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关键时期。然而,物理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笔者认为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因此,教育部门提出了课程改革,就是让学生在课改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学好这门学科。课改的提出以及实行过程中,在一定的地区得到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在一些小的城镇仍然进行的举步维艰。所以,为了达到在课改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成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同时实现在课改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四步教学法”。
目标定向,自主学习
确定目标,明确任务 物理作为一门抽象学科,在上课前让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相当重要,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占主动地位。所谓的“主动”,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基础上,能够自主的去预习、学习。所以,只有制定对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能不能实现,就看教师的管理和引导了。物理教师在备课期间要细心认真,课件的展示要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家庭电路这一课中,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了解测电笔的构成与电流如何进入白炽灯泡这些目标。
学案导学,问题引领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真正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正确引导。在课前,每一位物理老师都要认真完成学生导学案的制作,课前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基础上,通过学案中问题的引领,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物理中抽象难懂的问题。在家庭电路这一导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然后明白什么是零线、火线以及对白炽灯泡进行了解。
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预习,能动地完成一节课的目标,找出自己能主动完成与不理解的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更能在这一过程中明确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学生都能自主地学习,做到明确目标,完成自己这一节课的任务。
问题引领,交流展示
提出问题,交流讨论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出示本节物理课中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问题;通过实验,让学生要明白家庭电路图的构成,并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作为一个小老师,给小组同学讲授自己自学过程中解决的电路问题,提出哪些是需要老师讲解与实验才能完成的目标问题。
学习反馈,交流展示 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台对自己小组解决的电路问题进行讲解,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能在此过程中了解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点是否真正掌握。
教师评价,发现疑惑 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不仅对学生的讲授进行评价,而且让班内其他学生对他们的讲授或者实验过程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疑惑。
根据疑惑,精讲点拨
答疑解惑,交流讨论 教师作为引导者,可通过多媒体解决学生疑惑。比如,学生对白炽灯泡的工作原理产生疑惑,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点拨,然后继续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解决所提疑惑。
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再次对所提疑惑进行反馈,并通过相关实验对疑惑进行验证。活动结束,教师对学生反馈进行一定意义上的点拨。
精讲归纳,排疑释难 教师通过学生能动的一节课,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难点: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电器的作用和方法进行精讲归纳,排除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惑,同时也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对一节课进行一个升华。
当堂训练,达标检测
围绕目标,展示题目 教师围绕本节课的目标,例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家庭电路图,小组完成实验,检验电路图效果。
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分层次出题,发放试题,让学生按层次完成相应题目,并分小组进行答案核对与讲解,达到当堂检测的最好效果。
及时反馈,评价释疑 小组长根据组员回答情况,及时给予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各小组反馈信息,及时对统一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对每个小组的组长及组员进行表扬,完成一节课的总结。
通过学习钻研和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笔者体会到,要想使课改充分发挥作用,物理教师就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目标,让学生发挥自己学习的能动性与主动性,教师再给予适当地指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次改革中,学生真正作为一个主体参与着课堂,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着,并认真完成课堂的每一个实验。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会更加认真地实施“四步教学法”,让学生在课改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者单位:山西省古交市第八中学)
目标定向,自主学习
确定目标,明确任务 物理作为一门抽象学科,在上课前让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相当重要,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占主动地位。所谓的“主动”,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基础上,能够自主的去预习、学习。所以,只有制定对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能不能实现,就看教师的管理和引导了。物理教师在备课期间要细心认真,课件的展示要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家庭电路这一课中,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了解测电笔的构成与电流如何进入白炽灯泡这些目标。
学案导学,问题引领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真正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正确引导。在课前,每一位物理老师都要认真完成学生导学案的制作,课前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基础上,通过学案中问题的引领,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物理中抽象难懂的问题。在家庭电路这一导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然后明白什么是零线、火线以及对白炽灯泡进行了解。
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预习,能动地完成一节课的目标,找出自己能主动完成与不理解的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更能在这一过程中明确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学生都能自主地学习,做到明确目标,完成自己这一节课的任务。
问题引领,交流展示
提出问题,交流讨论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出示本节物理课中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问题;通过实验,让学生要明白家庭电路图的构成,并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作为一个小老师,给小组同学讲授自己自学过程中解决的电路问题,提出哪些是需要老师讲解与实验才能完成的目标问题。
学习反馈,交流展示 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台对自己小组解决的电路问题进行讲解,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能在此过程中了解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点是否真正掌握。
教师评价,发现疑惑 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不仅对学生的讲授进行评价,而且让班内其他学生对他们的讲授或者实验过程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疑惑。
根据疑惑,精讲点拨
答疑解惑,交流讨论 教师作为引导者,可通过多媒体解决学生疑惑。比如,学生对白炽灯泡的工作原理产生疑惑,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点拨,然后继续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解决所提疑惑。
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再次对所提疑惑进行反馈,并通过相关实验对疑惑进行验证。活动结束,教师对学生反馈进行一定意义上的点拨。
精讲归纳,排疑释难 教师通过学生能动的一节课,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难点: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电器的作用和方法进行精讲归纳,排除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惑,同时也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对一节课进行一个升华。
当堂训练,达标检测
围绕目标,展示题目 教师围绕本节课的目标,例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家庭电路图,小组完成实验,检验电路图效果。
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分层次出题,发放试题,让学生按层次完成相应题目,并分小组进行答案核对与讲解,达到当堂检测的最好效果。
及时反馈,评价释疑 小组长根据组员回答情况,及时给予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各小组反馈信息,及时对统一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对每个小组的组长及组员进行表扬,完成一节课的总结。
通过学习钻研和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笔者体会到,要想使课改充分发挥作用,物理教师就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目标,让学生发挥自己学习的能动性与主动性,教师再给予适当地指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次改革中,学生真正作为一个主体参与着课堂,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着,并认真完成课堂的每一个实验。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会更加认真地实施“四步教学法”,让学生在课改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者单位:山西省古交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