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爱玲是位才华卓越的女作家,直到今天,她的作品仍一直受到海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作品的成功,也是创作者独具匠心地运用语言的成功。张爱玲的作品中,以小说和散文创作的数量最为突出,而小说的成就又远远高出散文。所以,文章以张爱玲小说作为研究语料,立足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以语言形式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语言特色进行客观的描写与分析。
关键词:语言研究;词汇分析;语法
1 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特点
张爱玲特别注重小说的语言和技巧,语言形式多样,色彩鲜明,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其小说语料构设奇巧机智,将平常词语反常运用,通过词语的超常搭配、词义异化、大词小用、比喻通感辞格交融并用表现出新奇生动的风格特点。俗语和方言词与文言词语、四字格词语并用,表现出小说语言通俗典雅的风格特点。中国传统语言和西方外来文化有效并用,使其小说表现出融贯古今、中西合璧的风格特点。小说中叠字、摹声、反复的使用使其语言节奏和谐悦耳,生动细腻;丰富多彩的色彩词的运用起到了宣泄情感和渲染氛围的作用,表现出艳丽绚烂的风格特点。给读者留下了绚灿而又多姿多彩的感觉,饱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
2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风格
2.1 词语的反常运用
张爱玲是一位天资聪颖且对字眼极为敏感的女子,从小就展现出了超凡的语言天赋,其小说语言新颖独特,内韵丰厚。在创作小说过程中,她喜欢用独特的表达方式推助故事情节发展,让读者从细微处体悟到文字背后的巨大力量。任何一个词语都具有一定的语义特征,在构词和搭配使用时往往受到句法或语法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在一定的语境中,作家们为了突破固有的构词规律,创造出看似不和语法规则与逻辑要求的现象,获得陌生化的艺术效果,经常大胆反叛,有意打破语法常规,独具匠心地使词语和词语超常搭配,突破了人们的正常思维模式,增强了语言的张力,耐人寻味。
2.2 独特的比喻
文学语言中修辞格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读者较好的融入到笔者复杂细腻的情感世界当中,帮助作者把难以表达的感受和体验真切的表现出来,营造出其独特的抒情天地,呈现出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比喻辞格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比喻辞格都受到作家的青睐,是文学作品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段之一,它不仅仅可以用在书面语中,更多时候也被普通大众用在口语中,增加语言的灵活性和幽默感,成为运用范围最广的修辞格,比喻辞格需要读者充分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感知,使说理更加清晰。张爱玲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即使在现代也是不常见的,在辞格运用过程中,张爱玲特别注意技巧性,大量的比喻辞格绝非随意为之。例如在本体和喻体的选择上,她有自己独特的选择手法,既继承了比喻修辞固有的特色,又能开拓创新,效果非凡,传达出张爱玲的语言修养和美学追求。更值得关注的是,张爱玲将比喻和通感融合并用,传达出她对客观事物的独特认识和深刻感悟,使作品语言生动饱满,意蕴丰厚。例如,在喻体选择上具有较强的古典性。张爱玲出生于满清官宦世家,从小便熟读古典文学名著,深谙封建家族中的人、事以及生活习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所以其对喻体的选择常会选用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民俗色彩的事物,涉及到的器物和典故更是信手捏来、自然纯熟。
2.3 通俗之美
通俗语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属大众化的语言,多指常用词和群众口语,浅显易懂。创作者在运用通俗语言时,会对语言精心挑选、仔细推敲,用简单平易的语言表现深刻的思想内容,深入而浅出,表达出俗处见妙的效果。如:俗语的连用。俗语是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具有通俗有趣、便于说理、易于流传的特点。用在口语中,使语言形象生动;用在书面语中,使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有趣,无论用在何种语体中,都能收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张爱玲的小说中选用了很多俗语,并且将两个俗语接连使用,既起到强调语义的作用,还能使语言结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说理更加清晰明了,表现出小说语言的通俗美。三爷道:‘你别动不动就拿法律来唬人!法律呀,今天改,明天改,我这天理人情,三纲五常,可是改不了的!你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倾城之恋》103页。流苏的三哥力劝流苏回到前夫家守丧,欲尽早将妹妹赶出家门而说的一段话,为了强调他所谓的“三纲五常、天理人情”连用两个俗语来强调流苏应该回去的理由,在此例句中,俗语接连使用,既制造了紧张的氛围,又表现出封建家庭成员间的冷漠淡薄。又如:方言词语的使用。方言词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语言,经过人们世代传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韵味,经过提炼,添加在作品中,成为独具特色的语言材料。张爱玲生于上海,正是吴方言主要通行的地区之一,其笔下的人物基本又是上海、广东、香港人,所以吴方言充斥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张爱玲深爱古典名著《红楼梦》,曾多次阅读,所以其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套用其中的北方方言词的现象。方言词语的使用也体现了地域文化对张爱玲的影响,尤其一些具有口语化特征的方言词在使用过程中比常用的词语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小说语言风格更具通俗特点。
2.4 中西合璧——浓厚的西语色彩
吸收引进外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语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中词汇是最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受到外来因素影响,例如类词缀以及音译造词,很大一部分是借自外来语,尤其是英语。还有最直接的影响是语句结构的改变,例如修饰语的加长、蒙太奇式句群等。可见,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外来文化的注入,语言只有在变化的过程中才会逐渐形成新的语法规则,丰富语汇。
3 结束语
作品的表达效果是通过语言表达手段来体现的,张爱玲巧妙地将语言材料进行个性化的编排和应用,必然会产生理想的艺术效果,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张爱玲在选词择句方面敢于突破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将部分词语改头换面,成功地把内心中的情感转化到读者心目当中去,发挥语言优势,引發读者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祖雪妍. 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研究综述[J]. 文学教育, 2018, 000(017):P.46-47.
[2]郭美辰.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征[J]. 中国高新区, 2018, 000(007):296.
关键词:语言研究;词汇分析;语法
1 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特点
张爱玲特别注重小说的语言和技巧,语言形式多样,色彩鲜明,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其小说语料构设奇巧机智,将平常词语反常运用,通过词语的超常搭配、词义异化、大词小用、比喻通感辞格交融并用表现出新奇生动的风格特点。俗语和方言词与文言词语、四字格词语并用,表现出小说语言通俗典雅的风格特点。中国传统语言和西方外来文化有效并用,使其小说表现出融贯古今、中西合璧的风格特点。小说中叠字、摹声、反复的使用使其语言节奏和谐悦耳,生动细腻;丰富多彩的色彩词的运用起到了宣泄情感和渲染氛围的作用,表现出艳丽绚烂的风格特点。给读者留下了绚灿而又多姿多彩的感觉,饱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
2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风格
2.1 词语的反常运用
张爱玲是一位天资聪颖且对字眼极为敏感的女子,从小就展现出了超凡的语言天赋,其小说语言新颖独特,内韵丰厚。在创作小说过程中,她喜欢用独特的表达方式推助故事情节发展,让读者从细微处体悟到文字背后的巨大力量。任何一个词语都具有一定的语义特征,在构词和搭配使用时往往受到句法或语法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在一定的语境中,作家们为了突破固有的构词规律,创造出看似不和语法规则与逻辑要求的现象,获得陌生化的艺术效果,经常大胆反叛,有意打破语法常规,独具匠心地使词语和词语超常搭配,突破了人们的正常思维模式,增强了语言的张力,耐人寻味。
2.2 独特的比喻
文学语言中修辞格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读者较好的融入到笔者复杂细腻的情感世界当中,帮助作者把难以表达的感受和体验真切的表现出来,营造出其独特的抒情天地,呈现出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比喻辞格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比喻辞格都受到作家的青睐,是文学作品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段之一,它不仅仅可以用在书面语中,更多时候也被普通大众用在口语中,增加语言的灵活性和幽默感,成为运用范围最广的修辞格,比喻辞格需要读者充分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感知,使说理更加清晰。张爱玲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即使在现代也是不常见的,在辞格运用过程中,张爱玲特别注意技巧性,大量的比喻辞格绝非随意为之。例如在本体和喻体的选择上,她有自己独特的选择手法,既继承了比喻修辞固有的特色,又能开拓创新,效果非凡,传达出张爱玲的语言修养和美学追求。更值得关注的是,张爱玲将比喻和通感融合并用,传达出她对客观事物的独特认识和深刻感悟,使作品语言生动饱满,意蕴丰厚。例如,在喻体选择上具有较强的古典性。张爱玲出生于满清官宦世家,从小便熟读古典文学名著,深谙封建家族中的人、事以及生活习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所以其对喻体的选择常会选用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民俗色彩的事物,涉及到的器物和典故更是信手捏来、自然纯熟。
2.3 通俗之美
通俗语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属大众化的语言,多指常用词和群众口语,浅显易懂。创作者在运用通俗语言时,会对语言精心挑选、仔细推敲,用简单平易的语言表现深刻的思想内容,深入而浅出,表达出俗处见妙的效果。如:俗语的连用。俗语是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具有通俗有趣、便于说理、易于流传的特点。用在口语中,使语言形象生动;用在书面语中,使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有趣,无论用在何种语体中,都能收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张爱玲的小说中选用了很多俗语,并且将两个俗语接连使用,既起到强调语义的作用,还能使语言结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说理更加清晰明了,表现出小说语言的通俗美。三爷道:‘你别动不动就拿法律来唬人!法律呀,今天改,明天改,我这天理人情,三纲五常,可是改不了的!你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倾城之恋》103页。流苏的三哥力劝流苏回到前夫家守丧,欲尽早将妹妹赶出家门而说的一段话,为了强调他所谓的“三纲五常、天理人情”连用两个俗语来强调流苏应该回去的理由,在此例句中,俗语接连使用,既制造了紧张的氛围,又表现出封建家庭成员间的冷漠淡薄。又如:方言词语的使用。方言词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语言,经过人们世代传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韵味,经过提炼,添加在作品中,成为独具特色的语言材料。张爱玲生于上海,正是吴方言主要通行的地区之一,其笔下的人物基本又是上海、广东、香港人,所以吴方言充斥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张爱玲深爱古典名著《红楼梦》,曾多次阅读,所以其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套用其中的北方方言词的现象。方言词语的使用也体现了地域文化对张爱玲的影响,尤其一些具有口语化特征的方言词在使用过程中比常用的词语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小说语言风格更具通俗特点。
2.4 中西合璧——浓厚的西语色彩
吸收引进外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语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中词汇是最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受到外来因素影响,例如类词缀以及音译造词,很大一部分是借自外来语,尤其是英语。还有最直接的影响是语句结构的改变,例如修饰语的加长、蒙太奇式句群等。可见,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外来文化的注入,语言只有在变化的过程中才会逐渐形成新的语法规则,丰富语汇。
3 结束语
作品的表达效果是通过语言表达手段来体现的,张爱玲巧妙地将语言材料进行个性化的编排和应用,必然会产生理想的艺术效果,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张爱玲在选词择句方面敢于突破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将部分词语改头换面,成功地把内心中的情感转化到读者心目当中去,发挥语言优势,引發读者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祖雪妍. 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研究综述[J]. 文学教育, 2018, 000(017):P.46-47.
[2]郭美辰.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征[J]. 中国高新区, 2018, 000(00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