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研究馆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人。师从山水画家李金远、季若霄、刘朴先生,先后毕业于四川师大艺术系绘画专业、四川师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研究和公共文化服务。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现代书画研究院画师,成都市美协理事,成都市书协理事、《沙河风》主编,成都市成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代表作品:《成都市成华区中青年文艺名家推介计划蒋松谷卷》《素稿觅韵:蒋松谷丙申山水作品选》《几尺蜀山:蒋松谷乙未山水作品选》《蜀山野风:蒋松谷山水作品集》《青年水墨山水画家蒋松谷作品集》《心象流韵:蒋松谷水墨山水》等。
文化研究成果获得文化部全国第三届“蒲公英奖”少儿文化专著类银奖,并多次获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论文评选一、二等奖及四川省、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群众文化)学术奖。出版学术论文集《群众文化理性之思》,执行主编《成都·成华历史人文丛书》(20卷)。
这个标题上句用王维句,下句自撰,算是我对蒋松谷先生水墨画的一点观感和印象。松谷的水墨画纯粹而富有诗意,空灵而充满禅意,我喜欢这种笔墨,因为它容易引起我们这类人的共鸣。
水墨画的出现应当在晚唐,鼻祖通常被认为是王维,根据是他曾作《雪溪图》。这幅图究竟是否出于他的手还有争议,但我一直认为非王维不能为之。王维是官员兼诗人,又喜丹青。安史之乱因受连累,仕途失意后便躲在自建别墅吟诗、作画、弹琴、修禅,大有看破红尘之意。用现在时髦语言是人的觉醒。他要对自己生命负责,于是选择了一种半官半隐的生存方式,并借助水墨画这种单纯的笔墨形式来倾诉他的情怀和幽怨。而诗人这种气质又赋与他作品一种简淡的诗意与空灵的禅意。
晚清以后,水墨画开始式微,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艺术语言的萎缩枯竭是其中重要原因。现代齐白石、黄宾虹等人仰坚钻高,使水墨焕发新生,获得长足的发展,近30年更是得到迅速发展,一批中青年画家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坚持发展水墨语言,取得不俗成绩,显示出这一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蒋松谷就是这批画家中的佼佼者。
松谷的水墨山水创作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既坚持传承,又注重创新。他在创作中保持水墨画固有形质,又在传统向当代的转换中努力提升水墨语言的表现力。他的作品巨制则气势恢弘,小品则清新空灵。线条松动而富于质感,笔尖的水份充足,在行笔中保持一种张力,所以线条极有变化。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松谷长期坚持书画双修,以书法线条融入绘画语言,又以绘画语言丰富书法造型,两者互为贯通。因此他的山水画创作,具有强烈的书写意识,他笔下的线条或疾或涩、或干或湿、或重或转,都建立在书法基础上。这一点使他的作品更多地带有主观表现性特点,而不是呆板的描摹客观对家。而大小米点的运用,又丰富了点、线、面的构成。
在我看来,松谷山水的写意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写造形。他笔下的山川林木富于生气,清奇而疏透,没有崇山峻岭的厚重,也不重在表现山水的质地,而重在通过山水抒写性灵。松谷山水润泽而空灵。他不喜欢充天扩地的滿构图而是喜欢在山水中留出大量空白。松谷山水画的山体造型大多自出机枢,用笔极有概括力,大多以线条勾勒后再顺势皴擦。他的画不用过多的皴法,也不敷色,这样就凸显了线条的优势,保持了水墨写意的特质。
二是以写求趣。这个趣是审美情趣,是建立在对山水美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在山谷看来,山水之妙趣不在于其厚重高峻,也不在刻形状质,而是妙在它是宇宙的一种奇物,日照月沭,饮风吸露,具有一种通灵之气,蕴含一种生命之光。山水不是一团呆板的死相,而是充满生机的自然灵物。于是他通过写这个环节充分表现出山水的一种天然之趣,生动之趣,质朴之趣。
三是以写畅神。这是传统山水的最高境界。古人认为山水的要旨不在于表现客观物质世界,而是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情志。这就是畅其神。所谓“卧游”,所谓“澄懷观道”皆属此类。松谷对于山水的追求显然脱离了形而下而进入形而上的表达。他通过写意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山水的某种情感和生命意识,这样,他在实际上通过“畅神”完成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在经历过无数次超越后他必能登上至境。
松谷先后随李金远、季若霄、刘朴等先生学习山水,这几位先生都精于笔墨,造诣颇深。松谷好学深思,不仅承其衣钵,而且溯源寻根,从宋元大家中摄取养料,丰富自己。他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流淌的水墨表达,从人性出发,在绘画的奥妙之门窥探笔墨的精微,尽最大可能挥洒美的音符,透过对美的不断感悟,慢慢体验自我,寻找自我,发现自我。
正是一种清醒的理性认识,也是一种执着的使命追求,凭借着这份认识和执着,松谷迈出一步一步坚实的步伐,他的作品渐入佳境。我欣赏他的大幅巨制,更喜欢他的小幅精品。因为在恣性率意的笔墨之间,我仿佛窥见一个心仰高山而足履大地的中年画家滿满的自信。
依蒋松谷的人生经历、理论修养及创作实践,他极有可能在未来一二十年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艺术至境的获得既取决习艺者的才华,更取决于修道者的坚韧。而这两方面蒋松谷都兼得,我对他寄予无限期待。
代表作品:《成都市成华区中青年文艺名家推介计划蒋松谷卷》《素稿觅韵:蒋松谷丙申山水作品选》《几尺蜀山:蒋松谷乙未山水作品选》《蜀山野风:蒋松谷山水作品集》《青年水墨山水画家蒋松谷作品集》《心象流韵:蒋松谷水墨山水》等。
文化研究成果获得文化部全国第三届“蒲公英奖”少儿文化专著类银奖,并多次获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论文评选一、二等奖及四川省、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群众文化)学术奖。出版学术论文集《群众文化理性之思》,执行主编《成都·成华历史人文丛书》(20卷)。
这个标题上句用王维句,下句自撰,算是我对蒋松谷先生水墨画的一点观感和印象。松谷的水墨画纯粹而富有诗意,空灵而充满禅意,我喜欢这种笔墨,因为它容易引起我们这类人的共鸣。
水墨画的出现应当在晚唐,鼻祖通常被认为是王维,根据是他曾作《雪溪图》。这幅图究竟是否出于他的手还有争议,但我一直认为非王维不能为之。王维是官员兼诗人,又喜丹青。安史之乱因受连累,仕途失意后便躲在自建别墅吟诗、作画、弹琴、修禅,大有看破红尘之意。用现在时髦语言是人的觉醒。他要对自己生命负责,于是选择了一种半官半隐的生存方式,并借助水墨画这种单纯的笔墨形式来倾诉他的情怀和幽怨。而诗人这种气质又赋与他作品一种简淡的诗意与空灵的禅意。
晚清以后,水墨画开始式微,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艺术语言的萎缩枯竭是其中重要原因。现代齐白石、黄宾虹等人仰坚钻高,使水墨焕发新生,获得长足的发展,近30年更是得到迅速发展,一批中青年画家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坚持发展水墨语言,取得不俗成绩,显示出这一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蒋松谷就是这批画家中的佼佼者。
松谷的水墨山水创作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既坚持传承,又注重创新。他在创作中保持水墨画固有形质,又在传统向当代的转换中努力提升水墨语言的表现力。他的作品巨制则气势恢弘,小品则清新空灵。线条松动而富于质感,笔尖的水份充足,在行笔中保持一种张力,所以线条极有变化。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松谷长期坚持书画双修,以书法线条融入绘画语言,又以绘画语言丰富书法造型,两者互为贯通。因此他的山水画创作,具有强烈的书写意识,他笔下的线条或疾或涩、或干或湿、或重或转,都建立在书法基础上。这一点使他的作品更多地带有主观表现性特点,而不是呆板的描摹客观对家。而大小米点的运用,又丰富了点、线、面的构成。
在我看来,松谷山水的写意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写造形。他笔下的山川林木富于生气,清奇而疏透,没有崇山峻岭的厚重,也不重在表现山水的质地,而重在通过山水抒写性灵。松谷山水润泽而空灵。他不喜欢充天扩地的滿构图而是喜欢在山水中留出大量空白。松谷山水画的山体造型大多自出机枢,用笔极有概括力,大多以线条勾勒后再顺势皴擦。他的画不用过多的皴法,也不敷色,这样就凸显了线条的优势,保持了水墨写意的特质。
二是以写求趣。这个趣是审美情趣,是建立在对山水美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在山谷看来,山水之妙趣不在于其厚重高峻,也不在刻形状质,而是妙在它是宇宙的一种奇物,日照月沭,饮风吸露,具有一种通灵之气,蕴含一种生命之光。山水不是一团呆板的死相,而是充满生机的自然灵物。于是他通过写这个环节充分表现出山水的一种天然之趣,生动之趣,质朴之趣。
三是以写畅神。这是传统山水的最高境界。古人认为山水的要旨不在于表现客观物质世界,而是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情志。这就是畅其神。所谓“卧游”,所谓“澄懷观道”皆属此类。松谷对于山水的追求显然脱离了形而下而进入形而上的表达。他通过写意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山水的某种情感和生命意识,这样,他在实际上通过“畅神”完成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在经历过无数次超越后他必能登上至境。
松谷先后随李金远、季若霄、刘朴等先生学习山水,这几位先生都精于笔墨,造诣颇深。松谷好学深思,不仅承其衣钵,而且溯源寻根,从宋元大家中摄取养料,丰富自己。他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流淌的水墨表达,从人性出发,在绘画的奥妙之门窥探笔墨的精微,尽最大可能挥洒美的音符,透过对美的不断感悟,慢慢体验自我,寻找自我,发现自我。
正是一种清醒的理性认识,也是一种执着的使命追求,凭借着这份认识和执着,松谷迈出一步一步坚实的步伐,他的作品渐入佳境。我欣赏他的大幅巨制,更喜欢他的小幅精品。因为在恣性率意的笔墨之间,我仿佛窥见一个心仰高山而足履大地的中年画家滿满的自信。
依蒋松谷的人生经历、理论修养及创作实践,他极有可能在未来一二十年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艺术至境的获得既取决习艺者的才华,更取决于修道者的坚韧。而这两方面蒋松谷都兼得,我对他寄予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