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和智慧。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诗词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艺术瑰宝。在古诗词教学中,从最基本的语言材料开始,然后透过语言体验作者的情感,即“得意忘言”,对古诗词意象进行解读分析。古诗词意象解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炼出古诗词意象解读之道,从寻找古诗词意象开始,了解和领悟古诗词意蕴,到感知古诗词意象具体形象和诗人情感,品析古诗词的丰富含义,真正走进作者内心,体验并感悟作者情感。
一、寻找:语言先行,领悟古诗词意蕴
古诗词意象解读的第一步是语言先行。在古诗词中,语言是意象的载体,作者通过语言将脑海中的情思表达出来,故而在寻找古诗词意象时,其实是在寻找语言,通过语言分析,大胆想象,进行串联领悟,将古诗词中的意象还原为一幅幅画面,对古诗词进行整体解读。然后走进作者寄托的艺术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感悟作者思想情感。在具体解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景语到情语,从古诗词表面的景象去看作者在语言背后喷射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语言背后的艺术魅力。
《雨霖铃》被誉为“宋元十大曲”之一,可以说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在具体解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句进行分析,通过理解景物描写,去领悟古诗词意蕴。如第一句通过描写凄切痛楚的寒蝉叫声、令人感伤的时间地点、萧条冷落的骤雨初歇景物,景中有情,映衬出当时离人内心的深沉痛楚,字字含情。第二句写京城门外情人搭起临时帐篷,设宴饯行,因为离人心情不好而食之无味。在二人难舍难分时,船工的催促更加引出离人的留恋情深。作者用白描的写法勾勒出凄清、萧瑟的离别环境。第三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逼真地写出了离人分别的情景,刻画出悲痛欲绝的心情。第四句中一个“念”字,写出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和辽阔的天空,虚写景物,无语凝噎而思绪万千。第五句中“伤离别”直接点题,用对比手法,表达出比古人更深更重的离愁。第六句中“杨柳”“晓风”“残月”是作者表达情意的载体,是名句。第七句和第八句是两个让步假设句,是全诗的高潮,纵有良辰美景和千种风情,谁与共欢、谁与共话?写出辛酸,道出期愿,而重聚又难,是多么伤感和苦涩。上述句子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语言载体,表达出明晰的意蕴,通过逐句分析,学生立即认识到古诗词的“真相”。
二、感知:形象分析,感受古诗词情感
在对古诗词语言进行寻找领悟后,接着就是对古诗词中的意象形象及其背后的情感进行感知。现在高中生的很多休闲时间被手机、电视、电脑所占用,缺少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感悟,虽然内心敏感、细腻,却又容易为自己所忽略,导致很难和古诗词作者进行“沟通”,缺乏古诗词感知的情怀,无法真正感知作者的情感,不能实现古诗词学习移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真正融入古诗词,了解作者的境遇,体会作者的情感。
李煜在《相见欢》中写出的花儿是有知觉的,是可以沟通的。在古诗词中写出花瓣上的雨点是“胭脂泪”,犹如女子擦了胭脂后脸上的
泪滴一样,写出作者对花儿的深厚感情,用“相留醉”表达作者对花儿真挚的一往情深的感情。花是人,人是花,花也一次次挽留他,为他沉醉,就像作者看到落花,写出这首古诗词,作者有一颗“诗心”,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写出这首绝佳的艺术作品。学生通过对古诗词中具体形象的感知,走进古诗词,感受万物的生长,继而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三、品析:意象辨识,走进古诗词内在
对古诗词意象的品析是在对意象进行寻找和感知后,对意象进行深层解读和辨识。在古诗词中,作者往往较为晦涩、含蓄地表达情思,学生很难捉摸到意象的本质,需要透过表层把握实际含义。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层次挖掘意象,旁征博引,不再停留在对古诗词意象的表面感知,而是以意象辨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内在,与作者内心对话,了解作者情感。
《孔雀东南飞》:“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作者用松柏、梧桐的枝枝和叶叶相覆盖、相交通,象征着焦仲卿和刘兰芝永不凋落的爱情,他们彼此之间不离不弃、忠貞不渝。尤其是“梧桐”这一意象,象征了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爱情。“梧桐更兼细雨”中“雨”的谐音“语”,犹如雨之细、语之轻,让作者恍惚间想起当年夫妻二人琴瑟和谐的生活,彼此夫唱妇随、相依相偎的惬意生活,回忆之前的美好生活,而现实却是凄惨不堪的人生,学生在辨识意象后,扑面而来的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读来唏嘘不已。
古诗词是一种意象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意象着手,通过寻找意象、感知意象、品析意象,领悟古诗词意蕴,感受古诗词情感,走进古诗词内在,对古诗词进行整体观照和系统把握,进入到古诗词天地,解读古诗词意蕴空间,走上古诗词意象审美之道。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缙云中学(321400)
一、寻找:语言先行,领悟古诗词意蕴
古诗词意象解读的第一步是语言先行。在古诗词中,语言是意象的载体,作者通过语言将脑海中的情思表达出来,故而在寻找古诗词意象时,其实是在寻找语言,通过语言分析,大胆想象,进行串联领悟,将古诗词中的意象还原为一幅幅画面,对古诗词进行整体解读。然后走进作者寄托的艺术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感悟作者思想情感。在具体解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景语到情语,从古诗词表面的景象去看作者在语言背后喷射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语言背后的艺术魅力。
《雨霖铃》被誉为“宋元十大曲”之一,可以说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在具体解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句进行分析,通过理解景物描写,去领悟古诗词意蕴。如第一句通过描写凄切痛楚的寒蝉叫声、令人感伤的时间地点、萧条冷落的骤雨初歇景物,景中有情,映衬出当时离人内心的深沉痛楚,字字含情。第二句写京城门外情人搭起临时帐篷,设宴饯行,因为离人心情不好而食之无味。在二人难舍难分时,船工的催促更加引出离人的留恋情深。作者用白描的写法勾勒出凄清、萧瑟的离别环境。第三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逼真地写出了离人分别的情景,刻画出悲痛欲绝的心情。第四句中一个“念”字,写出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和辽阔的天空,虚写景物,无语凝噎而思绪万千。第五句中“伤离别”直接点题,用对比手法,表达出比古人更深更重的离愁。第六句中“杨柳”“晓风”“残月”是作者表达情意的载体,是名句。第七句和第八句是两个让步假设句,是全诗的高潮,纵有良辰美景和千种风情,谁与共欢、谁与共话?写出辛酸,道出期愿,而重聚又难,是多么伤感和苦涩。上述句子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语言载体,表达出明晰的意蕴,通过逐句分析,学生立即认识到古诗词的“真相”。
二、感知:形象分析,感受古诗词情感
在对古诗词语言进行寻找领悟后,接着就是对古诗词中的意象形象及其背后的情感进行感知。现在高中生的很多休闲时间被手机、电视、电脑所占用,缺少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感悟,虽然内心敏感、细腻,却又容易为自己所忽略,导致很难和古诗词作者进行“沟通”,缺乏古诗词感知的情怀,无法真正感知作者的情感,不能实现古诗词学习移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真正融入古诗词,了解作者的境遇,体会作者的情感。
李煜在《相见欢》中写出的花儿是有知觉的,是可以沟通的。在古诗词中写出花瓣上的雨点是“胭脂泪”,犹如女子擦了胭脂后脸上的
泪滴一样,写出作者对花儿的深厚感情,用“相留醉”表达作者对花儿真挚的一往情深的感情。花是人,人是花,花也一次次挽留他,为他沉醉,就像作者看到落花,写出这首古诗词,作者有一颗“诗心”,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写出这首绝佳的艺术作品。学生通过对古诗词中具体形象的感知,走进古诗词,感受万物的生长,继而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三、品析:意象辨识,走进古诗词内在
对古诗词意象的品析是在对意象进行寻找和感知后,对意象进行深层解读和辨识。在古诗词中,作者往往较为晦涩、含蓄地表达情思,学生很难捉摸到意象的本质,需要透过表层把握实际含义。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层次挖掘意象,旁征博引,不再停留在对古诗词意象的表面感知,而是以意象辨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内在,与作者内心对话,了解作者情感。
《孔雀东南飞》:“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作者用松柏、梧桐的枝枝和叶叶相覆盖、相交通,象征着焦仲卿和刘兰芝永不凋落的爱情,他们彼此之间不离不弃、忠貞不渝。尤其是“梧桐”这一意象,象征了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爱情。“梧桐更兼细雨”中“雨”的谐音“语”,犹如雨之细、语之轻,让作者恍惚间想起当年夫妻二人琴瑟和谐的生活,彼此夫唱妇随、相依相偎的惬意生活,回忆之前的美好生活,而现实却是凄惨不堪的人生,学生在辨识意象后,扑面而来的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读来唏嘘不已。
古诗词是一种意象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意象着手,通过寻找意象、感知意象、品析意象,领悟古诗词意蕴,感受古诗词情感,走进古诗词内在,对古诗词进行整体观照和系统把握,进入到古诗词天地,解读古诗词意蕴空间,走上古诗词意象审美之道。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缙云中学(3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