的零件进行分析比较。
四、善于分析总结,实践应用
在完成资料分析或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学知识获得了初步的了解,在头脑中建立起大体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促进知识的迁移,使知识内化為能力。通过讨论分析、比较总结得出结论。教师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在实践中转化为能力。
例如:在“识读装配图”实训课中,学生完成各组实验后,分析总结得出结论:1、装配图可以表达设计意图、部件或机器的工作原理、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它是检验、安装和维修机器时的重要技术文件。2、一张完整的装配图包括:一组视图、必要的尺寸、技术要求、零件序号、明细栏和标题栏。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先把一台机器拆散,让学生根据装配图重新组装,遇到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五、互相交流,科学评价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实践探究成果并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通过交流与评价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养成终生探究的习惯。
总之,《机械制图》自主探究性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后引导学生加强实践,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