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蜈蚣阁”踩街活动的意象研究和设计应用探微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4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闽南民间信仰如妈祖、保生大帝、王爷、开漳圣王等祭祀活动中,都会有非常盛大的迎神踩街活动,而“蜈蚣阁”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民俗表演阵头。本文从意象角度出发分析“蜈蚣阁”所体现的符号价值,分析其符号的能指及所指,内涵与外延,去解读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及表现,并挖掘其中的元素运用与设计,初探“蜈蚣阁”踩街活动文化的应用与设计的可能性。
  关键词:蜈蚣阁;意象;宣传折页
  一、“蜈蚣阁”迎神踩街活动介绍
  (一)蜈蚣阁”踩街活动的由来与传说
  清乾隆《泉州府志》中已有关于“蜈蚣阁”的明确记载:“复百余人好事者又或摘某诗句某传奇,饰稚小僮婢而为之,名曰抬阁”,关于当时的场景,文中有载:“泉中上元后数日,大赛神像,妆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震鍧,一国若狂”。“蜈蚣阁”在厦门是依附于保生大帝信仰下的一种迎神踩街活动,在保生大帝的信仰下,保生大帝吴真人一行人悬壶救世,吴真人有“医神”之名,相传是因为真人大多以蜈蚣为药引,方才有了这“蜈蚣阁”并且渐渐的在闽南地区广泛流传。关于“蜈蚣阁”踩街游艺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沧区东屿等村。
  (二)“蜈蚣阁”踩街游艺形式介绍
  要说“蜈蚣阁”踩街活动最特色的地方,那必是它的活动形式,蜈蚣阁是艺阁的一种,又叫“装阁”“龙阁”“凤阁”。“蜈蚣阁”用于进香,以前是以蜈蚣头为首,但是由于蜈蚣头扁大而丑,因此后来发展为龙头、凤尾。“蜈蚣阁”以多节阁棚环环相扣连接而成,因装饰阁棚、装扮人物,耗费许多人力、物力,所以称为“装阁”。每一节阁棚分配几个年轻壮丁扛抬,几十节阁棚相串联而成,于是整个阁阵就像那百足蜈蚣,故称”蜈蚣阁“。每当节庆,如保生大帝生日等用于迎神赛会,场面热闹非凡,壮观喜庆,因此能够广泛流传于闽南地区。
  2012年端午,海沧街道东屿村、石塘村、锦里村、钟山村、青礁村五个村落联合组建了120节长三百多米的蜈蚣阁,在海沧阿罗海广场冒雨展示,并由相关组织见证,授予世界最长蜈蚣阁纪录证书,成为海沧民俗一大盛事,也成为“蜈蚣阁”的一大美谈,远传台湾、海外。
  二、“蜈蚣阁”的意象研究
  (一)“蜈蚣阁”踩街活动之“象”
  意象,就是指客觀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象”与“意”有着本质的区别,寓“意”于“象”。“蜈蚣阁”踩街游行活动蕴含丰富的民俗符号,首先是“装阁”又称“阁阵”,通常由十几块至几十块木板连接组合而成,每块木板长约两米,宽约半米,称为“阁棚”。每节阁棚之间能够灵活的拼接与拆卸;接着是孩童装扮成某一戏曲故事中的人物,最常见的有《昭君出塞》《水浒》《陈三五娘》等戏曲中的人物。表演时由两拨人轮流抬行,坐在阁棚上的孩童则手持各种乐器、道具,做出各种身段,一路放鞭炮,一路表演。扛阁的人都要穿红长裤,百足竞走,委蛇而行,形似蜈蚣,所以又称为“蜈蚣阁”。
  (二)“蜈蚣阁”踩街活动之“意”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比如诗歌中常常用某一具体形象来寄寓情思,它主要是承载一种内心的感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指代抽象的难以直接表达的情感。而在设计艺术中则是由视觉形象转化为观者的联想形象,即通过外观形象的造型,引发观者的联想形象,引起内在的情思感受的一个过程。“蜈蚣阁”的赛会,不仅能够激发了村民的奋斗向上的积极性,也能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繁荣,说它赛的是人丁是因为阁阵需要有够多的小孩和扛阁的青壮年。越长的阁阵代表着这个村落愈加的繁荣和有实力。并且阁阵的装饰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装阁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掉大量的人力财力,它所弘扬的善念,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是一种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希冀,对博爱、安宁、 祥和生活的神的内心感激和无限崇拜于追求,这项习俗有着十分明显的地域性,因此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蜈蚣阁”文化不该只是供他人欣赏,为他人表演,它应该是一种“活态化”的精神传承状态,在保持其内在传统文化特色的前提下,以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创造出贴近现代人审美与需求的一种具有活力的文化。
  三、“蜈蚣阁”符号系统应用——宣传折页设计
  平面设计艺术创作,其重点都是“以意生象”同时“寓象于意”, 而这种意象设计, 就是有目的地 创造某一事物或形态时, 所经历的从内心活动到外在 表现形式的过程, 就是升华和提取“意”的再创造过程。“蜈蚣阁”踩街文化的表现形式特别而有趣,宣传册根据蜈蚣阁的特点进行设计。首先在结构上,采用立体穿插的形式,重点着眼于人物设计与结构相结合,使整个宣传折页的形式与内容能够很好的统一起来。
  (一)穿插与折叠——整体结构
  首先,外形是个方形盒,采用立体穿插的形式,利用折页可以折叠的特点,在内部创设立体形态,将盒子打开,图形和人物呈手风琴式张开,丰富的人物形象层层叠叠的展现在观者眼前,营造了一种热闹愉悦的画面。让观者的脑海直观的涌现出踩街活动轰轰烈烈,炮竹声响彻云霄的场面(图1)。在简洁的折页中第一时间表达创作者的意图,符合大主题的同时也注意到小细节的传达。运用这种立体抽拉的形式渲染了气氛,同时也带来了真实感,让宣传册的意境创设更加精彩。宣传册的意境获取在受众翻动时迅速出现,手与眼的密切配合将意境效果很好地展现,采取拖、拉、挤等方式参与互动,增长了互动体验的过程(图2)。
  (二)人物与装饰——孩童形象设计
  在孩童形象设计上从内、外两个层面进行。首先是内在层面,“蜈蚣阁”宣传折页形象设计的内在内容主要指在形象造型语言的背后所承载着民族特有的审美理念和形象的主观认识,当形象出现在观者的面前时,观者潜在的意识开始被唤醒,并产生共鸣。也就是说观者虽然没有切切实实了解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的时候,已经在脑海里构造了一个对这个角色的模糊印象,随之产生与之相应的主观看法,即就是我们所谓的观念,“蜈蚣阁”宣传折页就是在设计中将观念注入观者的意识当中,使之成为人们思维的调节器,潜移默化的用观念去引导人们的行为,“蜈蚣阁”的宣传折页的设计就是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
  其次是形象的外层面, 即外在的形象设计。“蜈蚣阁”中孩童的形象多为戏曲人物的形象,配合宣传册抽拉的形式,突出服装与装饰的部分。服装多采用暖色调,装饰则根据人物特色进行设计,它使形象给观者的外观感受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体现了故事文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设计可以知道:形象的外在和内在层面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只有相互融合统一在一起才能使人形象与观者在心里产生角色的共鸣,。
  (三)整体意象营造
  整个宣传折页的设计包含了平面设计意象中的寓意性、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四大特,向观者呈现一个完整的文化的活动形式,唤醒观者的感性的世界, 而这就是意象。整个设计创作实践营造了平面设计审美意象的过程,使意象的设计贯穿始终,达到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四、结语
  “蜈蚣阁”宣传折页运用意象的原理进行设计,将整个踩街活动的大画面浓缩为一个折页的视觉形式展现出来。从意象的角度对“蜈蚣阁”进行解读的目的是通过具象与抽象,内涵和外延来解析其文化内涵,同时将分析后的具体意义应用于设计当中,使设计能够更加贴切的体现文化。在设计过程中藏而不露,避实就虚,不是将整个步骤一五一十地呈现出来,而是进行适当地选取重点,这也是设计的意义所在。折页的设计不仅直观地传承与保护了“蜈蚣阁”踩街文化,也从整体上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设计与应用的实践。
  【参考文献】
  [1]郭黄怀.乾隆泉州府志(一)[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2]王绍强.字体设计原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26-92
  [3]谢世贤.窥意象而运斤——浅议意象论法则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4]林国平.闽台民间信仰源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5厦门市文化局,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6]郭强,郭学松,秦丹.民间信仰仪式中的“蜈蚣阁”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01).
其他文献
一个清冷的冬日午后,彼得·马丁走在内布拉斯加州林肯镇那条通往他家前门的小径上.他在一家卡片商店工作,那天下午,他被告知店里不再需要他了--在圣诞节的前一周,他被解雇了.
《取暖》在情节取材上是别具匠心的。今晚是大年夜,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有阖家团圆的传统习俗,讲究不管多远都要赶回家过年,规模浩大的春运说是世界上最壮观的迁徙行动一点儿也不为过。就是在这个最温情的夜晚,小说的主人公搭车来到了一个举目无亲的陌生地。在这里下车是无意识的,在哪里下车都无所谓。除夕夜,到哪儿去呢?在这里下车,是因为太饿。人们都在暖洋洋的屋里,围坐在一起,面对全年最丰盛的晚餐。而他已经
期刊
一 李南央的《我有这样一个母亲》一文,于一九九九年五月发表于《书屋》杂志后,经过好些报刊的转载。在广大读者中引发了一阵“冲击波”。据我所知,大多数人对此文持肯定态
新学期开始时,Chynna在导师布洛克教授的软硬兼施下选修了自己十分不感兴趣的“媒体与家庭暴力之研究”.又是一门骂男人的课,Chynna在心底深深地叹息着.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老挝政局动乱,大批瑶族人渡过湄公河,避难于泰国难民营.后来,这些瑶族人被联合国难民署分期、分批安置于欧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被安置于美国的瑶族人主要
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在国企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位高权重、影响力大。加强对国企主要领导的监督制约,根本在于完善制度,必须从现状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围绕国企主要领导
我有一个越来越深的感觉: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里,几乎每个知识分子都是一个典型。他的经历,他的遭遇,他的作为,都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了这一页历史。读了李南央的《我有这样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招商与转调创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找准共青团服务党政大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挥共青团充当党的助手在全力支持滨海建设、奋力助推全市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团市委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现象并不是现在所特有,它从近代就开始了。而苏南地区作为近代中国经济中心,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一现象,是由工业化和城市化催生的。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是美国最令人惊奇的小说家之一,并且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位。大约有三十多年,他在文学界横冲直撞,像一头短角的野牛在大地上咆哮怒吼。他将美国人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