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活动存在的弊端,提出从“教”法向“学”法转移,学生以团队来合作学习,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在做中动态地、开放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综合性地思考问题。
【关键词】行为引导型 教转向学 做中学 学中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48-02
本人长期从事中专、高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类教学工作,这类层次的学生基础差,学习方法欠佳,学习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在教学当中,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大多学生都出工不出力,上课就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电影,上课时老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学生劝说,加以管理,有时管理严厉些,还会引来学生的不满,实在难以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针对这种现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加以研究,多年来一直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尝试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提出正确地引导学生,从“教”法向“学”法转移,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做中动态地、开放地、创造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综合性地思考问题,提高其学习兴趣,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学生参与式行为引导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不断向学生讲解理论,演示操作 ,学生练习,如此循环往复,导致学生产生倦怠性,下半堂课的效果明显不如上半堂课,开始学生还有积极性,最后有时就会“不知所为”,仅仅是“为做而做,为上课而上课”,教学效果不太好,这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主动灌送,学生被动接受,在教学活动当中,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学生能动性。本人在进行中专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当中,对有些教学环节采用让学生参与进来,如在文字编辑模块的教学中,我在上节课完成时提前布置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作品名称为:制作“中国梦,我的梦”宣传文档,把教学任务和要求向学生讲述明白,不限制素材,课后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渠道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等到正式上课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收集好了素材,甚至有的学生己经做好初步的作品,本来按计划本节课是先向学生详细讲述制作过程技能的,当时我调整教学计划,先不讲述,而是让几个制作好作品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体会,之后我再面向全班讲解制作技能,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加以个性化的制作,教师加以评分指导分析,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自然效果就好,表1是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情况说明。
表1.反映学习效果的统计情况表
表1中从五个角度对学习效果作了一个量性统计,可能自定义量化角度不具备科学性,但本人认为从表中所述的数据还是可以反映学习效果要好于传统教学的。 开展学生参与式教学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习效果,但这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求更高,要达到学生参与而又不乱,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设计课堂教学,寻求最佳开展方案,不断总结和完善。
二、课堂情境式行为引导法
目前,我国的中、高职学生的教学目标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就业,是否能在就业岗位上胜任工作,就业率的高低等等都是评价教学成败的关键因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时,尽量模拟实际岗位从事的工作来展开。本人在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训活动时,采用模拟实际会计岗位情境式教学,取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情境式教学活动设计如图1所示:
图1:会计电算化课程情境式教学活动设计图
在图1所示的情境式教学活动模拟实施之前,结合实际会计人员工作岗位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特点,对全班学生分成五组,每组选择一位组长,每组对应相应情境,每个情境所模拟的详细工作说明如下:
情境1账套初始化:用时2课时,由5位学生负责账套文件简单化初始化设置业务,如新建账套文件、各种编码方案、各种原始数据的输入、期初余额、试算平衡等等初始化业务;每位学生的分工由该组组长确定,最后产生一个具有初始数据的账套文件发给情境2工作组进行后续业务;
情境2日常规范业务处理:用时4课时,由15位学生负责制单、应收、应付、工资管理、资产管理、审核、记账等业务工作。该组组长接受到情境1产生的账套文件后,根据本模块的职责进行分工,模拟完成一系列的业务操作后产生一个过渡性的账套文件传递给情境3工作组进行后续业务;
情境3期末结账处理:用时1课时,由5位学生负责月底结账业务,如自定义转账、汇兑损益结转、结转损益等月末结账处理业务。5位学生把完成期末结转任务后把文件发给情境4和情境5的工作组进行后续业务;
情境4制作账务报表:用时1课时,由5位学生负责各报表的制作业务,如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科目余额表等,把制作好的各种报表以Excel工作表的形保存下来,提交给老师。
情境5查询或制作各种账薄:用时1课时,由剩余学生负责各种账薄的制作业务,如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所需科目的总账和明细账等,把制作好的各种账薄以Excel工作表的形式保存下来,提交给老师。
情境法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但并不是每门课或每块知识都能参照这个方法的,即使能参用该方法,如果教师在课前设计不周,可能会导致课堂纪律难于控制,建议老师课前多作备课准备,多付出些业余的时间,力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师生互换角色式行为引导法
在前面学生参与式行为引导法中阐述过教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会造成许多弊端。本人在进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尝试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为以自主学习为中心来展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同。教师与学生转换成图2所示的角色。
图2:采用角色式行为引导法的师生角色描述图 为了更进一步地阐述师生互换角色式行为引导法,下面对软件测试课程中的测试工具单元的教学活动加以详细的描述,上课前充分准备上课时要用到的测试素材和课后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充当学生学习资源开发者;上课时把所需的测试工具软件发给学生,搭建好测试环境,这体现教师充当学习环境创设者,对于测试目标和要求,以文档的形式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该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了解了任务后,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组成测试小组,这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在学生进行测试过程当中,针对每组学生提问适当讲解,以一个组内合作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帮忙解决疑难,在指导问题时,允许学生提出新问题,更深层次的疑难,充分放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对于无法解决的难题,除了自己记录下来之外,还要求提问者也记录下来,以便课后查阅资料,这反映了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探究性,整个教学活动基本是以学生在做中提问,教师在旁边指导的主轴线来展开的,学生自始至终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对于每组完成的测试报告,先以组间交叉的形式学生互评,然后由教师当场在课堂内公开作总评,这体现了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结果评价的参与者,不管是组间学生互评,还是教师的总评,除了评出建议性的五分制成绩之外,还要对每组的测试结果以有待改进式疑问的形式反馈给学生,学生对反馈的疑问可以在课后解决或提出不同的质疑见解,反映了教师对学习反馈矫正,学生对学习反馈质疑。
四、学生探究式行为引导法
简单来说,学生探究式行为引导法就是:先允许学生犯错误,接着探究错误的起因,再分析解决错误的方法可能性,最后纠正所犯的错误。教师不能仅仅是讲解、演示,让学生依样画葫芦,而应该给他们发挥的空间。如在中专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怎样删除文本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尝试,发现问题,然后请几个学生集中进行演示,纠正错误,与全班同学分享创新成果。同样的删除,但几位学生采用的方法却不一样。一位是用Delete键进行删除,一位是用退格键Backspace进行删除,一位是用剪切按钮进行剪切,还有一位是用空格键进行删除。这些不同的方法让全班同学耳目一新,茅塞顿开。我对学生删除文本使用方法的探究情况作了些统计分析,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分析图曲线呈现正态分布型,这说明大多数学生会尝试使用不止一种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这从心理学角度也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大多数年轻人本着有一股闯劲,总是想试一试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教学方法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一点,允许他们不会做,允许他们犯错误,然后通过问答、讨论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同学们归纳、总结,把同学们还不能完全理解的知识条理化,当然,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还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及时点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学习且乐于学习。
图3:学生删除文本尝试使用方法的探究情况统计分析图
图中横坐标数字含义说明:
1:尝试使用1种方法学生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
2:尝试使用2种方法学生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
3:尝试使用3种方法学生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
4:尝试使用4种方法学生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
以上是本人多年来从事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工作中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一些研究与应用,目的在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探讨结果及所取得的一些教学经验可能具备片面性,也许对操作动手类的课程效果较明显,这些教学方法仅供同行们参考。但我认为,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能给学习者主动权和选择权,这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还要继续研究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继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2]江荧.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研究].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3)
[3]浅析创新教育.韩忠霄、贾俊礼.职教论坛 20032[20]
[4]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的教育自述.孙云晓.新世界出版社 2004(12-16)
作者简介:
张有根(1970-),男,高级工程师,职业教育研究,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
【关键词】行为引导型 教转向学 做中学 学中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48-02
本人长期从事中专、高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类教学工作,这类层次的学生基础差,学习方法欠佳,学习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在教学当中,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大多学生都出工不出力,上课就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电影,上课时老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学生劝说,加以管理,有时管理严厉些,还会引来学生的不满,实在难以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针对这种现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加以研究,多年来一直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尝试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提出正确地引导学生,从“教”法向“学”法转移,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做中动态地、开放地、创造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综合性地思考问题,提高其学习兴趣,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学生参与式行为引导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不断向学生讲解理论,演示操作 ,学生练习,如此循环往复,导致学生产生倦怠性,下半堂课的效果明显不如上半堂课,开始学生还有积极性,最后有时就会“不知所为”,仅仅是“为做而做,为上课而上课”,教学效果不太好,这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主动灌送,学生被动接受,在教学活动当中,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学生能动性。本人在进行中专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当中,对有些教学环节采用让学生参与进来,如在文字编辑模块的教学中,我在上节课完成时提前布置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作品名称为:制作“中国梦,我的梦”宣传文档,把教学任务和要求向学生讲述明白,不限制素材,课后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渠道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等到正式上课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收集好了素材,甚至有的学生己经做好初步的作品,本来按计划本节课是先向学生详细讲述制作过程技能的,当时我调整教学计划,先不讲述,而是让几个制作好作品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体会,之后我再面向全班讲解制作技能,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加以个性化的制作,教师加以评分指导分析,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自然效果就好,表1是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情况说明。
表1.反映学习效果的统计情况表
表1中从五个角度对学习效果作了一个量性统计,可能自定义量化角度不具备科学性,但本人认为从表中所述的数据还是可以反映学习效果要好于传统教学的。 开展学生参与式教学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习效果,但这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求更高,要达到学生参与而又不乱,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设计课堂教学,寻求最佳开展方案,不断总结和完善。
二、课堂情境式行为引导法
目前,我国的中、高职学生的教学目标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就业,是否能在就业岗位上胜任工作,就业率的高低等等都是评价教学成败的关键因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时,尽量模拟实际岗位从事的工作来展开。本人在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训活动时,采用模拟实际会计岗位情境式教学,取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情境式教学活动设计如图1所示:
图1:会计电算化课程情境式教学活动设计图
在图1所示的情境式教学活动模拟实施之前,结合实际会计人员工作岗位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特点,对全班学生分成五组,每组选择一位组长,每组对应相应情境,每个情境所模拟的详细工作说明如下:
情境1账套初始化:用时2课时,由5位学生负责账套文件简单化初始化设置业务,如新建账套文件、各种编码方案、各种原始数据的输入、期初余额、试算平衡等等初始化业务;每位学生的分工由该组组长确定,最后产生一个具有初始数据的账套文件发给情境2工作组进行后续业务;
情境2日常规范业务处理:用时4课时,由15位学生负责制单、应收、应付、工资管理、资产管理、审核、记账等业务工作。该组组长接受到情境1产生的账套文件后,根据本模块的职责进行分工,模拟完成一系列的业务操作后产生一个过渡性的账套文件传递给情境3工作组进行后续业务;
情境3期末结账处理:用时1课时,由5位学生负责月底结账业务,如自定义转账、汇兑损益结转、结转损益等月末结账处理业务。5位学生把完成期末结转任务后把文件发给情境4和情境5的工作组进行后续业务;
情境4制作账务报表:用时1课时,由5位学生负责各报表的制作业务,如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科目余额表等,把制作好的各种报表以Excel工作表的形保存下来,提交给老师。
情境5查询或制作各种账薄:用时1课时,由剩余学生负责各种账薄的制作业务,如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所需科目的总账和明细账等,把制作好的各种账薄以Excel工作表的形式保存下来,提交给老师。
情境法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但并不是每门课或每块知识都能参照这个方法的,即使能参用该方法,如果教师在课前设计不周,可能会导致课堂纪律难于控制,建议老师课前多作备课准备,多付出些业余的时间,力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师生互换角色式行为引导法
在前面学生参与式行为引导法中阐述过教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会造成许多弊端。本人在进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尝试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为以自主学习为中心来展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同。教师与学生转换成图2所示的角色。
图2:采用角色式行为引导法的师生角色描述图 为了更进一步地阐述师生互换角色式行为引导法,下面对软件测试课程中的测试工具单元的教学活动加以详细的描述,上课前充分准备上课时要用到的测试素材和课后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充当学生学习资源开发者;上课时把所需的测试工具软件发给学生,搭建好测试环境,这体现教师充当学习环境创设者,对于测试目标和要求,以文档的形式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该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了解了任务后,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组成测试小组,这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在学生进行测试过程当中,针对每组学生提问适当讲解,以一个组内合作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帮忙解决疑难,在指导问题时,允许学生提出新问题,更深层次的疑难,充分放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对于无法解决的难题,除了自己记录下来之外,还要求提问者也记录下来,以便课后查阅资料,这反映了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探究性,整个教学活动基本是以学生在做中提问,教师在旁边指导的主轴线来展开的,学生自始至终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对于每组完成的测试报告,先以组间交叉的形式学生互评,然后由教师当场在课堂内公开作总评,这体现了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结果评价的参与者,不管是组间学生互评,还是教师的总评,除了评出建议性的五分制成绩之外,还要对每组的测试结果以有待改进式疑问的形式反馈给学生,学生对反馈的疑问可以在课后解决或提出不同的质疑见解,反映了教师对学习反馈矫正,学生对学习反馈质疑。
四、学生探究式行为引导法
简单来说,学生探究式行为引导法就是:先允许学生犯错误,接着探究错误的起因,再分析解决错误的方法可能性,最后纠正所犯的错误。教师不能仅仅是讲解、演示,让学生依样画葫芦,而应该给他们发挥的空间。如在中专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怎样删除文本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尝试,发现问题,然后请几个学生集中进行演示,纠正错误,与全班同学分享创新成果。同样的删除,但几位学生采用的方法却不一样。一位是用Delete键进行删除,一位是用退格键Backspace进行删除,一位是用剪切按钮进行剪切,还有一位是用空格键进行删除。这些不同的方法让全班同学耳目一新,茅塞顿开。我对学生删除文本使用方法的探究情况作了些统计分析,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分析图曲线呈现正态分布型,这说明大多数学生会尝试使用不止一种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这从心理学角度也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大多数年轻人本着有一股闯劲,总是想试一试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教学方法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一点,允许他们不会做,允许他们犯错误,然后通过问答、讨论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同学们归纳、总结,把同学们还不能完全理解的知识条理化,当然,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还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及时点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学习且乐于学习。
图3:学生删除文本尝试使用方法的探究情况统计分析图
图中横坐标数字含义说明:
1:尝试使用1种方法学生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
2:尝试使用2种方法学生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
3:尝试使用3种方法学生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
4:尝试使用4种方法学生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
以上是本人多年来从事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工作中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一些研究与应用,目的在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探讨结果及所取得的一些教学经验可能具备片面性,也许对操作动手类的课程效果较明显,这些教学方法仅供同行们参考。但我认为,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能给学习者主动权和选择权,这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还要继续研究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继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2]江荧.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研究].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3)
[3]浅析创新教育.韩忠霄、贾俊礼.职教论坛 20032[20]
[4]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的教育自述.孙云晓.新世界出版社 2004(12-16)
作者简介:
张有根(1970-),男,高级工程师,职业教育研究,上海市机械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