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到后来,成了这个样子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察张齐华和李玉贵的课堂,有似曾相识的地方,从中能窥探“好课堂”的真谛:在学生举手时,教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慢下来”,好的课堂是心中有“慢学生”的课堂;布置学习任务后,教师停下来,教学生“听话”(听别人说话);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应答者、支持者。
  关键词:课堂面貌举手学习任务自学
  小学语文老师,你们熟悉李玉贵吗?
  小学数学老师,你们认识张齐华吗?
  2019年4月13日,“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观摩研讨活动南京场,我聆听了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图形中的秘密》。听着听着,眼前浮现出2015年“现代与经典”小学语文观摩研讨活动中李玉贵老师的语文课《打扫森林》。
  虽然两节课各有鲜明的学科特征与教学策略,但扑面而来的却是“似是故人来”的浓浓亲切感,原因何在?
  在他们的课堂上,有哪些似曾相识的地方?从中,我们又能窥探到哪些“好课堂”的真谛呢?
  学生举手时,他们这样说——
  【张齐华的课堂】
  “我请举手的孩子前后左右看一下,有没有发现,此时此刻还有一小半同学没有举手,说明他们还在犹豫和思考的过程当中。那我来采访采访举手的同学:你是准备直接站起来交流,还是和同桌交换一下意见,以保证他们(指那一小半没有举手的同学)对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想法,你的选择是?”教师在学生纷纷回答“交流”之后追问:“明明你已经有想法了,为什么还要跟同学去交流呢?”当学生答“有些同学可能还没有想出来,这时候打断别人的思维很不好”时,教师评价:“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是心里特别装着别人的人。很好!”
  【李玉贵的课堂】
  课始,几次抛问,老师发现,固定的三四个学生总在一两秒内便迅速举手。“老师就怕举手快的同学。”教师看着这几个依然举着手却有些茫然的学生,“如果你选定了句子,就将它与段内的其他句子比较,问问自己:‘真的是我找的这一句吗?’”“不要急于表现,不要急躁,学习自我反思、潜心阅读,你将会更有收获。”学生高举的手迟疑地放了下去。教室里重新陷入一片安静的阅读与思考氛围之中。
  在学生举手时,两位教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慢下来”。
  张齐华老师提示举手的学生关注少数没举手的学生,大力赞赏学生懂得体贴他人的善意;李玉贵老师则重视培养学生不急不躁、安静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为没举手的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酝酿的时间。
  眼前晃动的手臂就像破土而出的茁壮幼苗,而那些喑哑的声音、垂落的目光里更有值得呵护的学习种子。
  也许,好的课堂是心中有“慢学生”的课堂。
  当教师给“慢学生”提供不被侵占、剥夺的学习机会,除了能让他们体会到“被看见”“慢生长”的喜悦,“快学生”亦收获满满,因为他们学会了收起高举的手臂,放下领先的姿态,只因“我愿意为他们等一等”“我要再深入地想一想”,这样的他们一定比过去的自己更优秀、更可爱。
  布置学习任务后,他们这样做——
  【张齐华的课堂】
  “同伴交流时,要特别注意倾听,看看他是怎么思考的。”合作结束,教师先请愿意回答问题的同学举手,又说:“我发现举手的同学比刚才多了。这是为什么?”学生答:“有的同学听了别人的想法,自己也想明白了。”教师点头:“这就是同桌之间要相互倾听和交流的原因。”接下来,教师请学生上台分享观点。“别着急,问大伙儿一个问题,他(指上台的同学)即将干吗?”“分享观点。”“我们干什么?”学生纷纷说“听”。“听什么?”稍微冷场一阵后,有学生答:“听解题思路。”“还可以听什么?回答不了我这个问题,你们的听都是假听。”又冷场了一会儿。“听方法。”“听他们刚才是怎么合作的。”老师点拨:“还可以听听他的思路和我的思路是不是一样,把自己带进去听。”学生频频点头。
  【李玉贵的课堂】
  布置完互学任务后,白板出示“聼”。“这是什么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部件。学生注意到“耳”与“心”,教师说:“听话的时候除了要用耳朵,更要用心。”继续白板演示:红框圈出“聼”字的“罒”字部件,边上出示古体字“眼”。“古时候的字就是这样,这是眼睛。眼睛要看哪里?——要追随视线的方向。”她走到讲台边一小组:“这四个同学,假如现在他在发言,其他三个人要看哪里?”“眼睛要跟随说话的人,看他到底说什么,知道他说什么内容。”学生点头。“要坚持听,耐心听……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话题、不同的理解,所以聆听就是和善地对待同学,和善地对待还在想的人。所以,听别人说话,要用心听,用耳朵听,用眼睛去听,让眼神追随着声音,边听边思考。”“如果是两个人讨论,要轻声,只有你们两个人能听清楚,老师从你们身边走过去时是听不到你们的声音的,否则就太大声了。”
  无独有偶,课上着上着,两位老师都停下来了,转过头开始做同一件事:教学生“听话”(听别人说话)。
  “听”,真的需要这样郑重其事地教授和大张旗鼓地讨论吗?
  如果你的学生上课时常常只顾说自己的观点而不注意听别人的发言;如果你的学生互相交流时音量和平时发言时没什么不同,影响了别人,他(她)自己还浑然不觉;如果你的学生很难安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并给予得当的反馈……那么,你一定会由衷地赞叹这样的教学环节,希望把这一幕幕搬到自己的课堂上。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缺的只是一间“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要创造这样一间教室,反思我们自己是否善于倾听,是否有耐心、有本领把倾听的要义告诉学生,都很重要。而最为重要的是,我们首先得明白,会“听”,几乎就等于会学习。
  学生充分自学后,他们这样介入——
  【张齐华的课堂】
  一女生上台发言完毕,在掌声中回到座位。“掌声仅仅是送给她的吗?”见学生一脸迷茫,教师启发:“有没有一点儿送给我的意思?”学生继续迷茫……五秒后,“谁来告诉我,这掌声也有一点点是送给我的?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看懂我是一个‘神一样’的队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说出“刚刚那位女生发言时,教师帮助她把演示图形的一部分遮住了,这样,图意看起来更直观更好懂”。
  【李玉贵的课堂】
  学生在老师的指令下,开始自读课文、完成寻找关键句的任务。过了一阵子,教师忽然说:“你们现在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学生似乎不解其意。教师耸耸肩:“看来你们不太需要老师教你们。”见学生依旧没反应,教师举例说:“比如,你可以问:‘老师,关键句真的只能找一句吗?’”学生有点迟疑地发问:“老师,关键句真的只能找一句吗?”教师回应:“是啊!”(笑声)课堂教学继续,约摸过了十来分钟,教师又请学生找关键词,又说:“现在,有没有人要问我问题?”学生这回马上就问:“只有一个关键词吗?”教师莞尔一笑:“问得好,告诉你们,有两个!”
  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除了是组织者、引导者,还可以有什么身份?
  张齐华告诉我们,可以做“神一样的队友”,和学生站在一起,亲密合作;李玉贵提醒我们,和学生的课堂关系模式除了“老师问”“学生答”外还有多种可能,比如,你完全可以成为学生的应答者、支持者。
  没错,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然而,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同样,也没有任何一种学习是完全孤立、不与他人产生关联、不需要他人帮助的。那么,该如何寻求帮助?又该如何为别人提供帮助呢?这些都需要具体地学习。
  也许,从两位老师令人耳目一新的示范中,我们可以对“学习”开拓出新的思考角度。
  张齐华、李玉贵,以课的姿态,并肩站在我的眼前。他们和课堂里的儿童如何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的学习关系?他们如何将课堂变成一个培养学习者学习“学习”的地方?他们如何身兼关联者、促进者、支持者等多重角色,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被“看见”、都能得到发展?
  有意思的是,借由他们的公開课以及一些由课而来的机缘,这些年来我分别走近了这两位老师,并和他们成了朋友。在交往中,我恍然发觉,他们的课堂之所以不谋而合,上成了“同一个样子”,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他们对我表达过对教育的同样的理解:“今天的课堂,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
其他文献
摘要:“简约语文主张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顺应时代之思潮,叩问语文教学时弊。简约语文课堂不是将语文教学简单化,而是指向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在聚焦、选择、整合策略实施中提升课堂的内在品质。”研读丁卫军老师的课堂,感受其课堂教学艺术,在简约中诗意行走,是一种幸福的享受。丁老师的课堂立足语文,开展个性解读;关注学生,促进师生共生长;左联右接,实现内外勾连。  关键词:丁卫军 简约语
期刊
摘要: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常见的教学现象是:只通过一道例题的教学,在学生没有操作经历,缺少丰富体验,即没有实质参与的情况下,结论便已经被总结出来了。这样过早地形式化只会导致学生以模仿学习为主。作为数学教师,处理例题的专业方法应该是呈现丰富的学习素材,而不是只讲一个例子;并且通过提炼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实现深层次的参与,即不仅是行为参与,而且有情绪参与和认知参与。  关键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圆”一章的起始课要注意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给出进一步的学习线索。具体可以设计“从欣赏的视角看圆”“从演绎的层级学圆”“从生活的场域识圆”“从进阶的角度融圆”“从系统的高度话圆”五个环节。其基本教学立意是:作为起始课,统领全章是应承载的责任;立足经验系统,关注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关注数学文化,通过嵌入数学史激活学生认知。  关键词:圆起始课 数学史 学生
期刊
摘要:《静物素描创意画》一课教学,通过魔术导入、创意激趣,小组竞赛、创意体验,小组合作、创意表现,精彩展示、创意分享,开阔视野、创意迁移等环节,引导学生在互生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合作中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享受创意绘画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互生教学 合作学习 创意素描  一、课堂实录  [环节1]魔术导入,创意激趣  师 今天,又到了我们校本课程趣味素描课的时间。上节课,我们学习
期刊
这是一堂比较经典的数学课。在一座城市的一所著名的学校,一个很好的班,学生坐得整整齐齐。因为英美教育专家将来听这节课,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待大家坐定,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开始上课。教师教态从容,语言精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很有水平。教师板书非常漂亮,书写时大家能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书也极有条理,内容渐渐地丰满起来,且字大小不一。对有些字,教师大笔一挥,画上一个圈、一
期刊
摘要:杨绛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老王》中的“愧怍”究竟是因何而愧,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杨绛先生与老王交流的深度、向度、广度三维视角来看,“愧怍”主要是源于内心交流的不对等、平素来往的单向度、交往内容的大悬殊。文中所写都是寻常小事,但杨绛先生能够借寻常小事之“尺水”兴起“愧怍”的情感“波澜”,实在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关键词:三维视角 《老王》 杨绛 愧怍  阅读杨绛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老王》,读者
期刊
摘要:教学《中华意象:太阳》,探寻不同主题下的“太阳意象”。通过聆听《击壤歌》、讲述神话故事、整合经典古诗词、传唱歌曲《种太阳》等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循象探意中激活思维。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出三点可供参考的策略:整合“独立而互联”的课程资源、探索“主题探究式”的教学路径、跟进“印刻文化意象”的对话。  关键词:主题驱动 循象探意 文化意象  一、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 (出示“日”字
期刊
摘要:STEM教育课例《摩尔斯电码》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能够基于摩尔斯电码,创造个性化的密码语言;通过制作摩尔斯电码发报机,了解基于密码的信息传递方式。(2)通过制作摩尔斯电码发报机和编程,探究摩尔斯电码的听译方法,直观地认识以光、声音为媒介的信息传递方式。(3)通过制作摩尔斯电码发报机和编程,锻炼观察、推理、探究等能力。教学过程包括以下环节:课前谈话;按钮控制LED灯;按钮控制LED灯
期刊
摘要:郁达夫善于在古代文学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传统文学的意境美和悠远味,而且很好地表达了他当時的心境,极有情趣。写作教学中,借鉴《江南的冬景》的写作手法或者郁达夫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进行仿写甚至创写,以期改变学生写作中长期存在的单一的景物描写手法和枯燥无味的文风。  关键词:景物描写艺术手法写作教学创新化用  郁达夫是一位古代文学修养极深而又善于创新的作家。他的写景散文兼
期刊
摘要:作为中华意象课的主题,红色强烈地展现出了一种生命的意义。教学《中华意象:红色》,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红色印象,感知春节中的红色意象,领会人生中的红色意象,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了中华意象课“场景变换”“主题探究”“对话互动”三方面的特点,为探索中华意象课的实施路径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样本。  关键词:场景建构 中华意象 主题探究 对话互动  一、课堂实录  (一)复习导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