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会计》是职业高中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后续课程有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是行之有效的,而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经验值,又能有效弥补《基础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的缺陷。
[关键词]教学模式《基础会计》 案例教学法 实践教学
一、现状分析
目前职业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没能够考取高中且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刚进入职业高中时普遍都有重新开始、树造崭新自我的意识,但是过不了多久又变得无心学习了。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缺乏社会经验,一下子很难理解《基础会计》中出现的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科目名称,课听不懂,内容难理解,自然就没有自信,学习《基础会计》也就没有兴趣了。因此,《基础会计》的教学需要打破原来理论先行的模式:首先让学生亲临工作情景,根据真实的职业活动所设计的项目开展职业感性认识,通过案例教学法将枯燥的概念贯串于具体的操作中;再通过实践教学降低学生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经验值。
二、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被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主要来自于商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其主要特点是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会计》的案例教学需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一)精心选取合适的案例
会计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
1.真实性。会计案例必须来自现实经济生活,基本情节和数据真实而不是随意编造的。只有基本情节和数据真实可信,才能为学生展示一个虽然模拟但近乎逼真的经济事项情景,激起学生的思维创新和热烈讨论,使学生实现会计理论到会计实务的飞跃。
2.多样性。案例要涉及各行各业,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3.启发性。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该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
4.参与性。会计案例的展示,应能使学生成为案例教学整个过程的“主角”,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进入会计处理的情景之中,使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发言产生互动。
5.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以便深入讨论。
6.全面性。这是针对专业案例而言的,主要是指内容全面。在专业案例设计时应当注意涵盖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但来自实践的案例不可能包括一门课的所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收集一些比较特殊的内容,并将它们设计成案例进行讨论。另一方面,案例设计时要考虑职高学生的常识水平、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
(二)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学生个人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班级集中讨论前先进行小组讨论显得十分必要。经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学生就可能较顺利地解决个人在准备案例中的困难;同时集中小组内各成员的智慧,能使其观点更加全面。经过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其小组的共同观点,其他的成员也可以将自己的不同意见予以发表,同时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在这一程序中,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如果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觉加以修正。
(三)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应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在成绩登记表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四)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
以案例分析为主,进而总结、归纳会计理论的案例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对企业实际经济情况的了解及体验。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大都是中学毕业直接进入的,对会计主体的经济实务了解不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也正在学习中,若在没有一定会计专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采用这一种案例教学形式,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课堂讲授应当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模式
《基础会计》总论、复式记账原理及具体应用的理论部分可继续采用现有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凭证、账簿的内容则可结合实际操作边学习理论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第一阶段:单项实训
1.填制凭证
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其种类繁多,填制要求复杂。在讲课之前,可以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让学生观察实物。每一种凭证都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堂让学生动手填制,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
2.填制账簿
账簿的形式多种多样,填制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账页。学生边观察实际账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当堂练习填制,从而加深学生对账簿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过渡。
(二)第二阶段:集中实训,手工模拟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3~4天的时间,集中进行手工记账的实践教学。
1.准备完整的实训资料
实践教学对实验教程的要求较高,必须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将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其次,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
2.集中式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
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所有操作。此阶段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旨在使每个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熟悉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3.会计电算化的上机操作
此实践环节需要集中3~4天的时间,运用针对《基础会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软件,使学生有机会上机操作。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拟软件必须是完全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不能直接采用用友或金蝶等现有的财务软件。我们可以采用VF、c语言等高级编程语言自行开发《基础会计》的教学模拟软件,为《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操作平台。
(三)第三阶段:岗位实训
本环节对学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组轮岗制”。即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代表一个财务科,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设置出纳、记账、成本、主管等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然后,按照会计核算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表等进行规范化会计业务实训。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接着对编制的财务报表从报表结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编写出财务分析说明书。
(四)《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教学环节应当以充足的课时作保障
把一个完整的《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在这种模式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以充足的课时为前提。通过实践摸索,理论教学一般应设置60课时左右比较合适,基本可以保障第一阶段的顺利进行;实践教学应设置在2周左右的时间较为合适,可以保障第二、三阶段的顺利进行。
2.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
一个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可以容纳50人左右的小型机房是《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实施的硬件条件。会计模拟实验室只需要一个宽敞的空间,安置一些普通的桌椅供学生手工记账练习使用;小型机房不需要高配置的计算机,普通计算机即可,供会计电算化模拟练习使用。
3.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模糊和弱化,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显得尤其重要。
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用以下途径:第一,建立教师定期校外实习制度,鼓励和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或顶岗锻炼,让他们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第二,可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会计人员到校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兼职,承担一些模拟实习课程的指导任务;第三,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岗位职业资格的职称证书。
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抽象的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体现出职业高中会计教育的特色,使职业高中会计教育具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教学模式《基础会计》 案例教学法 实践教学
一、现状分析
目前职业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没能够考取高中且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刚进入职业高中时普遍都有重新开始、树造崭新自我的意识,但是过不了多久又变得无心学习了。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缺乏社会经验,一下子很难理解《基础会计》中出现的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科目名称,课听不懂,内容难理解,自然就没有自信,学习《基础会计》也就没有兴趣了。因此,《基础会计》的教学需要打破原来理论先行的模式:首先让学生亲临工作情景,根据真实的职业活动所设计的项目开展职业感性认识,通过案例教学法将枯燥的概念贯串于具体的操作中;再通过实践教学降低学生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经验值。
二、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被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主要来自于商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其主要特点是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会计》的案例教学需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一)精心选取合适的案例
会计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
1.真实性。会计案例必须来自现实经济生活,基本情节和数据真实而不是随意编造的。只有基本情节和数据真实可信,才能为学生展示一个虽然模拟但近乎逼真的经济事项情景,激起学生的思维创新和热烈讨论,使学生实现会计理论到会计实务的飞跃。
2.多样性。案例要涉及各行各业,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3.启发性。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该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
4.参与性。会计案例的展示,应能使学生成为案例教学整个过程的“主角”,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进入会计处理的情景之中,使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发言产生互动。
5.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以便深入讨论。
6.全面性。这是针对专业案例而言的,主要是指内容全面。在专业案例设计时应当注意涵盖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但来自实践的案例不可能包括一门课的所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收集一些比较特殊的内容,并将它们设计成案例进行讨论。另一方面,案例设计时要考虑职高学生的常识水平、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
(二)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学生个人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班级集中讨论前先进行小组讨论显得十分必要。经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学生就可能较顺利地解决个人在准备案例中的困难;同时集中小组内各成员的智慧,能使其观点更加全面。经过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其小组的共同观点,其他的成员也可以将自己的不同意见予以发表,同时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在这一程序中,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如果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觉加以修正。
(三)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应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在成绩登记表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四)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
以案例分析为主,进而总结、归纳会计理论的案例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对企业实际经济情况的了解及体验。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大都是中学毕业直接进入的,对会计主体的经济实务了解不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也正在学习中,若在没有一定会计专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采用这一种案例教学形式,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课堂讲授应当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模式
《基础会计》总论、复式记账原理及具体应用的理论部分可继续采用现有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凭证、账簿的内容则可结合实际操作边学习理论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第一阶段:单项实训
1.填制凭证
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其种类繁多,填制要求复杂。在讲课之前,可以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让学生观察实物。每一种凭证都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堂让学生动手填制,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
2.填制账簿
账簿的形式多种多样,填制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账页。学生边观察实际账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填制要求,并当堂练习填制,从而加深学生对账簿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过渡。
(二)第二阶段:集中实训,手工模拟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3~4天的时间,集中进行手工记账的实践教学。
1.准备完整的实训资料
实践教学对实验教程的要求较高,必须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将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其次,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
2.集中式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
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所有操作。此阶段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旨在使每个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熟悉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3.会计电算化的上机操作
此实践环节需要集中3~4天的时间,运用针对《基础会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软件,使学生有机会上机操作。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拟软件必须是完全针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不能直接采用用友或金蝶等现有的财务软件。我们可以采用VF、c语言等高级编程语言自行开发《基础会计》的教学模拟软件,为《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操作平台。
(三)第三阶段:岗位实训
本环节对学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组轮岗制”。即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代表一个财务科,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设置出纳、记账、成本、主管等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然后,按照会计核算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表等进行规范化会计业务实训。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接着对编制的财务报表从报表结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编写出财务分析说明书。
(四)《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教学环节应当以充足的课时作保障
把一个完整的《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在这种模式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以充足的课时为前提。通过实践摸索,理论教学一般应设置60课时左右比较合适,基本可以保障第一阶段的顺利进行;实践教学应设置在2周左右的时间较为合适,可以保障第二、三阶段的顺利进行。
2.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
一个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可以容纳50人左右的小型机房是《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实施的硬件条件。会计模拟实验室只需要一个宽敞的空间,安置一些普通的桌椅供学生手工记账练习使用;小型机房不需要高配置的计算机,普通计算机即可,供会计电算化模拟练习使用。
3.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模糊和弱化,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显得尤其重要。
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用以下途径:第一,建立教师定期校外实习制度,鼓励和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或顶岗锻炼,让他们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第二,可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会计人员到校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兼职,承担一些模拟实习课程的指导任务;第三,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岗位职业资格的职称证书。
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抽象的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体现出职业高中会计教育的特色,使职业高中会计教育具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