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 解题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即使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 联系生活实际,处理教材内容、编制应用题
1.1 结合现实生活、提高应用题的人文性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丰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对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成为有数学头脑的人。例如,结合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我编了下面一题:例:近几年春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飞尘扬沙和风暴天气,有关专家指出,这是由于乱砍乱伐树木,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致,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目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某地区原有森林面积50万公顷,因人为毁林,到1999年底森林面积已减少了10%,为此,当地政府决定从2000年开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计划在2001年底使森林面积增加到64.8万公顷。
(1)求该地区1999年底森林面积为多少万公顷?
(2)求该地区2001年比1999年造林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学生通过对这样的应用题的解决,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方法,更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注重学生思维过程、提高应用题的开放性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例:上学时可让学生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外出旅游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又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联系生活实际,合理改组教材
我们数学教材的应用题,出现不少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学生真正感受生活气息的应用题实在太少。教师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 例: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去大润发超市购物,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边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边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教师赋予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内化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长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对缺少条件或者条件隐含的题目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入手,以应用题结构的开放化和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作为突破口。
3.1 应用题结构开放化:其一,提供条件性开放题(缺条件、多条件、隐含条件、条件未知)。如,“同学们去参观科普展览,要用两辆大客车,一次去了多少人”。 其二,提供结论性开放题(少问题、多种问题、多种结果)。如:“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由于没说明两车的行驶方向,因此要从各个角度考虑问题。 其三,提供综合性开放题(条件散乱的数学问题、应用多种知识的课题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对信息的判断、选择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思维定势得以破除。
3.2 解题策略多样化:应用题改革的原则不是求难,而是求活。在教学中,要适当提供一题多解、一题多答或综合性的应用题,要求学生除用常规思路解题以外,还要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沟通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养成多向思维的习惯,寻求最佳的解题策略。
4 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书本上来。
例:在一只底面半径是30cm的圆柱形水桶里,沉没着一段半径是10cm的圆柱形钢材,当钢材从水桶中取出时,桶里的水面下降5cm,这段钢材长多少?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将它转化为有关体积的数学问题,即桶内水位下降部分的水的体积等于这段钢材的体积,一旦完成转化,接着就要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已知圆柱形钢材的体积和底面半径,求它的高。设圆柱形钢材的高为h,
则V钢材 =Sh=3.14×302×5=14130立方厘米钢材的底面积:3.14×102=314平方厘米
钢材的长:14130÷314=45厘米
考虑到两个等积的圆柱的底面半径的比是1∶3,面积的比是1∶9,所以高的比是9∶1。所以,钢材的高h=5×9=45(厘米)。帮助学生学会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或抽象)为一个数学问题是培养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
5 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拓宽教学时空
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独立解决具有新背景的问题,但知识背景不是教师所能全部传授的。因此,应用题教学的时空范围,应突破课堂和教室这狭窄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融入社会,体现教学的过程性,体现大数学教学观,这也是数学教学教育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专题调查任务,或为课堂教学收集材料,或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应用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那么应用题将促进素质教育,学生素质也将会在应用题教学中得到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 解题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即使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 联系生活实际,处理教材内容、编制应用题
1.1 结合现实生活、提高应用题的人文性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丰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对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成为有数学头脑的人。例如,结合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我编了下面一题:例:近几年春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飞尘扬沙和风暴天气,有关专家指出,这是由于乱砍乱伐树木,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致,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目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某地区原有森林面积50万公顷,因人为毁林,到1999年底森林面积已减少了10%,为此,当地政府决定从2000年开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计划在2001年底使森林面积增加到64.8万公顷。
(1)求该地区1999年底森林面积为多少万公顷?
(2)求该地区2001年比1999年造林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学生通过对这样的应用题的解决,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方法,更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注重学生思维过程、提高应用题的开放性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例:上学时可让学生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外出旅游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又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联系生活实际,合理改组教材
我们数学教材的应用题,出现不少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学生真正感受生活气息的应用题实在太少。教师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 例: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去大润发超市购物,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边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边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教师赋予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内化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长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对缺少条件或者条件隐含的题目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入手,以应用题结构的开放化和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作为突破口。
3.1 应用题结构开放化:其一,提供条件性开放题(缺条件、多条件、隐含条件、条件未知)。如,“同学们去参观科普展览,要用两辆大客车,一次去了多少人”。 其二,提供结论性开放题(少问题、多种问题、多种结果)。如:“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由于没说明两车的行驶方向,因此要从各个角度考虑问题。 其三,提供综合性开放题(条件散乱的数学问题、应用多种知识的课题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对信息的判断、选择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思维定势得以破除。
3.2 解题策略多样化:应用题改革的原则不是求难,而是求活。在教学中,要适当提供一题多解、一题多答或综合性的应用题,要求学生除用常规思路解题以外,还要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沟通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养成多向思维的习惯,寻求最佳的解题策略。
4 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书本上来。
例:在一只底面半径是30cm的圆柱形水桶里,沉没着一段半径是10cm的圆柱形钢材,当钢材从水桶中取出时,桶里的水面下降5cm,这段钢材长多少?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将它转化为有关体积的数学问题,即桶内水位下降部分的水的体积等于这段钢材的体积,一旦完成转化,接着就要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已知圆柱形钢材的体积和底面半径,求它的高。设圆柱形钢材的高为h,
则V钢材 =Sh=3.14×302×5=14130立方厘米钢材的底面积:3.14×102=314平方厘米
钢材的长:14130÷314=45厘米
考虑到两个等积的圆柱的底面半径的比是1∶3,面积的比是1∶9,所以高的比是9∶1。所以,钢材的高h=5×9=45(厘米)。帮助学生学会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或抽象)为一个数学问题是培养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
5 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拓宽教学时空
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独立解决具有新背景的问题,但知识背景不是教师所能全部传授的。因此,应用题教学的时空范围,应突破课堂和教室这狭窄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融入社会,体现教学的过程性,体现大数学教学观,这也是数学教学教育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专题调查任务,或为课堂教学收集材料,或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应用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那么应用题将促进素质教育,学生素质也将会在应用题教学中得到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