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高三化学复习的低效性及原因,并担出对应的复习策。从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命制特点寻求命题方向,从组织“有效知识”,构建科学体系,渗透学科思想,注重过程与方法,指导解题策略这五个环节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低效性;归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3
高中的化学教学一直是这种现状:高一、高二两个学年完成新课的教学,高三整个学年是复习教学。复习是教学工作的常规环节,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在平时研究的重要课题。长达一个学年的复习,但发现收效甚微,学生始终如坠云雾中,不知如何下笔,缺乏基本的解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整个复习陷入“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恶性循环。我们经常听到流传在教师当中的一种声音:讲过又讲过的题目,又做错。为什么讲过又练过的题目,间隔不长的时间学生又会做错,除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外,教师也该反思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经过多年的高三化学教学,寻找出高三化学复习低效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改进措施。
一、高三化学复习低效性的表现及归因
复习不仅是“查漏补缺”,而更是“温故知新”。通过复习,通过“温故”,学生应该有“知新”的感觉和感受,有“知新”的收获和收益。如果复习就只是使学生的知识在“量”上产生了增补,而无在“质”上发生变化;如果复习就只是使学生在“知识”上发生了变化,而没有能够在“能力”、“素养”、“习惯”、“信仰”、“体验”等等等上产生改观,这种复习可谓是低效的。
(一)复习设计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众所周知高三复习一般由一轮复习、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组成。这三个阶段复习的要求和内容是不同的,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但有些教师不管在哪个阶段都实施一样的内容,千篇一律,复习效果低下。其次一轮复习进度太慢,导致后面的复习也匆匆过场。
归因分析:受到旧观念的影响,认为复习是“查漏补缺”,对知识点的教学停留在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缺乏对知识的细化、序化、类化、内化、活化和网络化,轻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无法将知识之间“串联”或“并连”起来,造成知识体系建构的困难和能力发展的瓶颈效应。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缺乏生成性和自主性
归因分析:课堂教学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激活。教师只赋权但不增能,问题的设计有难度但无梯度,缺乏生成性,课堂教学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主题性,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练习设计缺乏思维的强度,要么过于简单;要么难度太大,学生无法触及,失去了欲望的冲动。
在整个复习设计和复习操作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状态,完全失去了自主性。长此下去学生没有了参与,没有了自信,没有了思想,学生的智慧受到扼杀,个性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作业布置随意性
作业布置的随性主要表现为作业量,作业难度设置不合理;作业形式单一;作业目标单一。
归因分析:作业的目标定位单一。在考试领导教学的升学竞争模式中,教师对作业的定位往往盯住“应试”这一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在知识的重复与技能的强化训练中来掌握与巩固书本知识,最终为“应试”服务,而忽视了作业在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关照、能力的获得、同伴互助、亲子关系的改善等其它方面的目标。
(四)指导学生缺乏方法性和创新性
归因分析:
1、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审题、解题方法的引导和答题规范意识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训练,造成学生后劲不足,发展性不强。
2、练习和考试讲评课变成了批判课和抄答案课,考后抄答案,考前背答案,学生得不到审题、解题方法的指导和答题规范的养成,陷入考试低效的恶性循环。
缺乏创新性,可能的原因有:1、复习资料质量不高,缺乏原创性的复习设计题,没有自己的复习思路;复习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针对性不强;2、盲目迷信“命题专家”的资料或小道信息,养成压题、猜题的不良习惯,忽视了基本知识的复习,造成全军覆没。
二、提高高三化学复习实效性的对策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任务重,时间紧,知识烦琐等因素直接导致高三师生压力大。如何克服高三化学复习课的低效性,已变得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合理、科学的归因后,应该进行反思,寻找出一套有效的复习策略。
(一)研读考纲,细化考点,明确方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命题依据,是最有权威的高考信息,也是高考复习指导的依据。认真分析、对比、梳理新旧《考试说明》增加、删除的内容,体会知识与技能层次要求的变化,是所有高三教师的必修课和当前的首要任务。复习有有效性与教师把握《考试说明》的程度正相关。通过研读《考试说明》,按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层次,逐条对照,细化考点,做到“点点清”。根据《考试说明》来分析学生情况,选择复习内容,选编例题习题;根据《考试说明》进行诊断测试,根据《考试说明》样题判断难易,掌握难度,依据样题,同等迁移。学习《考试说明》要同研究试题相结合,研究试题为复习指导提供正确导向。
(二)研究高考试题,把握试题命制特点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着稳中有变的原则。研究近三年或五年的高考试题从中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根据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考查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以及能力要求等,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冷点。分析2009至2011年浙江省理综化学部分,我们不难发现:试卷Ⅰ中7个选择题考查的重点知识点有:物质结构与推导、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判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原电池原理、三大平衡(沉淀溶解平等衡、电离平衡移、化学平衡)的应用、实验化学模块中新增知识点等。试卷Ⅱ的四个大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无机推断或涉及Na、Fe、N、Fe、I、S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利用定性推断法确定未知物的组成、利用定量推断法确定化合物的组成以及所涉及物质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保存等;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结合图象考查速率和平衡的判断及平衡常数计算、焓变与熵变的概念;实验部分以某种物质为载体考查一些减压过滤的基本操作要求、结晶水合物的洗涤与干燥等实验基本操作和物质分离提纯思想、有机部分是常规的有机推断与合成考查中学化学常见官能团的性质。
通过分析,发现新课程实施后,试题命制发生一些变化。新高考中的题目十分灵活,试题采用图形图表揭示反应的本质,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对经典的高考题进行改造、翻新、拓展、延伸、整合,使之成为高质量的训练素材,并依据题型类别选择穿插安排在平时的测练中。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复习内容分阶段向学生呈现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一些共同特点,帮助学生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的策略。
三、实施有效的复习教学
(一)组织“有效知识”
组织有效教学前提是组织“有效知识”。教师的复习不能面面具到,对知识进行取舍。通过分析考试说明、课程标准、高考试题,找出“有效知识”。高考出现的常考知识、热点知识,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对超出考试说明的知识或者是老高考的知识,坚决摒弃。
(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理解基础知识
在化学复习中应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通过复习,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形成知识体系,达到“联点成线,以线代面;抓住一块,带动全盘的目的。高三复习可以整合高中化学的几个模块,居高临下俯视各模块的知识,组织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构建知识网络。
课例1:《水的性质》的网络体系:
通过构建网络图,从结构上分析水的物理性质和与部分有机物反应的本质,从水电离出的离子从得失电子角度分析水与活泼金属反应和通电时的反应,可以解释盐类的水解及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多角度认识水,从而加强了板块之间的联系。
(三)渗透学科思想
化学思想是揭示化学本质、引导学科发展,理解化学知识的一般规律,是学科灵魂。化学学科思想包括:分类思思,定性和定量结合,辩证思想(由量变引起质变、由一般到特殊、以强制弱),结构与性质,守恒思想,平衡思想,实验思想,绿色思想。这些思想由浅到深,阶段性自然渗透。
(四)注重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更应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在复习课中以“问题”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初步确立以下模式:
整个结构表明,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思维活动很频繁。教师的提问,要具有“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经过探究,获得了提取、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经历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能力。
(五)指导解题策略
习题教学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解题策略包含审题、析题、答题、讲评四个环节。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和答题时正确规范。回答问题时看清问题,切忌想当然。例如: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写成电子式或成化学式;质量比算成物质的量之比等等。简答时忌笼统、含糊其词。如CH3CH2Br官能团名称:溴原子,而不能回答卤素原子。书写必须科学规范,不能写错别字。如“坩埚”不能写成“坩锅”。
例:某有机物X(C12H13O6Br)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其结构简式如下:(其中Ⅰ、Ⅱ为未知部分的结构)
教给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具体方法:根据分子式,处理出以下信息:1、不饱和度€%R=6;2、有Br:NaOH(aq)水解或NaOH(醇)消去;根据结构,处理信息:(1)有酯基:能水解;(2)有OH:氧化、消去、酯化等这样学生会从题目的设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处理得到相关信息,题目的答案也渐渐浮出水面。
教师不但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必需让学生在纸上写出答案,能过书写会发现学生的错误。根据学生的错误教师剖析错误的根源。
如果在高三的习题教学中能始终实施审题、析题、答题、讲评四个环节,久而久之,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总之,在高三化学复习和备考过程中,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研究考题,把握命题方向,复习时以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为载体,将知识进行细化和内化。优化复习方法,调整心态,做到复习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0).
[2]吴慧敏.布置家庭作业应杜绝“随意性”[M].人民教育,1993,(03):43.
[3]王心炎.浅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11,(08):84.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低效性;归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3
高中的化学教学一直是这种现状:高一、高二两个学年完成新课的教学,高三整个学年是复习教学。复习是教学工作的常规环节,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在平时研究的重要课题。长达一个学年的复习,但发现收效甚微,学生始终如坠云雾中,不知如何下笔,缺乏基本的解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整个复习陷入“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恶性循环。我们经常听到流传在教师当中的一种声音:讲过又讲过的题目,又做错。为什么讲过又练过的题目,间隔不长的时间学生又会做错,除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外,教师也该反思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经过多年的高三化学教学,寻找出高三化学复习低效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改进措施。
一、高三化学复习低效性的表现及归因
复习不仅是“查漏补缺”,而更是“温故知新”。通过复习,通过“温故”,学生应该有“知新”的感觉和感受,有“知新”的收获和收益。如果复习就只是使学生的知识在“量”上产生了增补,而无在“质”上发生变化;如果复习就只是使学生在“知识”上发生了变化,而没有能够在“能力”、“素养”、“习惯”、“信仰”、“体验”等等等上产生改观,这种复习可谓是低效的。
(一)复习设计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众所周知高三复习一般由一轮复习、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组成。这三个阶段复习的要求和内容是不同的,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但有些教师不管在哪个阶段都实施一样的内容,千篇一律,复习效果低下。其次一轮复习进度太慢,导致后面的复习也匆匆过场。
归因分析:受到旧观念的影响,认为复习是“查漏补缺”,对知识点的教学停留在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缺乏对知识的细化、序化、类化、内化、活化和网络化,轻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无法将知识之间“串联”或“并连”起来,造成知识体系建构的困难和能力发展的瓶颈效应。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缺乏生成性和自主性
归因分析:课堂教学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激活。教师只赋权但不增能,问题的设计有难度但无梯度,缺乏生成性,课堂教学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主题性,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练习设计缺乏思维的强度,要么过于简单;要么难度太大,学生无法触及,失去了欲望的冲动。
在整个复习设计和复习操作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状态,完全失去了自主性。长此下去学生没有了参与,没有了自信,没有了思想,学生的智慧受到扼杀,个性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作业布置随意性
作业布置的随性主要表现为作业量,作业难度设置不合理;作业形式单一;作业目标单一。
归因分析:作业的目标定位单一。在考试领导教学的升学竞争模式中,教师对作业的定位往往盯住“应试”这一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在知识的重复与技能的强化训练中来掌握与巩固书本知识,最终为“应试”服务,而忽视了作业在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关照、能力的获得、同伴互助、亲子关系的改善等其它方面的目标。
(四)指导学生缺乏方法性和创新性
归因分析:
1、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审题、解题方法的引导和答题规范意识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训练,造成学生后劲不足,发展性不强。
2、练习和考试讲评课变成了批判课和抄答案课,考后抄答案,考前背答案,学生得不到审题、解题方法的指导和答题规范的养成,陷入考试低效的恶性循环。
缺乏创新性,可能的原因有:1、复习资料质量不高,缺乏原创性的复习设计题,没有自己的复习思路;复习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针对性不强;2、盲目迷信“命题专家”的资料或小道信息,养成压题、猜题的不良习惯,忽视了基本知识的复习,造成全军覆没。
二、提高高三化学复习实效性的对策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任务重,时间紧,知识烦琐等因素直接导致高三师生压力大。如何克服高三化学复习课的低效性,已变得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合理、科学的归因后,应该进行反思,寻找出一套有效的复习策略。
(一)研读考纲,细化考点,明确方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命题依据,是最有权威的高考信息,也是高考复习指导的依据。认真分析、对比、梳理新旧《考试说明》增加、删除的内容,体会知识与技能层次要求的变化,是所有高三教师的必修课和当前的首要任务。复习有有效性与教师把握《考试说明》的程度正相关。通过研读《考试说明》,按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层次,逐条对照,细化考点,做到“点点清”。根据《考试说明》来分析学生情况,选择复习内容,选编例题习题;根据《考试说明》进行诊断测试,根据《考试说明》样题判断难易,掌握难度,依据样题,同等迁移。学习《考试说明》要同研究试题相结合,研究试题为复习指导提供正确导向。
(二)研究高考试题,把握试题命制特点
高考化学试题中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着稳中有变的原则。研究近三年或五年的高考试题从中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根据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考查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以及能力要求等,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冷点。分析2009至2011年浙江省理综化学部分,我们不难发现:试卷Ⅰ中7个选择题考查的重点知识点有:物质结构与推导、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判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原电池原理、三大平衡(沉淀溶解平等衡、电离平衡移、化学平衡)的应用、实验化学模块中新增知识点等。试卷Ⅱ的四个大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无机推断或涉及Na、Fe、N、Fe、I、S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利用定性推断法确定未知物的组成、利用定量推断法确定化合物的组成以及所涉及物质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保存等;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结合图象考查速率和平衡的判断及平衡常数计算、焓变与熵变的概念;实验部分以某种物质为载体考查一些减压过滤的基本操作要求、结晶水合物的洗涤与干燥等实验基本操作和物质分离提纯思想、有机部分是常规的有机推断与合成考查中学化学常见官能团的性质。
通过分析,发现新课程实施后,试题命制发生一些变化。新高考中的题目十分灵活,试题采用图形图表揭示反应的本质,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对经典的高考题进行改造、翻新、拓展、延伸、整合,使之成为高质量的训练素材,并依据题型类别选择穿插安排在平时的测练中。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复习内容分阶段向学生呈现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一些共同特点,帮助学生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的策略。
三、实施有效的复习教学
(一)组织“有效知识”
组织有效教学前提是组织“有效知识”。教师的复习不能面面具到,对知识进行取舍。通过分析考试说明、课程标准、高考试题,找出“有效知识”。高考出现的常考知识、热点知识,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对超出考试说明的知识或者是老高考的知识,坚决摒弃。
(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理解基础知识
在化学复习中应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通过复习,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形成知识体系,达到“联点成线,以线代面;抓住一块,带动全盘的目的。高三复习可以整合高中化学的几个模块,居高临下俯视各模块的知识,组织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构建知识网络。
课例1:《水的性质》的网络体系:
通过构建网络图,从结构上分析水的物理性质和与部分有机物反应的本质,从水电离出的离子从得失电子角度分析水与活泼金属反应和通电时的反应,可以解释盐类的水解及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多角度认识水,从而加强了板块之间的联系。
(三)渗透学科思想
化学思想是揭示化学本质、引导学科发展,理解化学知识的一般规律,是学科灵魂。化学学科思想包括:分类思思,定性和定量结合,辩证思想(由量变引起质变、由一般到特殊、以强制弱),结构与性质,守恒思想,平衡思想,实验思想,绿色思想。这些思想由浅到深,阶段性自然渗透。
(四)注重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更应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在复习课中以“问题”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初步确立以下模式:
整个结构表明,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思维活动很频繁。教师的提问,要具有“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经过探究,获得了提取、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经历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能力。
(五)指导解题策略
习题教学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解题策略包含审题、析题、答题、讲评四个环节。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和答题时正确规范。回答问题时看清问题,切忌想当然。例如: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写成电子式或成化学式;质量比算成物质的量之比等等。简答时忌笼统、含糊其词。如CH3CH2Br官能团名称:溴原子,而不能回答卤素原子。书写必须科学规范,不能写错别字。如“坩埚”不能写成“坩锅”。
例:某有机物X(C12H13O6Br)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其结构简式如下:(其中Ⅰ、Ⅱ为未知部分的结构)
教给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具体方法:根据分子式,处理出以下信息:1、不饱和度€%R=6;2、有Br:NaOH(aq)水解或NaOH(醇)消去;根据结构,处理信息:(1)有酯基:能水解;(2)有OH:氧化、消去、酯化等这样学生会从题目的设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处理得到相关信息,题目的答案也渐渐浮出水面。
教师不但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必需让学生在纸上写出答案,能过书写会发现学生的错误。根据学生的错误教师剖析错误的根源。
如果在高三的习题教学中能始终实施审题、析题、答题、讲评四个环节,久而久之,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总之,在高三化学复习和备考过程中,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研究考题,把握命题方向,复习时以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为载体,将知识进行细化和内化。优化复习方法,调整心态,做到复习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0).
[2]吴慧敏.布置家庭作业应杜绝“随意性”[M].人民教育,1993,(03):43.
[3]王心炎.浅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11,(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