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矛盾,发掘真情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情思的浓缩,每一篇散文,都浓缩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史铁生的《合欢树》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经典散文。这篇文章的语言淡雅、朴素,却在字里行间潜藏着深刻隽永的真情。如何在平淡的语言中发掘出刻骨深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紧扣文章语言的“矛盾处”,层层剖析,细细品味,发掘出深切的母爱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悲痛之情。课堂采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个性展示等形式,由学生主导课堂,自主学习,教师调动学生思考、表述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
  《合欢树》的语言淡雅、朴素,连对深切的母爱的感念也是娓娓道来,就仿佛和读者在聊天时不经意间谈起母亲,说起合欢树一般,内心的深情没有像蓄势待发的洪水般喷涌而出,仍是如涓涓细流,闲话常谈,怀念、悲痛之情潜藏于字里行间。思绪所往,笔触所至,深刻隽永的真情蕴涵其中,等待有心人细细咀嚼。
  通过《我与地坛》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通过品味语言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这篇散文的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真正做到“小切入,深挖掘”。这对学生今后鉴赏散文有重要的作用。
  我所教学生为高一学生,班级中男女各占一半。女生的心思细腻敏感,容易体会蕴藏在文字中的情感,而男生却比较粗犷,不喜欢咬文嚼字。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在独立思考之后还安排了小组讨论,来促使人人参与,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章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品味语言,体会伟大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及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小切入,深挖掘”,通过剖析文章语言的“矛盾处 ”,发掘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个性展示等形式,促使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亲情,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小切入,深挖掘”,通过剖析文章语言的“矛盾处 ”,发掘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以及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
  二、确定教法学法
  (一)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人人参与。因此,拟采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个性展示、师生对话等合作探究方式。
  1.情境导入法:情境法既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开展课堂内的主题式研究。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解决困难的习惯。
  3.个性展示法:个性展示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探讨的积极性,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4.拓展延伸法:介绍作者,让学生知人论世,走进作者内心世界,领悟文本主题,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
  5.师生互动法:通过“小切入,深挖掘”,课中讨论的方式展开双边活动。
  (二)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
  1.以学案为载体,讲练结合。
  2.“小切入,深挖掘”,剖析语言的“矛盾处”,发掘作者的真情。
  3.層层深入,反复揣摩,合作探究,提升感悟。
  三、设想教学过程《合欢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含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以史铁生生平为素材,准备演讲),并点评
  2.导入课文1.推荐学生上台演讲
  2.学生自由点评将课堂演讲与文章导入相结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二、整体感知1.浏览全文,根据叙述对象的不同,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1.快速浏览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2.自主回答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能力三、研习文本1.找出第一部分中的三个明显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作者写了这三个阶段和母亲的哪些事
  2.再次浏览7、8两小节,找出“我”和合欢树经历的相似点(边看边画)。
  3.结合上两题,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1.研习,独立思考,进行文字表达
  2.小组讨论,总结订正
  3.小组发言代表口头展示或者多媒体投屏展示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表达思想、展示自我的能力四、合作探究鉴赏语言,发现“矛盾处”
  1.母亲两次对待“我”早年作文获奖的态度是否矛盾
  2.“我”是如何对待合欢树的,前后是否矛盾1.研习,独立思考,进行文字表达
  2.小组讨论,总结订正
  3.小组发言代表口头展示或者多媒体投屏展示1.培养学生“小切入,深挖掘”的鉴赏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表达思想、展示自我的能力五、拓展延伸谈谈最后一小节的作用(动笔写一写,再小组讨论)1.独立思考,文字表达
  2.小组讨论,总结订正
  3.小组发言代表展示1.培养学生从内容、结构、手法、主旨等角度解答作用题的能
  2.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七、课堂小结合欢树是母爱的具体体现物,也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这篇文章语言淡雅、朴素,情感真挚。史铁生的文章都有这一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培养学生鉴赏散文语言美、情感美的能力八、作业布置阅读史铁生的其他文学作品,相互推荐、交流,并整理,形成专题阅读阅读、推荐、交流、整理培养学生系统阅读和整理的习惯
  四、板书设计
  “小切入,深挖掘”
  剖析语言的“矛盾处”
  发掘母子间的深情
  五、教学思考
  如何做好“小切入,深挖掘”,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一大问题。笔者认为,根据这篇散文的特点,从剖析语言的“矛盾处”入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挖掘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进而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214211)
其他文献
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充满爱心的,富有情感的。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人。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其人文精神就蕴含在语文课程(包括教材)中。  一、感恩父母,学会孝敬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于我们最大
期刊
这是我第二次教《(论语)选读》,但我仍然在学生眼中看到了他们对孔老夫子的“不以为然”。那甚至带点儿鄙夷和不屑的神情,和上一批的学生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终于,我很自责地说:“我感到自己很对不起孔子他老人家,因为我越是教得多,你们越是对他反感得强烈。”“90后”的学生很有自己的个性:“老师,您不用自责,我们从来没有对他产生过好感。”原来,无论是千年之前还是今时今日,孔丘毕竟还是孤独的。  两千五
期刊
《赤壁赋》是苏教版必修一中的一篇重要文言文。一提到《赤壁赋》,教师们都会想到要知人论世,即要联系“乌台诗案”,认为即使是“乌台诗案”这样的挫折也压不跨苏轼的精神支柱。因为苏轼的乐观开朗、豁达通脱、狂放不羁、潇洒超脱是天生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但笔者以为,这些并非天生的,而是在身处逆境、心有悲情时不断超脱和化解中养成的、练就的。试看看《赤壁赋》一文中的四种悲情意蕴。  一、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而不
期刊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悟名家名篇在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共同特质,并加以模仿,对于写作初学者来说这种“人格”训练是很有效的,只有借鉴,经过内化才有可能创新。但是作文教学如果陷入“模式化”的僵局,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写作思维的创新,严重背离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力求彰显个性、创意表达”的初衷。  一、套用模式,弄巧成拙  聚焦日常写作教学,作文模式化的现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期刊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亲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2017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也就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写作的空间。从考场作文来看,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看似有车,实则无车;低幼化严重,泛泛而谈,缺少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绝大部分记叙文构思单一,不是坐在爸妈爷奶车上,看到亲人的白发倍感
期刊
【设想背景】  由于对历史知识的匮乏,学生普遍被那些为迎合观众低俗心理而粗制滥造、肆意篡改史实的民间小说或电视剧迷乱了双眼。小说或电视剧的描述不仅与历史有相当差距,而且常有错误与故意虚构,因而在社会传统认知上造成不正确的印象。本堂课旨在培养学生读“史”的求真意识、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2.引导学生区别《三国演义》中的鲁肃和《资治通鉴》中的鲁肃其
期刊
阅读是基础阶段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一条路径。高中阶段学业繁重,加之泛读让阅读的收效大大降低。为此,高中语文阅读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将课内外的阅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围绕课内教材、放眼关联的课外资源、整合反思、读写结合,才能在长期的积累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阅读提升自身文学素养,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并形成写作直觉和能力。  《鸿门宴》是苏教版必修三“寻觅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出现了许多新模式和新局面。但很多高中生仍习惯于台下听课,被动学语文,且绝大多数学生被其他学科的作业压得透不过气来,语文学习空间大受打压,语文学习效果较差。日常教学未能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每次上语文课,学生犹如饭店聚餐,不必事前准备,只等服务员上菜,然后吃喝一顿,吃完走人。只顾课堂“享受”而不管前后“付出”,这样学语文太被动了,学生不应只享受“大餐”(听课
期刊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普遍陷入了一种困境,作文就好似堆积货物的“仓库”,素材简单堆积的现象很普遍,假话、空话、套话遍地,很难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一、堆砌素材的三种典型  1.堆砌历代“古人”  每次一出作文题,学生一下子想到的并不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却是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放到“古人”身上。某学生在习作《心灵的选择》的第一段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
期刊
情感教育不但有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进而提升教学效果。而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本身就有很丰富的情感,因此,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就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重视,很少想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使语文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成为对学生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