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返流病效果观察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51-01
  【摘 要】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返流病的效果 方法:对本社区内2011.8-2012.8期间共计17例肝胃不和型胃食管返流病治疗情况作回顾分析。结果:针药并用组8例,男4例,女4例,显效7例,有效1例;对照组9例,男5例,女4例,显效4例,有效5例。针药并用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返流病效果更好。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肝胃不和型 针药并用
  胃食管反流病(GERD) 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烧心、反酸、嗳气、胸骨后灼痛,咽部如有物堵或梗塞感,甚至吞咽不利或有食物溢出等症状。本病目前沒有统一的中医名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属于中医学“吐酸”“嘈杂”“胸痹”“噎膈”“梅核气”“胃痞”“胃痛”等病范畴。卫生部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之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及阴虚胃燥型4大证型。本文旨在探讨针药并用是否可以提高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罗列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肝胃不和型辩证标准:胸骨后灼热或疼痛,痛连两胁,泛酸嘈杂,嗳气,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艰难,心烦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1.2 纳入标准:符合胃食管返流病肝胃不和型中医诊断及辩证标准,且一周内未接受治疗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排除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和阴虚胃燥型患者、不愿配合治疗者及不愿接受随访者。
  1.4 一般资料及分组情况:符合标准共17例,按照就诊日分为对照组(单号)和观察组(双号) ,对照组9例,男5例,女4例;针药并用组8例,男4例,女4例。两组在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体重指数等方面大体一致。
  1.5 治疗方法:日常调护(2组相同):嘱其注意饮食调护、体位调护及心理调节;口服中药(2组相同):柴胡疏肝散加减,疗程3周,疗程中停用其它易影响观察的药物;针药并用组加用针灸辅助治疗,取穴:足三里、中脘、三阴交、内关4穴,针刺用泻法,每日一次,七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1]
  1.6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有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复发:疗程结束后随访4周,出现症状体征者为复发。
  1.7 结果:针药并用组8例,显效6例,有效2例;对照组9例,显效4例,有效5例。
  2、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在祖国医学中属“胃脘痛”、“嘈杂”、“呃逆”等病范畴。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与肝关系密切,发病多由情志失和、饮食失调所致肝胃不和或脾胃亏虚,胃气上逆,从而出现反酸、嗳气、腹满、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病邪责之痰、湿、气、瘀[2]。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大多有多虑、紧张、抑郁、焦虑等心理紊乱现象,而长期的治疗更导致不良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升降正常的一个重要条件,肝胃不和,则胃气上逆,故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之功,且疗效迅速显著,故加配足三里、内关、中脘以行气降逆,三阴交疏肝理气,行气止痛。
  3、总结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 肝胃不和型胃患者应注重日常调护:如改变快食习惯,避免进食刺激性食品,睡眠采用斜坡卧位,饭后3小时内不可平卧休息,自我心理调节等,在口服药物的同时,配合针灸治疗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葛力军,贾如,李季委 针灸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21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2(3):88
  [2] 郭莉,许喆.胃食管返流病的中医药认识和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06, 37(4):6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39-01  【摘要】中药药材的效用涉及到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贮存、炮制、配伍、剂量及剂型、给药途径等因素,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提高临床疗效,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关键词】中药;药材疗效;因素  中药的功效是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是药物医疗作用在中医领域内的特殊表述形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42-01  【摘要】目的:观察养阴清热汤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观察组100例。两组均采用放射源为6或15MVX射线(食管肿瘤及淋巴结引流区)和9或12MeV电子线(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灶),前后野对穿治疗,2.0Gy/次,每周5次,总量60Gy。治疗组1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49-01  【摘要】 本文通过对痛证的病因病机,针刺镇痛的定义、特点,针刺镇痛的治疗原则、取穴规律及临床资料的阐述,为针刺镇痛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推进针刺镇痛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针刺;镇痛  1 . 痛证的病因病机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对疼痛下的定义是:疼痛(pain)是伴随着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44-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益气解郁法在晚期肺癌合并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于2009年1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应用益气解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53-02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情绪缓解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 34 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使用针刺结合情绪缓解疗法,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正天丸,疗程 30d,随访5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疼痛症状。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可比性。  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29-01  【摘要】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围手术期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更能提高临床疗效,阐述了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中医辨证论治探讨,中医内治法、外治法的国内研究近况。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 中医辨证论治 内治法 外治法  慢性鼻窦炎是以反复流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34-02  【摘要】中药炮制是我国医药学中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它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調配、制剂的不同要求及药材自身性质,对中药进行各种加工和处理。科学的炮制能减毒增效,而不科学的炮制往往使药材有效成分丧失,甚至增加毒副作用。本文就中药炮制与中药质量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中药炮制 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52-01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推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所致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選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所致肩周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实验组接受针灸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 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54-01  【摘要】目的 探讨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合用中药丹参、生大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rious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胃肠功能衰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SPA合并胃肠功能衰竭患者,在应用非手术营养支持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丹参、生大黄等治疗观察患者的治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51-02  【摘要】目的:对针灸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从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164位产后缺乳症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针灸组(50)、推拿组(50)以及针灸推拿组(64),通过20d的治疗以后,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针灸推拿组组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