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明确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其中,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户外考察、模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应包括手绘地图、绘制思维导图、地理摄影及解读、自制教具学具、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水文监测等学习活动,也包括参观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参加地理辩论会、发表地理演讲等综合实践活动。本文主要从实践活动角度探讨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366
最新的地理课程改革中,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列为重中之重,主要是培养人地协调观、提升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提升地理实践力。而应试考试背景下,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最難实现的,书面考试仍是主要的检测手段,通过类似模拟现实情景来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考核基本没有。这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相悖,也不利于提升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将育人目标聚焦于国民素养的提高。地理新课标也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核心素养,这是国家育人方向的体现。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理论的来源、认知的动力,也是思维品质的直接体现。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素养是通过地理实践体现出来的。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观察、调查、动手实验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养成“不畏艰难、求真求实”的科学品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地理实践力”素养既是国家育人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为落实新课标理念,培育新时代接班人,笔者与本校教师合作进行了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系列探索实践。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1、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探索问题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能仅依赖于课外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有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意识,运用各种有趣的情境为学生创设实践的环境,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热情。在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过程中,教师应以照片、视频为素材,以真实的资料信息作为参考资料,力求为学生创设真实化的情境,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情境之中。教师要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为主,并结合本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地理知识储备,提出一些有探索价值的、并能与所学内容相关联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后,学生对气候类型以及我国常见的气候类型与分布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要想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气候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仍需要教师借助情境模拟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为此,教师创设了一个南北同学对话的情境:由教师扮演来自东北的学生,由几名学生本色出演南方上杭地区的学生。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福建省上杭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的景观、天气、人文都有很大差别。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两个地区大量的对比图片和视频资料,由学生和教师以对话方式,结合图片资料分析讲述两地的气候,其他学生则从对话中进行直观感受,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印象。
利用课堂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的平台,对课堂所学的内容及时消化巩固。同时,情境创设不能流于形式,应当有始有终地完成某个活动,给学生最完整、最真实的实践体验。
2、深入具体细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在初中地理活动中,要注重细节的把握,强化地理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
以“世界的海陆分布”为例,教师为学生提前准备好了加热烧杯、沙子、水以及温度计,让学生运用这些材料去分析海陆分布对气温有何种影响,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以便之后的分析和总结。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用温度计记录了加热前后的温度,分析了夏季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差异,待烧杯冷却之后,同学们又分别用温度计记录了实际温度,并将其实验结论记录下来,分析冬季海洋和陆地的实际温度差异。教师在设计地理体验活动时,要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在开展地理知识教学时,还要规范学生的具体操作,避免出现误区。对地理活动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时,要求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学生的统计和分析。教师在初中地理实际活动中要做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先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在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去解决问题。
3、增加课堂内外活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培养离不开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是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的地理作业或者社会小调查方面的任务,如根据本地区的情况一个学期布置1-2个任务即可。每年的一些小学科的小论文活动中,一些教师考虑到学生没有好的学习素材而没有认真参与,就需要将这些地理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与每学年的地理学科小论文活动结合起来。
例如,教学涉及地方工业发展情况的内容时,教师可布置一些周末的课外地理实践作业,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调查学校周边的工业布局,梳理工业类型,了解其工业发展历史,分析工业的区位优势。针对部分工业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如工业污染、产业升级情况等,学生可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这样的社会调查作业,学校应事先和这些工业的负责人沟通联系。教师需要进行一些安全教育指导,提醒学生不得进入一些工业危险地区。在社会调查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做一些跟踪指导,倡导小组合作分工完成,让学生逐步学会一些地理分析方法,懂得调查数据整理与归纳。
结语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和体验,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践力,为国家和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程红军.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7,(19):46.
[2]高波.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7,(12):257.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366
最新的地理课程改革中,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列为重中之重,主要是培养人地协调观、提升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提升地理实践力。而应试考试背景下,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最難实现的,书面考试仍是主要的检测手段,通过类似模拟现实情景来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考核基本没有。这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相悖,也不利于提升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将育人目标聚焦于国民素养的提高。地理新课标也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核心素养,这是国家育人方向的体现。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理论的来源、认知的动力,也是思维品质的直接体现。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素养是通过地理实践体现出来的。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观察、调查、动手实验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养成“不畏艰难、求真求实”的科学品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地理实践力”素养既是国家育人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为落实新课标理念,培育新时代接班人,笔者与本校教师合作进行了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系列探索实践。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1、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探索问题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能仅依赖于课外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有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意识,运用各种有趣的情境为学生创设实践的环境,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热情。在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过程中,教师应以照片、视频为素材,以真实的资料信息作为参考资料,力求为学生创设真实化的情境,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情境之中。教师要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为主,并结合本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地理知识储备,提出一些有探索价值的、并能与所学内容相关联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后,学生对气候类型以及我国常见的气候类型与分布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要想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气候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仍需要教师借助情境模拟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为此,教师创设了一个南北同学对话的情境:由教师扮演来自东北的学生,由几名学生本色出演南方上杭地区的学生。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福建省上杭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的景观、天气、人文都有很大差别。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两个地区大量的对比图片和视频资料,由学生和教师以对话方式,结合图片资料分析讲述两地的气候,其他学生则从对话中进行直观感受,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印象。
利用课堂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的平台,对课堂所学的内容及时消化巩固。同时,情境创设不能流于形式,应当有始有终地完成某个活动,给学生最完整、最真实的实践体验。
2、深入具体细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在初中地理活动中,要注重细节的把握,强化地理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
以“世界的海陆分布”为例,教师为学生提前准备好了加热烧杯、沙子、水以及温度计,让学生运用这些材料去分析海陆分布对气温有何种影响,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以便之后的分析和总结。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用温度计记录了加热前后的温度,分析了夏季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差异,待烧杯冷却之后,同学们又分别用温度计记录了实际温度,并将其实验结论记录下来,分析冬季海洋和陆地的实际温度差异。教师在设计地理体验活动时,要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在开展地理知识教学时,还要规范学生的具体操作,避免出现误区。对地理活动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时,要求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学生的统计和分析。教师在初中地理实际活动中要做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先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在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去解决问题。
3、增加课堂内外活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培养离不开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是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的地理作业或者社会小调查方面的任务,如根据本地区的情况一个学期布置1-2个任务即可。每年的一些小学科的小论文活动中,一些教师考虑到学生没有好的学习素材而没有认真参与,就需要将这些地理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与每学年的地理学科小论文活动结合起来。
例如,教学涉及地方工业发展情况的内容时,教师可布置一些周末的课外地理实践作业,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调查学校周边的工业布局,梳理工业类型,了解其工业发展历史,分析工业的区位优势。针对部分工业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如工业污染、产业升级情况等,学生可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这样的社会调查作业,学校应事先和这些工业的负责人沟通联系。教师需要进行一些安全教育指导,提醒学生不得进入一些工业危险地区。在社会调查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做一些跟踪指导,倡导小组合作分工完成,让学生逐步学会一些地理分析方法,懂得调查数据整理与归纳。
结语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和体验,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践力,为国家和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程红军.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7,(19):46.
[2]高波.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7,(1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