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婺文化作为区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将其融入到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可以充分利用金华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源泉,加强中小学生对婺文化的亲身体验与感悟,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一套实用的婺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有效方法,能够对其他区域文化在校本课程资源中的开发起到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区域文化 婺文化 校本课程 开发
【课题项目】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基地研究生创新课题项目(项目名称:区域文化在校本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利用——以浙江省婺文化为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32-02
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深厚的历史渊源。不同的地区因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属于自己的当地文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渐丰盈深厚。但区域文化在校本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利用价值没有得以凸显。浙江省的婺文化是在浙江中西部金衢盆地这一特定的地域中,经过2000多年孕育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婺州窑、婺剧、东阳木雕、金华火腿、板凳龙等是婺文化的重要内容。[1]婺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会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资源,其开发过程本身也可以作为实施校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而校本课程的实施则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学校、教师、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下面将从婺文化在校本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中应做到的五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一、立足于区域文化特色,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整理婺文化资源。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立足于本地区区域文化的地域特色,并与本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我们通过典籍收集、研习法与文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整理婺文化文献资料,又沿着研习区域方志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成果的路线,对婺文化初步体认和感悟并进行整理归纳。同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文化遗迹感知婺文化的人文现象和地理事象,形成对区域文化的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本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对金华地区的婺文化资源进行了科学认真的分析,初步梳理出适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文化资源。将这些梳理出来的文化资源在参照金华市教育局编写的《锦绣金华》[2]这套乡土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将婺文化大致分为以下七个模块,它们是:风景名胜、婺学与名人文化、民间文艺戏曲、婺州古建筑文化、婺州古瓷文化、民俗节庆、宗教文化。这些都为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
二、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二维”校本课程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课程目标如此重要,但是以往的课程目标设置,往往只是从学生这一维度出发,只关心课程的实施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忽略了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这一维度的需要,这将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加之,区域文化自身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教师一味的从学生维度出发选取内容,可能会导致那些新奇好玩的内容成为了学生的关注点,从而掩盖了区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的学习。因此,课程的设置,既要从学生这一维度出发,认真、全面地考虑特定学生群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在未来社会中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又要从教师这一维度出发,从教师的实践出发,设置允许教师拥有一定自主开发、拓展校本课程的目标,让教师拥有活用校本课程的机会,真正实现教学过程又是教师“二度”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提高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科研能力。因此,课程目标的设置既要从学生这一维度出发制定具体的、细化的目标,并根据目标设置课程纲要,做到课程开发有的放矢;又要从教师这一维度出发制定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
三、在初步梳理的基础上,精挑细选,组织课程。
校本课程的组织是在对婺文化资源进行了初步梳理和制定了具体课程实施目标的基础上,分析具体学校的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组织课程内容。通过前期的整理,我们将婺文化分为传统文化课和实践活动课两种不同类型的课。传统文化课包括婺学与名人文化、婺州古建筑与古瓷窑文化、民俗节庆与宗教文化三部分;实践活动课则包括民间文艺戏曲这一部分。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征集家长、学生的意愿,并结合自身学校实际开设风景名胜旅游的选修课,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
四、科学规划,组织课程实施,注重“三边”。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阶段。[3]因此校本课程的实施必须科学规划,认真组织教师实施课程,并且注重“三边”——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婺文化作为金华地区的传统文化早已隽刻在每一位金华人的骨血里,真真切切的渗入到他们具体的日常生活中。金华地区的中小学生大都是土生土长的金华人,他们是在婺文化的熏陶下逐渐长大的,婺文化中很多内容他们并不陌生,有的内容甚至耳熟能详。教师组织的课程内容,有的部分可能就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那些学生耳熟能详、浪费学生时间的部分,作出及时的反思和总结,以便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的内容。因此,婺文化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三个原则:(一)注重学习内容的“陌生化”。教师在选取学习内容的时,既要选取学生相对陌生的内容。又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与发展性原则。寻找出合适的婺文化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的最佳切入点,然后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区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与此同时,在整个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都要时刻保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校本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努力解决制约区域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瓶颈”问题。(三)注重校本课程建构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注重建构婺文化的知识框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脚手架。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就地取材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五、注重评价,以评促发展。
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一是针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针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评价,在评价中逐步完善实施的内容和细节,就会取得预期的评价效果。
(一)针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我们着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少考查记忆性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评价方式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在结果的分析处理上,加强纵向比较,减弱横向比较,并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通过这样的评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针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既可以邀请校本课程开发的专家对校本课程本身作出评价,又可以采用调查、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不同的信息,对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本课程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4]将区域化融入到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则更是亮点中的亮点。我们选取浙江省婺文化作为区域文化的一个代表,进行区域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研究,初步总结出婺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注意的五个方面,这不仅对指导婺文化如何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其他区域文化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华市婺文化研究会. http://www.jhwwh.com/index2.asp.
[2]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锦绣金华[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3]秦吉林.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B/OL].http://www.jiaoyan.cn/25/84/2007-06-16/44792009,2007-06-16.
[4]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德江,男,汉族,1989年出生,山东省安丘市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论。
张泽平,男,汉族,1990年出生,浙江省嵊州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论。
【关键词】区域文化 婺文化 校本课程 开发
【课题项目】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基地研究生创新课题项目(项目名称:区域文化在校本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利用——以浙江省婺文化为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32-02
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深厚的历史渊源。不同的地区因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属于自己的当地文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渐丰盈深厚。但区域文化在校本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利用价值没有得以凸显。浙江省的婺文化是在浙江中西部金衢盆地这一特定的地域中,经过2000多年孕育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婺州窑、婺剧、东阳木雕、金华火腿、板凳龙等是婺文化的重要内容。[1]婺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会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资源,其开发过程本身也可以作为实施校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而校本课程的实施则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学校、教师、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下面将从婺文化在校本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中应做到的五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一、立足于区域文化特色,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整理婺文化资源。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立足于本地区区域文化的地域特色,并与本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我们通过典籍收集、研习法与文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整理婺文化文献资料,又沿着研习区域方志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成果的路线,对婺文化初步体认和感悟并进行整理归纳。同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文化遗迹感知婺文化的人文现象和地理事象,形成对区域文化的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本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对金华地区的婺文化资源进行了科学认真的分析,初步梳理出适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文化资源。将这些梳理出来的文化资源在参照金华市教育局编写的《锦绣金华》[2]这套乡土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将婺文化大致分为以下七个模块,它们是:风景名胜、婺学与名人文化、民间文艺戏曲、婺州古建筑文化、婺州古瓷文化、民俗节庆、宗教文化。这些都为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
二、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二维”校本课程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课程目标如此重要,但是以往的课程目标设置,往往只是从学生这一维度出发,只关心课程的实施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忽略了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这一维度的需要,这将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加之,区域文化自身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教师一味的从学生维度出发选取内容,可能会导致那些新奇好玩的内容成为了学生的关注点,从而掩盖了区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的学习。因此,课程的设置,既要从学生这一维度出发,认真、全面地考虑特定学生群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在未来社会中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又要从教师这一维度出发,从教师的实践出发,设置允许教师拥有一定自主开发、拓展校本课程的目标,让教师拥有活用校本课程的机会,真正实现教学过程又是教师“二度”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提高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科研能力。因此,课程目标的设置既要从学生这一维度出发制定具体的、细化的目标,并根据目标设置课程纲要,做到课程开发有的放矢;又要从教师这一维度出发制定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
三、在初步梳理的基础上,精挑细选,组织课程。
校本课程的组织是在对婺文化资源进行了初步梳理和制定了具体课程实施目标的基础上,分析具体学校的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组织课程内容。通过前期的整理,我们将婺文化分为传统文化课和实践活动课两种不同类型的课。传统文化课包括婺学与名人文化、婺州古建筑与古瓷窑文化、民俗节庆与宗教文化三部分;实践活动课则包括民间文艺戏曲这一部分。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征集家长、学生的意愿,并结合自身学校实际开设风景名胜旅游的选修课,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
四、科学规划,组织课程实施,注重“三边”。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阶段。[3]因此校本课程的实施必须科学规划,认真组织教师实施课程,并且注重“三边”——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婺文化作为金华地区的传统文化早已隽刻在每一位金华人的骨血里,真真切切的渗入到他们具体的日常生活中。金华地区的中小学生大都是土生土长的金华人,他们是在婺文化的熏陶下逐渐长大的,婺文化中很多内容他们并不陌生,有的内容甚至耳熟能详。教师组织的课程内容,有的部分可能就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那些学生耳熟能详、浪费学生时间的部分,作出及时的反思和总结,以便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的内容。因此,婺文化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三个原则:(一)注重学习内容的“陌生化”。教师在选取学习内容的时,既要选取学生相对陌生的内容。又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与发展性原则。寻找出合适的婺文化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的最佳切入点,然后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区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与此同时,在整个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都要时刻保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校本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努力解决制约区域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瓶颈”问题。(三)注重校本课程建构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注重建构婺文化的知识框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脚手架。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就地取材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五、注重评价,以评促发展。
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一是针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针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评价,在评价中逐步完善实施的内容和细节,就会取得预期的评价效果。
(一)针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我们着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少考查记忆性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评价方式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在结果的分析处理上,加强纵向比较,减弱横向比较,并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通过这样的评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针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既可以邀请校本课程开发的专家对校本课程本身作出评价,又可以采用调查、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不同的信息,对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本课程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4]将区域化融入到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则更是亮点中的亮点。我们选取浙江省婺文化作为区域文化的一个代表,进行区域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研究,初步总结出婺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注意的五个方面,这不仅对指导婺文化如何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其他区域文化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华市婺文化研究会. http://www.jhwwh.com/index2.asp.
[2]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锦绣金华[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3]秦吉林.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B/OL].http://www.jiaoyan.cn/25/84/2007-06-16/44792009,2007-06-16.
[4]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德江,男,汉族,1989年出生,山东省安丘市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论。
张泽平,男,汉族,1990年出生,浙江省嵊州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