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肃反大开杀戒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ir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国焘一直没有忘记1932年12月11日在陕西城固以北的小河口会议。如果说他在四方面军尚未于川北站稳脚跟之前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那么现在,川陕根据地已获得空前大发展,中央对他的信任也重新巩固,他就要动手剪除“异己”了。
  他要除掉的是邝继勋、曾中生、余笃三等一大批人。
  红军进驻通江后,一天,张国焘把邝继勋喊到了自己在城内天主教堂里的临时住所。
  “继勋同志,红军初到川北,势单力弱,四面受敌,形势不妙啊。”他一边说着,一边客气地给邝继勋让座,“一旦全四川的军阀都来打我们,那可受不了。为了分化敌人,我写了一些‘说帖’,准备派人送给杨森、刘存厚,争取和他们达成不战协议。听说你与杨森有旧谊,想请您去江口走一遭,与杨森的代表直接谈判。能不能稳住我军的南线,就看老兄你了!”
  邝继勋出自川军,曾任旅长,与杨森等各路军阀自然并不陌生,但他对张国焘并不十分信任。
  “国焘同志,与杨森谈判是件大事,我想请军委会正式做个决议!”
  张国焘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
  “继勋同志,你不要想得太多嘛!军委当然是讨论了这件事,才决定让你出使江口的。此事非常机密,不能让太多人知道。……对了,从杨森那边看也一样,他就是愿意同我军达成协议,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此事。”张国焘说,一边拍拍邝继勋的肩膀,“好了,我们就谈到这里。你要以党籍保证,不对任何人谈这件事。”
  邝继勋虽不大信任张国焘,但与杨森谈判、稳住南线毕竟是大局。他是个性情耿直的人,根本没想到张国焘会用这件大事给自己设下了一个陷阱。
  几天后,邝继勋带领一支红军小分队,来到江口,与杨森派来的代表进行了接触。杨森正欲自保,红军主动来谈判,他当然求之不得。但他又害怕与红军单独“媾和”的事传出去,会在川军中陷于独立。因此江口会谈虽进行得十分顺利,杨森却没有马上响应张国焘的呼吁,与红军签订互不作战的秘密协定。
  邝继勋回到通江复命。
  “杨森是有顾虑呀,需要我们继续做工作,继勋同志,你何不以个人名义写封信给杨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其相信我军诚意,与我签订不战协定呢?我们可以答应为他保密嘛!”张国焘说。
  “国焘同志认为我应当这样做,我就写这封信!”邝继勋简洁地回答。
  张国焘道:“继勋同志,我当然觉得你应当写这封信了!”
  邝继勋回到住处,以个人名义写了一封给杨森的信,交给交通员送到江口去。交通员刚刚出发,张国焘突然让人将这封信“截获”,随即下令逮捕邝继勋,罪名是“勾结杨森”,“准备投敌叛变”!
  被关进牢房的邝继勋面对一脸杀气的张国焘,哈哈大笑。
  “张国焘,你是一个无耻小人!老子早想到你要杀老子,你杀就是了,干嘛还要设下这么一个圈套!”
  张国焘翻脸不认人。
  “邝继勋,你这个国民党改组派!我让你与杨森谈判,原来你竟借机与敌勾结!证据已在我手里,你还有什么话说?快给我一五一十地招来!”
  邝继勋怒目叱责张国焘:“你这是血口喷人!你说我是改组派,我倒怀疑你才是改组派!像你这样陷害无辜,杀戮共产党人,不是国民党改组派,谁能干得出来?!”
  “给我打!”张国焘恼羞成怒,“邝继勋不认罪,休想过关!”
  邝继勋被打得死去活来。每次醒来,他都仰天冷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933年5月,反田颂尧三路围攻进入第二阶段,红军收紧阵地,放弃通江。张国焘借口部队转移其间邝继勋“容易逃脱”,下令将其处决。邝继勋,这位昔日令川、湘、鄂各省白军闻之色变的红色骁将,铁骨铮铮的汉子,至死也没承认张国焘加在自己头上的罪名。直到在通江洪口走上刑场,他仍然放声大笑,毫无惧色。临刑前,他让行刑者松开自己手脚上的镣铐,坐在地下,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工农革命万岁!”然后含笑闭上眼睛。邝继勋牺牲时,年方38岁。
  像在鄂豫皖时期一样,张国焘规定:新的川陕苏区的全部“肃反”工作仍由“军委主席和方面军政委”负责,别人一律不得过问。大“肃反”的标准也一如鄂豫皖苏区,除去确有通敌证据及参与小河口会议反张国焘者,地富家庭出身、文化程度稍高、从国民党军队起义或投诚过来的军官、临战畏缩者,后来又加上四川省委根据中央指示派来的干部,统统被列入“审查”对象之列。在根据地后方,直接被张国焘以“右派”和“托陈取消派”的罪名,逮捕和杀害的就有原红四军政委、现任方面军总经理处(后勤部)主任余笃三、方面军宣传科长王振华等许多人。余笃三牺牲时46岁,王振华牺牲时只有27岁。
  张国焘真正要“剪除”的是他在红四方面军中的最大“反对派首领”曾中生。在“解决”了邝继勋、余笃三等人之后,1933年7月末,反田颂尧三路围攻战役刚刚结束,张国焘即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命令”的形式,免除了曾中生的西北军委参谋长职务,“另行分配工作”。8月初,他又以“托陈取消派”的罪名,将其秘密逮捕。
  红四方面军中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曾中生,就此身陷囹圄。
  不过,张国焘没有能够马上把曾中生杀掉。被捕之前,曾中生已被撤了西北军委会参谋长之职,处境十分困难,但这个光明磊落的革命家并不介意。他相信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也知道张国焘并没有什么证据可定死自己的“罪名”。
  张国焘亲自主持了对曾中生的审讯。面对皮鞭、棍棒和其他各种惨无人道的刑具,曾中生表现得坚强而且镇定。曾中生拒不承认张国焘给自己定下的罪名,不承认向张国焘“提过意见”就是“反党”。
  没有一个可杀的罪名,张国焘他就不能杀曾中生。曾中生毕竟不是余笃三、邝继勋,杀邝继勋还要一个罪名,杀曾中生就更需要一个罪名了。从此,曾中生被长期监禁。
  张国焘率领四方面军于1935年放弃川陕根据地时,并没有忘记一直被他囚禁的原西北军委会参谋长曾中生。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曾中生热泪盈眶,写信给中央,要求接受党的审查,听候中央处理,重新参加工作。周恩来听到消息,向张国焘明确提出要见曾中生。张国焘不愿让曾中生与中央领导人见面,杀心顿起,竟将中央来信扣留,于当年8月的一天夜晚,让人用绳索将曾勒死于川西北阿坝卓克基的森林里,造谣说“曾中生通敌逃跑,半路掉进河里淹死了!”一代红军名将曾中生就此牺牲,年仅35岁。
  张国焘在后方大“肃反”,陈昌浩也在红军中展开大“肃反”。在这一新的“肃反”浪潮中,以“右派”、“AB团”、“第三党”、“改组派”为名被杀害的红军将领有: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主任舒玉章,率“川北民军”于南江阵前起义的红军“川北独立师”师长任伟章,“川北独立师”政委刘杞,“川北独立师”参谋长、南江起义的策划者之一张逸民,该师政治部主任李戴溥,红十师参谋主任吴展,红七十三师参谋主任杨白及政治部主任赵箴吾,红二一七团政委闻盛世;红二一八团政委陈少卿。原“川北民军”排以上的军官被全部处决。红军内部的又一次大“肃反”,使一大批矢志革命的共产党人成了张国焘军阀主义路线的牺牲品。
  1933年6月底,反三路围攻胜利结束,红四方面军在南江木门召开战役总结会,全军100多名干部参加。这本来是一次军事会议,却开成了愤怒批判“肃反”扩大化的会。战斗进行其间,张国焘、陈昌浩一边打仗,一边抓人,全军上下早就憋了一肚子气,这时一起迸发出来了。大家纷纷发言,列举许多例子,说明保卫局抓人都是错的。他们不好直接声讨张国焘和陈昌浩,就把一个积极执行“肃反”指令的师政治部主任弄到会场上狠狠批斗了一通,认为他才是“第三党”,拉出去枪毙。会议开成这种群情激愤的局面,陈昌浩的头脑清楚了一些,他虽然坚持认为“肃反”是“必要的”,却也承认了前段“肃反”中“错抓了人”,同意停止“肃反”,把抓走的人放回来。
  会场上一片欢腾。
  木门会议,在红四方面军历史上,是第一次成功地中止了张国焘“肃反”扩大化的会议,它为中国革命,为这支英勇善战的红军保住了一大批干部。
  木门会议的另一功绩是完成了红四方面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扩编。反田颂尧三次围攻后,根据地面积扩大,红军威望提高,地方武装大发展,苏区青年积极要求参军。在这种形势下,根据下一步红军保卫苏区发展苏区的需要,西北军委会决定“猛烈发展红军”。扩编后的红四方面军设总指挥部和总政治部,徐向前任总指挥,王树声任副总指挥,参谋长曾中生(曾中生7月被免职后由倪志亮接任);陈昌浩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傅钟、曾传六任副主任。原来的4个主力师分别扩编为4个师8个团;红十二师扩编为红九军,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辖3个师8个团;红七十三师扩编为红三十一军,除军和政治部外,还设有军医院、修械所、担架营、特务营和迫击炮连。红四方面军总部直辖参谋处、总经理处(后勤部)、总医院、2个警卫团、1个妇女独立营。西北军委另辖彭杨军校,校长政委由倪志亮、傅钟兼任。全军共有31个建制团,4万余人,比入川时增加了近3倍。
其他文献
东山岛地处台湾海峡西部最南端,总面积194平方公里,比金门和厦门岛稍大,与厦门、金门、海坛(平潭)并称为福建沿海“四大海岛”。  东山岛东距澎湖98海里,距高雄166海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东山岛海岸的地形、地貌很像台湾的西海岸,岸线较直,海滩较平缓,非常适合举行三军联合性质的登陆作战演习。岛上地形多为丘陵高地,四面环水,环境与台湾岛接近。  历次东山岛军演之所以选在每年六
期刊
周士第,海南省琼海县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曾任叶挺独立团营长、代理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18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在周士第的军旅生涯中,一系列耀眼的任职,足以令人骄傲。可以这样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行列中,像周士第这般老资历的并不多。    周士第又名周士悌,海南省琼海县人。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黄埔军校毕业后,先后任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见习官、副队长、队长。大革
期刊
编者按:海南岛登陆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在没有渡海作战经验,没有海、空军配合,只有落后的运载工具的条件下进行的,是我军建军以来组织实施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战例。该战役体现了我军指战员和海南人民敢于战胜任何困难,大公无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毛泽东三次电示四野    海南岛又名琼崖,是中国第二大岛,它的面积和战略意义仅次于台湾。对其进攻的难度,远远超出金门与舟山。  首
期刊
邓华,湖南人,1927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东野第79A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4军军长。抗羌援朝时期,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林彪要是听取邓华的建议,三战四平就不会打得那么残酷。    在战争年代里,在当年东北黑土地上,谁都知道邓华和他指挥的部队,人们把“辽吉纵队”——“七纵”——“44军”习惯地称之为“邓华纵队”。这支部队是四野的十大
期刊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1926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一野第2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许光达说:“我念及与你同窗情谊,不忍亲睹城破之日你身陷囹圄,故陈说利害,劝兄迷途知返,弃暗投明。”  1947年8月,我西北野战军发起了榆林战役。  许光达当时担任第3纵队司令员。3纵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扫清敌军外围据点高家堡。高家堡位于榆林东北方向,是从东面通往
期刊
纵观中国现代史,毛泽东的识才智慧和驭人之术可谓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驭人术并非只是帝王之道,皇家专利,领袖也是需要的,这是一种超人的智慧和谋略,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度,没有这种智慧是打不下更坐不稳江山的。  历史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坐,明日到我家”是很多人的信条,特别是对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打天下的老兄弟,如何驾驭实在是难倒了许多雄主。毛泽东无疑是深谙其道的伟大人
期刊
李天佑,广西临桂人,1929年加入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东野第1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38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办事有板有眼,举止文质彬彬,说话有条有理,不像一壁虎将那样威猛,却长期担任主力部队的主官。    李天佑,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在红军队伍里当过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在八路军队伍里当过团长、旅长,是平型关大战中主攻团的团长,后来,他到了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期刊
林彪机毁人亡的消息传出后,曾引起外界猜测纷纭,流言四起。有的称飞机是被导弹击落,有的说飞机上发生过搏斗,等等。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呢?蒙古方面认为,该机是在没有外来影响的情况下,由于自身不明的原因,进行紧急降落,试图用飞机腹部着陆失败;右翼撞地折断,引起爆炸燃烧。据蒙方提供的气象资料称,9月13日凌晨2时,肯特省依德默格县上空无风沙、无雾,只有2~4级的云,能见度为50公里。这就是说:飞机失事地点上空
期刊
在西子湖畔,一个建造已数十年的建筑群,一直被神秘之光所笼罩,这里面机关重重,同时风景秀丽,请看——  31年前,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建设于南、北高峰之间的几栋别墅,曾经作为军事禁区,于幽静中透出一丝神秘。这几栋从外面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别墅,如今撩起了它神秘的面纱,开始对游人开放。人们才知道这就是林彪的七零四行宫,别墅下面是林彪为篡党夺权而建设的大型地下军事指挥中心。近日,笔者在友人的陪同下,游览了这
期刊
贺炳炎,湖北松滋人,1929年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一野第1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17岁的贺炳炎一人一次就遮住了47个俘虏,并顺利押回驻地,被人称为“贺小龙”。  1929年春,积雪初融,大地复苏。在湖北渔洋河一带的渔洋关、松木坪、江家湾等地,有一位身体瘦弱、衣衫褴褛、可怜巴巴的少年,跟随一位面黄肌瘦的兄长,走街串巷,为人打铁器,换一些食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