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统计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何加强村级统计工作,对全面提升农村统计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村级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关键词】村级统计工作;问题及对策
0.前言
村级统计人员处在农村统计工作的最基层,村级统计数据是农业和农村统计数据的源头,村级统计工作是整个农村统计工作的根基,村级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只有源头数据准确可靠,才能保证整体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因此,如何加强村级统计工作,对全面提升农村统计工作至关重要。
1.当前村级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村级统计人员待遇低,变动频繁,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目前村干部配备中,村级基本上没有专职统计人员,村统计大多由村会计或者其他村干部兼任,兼职不兼薪,很难调动村级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另外,每次村委会换届,村级统计人员就会相应调整,村级统计队伍很不稳定,村级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很难做到稳步提高。村级统计人员由于身份问题,干的再好,也很难有提拔重用的机会。由于激励机制缺失,造成部分村级统计人员责任感不强,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1.2村级统计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统计业务素质较低
目前,在村级统计人员中,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人员只占3%,而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却占64%以上,由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村统计人员年龄偏大或者文化水平偏低,给统计培训带来很大难题,很多村级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练,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研究不深,经常报错数、填错表,给上级统计部门汇总造成很大麻烦。另外,县乡统计部门由于缺少或者没有统计培训费,很少对村级统计人员进行培训,至多是以会代训,这样,很难提高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1.3村级统计工作量大,统计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村级统计人员除承担农村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林牧渔业生产等常规报表以外,还要承担人口、农业、经济等各种普查任务,参与畜禽监测、人口与劳动力抽样、规模以下工业抽样等各项抽样调查工作,工作量很大,但统计经费却不足。按现行财政体制,村级统计没有专项经费,只能从村级经费中挤出一部分,经济条件好一点的村还好办一些,对经济条件差的村来说,的确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经费不足,很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1.4村级统计工作条件简陋,手段落后
一是办公条件较差。由于农村经济还不够发达,许多村办公条件不好,缺桌少椅;有些贫困村甚至没有村部,即便有村部,但因为冬季取暖问题解决不了,年报期间村统计只好在家里工作。二是交通工具简陋。现在很多行政村都是几个行政村或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村里没有汽车等交通工具,村统计员采集数据时只能靠骑摩托车、自行车或步行,效率很低。三是计算手段落后。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以上统计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工具,唯独村级还在使用算盘、计算器等最简易的计算工具,有的村甚至连计算器都没有,只能靠手工汇总。
1.5村级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管理不规范
由于各级统计部门对村级统计工作疏于管理,村领导和统计人员对基础工作重视不够,致使一些行政村统计档案管理不规范,统计报表不完整,有些报表没有领导签字和单位盖章,没有立档归卷。统计人员调整变动后没有按规定办理统计资料的交接手续,造成统计资料遗失。有的村台帐管理混乱,个别村甚至没有台帐,统计报表随意性很大,造成统计数据来源不清。
2.提升村级统计工作水平的对策
2.1加强对村级统计工作的领导,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各乡镇和行政村的主要领导应高度重视村级统计工作,在业务经费、人员配置、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村级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确保农业和农村统计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村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应由县级财政负担。同时,尽快建立大型普查和专业调查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基层统计经费的足额到位。乡镇以上统计部门应该加大对村级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经常深入到村指导统计工作,对村级统计工作中遇到的业务难题及时给予解决,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2.2明确村级统计人员,提高村级统计人员待遇
按照统计法律法规要求,各行政村必须配备能够承担并完成相应任务的专(兼)职统计人员,严格执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在统计人员的配备上,一定要择优选配文化程度高、年富力强、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志。有条件的村可以探索試行村级统计人员合同聘任制,有效地解决因村委会换届而导致村级统计人员频繁变动的问题,有利于保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对村级统计应当给予一定的调查补贴,补贴的金额可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村级统计业务量大小而定,一般应在600—2000元左右。经费来源可以由县财政负担,列入年度预算,不足部分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自筹解决。这样,有利于调动村级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农村统计工作更好地开展。
2.3建立村级统计培训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村级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县乡统计部门应制定村级统计人员培训规划,通过采取举办短期培训班、从业资格考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自学等多种形式对村级统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县财政应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可以按人均每年150元左右的标准核定,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下拨到各乡镇。通过各种培训,使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明显提升。
2.4加大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减轻村级统计工作量
改革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在指标设置上多做减法,少做加法,适当增加一些反映新农村建设、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等方面的指标,减少或取消那些数出无门、取材困难以及落后的、实际用处不大的指标,减轻村级统计工作负担。规范村级统计调查行为,改进调查方式,采取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搜集原始统计数据。各行政村要根据村实际情况选取10-30户简易记账,据此推算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畜禽生产等指标。
2.5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各村应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以及统计数字质量检查、评估、审核制度,实行数据质量责任制。村级统计人员要在每年4月底之前,将上一年度的各类统计资料(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分析资料等)收集齐全,装订成册,分类保存,实行档案化管理。认真保管好村级统计档案,村级统计档案要妥善保管3年以上。村级统计人员调离时必须履行严格的交接手续,由乡镇统计负责人监交,保持统计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乡镇统计站要按照《统计法》、《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村级档案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王临梅.如何提高统计的信息质量.科技与信息,2006(8).
[2]张玉华.当前基层农经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术理论与探索,2009(5).
【关键词】村级统计工作;问题及对策
0.前言
村级统计人员处在农村统计工作的最基层,村级统计数据是农业和农村统计数据的源头,村级统计工作是整个农村统计工作的根基,村级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只有源头数据准确可靠,才能保证整体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因此,如何加强村级统计工作,对全面提升农村统计工作至关重要。
1.当前村级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村级统计人员待遇低,变动频繁,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目前村干部配备中,村级基本上没有专职统计人员,村统计大多由村会计或者其他村干部兼任,兼职不兼薪,很难调动村级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另外,每次村委会换届,村级统计人员就会相应调整,村级统计队伍很不稳定,村级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很难做到稳步提高。村级统计人员由于身份问题,干的再好,也很难有提拔重用的机会。由于激励机制缺失,造成部分村级统计人员责任感不强,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1.2村级统计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统计业务素质较低
目前,在村级统计人员中,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人员只占3%,而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却占64%以上,由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村统计人员年龄偏大或者文化水平偏低,给统计培训带来很大难题,很多村级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练,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研究不深,经常报错数、填错表,给上级统计部门汇总造成很大麻烦。另外,县乡统计部门由于缺少或者没有统计培训费,很少对村级统计人员进行培训,至多是以会代训,这样,很难提高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1.3村级统计工作量大,统计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村级统计人员除承担农村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林牧渔业生产等常规报表以外,还要承担人口、农业、经济等各种普查任务,参与畜禽监测、人口与劳动力抽样、规模以下工业抽样等各项抽样调查工作,工作量很大,但统计经费却不足。按现行财政体制,村级统计没有专项经费,只能从村级经费中挤出一部分,经济条件好一点的村还好办一些,对经济条件差的村来说,的确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经费不足,很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1.4村级统计工作条件简陋,手段落后
一是办公条件较差。由于农村经济还不够发达,许多村办公条件不好,缺桌少椅;有些贫困村甚至没有村部,即便有村部,但因为冬季取暖问题解决不了,年报期间村统计只好在家里工作。二是交通工具简陋。现在很多行政村都是几个行政村或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村里没有汽车等交通工具,村统计员采集数据时只能靠骑摩托车、自行车或步行,效率很低。三是计算手段落后。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以上统计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工具,唯独村级还在使用算盘、计算器等最简易的计算工具,有的村甚至连计算器都没有,只能靠手工汇总。
1.5村级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管理不规范
由于各级统计部门对村级统计工作疏于管理,村领导和统计人员对基础工作重视不够,致使一些行政村统计档案管理不规范,统计报表不完整,有些报表没有领导签字和单位盖章,没有立档归卷。统计人员调整变动后没有按规定办理统计资料的交接手续,造成统计资料遗失。有的村台帐管理混乱,个别村甚至没有台帐,统计报表随意性很大,造成统计数据来源不清。
2.提升村级统计工作水平的对策
2.1加强对村级统计工作的领导,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各乡镇和行政村的主要领导应高度重视村级统计工作,在业务经费、人员配置、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村级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确保农业和农村统计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村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应由县级财政负担。同时,尽快建立大型普查和专业调查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基层统计经费的足额到位。乡镇以上统计部门应该加大对村级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经常深入到村指导统计工作,对村级统计工作中遇到的业务难题及时给予解决,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2.2明确村级统计人员,提高村级统计人员待遇
按照统计法律法规要求,各行政村必须配备能够承担并完成相应任务的专(兼)职统计人员,严格执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在统计人员的配备上,一定要择优选配文化程度高、年富力强、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志。有条件的村可以探索試行村级统计人员合同聘任制,有效地解决因村委会换届而导致村级统计人员频繁变动的问题,有利于保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对村级统计应当给予一定的调查补贴,补贴的金额可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村级统计业务量大小而定,一般应在600—2000元左右。经费来源可以由县财政负担,列入年度预算,不足部分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自筹解决。这样,有利于调动村级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农村统计工作更好地开展。
2.3建立村级统计培训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村级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县乡统计部门应制定村级统计人员培训规划,通过采取举办短期培训班、从业资格考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自学等多种形式对村级统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县财政应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可以按人均每年150元左右的标准核定,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下拨到各乡镇。通过各种培训,使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明显提升。
2.4加大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减轻村级统计工作量
改革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在指标设置上多做减法,少做加法,适当增加一些反映新农村建设、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等方面的指标,减少或取消那些数出无门、取材困难以及落后的、实际用处不大的指标,减轻村级统计工作负担。规范村级统计调查行为,改进调查方式,采取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搜集原始统计数据。各行政村要根据村实际情况选取10-30户简易记账,据此推算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畜禽生产等指标。
2.5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各村应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以及统计数字质量检查、评估、审核制度,实行数据质量责任制。村级统计人员要在每年4月底之前,将上一年度的各类统计资料(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分析资料等)收集齐全,装订成册,分类保存,实行档案化管理。认真保管好村级统计档案,村级统计档案要妥善保管3年以上。村级统计人员调离时必须履行严格的交接手续,由乡镇统计负责人监交,保持统计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乡镇统计站要按照《统计法》、《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村级档案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王临梅.如何提高统计的信息质量.科技与信息,2006(8).
[2]张玉华.当前基层农经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术理论与探索,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