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是一门科学,而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把地理教学理论用得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则是一种艺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艺术。艺术是在实践中磨炼出来的。成功的经验要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争取精益求精。尝试失败了,只要在理论上是可取的,就要查找失败的原因,在提高教学艺术上想办法,在不断的尝试当中争取转败为胜。任何科学成就,任何艺术成就,乃至任何成就,都不是轻易取得的。
以下是本人结合数年来的地理教学实践,对地理教学艺术的一点感悟。
一、明确教育目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
才。地理教学工作,宗旨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意在使学生能积极而有效地参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的、自觉的一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具备一种自信观念。地理,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地理科学有它自己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是每个有教养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素质课。它的知识内容及教育作用,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首先注意贯彻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坚决避免“穿靴戴帽”或“以论代史”的现象。
二、严求教学质量
树立一种全面的教学质量观,即个体基础素质教学观。人的个体基础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与习惯素质等方面。具体到本学科,除加强文化素质(主要是知识巩固率等)教学外,一些学生认真参加社会调查,了解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本地经济迅猛发展,句容成为“中国百强市”的情况,亲身实践,撰写调查报告,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改革开放政策正确性及邓小平理论科学性的理解;更多的学生从地理事物的变迁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诸过程中获得启示,从以前较封闭的一种学习心理逐渐发展和转变成为一种较开放的、愉快的学习心理,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争取全面发展,为以后最终参加社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平时,遇到学生所要接受的知识难以理解、掌握时,应耐心、悉心辅导,适时指导学习方法,态度诚恳;在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所要接受的知识前,决不懈怠,以增强信赖感,赢得“这个老师威信高”的声誉。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在学生中享有的声望和信誉。威信是学生对教师的胜任感、愉快感、敬爱感,以及自尊心、求知欲等各方面认识与情感需要的满足,它是征服学生心灵的强大武器。有为的教师,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师生间以诚相待,口齿伶俐,讲台上严肃认真,对一丁点的问题都不轻易放过;课堂外,不乏幽默、活泼……总能不由学生不敬、不服。如若讲课中不注重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实际,搞“填鸭式”和“满堂灌”式教学,错误百出,谬种流传,则势必误人子弟。打铁须先自身硬。显然,作为一名教师,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科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而一旦教师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那么对他来说,赢得“这个教师威信高”的声誉即不成问题了,进而,他的教学质量也不成问题了。单若从教育心理学来讲,学生对自己亲近的教师、学科,亦即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当然,也不可只顾及学生的单纯、片面的兴趣,只给学生讲述比较有趣的地理上的有关人物和事件,而没有完成本来的教学三方面任务,置完整的教学目的于不顾。地理学科本身知识丰富,使得其具有生动形象等特点,但是,那些不算很有劲、有趣的知识,像基础知识,也得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对任何地理事物的变化作生动具体的叙述和描绘,都要力求观点正确,对自然规律不应有半点臆测、虚构,更不能篡改。
三、践行教学相长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和主体地位作用印证了这一道理。这就要求对一切学生均应一视同仁,课堂上是师生,课堂下是朋友。须知,能否把他们的心留住,决定着教学工作、基础素质教育的成败。其次,它又要求正视学生的各种意见。正确合理的意见当然要听,不尽正确、合理的意见也不妨接受、分析,但要本着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和任务的完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自己的过失、过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者要留心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遇有学生正确地回答了较难问题或学习困难学生较好地回答了问题的时候,教师尤宜不失时机而又恰如其分地给予表扬、鼓励。好奇心、好胜心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而得到教师的夸奖,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荣誉和满足。有时,也因此,他们喜爱起这门学科并取得优秀成绩。在这样的过程中,使他们感受到获得劳动成果的乐感之后,他们就会有一种获得创造性劳动成果的自豪感,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愈来愈高。
四、思索“教会学习”
要使学生逐步达到独立自学态度,这在全部教育阶段、教育过程中都要进行着。平时,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地理课文、插图、地图及记好笔记。教学生学会不少知识道理,不如使学生学会学习。“教”,从根本意义上讲,也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欲望,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使他们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会独立地学习。如此,最好的教师,会拥有最多的学生。
只有热爱教学,懂得和具有地理教学艺术的人,才能领会地理教学艺术的魅力及其内在的实质。地理教学艺术,对所有热爱地理教学人开放,然而只有热心探索的人才能揭示其更深的奥秘,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地理吧。
以下是本人结合数年来的地理教学实践,对地理教学艺术的一点感悟。
一、明确教育目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
才。地理教学工作,宗旨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意在使学生能积极而有效地参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的、自觉的一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具备一种自信观念。地理,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地理科学有它自己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是每个有教养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素质课。它的知识内容及教育作用,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首先注意贯彻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坚决避免“穿靴戴帽”或“以论代史”的现象。
二、严求教学质量
树立一种全面的教学质量观,即个体基础素质教学观。人的个体基础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与习惯素质等方面。具体到本学科,除加强文化素质(主要是知识巩固率等)教学外,一些学生认真参加社会调查,了解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本地经济迅猛发展,句容成为“中国百强市”的情况,亲身实践,撰写调查报告,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改革开放政策正确性及邓小平理论科学性的理解;更多的学生从地理事物的变迁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诸过程中获得启示,从以前较封闭的一种学习心理逐渐发展和转变成为一种较开放的、愉快的学习心理,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争取全面发展,为以后最终参加社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平时,遇到学生所要接受的知识难以理解、掌握时,应耐心、悉心辅导,适时指导学习方法,态度诚恳;在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所要接受的知识前,决不懈怠,以增强信赖感,赢得“这个老师威信高”的声誉。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在学生中享有的声望和信誉。威信是学生对教师的胜任感、愉快感、敬爱感,以及自尊心、求知欲等各方面认识与情感需要的满足,它是征服学生心灵的强大武器。有为的教师,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师生间以诚相待,口齿伶俐,讲台上严肃认真,对一丁点的问题都不轻易放过;课堂外,不乏幽默、活泼……总能不由学生不敬、不服。如若讲课中不注重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实际,搞“填鸭式”和“满堂灌”式教学,错误百出,谬种流传,则势必误人子弟。打铁须先自身硬。显然,作为一名教师,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科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而一旦教师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那么对他来说,赢得“这个教师威信高”的声誉即不成问题了,进而,他的教学质量也不成问题了。单若从教育心理学来讲,学生对自己亲近的教师、学科,亦即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当然,也不可只顾及学生的单纯、片面的兴趣,只给学生讲述比较有趣的地理上的有关人物和事件,而没有完成本来的教学三方面任务,置完整的教学目的于不顾。地理学科本身知识丰富,使得其具有生动形象等特点,但是,那些不算很有劲、有趣的知识,像基础知识,也得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对任何地理事物的变化作生动具体的叙述和描绘,都要力求观点正确,对自然规律不应有半点臆测、虚构,更不能篡改。
三、践行教学相长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和主体地位作用印证了这一道理。这就要求对一切学生均应一视同仁,课堂上是师生,课堂下是朋友。须知,能否把他们的心留住,决定着教学工作、基础素质教育的成败。其次,它又要求正视学生的各种意见。正确合理的意见当然要听,不尽正确、合理的意见也不妨接受、分析,但要本着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和任务的完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自己的过失、过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者要留心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遇有学生正确地回答了较难问题或学习困难学生较好地回答了问题的时候,教师尤宜不失时机而又恰如其分地给予表扬、鼓励。好奇心、好胜心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而得到教师的夸奖,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荣誉和满足。有时,也因此,他们喜爱起这门学科并取得优秀成绩。在这样的过程中,使他们感受到获得劳动成果的乐感之后,他们就会有一种获得创造性劳动成果的自豪感,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愈来愈高。
四、思索“教会学习”
要使学生逐步达到独立自学态度,这在全部教育阶段、教育过程中都要进行着。平时,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地理课文、插图、地图及记好笔记。教学生学会不少知识道理,不如使学生学会学习。“教”,从根本意义上讲,也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欲望,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使他们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会独立地学习。如此,最好的教师,会拥有最多的学生。
只有热爱教学,懂得和具有地理教学艺术的人,才能领会地理教学艺术的魅力及其内在的实质。地理教学艺术,对所有热爱地理教学人开放,然而只有热心探索的人才能揭示其更深的奥秘,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地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