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麻将“战场”上的和平与冲突
在成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打麻将已经成为流行的消遣。一名记者曾做出如下估计:2000年时成都有500万人,而春节期间80%的家庭都有麻将局。因此一城之中,同时可能有100万个麻将的“战场”。此类推测尽管往往过于夸张,却反映出了麻将的流行程度。
“打点小麻将,吃点麻辣烫,喝点跟斗酒,看点歪录像。”这句顺口溜拿捏住了世纪之交成都老百姓廉价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生活的精髓,是一句颇得人心的调侃。因为大多数老百姓负担不起奢侈消费,所以打麻将便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现代都市生活节奏明快,麻将的玩法也与旧日不同,过去充满技巧性的玩法如今被改造得更加简单易学,迎合了更多人的偏好和口味。
茶馆,自然而然也被“麻将风”席卷裹挟。比如致民路的十一街,被人们戏称为“麻将一条街”。成都郊区龙泉驿,以春天盛开的桃花远近闻名,吸引了大量游客,这里还举行一年一度的“成都国际桃花节”,却成了“麻将大战”的战场。桃花时节,一些村庄的桃花林中,每天上万人在那里打麻将。
虽然大多数“麻将之战”是其乐融融的“和平”之战,但不时也有各种原因引发的冲突。有的人输了钱,有的人为争座位,便恶语相向,甚至斗殴。比如程某在街边打麻将,刘某站在身后不断给其当参谋,程某听了刘某的建议,输了牌局。当刘某仍然在后面指指点点,程某怒由心生,反身一拳打破了刘某的鼻子。另一则事例,八个人在一家“农家乐”中打麻将,和邻桌发生争执,进而动了手。双方互相丢掷茶壶,抡起了椅子,最终导致两人受伤。 有些人沉迷麻将无法自拔,工作时间打麻将,甚至玩忽职守。一位居民曾向当地报纸抱怨他在一家诊所的经历:这位先生送他生病的妻子去诊所就诊,但四处找不到医生,足足等候了一个小时后,最终在诊所隔壁的一间茶馆里找到了在麻将桌上战斗正酣的值班医生,该医生竟然让他不要急,等打完这一圈再说。
这些例子反映了打麻将是多么有吸引力,麻将有着巨大的魅力,它能够使人们沉湎其中而忘却什么是当务之急,也说明将这项活动限定在理性的范围内是很困难的,许多社会问题和个人性格缺陷,往往通过打麻将暴露出来。
中国第一例由打麻将引起的法律纠纷
2000 年10月,成都发生了中国第一例由打麻将引起的法律纠纷。
故事的主角是28岁的余女士,她住在居民小区一幢普通公寓的二楼,房间的窗户正对着楼下居民委员会设立的居民活动室,那里是小区居民,尤其是退休老年人打麻将的主要场所。不分昼夜的麻将声令余女士和她的孩子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她甚至患上了神经衰弱,不得不依赖安眠药物以助休息。就此问题,余女士不断向居委会投诉,甚至几番报警,但仍未得到解决。余女士最终将居委会告上法庭,指控居民活动室产生的噪音严重危害了她的健康。
这起诉讼引起了当地居民和各路媒体的强烈反响。超过300位居民和20家以上的媒体出席了11月16日举行的第一次听证会。
这一诉讼案之所以吸引了如此大规模的关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麻将对百姓生活的影响非同小可。麻将是中国最为流行的娱乐方式之一,人们都关注这件案子会如何影响城市的日常生活。
另外,这个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讨论打麻将是否损害了成都慢节奏的“休闲之都”的声誉?麻将的价值和意义是否需要重新评估,现代生活中是否要保留它的一席之地?健康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又该如何定义?
媒体的报道显示大多数人都支持余女士,原因在于他们看待麻将的共同态度,即认为“麻将是祸水”。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她起了个大早来到法庭支持余女士,她反对打麻将是因为其“又费时又惹事”。一位男士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麻将是一种精神鸦片,长期沉浸其中会丧失斗志。”另一位女士批评居委会,“打着老年活动中心牌子的娱乐室,差不多都是居委会创收的工具”,因此,用于打麻将的活动室应该被关闭。
然而,我们同样听得到为麻将辩护的声音。一位老人说:“打麻将是一种极合适的休闲方式”,人老了无法参与强度大的活动,“不打麻将又能干什么?”一名中年人对老人的辩护表示同意:“吃点麻辣烫,打点小麻将,本来就是成都人的休闲方式”,既然麻将已经被视为一种体育活动,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反对它呢?
从麻将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今日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如何和传统的生活方式融为一体的。现代化的确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并非如人们所设想的那样翻天覆地,文化的连续性于此彰显无疑。
而人们对打麻将的看法是如此的对立并争论不休。麻将到底只是普通的娱乐项目,还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恶魔”?是积极的休闲方式,还是助长了懒散的不正之风? 是高质量生活的象征,还是无所事事的惰性?
林林总总,似乎从打麻将这样的日常小事上,我们看到了关于社会、政治和文化不同观念的各种分歧,关乎打麻将的争论反映了人们如何看待和应对社会变化,如何在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社會道德准则之间寻得平衡,麻将似乎成了对大众文化抱有何种态度的试金石。
摘自《显微镜下的成都》
在成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打麻将已经成为流行的消遣。一名记者曾做出如下估计:2000年时成都有500万人,而春节期间80%的家庭都有麻将局。因此一城之中,同时可能有100万个麻将的“战场”。此类推测尽管往往过于夸张,却反映出了麻将的流行程度。
“打点小麻将,吃点麻辣烫,喝点跟斗酒,看点歪录像。”这句顺口溜拿捏住了世纪之交成都老百姓廉价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生活的精髓,是一句颇得人心的调侃。因为大多数老百姓负担不起奢侈消费,所以打麻将便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现代都市生活节奏明快,麻将的玩法也与旧日不同,过去充满技巧性的玩法如今被改造得更加简单易学,迎合了更多人的偏好和口味。
茶馆,自然而然也被“麻将风”席卷裹挟。比如致民路的十一街,被人们戏称为“麻将一条街”。成都郊区龙泉驿,以春天盛开的桃花远近闻名,吸引了大量游客,这里还举行一年一度的“成都国际桃花节”,却成了“麻将大战”的战场。桃花时节,一些村庄的桃花林中,每天上万人在那里打麻将。
虽然大多数“麻将之战”是其乐融融的“和平”之战,但不时也有各种原因引发的冲突。有的人输了钱,有的人为争座位,便恶语相向,甚至斗殴。比如程某在街边打麻将,刘某站在身后不断给其当参谋,程某听了刘某的建议,输了牌局。当刘某仍然在后面指指点点,程某怒由心生,反身一拳打破了刘某的鼻子。另一则事例,八个人在一家“农家乐”中打麻将,和邻桌发生争执,进而动了手。双方互相丢掷茶壶,抡起了椅子,最终导致两人受伤。 有些人沉迷麻将无法自拔,工作时间打麻将,甚至玩忽职守。一位居民曾向当地报纸抱怨他在一家诊所的经历:这位先生送他生病的妻子去诊所就诊,但四处找不到医生,足足等候了一个小时后,最终在诊所隔壁的一间茶馆里找到了在麻将桌上战斗正酣的值班医生,该医生竟然让他不要急,等打完这一圈再说。
这些例子反映了打麻将是多么有吸引力,麻将有着巨大的魅力,它能够使人们沉湎其中而忘却什么是当务之急,也说明将这项活动限定在理性的范围内是很困难的,许多社会问题和个人性格缺陷,往往通过打麻将暴露出来。
中国第一例由打麻将引起的法律纠纷
2000 年10月,成都发生了中国第一例由打麻将引起的法律纠纷。
故事的主角是28岁的余女士,她住在居民小区一幢普通公寓的二楼,房间的窗户正对着楼下居民委员会设立的居民活动室,那里是小区居民,尤其是退休老年人打麻将的主要场所。不分昼夜的麻将声令余女士和她的孩子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她甚至患上了神经衰弱,不得不依赖安眠药物以助休息。就此问题,余女士不断向居委会投诉,甚至几番报警,但仍未得到解决。余女士最终将居委会告上法庭,指控居民活动室产生的噪音严重危害了她的健康。
这起诉讼引起了当地居民和各路媒体的强烈反响。超过300位居民和20家以上的媒体出席了11月16日举行的第一次听证会。
这一诉讼案之所以吸引了如此大规模的关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麻将对百姓生活的影响非同小可。麻将是中国最为流行的娱乐方式之一,人们都关注这件案子会如何影响城市的日常生活。
另外,这个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讨论打麻将是否损害了成都慢节奏的“休闲之都”的声誉?麻将的价值和意义是否需要重新评估,现代生活中是否要保留它的一席之地?健康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又该如何定义?
媒体的报道显示大多数人都支持余女士,原因在于他们看待麻将的共同态度,即认为“麻将是祸水”。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她起了个大早来到法庭支持余女士,她反对打麻将是因为其“又费时又惹事”。一位男士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麻将是一种精神鸦片,长期沉浸其中会丧失斗志。”另一位女士批评居委会,“打着老年活动中心牌子的娱乐室,差不多都是居委会创收的工具”,因此,用于打麻将的活动室应该被关闭。
然而,我们同样听得到为麻将辩护的声音。一位老人说:“打麻将是一种极合适的休闲方式”,人老了无法参与强度大的活动,“不打麻将又能干什么?”一名中年人对老人的辩护表示同意:“吃点麻辣烫,打点小麻将,本来就是成都人的休闲方式”,既然麻将已经被视为一种体育活动,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反对它呢?
从麻将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今日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如何和传统的生活方式融为一体的。现代化的确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并非如人们所设想的那样翻天覆地,文化的连续性于此彰显无疑。
而人们对打麻将的看法是如此的对立并争论不休。麻将到底只是普通的娱乐项目,还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恶魔”?是积极的休闲方式,还是助长了懒散的不正之风? 是高质量生活的象征,还是无所事事的惰性?
林林总总,似乎从打麻将这样的日常小事上,我们看到了关于社会、政治和文化不同观念的各种分歧,关乎打麻将的争论反映了人们如何看待和应对社会变化,如何在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社會道德准则之间寻得平衡,麻将似乎成了对大众文化抱有何种态度的试金石。
摘自《显微镜下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