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难学是高中学生的普遍反映。许多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都呈下降趋势。怎样使学生的成绩稳中有升是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本人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现就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状态谈一些看法。
一、学习状态的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的研究,发现造成学生数学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只跟随教师惯性运转,不能掌握学习主动权。
2.学不得法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对教师讲的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结果是事倍功半。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轻视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只注重解题的思路,而不去认真地演算书写,反而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重“量”轻“质”,陷入题海。
4.进一步的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都跨越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存在一些客观上会形成分化点的知识,这些知识点难度大、方法新,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高。
二、解决对策
1.作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教师要对初、高中都不作为专门知识点去讲解的脱节内容给学生及时作以补充,方便学生对前后知识点的衔接;对高中教材涉及的初中教学知识重点重新强调,以方便学生查漏补缺;新授内容中难度大、方法新、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高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以保证学生在这些分化知识点的学习中不掉队。
2.作好学习心理衔接
有些学生是在中考前通过几个月的临阵磨枪考上高中的,于是也把在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教师要给予存有这种侥幸心理的学生及时的纠正,通过实例论证和授课内容的对比,切实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
3.作好学法衔接
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的学习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论思维过渡。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必须帮学生作好衔接。
笔者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
4.作好数学能力衔接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数学教学的逐层深入,初中数学的教材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这些知识有时候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的负迁移,直接影响了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另外,初中学生出于升学的需要,死记硬背课本中的公式、题型及解法,做题时常常是不理解题意的硬套,不愿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思维惰性。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的灵活性、可拓展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因而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作好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上的衔接。
一、学习状态的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的研究,发现造成学生数学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只跟随教师惯性运转,不能掌握学习主动权。
2.学不得法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对教师讲的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结果是事倍功半。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轻视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只注重解题的思路,而不去认真地演算书写,反而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重“量”轻“质”,陷入题海。
4.进一步的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都跨越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存在一些客观上会形成分化点的知识,这些知识点难度大、方法新,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高。
二、解决对策
1.作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教师要对初、高中都不作为专门知识点去讲解的脱节内容给学生及时作以补充,方便学生对前后知识点的衔接;对高中教材涉及的初中教学知识重点重新强调,以方便学生查漏补缺;新授内容中难度大、方法新、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高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以保证学生在这些分化知识点的学习中不掉队。
2.作好学习心理衔接
有些学生是在中考前通过几个月的临阵磨枪考上高中的,于是也把在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教师要给予存有这种侥幸心理的学生及时的纠正,通过实例论证和授课内容的对比,切实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
3.作好学法衔接
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的学习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论思维过渡。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必须帮学生作好衔接。
笔者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
4.作好数学能力衔接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数学教学的逐层深入,初中数学的教材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这些知识有时候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的负迁移,直接影响了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另外,初中学生出于升学的需要,死记硬背课本中的公式、题型及解法,做题时常常是不理解题意的硬套,不愿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思维惰性。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的灵活性、可拓展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因而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作好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上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