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建构:让中华意象鲜活起来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00663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华意象课的主题,红色强烈地展现出了一种生命的意义。教学《中华意象:红色》,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红色印象,感知春节中的红色意象,领会人生中的红色意象,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了中华意象课“场景变换”“主题探究”“对话互动”三方面的特点,为探索中华意象课的实施路径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样本。
  关键词:场景建构 中华意象 主题探究 对话互动
  一、课堂实录
  (一)复习导入
  师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意象“红色”。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许多艺术符号,知道了许多民俗知识。(先后出示窗花、剪纸、布老虎、大阿福、中国结的图片)同学们看一看,还认识吗?
  生 红色的窗花。
  师 可以一起说。
  生 窗花、剪纸、布老虎、大阿福、中国结。
  师 仔细看一看这些艺术符号,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 它们都是红色的。
  师 还有吗?
  生 它们都代表驱邪避祸、喜庆吉祥。
  师 是的。这些红色的艺术符号一般都表示平安幸福、喜庆吉祥。
  [设计意图:从本单元的艺术符号出发,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通过多种红色事物的具象叠加,以旧引新,不仅揭示了红色意象主题,还巧妙地建构起了特有的文化场景,有助于学生初步体悟红色的内在意蕴,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红色基调。]
  (二)寻找生活中的红色印象
  1.回忆生活中的红色物品。
  师 生活中红色的东西有很多,看到红色,你想起了什么?
  生 我想起了春节。
  师 春节什么是红色的?
  生 窗花。
  师 窗花是红色的,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 还有灯笼。
  师 大红的灯笼挂在哪儿呢?
  生 挂在……挂在大门口——
  师 挂在大门口的灯笼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 如果这个灯笼是我挂,我会很开心。
  师 大红灯笼高高挂。
  生 还有红包。
  师 想到红包你就开心。过年的时候你最喜欢它,对吗?
  生 对!还有鞭炮,因为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能创造喜庆的气氛,可以给我带来快乐。
  师 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学生鼓掌)谁还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呢?
  生 我想到了春联。每年春节我都会写几副春联。
  师 你真是个小书法家,明年春节送我一副你写的春联。
  生 我想到了五星红旗。
  师 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想到国旗我就想到了升旗仪式,想到了国庆节。还有哪些红色的东西呢?
  生 红领巾。它是由无数烈士的鲜血组成的。
  师 是啊,大家胸前的红领巾和五星红旗都是由无数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大家说的红色都是从生活中寻找的。
  生 我还记得彩虹有七种颜色,第一道就是红色。
  师 呀!你真会发现!
  生 还有大红枣。
  师 想到吃的了,了不起的發现!
  生 大红枣甜甜蜜蜜,过年准备它,表示一年过得甜甜蜜蜜、圆圆满满。
  师 大红枣,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掌声快送给她!(学生鼓掌)还有哪些红色元素?
  生 还有红苹果。
  师 红苹果,圆圆的,甜甜的。
  生 还有红衣服。
  生 还有红枫叶,我想起了一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 我们一起背背。(学生齐背)这是红色带给我们的美丽。红叶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
  生 红枫叶让我想到了火。它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得像能燃烧我们的心,让我们感到很快乐。
  师 你真是太厉害了!知道吗,红色最早就是从人类对火的崇拜开始的。
  生 还有红高粱,农民伯伯看到红高粱会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他的收获。
  师 是的,劳碌了一年,终于收获了,这红色是收获的喜悦。
  生 我想起了红豆,有一首诗叫《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师 原来红色还能表达相思之情呢!大家说了这么多关于红色的意象,太了不起了!
  [设计意图:本段教学从真实的生活场景出发,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激发学生对红色意象的兴趣,唤醒学生对红色意象的情感。不同角度的启发引导,旨在让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真实地描绘自己心中的红色意象,生动地表现红色意象的情态特征,从而找到这节意象课的特殊起点。]
  2.唤起庆典中的红色记忆。
  师 在哪些场合人们最喜欢用红色?想一想。
  生 结婚的场合。
  师 你看到了哪些红色的东西呢?
  生 红色的礼服。
  生 我来补充——还有红色的灯笼。
  师 是的,结婚的时候很多人家喜欢挂红灯笼。
  生 红色的玫瑰。
  生 红色的盖头。
  师 同学们找到了那么多红色的东西,很会发现!
  生 红色的吉祥娃娃。
  师 是的,还有吉祥娃娃相伴。
  生 红色的喜糖。
  师 了不起!是呀,喜糖代表甜甜蜜蜜。知道这么多婚礼中的红色物品,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 很高兴,很愉快。
  生 我用两句话来表达我的心情。第一句,我的心像笑开了花似的,很愉悦;第二句,我的心像喝了一罐蜜似的,特别甜。
  师 你很形象地表达了你开心、甜蜜的心情。(学生鼓掌)还有哪些场合人们特别喜欢用红色呢?
  生 还有元旦节。   师 元旦,不是元旦节。想一想,过元旦大家会怎么布置教室?
  生 我们会在教室里挂很多漂亮的装饰品。
  师 有红色的吗?
  生 元旦的时候表演节目,会挂上红色的彩带。
  师 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设计意图:对于中国人来说,红色是具有东方特色的欢乐格调,节日庆典中更是经常使用红色。本环节抛出“在哪些场合人们最喜欢用红色?”这一问题,意在引发学生进一步联系特定的生活场景,发现节日庆典中出现的红色元素,体味节日的喜庆气氛、生活的幸福温暖以及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感知春节中的红色意象
  1.走进生活中的春节。
  师 (出示灯笼、春联、鞭炮、福字、窗花等图片)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生 我觉得看到它们让人感觉很热闹。
  生 我看到一个倒贴的福字,在倒着的红灯笼上。人们把福字倒着贴,就是希望福来到了。
  师 倒着贴福字的红灯笼——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 我在图上发现了一个圆形,里面有两条鱼,这代表年年有余。
  师 这是红色的装饰品。还有哪些红色元素是过年过节最喜欢用到的?
  生 鞭炮、灯笼、倒福、春联。
  生 窗花。
  生 还有中国结。
  生 中国结的中间很密,表示一家人一年都很亲密,不发生矛盾,团团圆圆的,很幸福。
  师 大家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团团圆圆的,是吧?看到了这么多红色的元素,大家想到了过春节。今年的春节由我们自己做主!想一想,你将怎样用红色装扮你的家呢?你准备选择哪样东西?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 我会在大大的红纸上写一个“福”字,祝福家人新年吉祥如意。
  师 还有贴“福”字的同学要补充的吗?
  生 我也想贴“福”字,但是我想把“福”字倒着贴,这样就表示福到了。
  师 不光有福,福还到家了!
  生 我想给“福”字沾点亮粉,这样挂出去就更漂亮啦!
  师 你家的“福”字也很独特。有没有用其他东西装饰的?
  生 我想准备春联,贴上春联就等于贴上了喜庆,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师 你家的春节一定过得不一般。
  生 我还想挂红灯笼,因为红灯笼是红色的,圆的,代表着团团圆圆。我还想贴窗花,窗花上有好多美丽的图案,能驱邪。
  师 你知道的真多呀!你家的年一定会过得温馨美好。
  生 我想创作一副对联贴在我家大门上,表示自己学会了一项新本领。
  师 期待看到你创作的对联,一定能让全家人快乐。
  生 我想让爸爸带我去放鞭炮,因为放鞭炮让我感到非常快乐。
  师 看着鞭炮燃放,听着鞭炮的声响,就非常快乐,这是很多同学喜欢做的事情。
  生 我还想买烟花,因为烟花象征着美好的开始。
  生 我想买中国结,因为中国结代表着喜庆,和谐向上。
  师 同学们,过春节已经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了,留在我们心中更多的是红色记忆。那么,红色在春节中代表着什么呢?
  生 代表这一年都红红火火。
  生 代表吉祥、平安、喜庆。
  生 代表团团圆圆。
  师 过春节代表喜庆吉祥。
  (板书:喜庆吉祥。)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教学设计极具游戏化特质,意在让学生在特定场景中想象春节时自己如何为家里增添红色元素以及这样做的理由。这样的想象学习,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春节所代表的吉祥、平安、喜庆之意,还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中蕴含的阖家团圆之意。在联系春节的红色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过程中,红色这一意象所承载的美好情感,会悄然播种在学生心间。]
  2.走进绘本中的春节。
  师 (出示绘本《团圆》的部分图片)春节时在外地的人,他们的心情就不一样了,这是我们读过的绘本《团圆》。看一看这些画面,有哪些是红色的呢?
  生 “福”字。
  师 看,绘本中的爸爸正在给孩子包水饺。他把一枚钱币放在了水饺里,希望孩子能伴着福过春节。
  生 我看到了对联和红灯笼。
  师 你想到了什么?
  生 我想到了火红的灯笼高高挂,像一个个圆圆的苹果。
  生 我看到了舞龙的人穿着红色的衣服,头上戴着红色的头巾。后面的屋子房檐下挂着红色的灯笼,旁边还有许多人来观看。
  师 再次看到团圆的画面,你的心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红色代表什么呢?爸爸一年回来一次,看到这些红色,他会想到什么呢?
  生 爸爸会想:如果我一年能多回来几次该多好。
  师 是呀,爸爸身在外边,但心里却很想家。这红色的福字、春联,就是家的感觉。
  生 爸爸会说:我好久没有回来了,今年过年一定更加快乐。
  师 对,要在家里多住上几天!
  生 我感到这个“福”字就代表着爱!
  师 代表着浓浓的爱意。
  生 还有家乡的感觉。
  師 对!团圆就是对家的爱,对家乡的爱,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对红色的感觉。——过年,就是回家团圆。
  [设计意图:绘本《团圆》讲的是过年的故事,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本环节选择这则绘本的部分图片,意在激发学生主动发现过年这一特定场景中红色元素的好奇心。在探究发现中,红色意象的内涵更加丰富,红色所包含的中华儿女对家的爱以及其中蕴含的团圆美好的信念,也会如汩汩清泉,流入学生的心田。]
  (四)领会人生中的红色意象
  1.述说人一生中的红色。   师 可以说,红色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成长。(出示图片:小时候、本命年、结婚时……)人生的三个阶段:小时候、本命年、结婚时,都会有哪些红色的东西伴随呢?(出示图片:红内衣、红肚兜、红盖头、红腰带、红鞋子、布老虎)你同意这样排列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 (指着结婚时的图片)把小孩放在结婚时的图片前面不对,结婚时不能有小孩。(学生大笑。)
  师 是的,结过婚才能有小孩儿,是吧?
  生 是的,应该把小孩的图片放在下面。
  师 按顺序说一说。小时候应该有的红色物品是布老虎、红肚兜。本命年应该有什么?有知道的吗?
  生 本命年应该有一些红色的内衣。
  师 (指红内衣的图)应该有这个,红色的内衣,你怎么知道的?
  生 因为我爸爸今年就是本命年,他就穿着红色的内衣。
  师 你爸爸今年多大了?
  生 63岁。
  (学生大笑。)
  师 你爸爸有63岁了?别紧张!
  生 应该是36岁。
  师 本命年穿红色的内衣。其他同学还有意见吗?
  生 新娘图片应该出现在结婚的时候,在高跟鞋图片的下面。
  师 结婚时应该穿上红衣服,盖上红盖头,穿上红色的高跟鞋。你知道人生这些阶段为什么有这些红色元素吗?先从小时候说起吧!
  生 爸爸、妈妈给小孩子穿上红色的衣服,希望他们过得更加美好。
  师 主要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本命年呢?为什么要穿红色?它又代表着什么?
  生 代表着喜庆吉祥。
  师 有没有不同意见,什么时候代表喜庆吉祥?换一个人生阶段就对了!
  生 结婚时。
  师 本命年为什么系红腰带,穿红衣服?
  生 因为本命年要等12年,要好好庆祝一下!
  师 本命年穿上红色的衣服,是希望这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设计意图:古人的一生,几乎都与红色相伴,小时候穿红肚兜,结婚时穿红衣服,本命年系红腰带。将红色物件与生命中的重要阶段对应排序,这种动态的、系列化场景建构,意在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相关表象,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红色物件的象征意义,并能从感性世界发掘、建构红色意象的寓意所在。]
  2.唤醒“我”的红色记忆。
  师 (出示孩子穿红肚兜的图片)这是我儿子,这是我给他准备的红肚兜,希望他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这个红肚兜能护好他的肚子,这样他就不容易着凉了,这是我儿子的红色记忆。你们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红色记忆?
  生 我刚出生的时候,太太就送我一件红披风,它里面毛茸茸的,穿上去很舒服,很温暖。
  师 穿上很舒服,很温暖,你感受到了太太对你的爱。
  生 两岁的时候,妈妈拿出虎头鞋和虎头帽,说这是我出生时穿的!
  师 你记性真好!两岁的时候就记事了。
  (学生笑。)
  生 去年我舅舅结婚,妈妈二话没说,连夜给我缝了一条红色的长裙,第二天我穿上它,所有的人都夸我漂亮。
  师 我也得夸你真漂亮,你是一个爱美的女 孩儿。
  生 我小的时候,奶奶在我衣服上缝了一只红色的迎春鸡。
  师 还有迎春鸡,迎春鸡代表着什么呢?
  生 代表又长了一岁。
  师 噢,又长了一岁,比原来更懂事了。
  生 我两三岁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红色的拨浪鼓,说希望我这一生能快快乐乐的。
  师 像拨浪鼓一样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永远都快快乐乐。
  生 我小时候穿过一双虎头鞋,妈妈说那是姥姥给我缝的。
  师 姥姥的礼物就是不一般。
  生 我刚出生的时候,外婆赶云龙山会,给我买了一个护身符——小木剑。上面有红色的中国结,一直到现在,我还留着呢。有时候我和哥哥下楼玩,害怕的时候我就会拿着护身符,感觉自己就能勇敢起来。
  师 姥姥送的护身符,就像姥姥永远在身边保护着你。看来,每个同学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丽红色记忆,这份记忆最温暖、最难忘。我们每个中国人对红色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同学们可以拍手一起唱。
  (播放《说唱中国红》,学生跟唱。)
  师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春节中的红色,走进了人生中的红色。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红色意象等着我们去探究。(出示探究作业:黄色也有着独特的意蕴,你有兴趣去探究一下吗?)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探究红色意象,也可以探究黄色意象。下课!
  [设计意图:由送给儿子的红肚兜这一承载着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与祝福的红色意象引入,能够悄然唤醒学生的红色记忆,使得他们再次回归生活场景,将生活经历与学习经验建立联系,进一步建构属于自己的意象理解,进而对红色意象产生特有的亲切感。]
  二、教学评析
  本课教学中,黄备珍老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为载体,以“中华意象:红色”为主题,着力挖掘红色意象中的诸多元素,引导学生在特定文化场景中经历想象、思考与表达,在体验探究中实现统整建构,激发学生对红色从象到意的探究兴趣,增进对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这节课生动地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了中华意象课“场景变换”“主题探究”“对话互动”三方面的特点,为探索中华意象课的实施路径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样本。
  (一)场景变换,寻象观意
  王弼认为:“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黄备珍老师引导学生聚焦不同场景中的红色元素,带着他们兴致盎然地走进红色意象,在场景变换式的学习活动中寻象观意,近距离体验红色意象的独特魅力,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1.生活场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基于真实的生活场景,通过生动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课堂上,黄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场景,在生活化、多样化的场景建构中,利用空间、物件、图片等媒介,调动已有的相似经验,帮助学生还原生活样态,从春节的窗花、灯笼、红包、鞭炮,到升旗仪式上的五星红旗、红领巾;从彩虹的第一道红色到人们爱吃的大红枣、红苹果;从火一样的红枫叶到象征收获的红高粱,还有表达相思之情的红豆。红色,在学生眼中具有太阳的活力,拥有晚霞般迷人的色彩,富有红豆细腻的相思,饱含秋天收获的喜悦……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中联想、表达,认知得以自然建构。
  2.特定场景。
  通过特定场景的有效建构,引导学生从广阔的生活世界回到特定的节日庆典,从春节常见的春联、灯笼、鞭炮、烟花等红色元素,到对绘本《团圆》中红色意象的深入理解,墙上贴的红福字、大门上的红春联、门楼上的红灯笼、舞龙艺人的红头巾、红腰带……在从宏观到具象的探视中,红色意象与节日文化建立了联系,特定的节日场景成为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唤醒了学生对节日庆典中红色意象的亲切感及感受力,并使之在步步深入中体会到了奔放热烈的红色元素所代表着的喜庆欢乐,领悟了浓郁深沉的红色元素中所寄寓的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对家乡的情感。由此,红色意象的内涵更加丰富。
  3.系列场景。
  从人一生中的三个重要阶段出发,黄老师和学生一起,排列出生时、本命年、结婚时的标志性物件。在这样的系列化场景建构中,红色意象与人的成长自然搭建了联系。红肚兜、红衣服和红腰带这些红色物件背后的红色意象,瞬间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红色贯穿中国人生命流程中每个阶段的、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传承、意象与儿童……生活化、多样化的场景成为联结意象与认知的桥梁,课堂也成为特定的意象“文化场”。在这样生动、真实的意象“文化场”的引领下,即使深奥的意象文化,也变得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使得学生对红色意象的认识、理解、表达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主题探究,以象出意
  “意象”之中,“象”为外显,“意”为灵魂。黄备珍老师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天然”兴趣出发,采用主题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方式,体现出主题聚焦、问题驱动、自主探究三方面的特点。具体教学中,黄老师带着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红色元素,探寻人一生的红色物品,讲述属于自己的红色记忆,于话家常式的对话中,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巧妙实现了以“象”出“意”。
  1.主题聚焦。
  作为这节中华意象课的主题,红色强烈地展现出了一种生命的意义。多变的是不同的场景,不变的是学生对红色由意到象的探究。围绕红色主题,黄老师带着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红色物品出发,领略发现节日庆典中的红色元素,再去感知陪伴中国人一生的红色物件……场景在不断转换,红色的主题却一直聚焦,循序渐进的探索中,学生的理解也在逐渐深入。在这样动态化的系列场景中,红色意象于潜移默化中铭刻于学生潜意识中。红色所蕴含的情怀,于润物细无声中滋养着学生的内心世界,丰盈着学生的精神成长。
  2.问题驱动。
  好的问题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提纲挈领之效,带动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本节课上,黄老师引导学生着重探讨以下三个问题:“生活中红色的东西有很多,看到红色,你想起了什么?”“在哪些场合人们最喜欢用红色?”“你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红色记忆?”第一个问题极具开放性,把学生的眼睛引向生活,在生活场景的还原中,在言语交际的表达中,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意象就在自己身边;第二个问题指向特定场景,让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春节、元旦等节日,在充分的言说中感受到了红色意象的魅力与活力。第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回归个人成长经历,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效促发了他们对红色意象的感悟与理解。
  3.自主探究。
  《学记》有云:“君子之教,喻也。”善喻之师,从不牵引强制,从不全盘授予,而是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爱好,生发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喜庆的日子,也是学生心中最美好的节日。“倒贴福字”充满情趣,一个“倒”字一语双关,传递着新春祝福的美好;“中国结”的“紧密”与生活的“甜蜜”,表达灵动而微妙,诠释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红红的灯笼,火火的生活,象征着喜庆与团圆;鞭炮声声,驱走寒冬,带来春天的憧憬,让人不由地想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名句……在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场”中,学生自主地探究,自觉地建构,自由地表达,诠释着一种新鲜而又独特的感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红色意象已如中国结一般,镶嵌在了每一个学生的大脑中。
  (三)对话互动,意象共生
  意象是浸润在具体之象上的独特文化符号,借助对话互动式教学,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助推平等、动态、全方位的思考与对话。这样的对话互动提倡思想的自由表达、应变、自主发现和探索,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并逐步将传统文化的基因嵌入学生大脑之中,让意象文化在鲜活中传承。
  1.学生主体性得以凸显。
  “学为中心”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学,充分讲。黄备珍老师的课堂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启发,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在表达过程中,学生的表述也在不断改进,越来越形象,极具生成性与画面感,生动体现了由意到象的主动探究,展现出意象共生的和谐样态。从“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能创造喜庆的气氛,可以给我带来快乐”到“红枫叶让我想到了火。它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得像能燃烧我们的心,让我们感到很快乐”;从“中国结的中间很密,表示一家人一年都很亲密,不发生矛盾,团团圆圆的,很幸福”到“我刚出生的时候,太太就送我一件红披风,它里面毛茸茸的,穿上去很舒服,很温暖”;从“我两三岁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红色的拨浪鼓,说希望我这一生能快快乐乐的”到“我刚出生的时候,外婆赶云龙山会,给我买了一个护身符——小木剑,上面有红色的中国结,一直到现在,我还留着呢。有时候我和哥哥下楼玩,害怕的时候我就会拿着护身符,感觉自己就能勇敢起来”……学生淳朴生动的表达,犹如和谐动听的纯美旋律,似不染纤尘的曼妙音符,不断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感动着我们内心最为柔软的地方。他们提及的并不起眼的小物件,是真爱的传递;他们富有个性的言语吐露,是真心的回馈。这些由红色意象激发出的具有整体共生的自然的言说,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持续滋養着学生的精神内涵。
  2.教师引导力彰显魅力。
  《学记》主张教师的语言要“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红色意象的探究对话中,黄老师的话并不多,但每一句都力争能导到点子上。如在聚焦婚庆这一特定场景时,她带着学生从红色礼服说到红灯笼、红玫瑰、红盖头、红色的吉祥娃娃、红色的喜糖。当学生的发言比较到位时,她先是夸奖学生“了不起!”然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评价“是呀,喜糖代表甜甜蜜蜜”,指出了红色喜糖代表的含义;紧接着,她又追问:“知道这么多婚礼中的红色物品,你的心情怎么样?”促使学生巧妙联系上面的理解,抒发自己的切实感受:“我用两句话来表达我的心情。第一句,我的心像笑开了花似的,很愉悦;第二句,我的心像喝了一罐蜜似的,特别甜。”从中不难看出,教师的启发诱导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适时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使得学生的思维一点点地被开启,对红色意象的理解逐渐深入。
  还有一个环节,当黄老师动情地讲述“给儿子买红肚兜的故事”时说:“这是我给他准备的红肚兜,希望他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这个红肚兜能护好他的肚子,这样他就不容易着凉了,这是我儿子的红色记忆。你们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红色记忆?”照片上“儿子”可爱的模样和黄老师真情的表达,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示范,更是引导,它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积淀以及情感世界,促使他们快速将原本抽象的意象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一种鲜明的、触动心灵的生活情境、形象、情感和故事。如“太太送的红披风”“妈妈缝的红裙子”“奶奶缝的迎春鸡”“姥姥送的护身符”……这些小物件虽不起眼,却饱含珍贵的心意,寄托了长辈浓浓的关爱。学生自然流露的情感表达,就是对长辈最好的感恩与回应。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教师成为学生意象思维培养的引导者。
  无可厚非,红色是中华民族最美的颜色,是中国人的文化图腾与精神皈依。《中华意象:红色》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当代性与丰富性,在无形中让学生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本课教学,让人感动的不仅是学生极具生成性的生动表达,更有意象背后传递的温暖、力量、希望以及记忆中的真爱与美好。我们有理由相信:意象文化已成为涵养学生精神成长的根本性力量,这种力量,将穿越时空,传承久沅……
其他文献
一、教前思考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设置的规律探究内容。“探索并发现表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各种情况以及涂色规律,理解每一类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在大正方体中所处位置的关系”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这一点并不难,学生依靠直观思维,就能较快理解。“初步理解每一类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大正方体每条棱被平均分成的份数之间的关系”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突破了这一点,规律性的认识就能顺
期刊
摘要:“简约语文主张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顺应时代之思潮,叩问语文教学时弊。简约语文课堂不是将语文教学简单化,而是指向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在聚焦、选择、整合策略实施中提升课堂的内在品质。”研读丁卫军老师的课堂,感受其课堂教学艺术,在简约中诗意行走,是一种幸福的享受。丁老师的课堂立足语文,开展个性解读;关注学生,促进师生共生长;左联右接,实现内外勾连。  关键词:丁卫军 简约语
期刊
摘要: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常见的教学现象是:只通过一道例题的教学,在学生没有操作经历,缺少丰富体验,即没有实质参与的情况下,结论便已经被总结出来了。这样过早地形式化只会导致学生以模仿学习为主。作为数学教师,处理例题的专业方法应该是呈现丰富的学习素材,而不是只讲一个例子;并且通过提炼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实现深层次的参与,即不仅是行为参与,而且有情绪参与和认知参与。  关键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圆”一章的起始课要注意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给出进一步的学习线索。具体可以设计“从欣赏的视角看圆”“从演绎的层级学圆”“从生活的场域识圆”“从进阶的角度融圆”“从系统的高度话圆”五个环节。其基本教学立意是:作为起始课,统领全章是应承载的责任;立足经验系统,关注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关注数学文化,通过嵌入数学史激活学生认知。  关键词:圆起始课 数学史 学生
期刊
摘要:《静物素描创意画》一课教学,通过魔术导入、创意激趣,小组竞赛、创意体验,小组合作、创意表现,精彩展示、创意分享,开阔视野、创意迁移等环节,引导学生在互生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合作中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享受创意绘画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互生教学 合作学习 创意素描  一、课堂实录  [环节1]魔术导入,创意激趣  师 今天,又到了我们校本课程趣味素描课的时间。上节课,我们学习
期刊
这是一堂比较经典的数学课。在一座城市的一所著名的学校,一个很好的班,学生坐得整整齐齐。因为英美教育专家将来听这节课,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待大家坐定,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开始上课。教师教态从容,语言精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很有水平。教师板书非常漂亮,书写时大家能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书也极有条理,内容渐渐地丰满起来,且字大小不一。对有些字,教师大笔一挥,画上一个圈、一
期刊
摘要:杨绛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老王》中的“愧怍”究竟是因何而愧,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杨绛先生与老王交流的深度、向度、广度三维视角来看,“愧怍”主要是源于内心交流的不对等、平素来往的单向度、交往内容的大悬殊。文中所写都是寻常小事,但杨绛先生能够借寻常小事之“尺水”兴起“愧怍”的情感“波澜”,实在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关键词:三维视角 《老王》 杨绛 愧怍  阅读杨绛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老王》,读者
期刊
摘要:教学《中华意象:太阳》,探寻不同主题下的“太阳意象”。通过聆听《击壤歌》、讲述神话故事、整合经典古诗词、传唱歌曲《种太阳》等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循象探意中激活思维。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出三点可供参考的策略:整合“独立而互联”的课程资源、探索“主题探究式”的教学路径、跟进“印刻文化意象”的对话。  关键词:主题驱动 循象探意 文化意象  一、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 (出示“日”字
期刊
摘要:STEM教育课例《摩尔斯电码》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能够基于摩尔斯电码,创造个性化的密码语言;通过制作摩尔斯电码发报机,了解基于密码的信息传递方式。(2)通过制作摩尔斯电码发报机和编程,探究摩尔斯电码的听译方法,直观地认识以光、声音为媒介的信息传递方式。(3)通过制作摩尔斯电码发报机和编程,锻炼观察、推理、探究等能力。教学过程包括以下环节:课前谈话;按钮控制LED灯;按钮控制LED灯
期刊
摘要:郁达夫善于在古代文学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传统文学的意境美和悠远味,而且很好地表达了他当時的心境,极有情趣。写作教学中,借鉴《江南的冬景》的写作手法或者郁达夫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进行仿写甚至创写,以期改变学生写作中长期存在的单一的景物描写手法和枯燥无味的文风。  关键词:景物描写艺术手法写作教学创新化用  郁达夫是一位古代文学修养极深而又善于创新的作家。他的写景散文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