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我是怎么成神的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onscr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伯温在历史上有两种形象:在官方记载里,他是朱元璋的机密辅佐,为明朝开国做出重要贡献,虽然很牛,但还是“人”的形象;在民间传说里,他通晓天文历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还常显灵,制造了很多神迹,简直就是“神人”。
  鲁迅说,诸葛亮到《三国演义》里“多智而近妖”,不是人了;相比之下,刘伯温比诸葛亮“走”得更远,不是妖或人,而是神。
  其实,刘伯温在世时,已有人主动联系他,给钱给资源,要捧红他,给他封神。神化刘伯温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当然,他神化刘伯温的根本目的,不过是为了神化自己。
  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朱元璋是出身最卑微的一个。因此,编造神话以证明自己是真命天子,他比谁干得都多。他曾亲自撰写《周颠仙传》,就是为了说明他身邊聚拢了这么多牛人、奇人,为什么?因为他是绝对的真命天子啊!对于刘伯温这样有才有名还精通阴阳历法的“好题材”,朱元璋更是不会放过了。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刘伯温为诚意伯,还写了《封诚意伯诰》,诚意满满地又把自己吹嘘了一通,“当年刘伯温到南京投靠我,是因为看出我是天命所归”。刘伯温是聪明人,当然看出朱元璋在胡说,但又不可能跳出来拆穿他,于是配合道:“老板,您看走眼了,我并没什么过人之处。”然后话锋一转,“但是呢,如果我有什么预言应验了,那都不是我说的,而是老天借我的口说的。”
  对任何为自己封神的行为,刘伯温是拒绝的。的确,他是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懂得天文历法,算卦什么的也不在话下,但他真正的抱负还是人世,想做立下不朽功业的圣人,而不是旁门邪道的“神人”。
  他在世时,可以巧妙地拒绝朱元璋对自己的神化,但他死后,对自己的传世形象就完全控制不到了。
  虽然他早有遗言,在他死后不许建祠祭祀,但他的后人不答应啊。刘家祖坟冒青烟才出这么个大人物,怎么也得好好宣传吧。
  他的次子在老家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里为他建了祠堂,代价是捐出115石的田租。道观方面对他的大方很感恩,回报也很给力——又是塑刘伯温真身,又是大搞祭祀。到了刘伯温的孙子辈,又把他“宣传”进寺庙,同样以捐田租的方式,在寺庙内建祠堂,据说香火还挺旺的。明孝宗当政时期,同意将刘伯温的祠堂扩建成庙,叫“诚意伯刘公庙”。
  这套操作下来,不愿封神的刘伯温在粉丝的持续打call下成了老家的重要神祗。这还没完。正德九年(1514年),刘氏后裔依靠广泛的人脉,把刘伯温运作成了“太师”,谥号文成。正德皇帝不吝溢美之词,说他“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
  这时,中晚明的商品经济恰好非常发达,有一帮人留意到刘伯温这个IP很有商业价值,于是接手继续神化他。这帮人就是书商。那时,印刷业、刻书业迎来春天,顺带养活了一批职业写作者,畅销书《金瓶梅》就是在那时火起来的。
  但蹭刘伯温这个IP有两个问题:第一,刘伯温的著作不多,再怎么重版翻印,市场总有限;第二,刘伯温早已不在了,不可能出新书,无法进一步刺激市场。问题也许可以难倒书商,但难不倒致富的欲望。
  他们请人做枪手替刘伯温写了很多书,涉及的都是刘伯温擅长的领域,也都是畅销书排行榜上常见的题材,什么天文术数、阴阳卜筮、星相堪舆等。从中晚明到清末,江南乃至京畿的书肆长期摆着“刘伯温著”的畅销书:《白猿经风雨占候说》若干卷、《玉洞金书》一卷、《奇门遁甲》不分卷……这些书都相当好卖。
  在一整套商业变现体系的操作下,书商闷声发大财,把成名的机会留给了刘伯温。刘伯温更火也更神了,搞得清朝人修《明史》都把这些伪作收到刘伯温名下,替书商交了智商税。
  不仅如此,万历年间,书商还发现,刘伯温“写”的书能火,那以他为男主的书肯定也能火,于是主打明朝开国历史的演义《云合奇踪》(又名《皇明英烈传》)出街了,果然大卖,一版再版。书里的刘伯温呼风唤雨、逆知未来、神机妙算,无论情节还是人设,简直就是《三国演义》版的诸葛亮附体。
  被神化的刘伯温成了一门大生意,商人看到了钱,另外一些人则看到了刘伯温这个符号背后更大的价值。他们是天地会的人,总想搞大新闻。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功臣,又是大IP,天地会自然想把他好好利用起来。成丰、同治年间,在天地会的神坛上,刘伯温和诸葛亮并列一席,其上有“伯温塔”,鼓吹他遗下锦囊妙计,帮助反清志士推翻清朝统治。
  到了清末,刘伯温的预知能力被持续加码。革命党人说他写了《烧饼歌》,在书中预言未来国家的命运,从明初迄今数百年间发生的重要事都说中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书商先感谢革命党人又“发掘”了一本刘伯温的畅销书,横竖再赚一笔;革命党人则说:不客气,人手一册最好,这可是免费的革命宣传啊。
  原来,《烧饼歌》铺垫了那么多被刘伯温预测然后“应验”的历史,如燕王靖难之变、建文逊国、李白成亡明等,都是为了加深最后预测清朝必亡的可信度。不过,在客观上也助推了刘伯温的神化。
其他文献
一  公元762年深秋,持续了六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平定,垂垂老迈的唐玄宗从蜀中起驾回銮,路遇马嵬坡的时候,深秋的雨下得淅淅沥沥,阴冷悲凉,队伍走得松散而颓废。玄宗坐在马车上,撩起车帘向外看,斜风苦雨,肆意敲打着天地,马脖子上系的金铃被风吹动,发出悲鸣之声。  金铃声、风雨声、行走声交织在一起,苍茫混沌。路过贵妃简陋的墓地时,玄宗禁不住流下两行浑浊的泪水,她死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雨天,花钿坠地,玉容渐
情境教学,尤其是可视化资源创设的情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有效促进技能的掌握。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情境的连贯性,又要有针对性。创设情境要充满新意,想象空间大,激发学生学练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使学生身临其境,便于技术的掌握以及重难点的突破。本文就小学低年级的立定跳远单元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谈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发展的有效促进。  
对史诗级直男癌傅雷来说,妻子朱梅馥是他终生的避难所。  朱梅馥比傅雷小五岁,是傅雷的远方表妹。因生在蜡梅盛开之时,父亲希望她一生绽放如梅,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傲气,也有着忽然一夜清香发的福气,于是为她取名朱梅福。嫁给傅雷后,婆母居高临下地训话:“你生来就是伺候我儿子的女人!”傅雷也嫌弃她的名字太俗,便将那喜气洋洋的“福”,改成了芬芳袅袅的“馥”。音未变,意却大不同——福气于她,从此不再重要,用一生的芬
一千多年前的七月初七夜,金陵城中,少女们一早穿上新衣,在月下焚香祝祷,祈盼与良人早遇。  月出不久,就下起小雨,缠缠绵绵,下了一夜。  民间把七夕这天下的雨称为“相思雨”,因为那是牛郎织女相遇时流的泪,有人说,它预示着人间将有情种诞生。  这一年的七夕节注定不寻常。早在年初,镇守金陵的武将李昪自立为帝,建立南唐。而备受器重的吴王李璟也在这一夜,喜获第六子。这孩子天生两个瞳孔,宽额头,高鼻子,风姿俊
当代英国爱尔兰著名《圣经》注释学家巴克莱博士在《花香满径》开篇中指出:“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同理,若想成为一名幸福的体育教师,要怀揣着梦想,带着希望行走在逐梦的路上;想做事,会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爱体育教育事业,更要具有爱的能力。  一、希望,收获着满满幸福  看着自己所写的再熟悉不过的教育专著《教师“天大”的事儿》,一遍又一遍地品读,像欣赏自己
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就懂得某些香精能起到消毒作用,也可治疗疾病,并广泛用于庆典和祭祀活动。埃及文化的扩张,使芳香艺术传到地中海彼岸。古希腊人认为香水是众神的发明,代表神的降临和祝福,狂热地从国外进口大量香精油,再混合香料粉末,制成了香水。古羅马时代,人们对香水的痴迷更甚,把整个房屋弄得香气四溢,甚至马匹、战旗上都要喷上香水。  但中世纪欧洲人为什么喜欢把自己弄得香香的?其真实原因令人瞠目结舌
摘 要 清末民初我國政治体制之所以得以平稳转型,原因之一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斗争未在清王朝灭亡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这可以从颇有拔高之嫌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发动的十次起义的人员、经费、区域及影响四个方面看出。原因之二是袁世凯势力集团对革命派议和,对清廷逼宫,这直接导致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转型规避了军事战争,而呈现出平稳过渡的特征。至于袁世凯选择和平方策的原因,在于他有强烈的去清之心。   关键词
[关键词]詹天佑,立德树人,育人本位  本课围绕主题“人字是如何打造的”展开探讨,从接地气的甲骨文的“人”字引入,以“人字形线路是如何打造的”开篇,再上升为“伟人詹天佑是如何打造的”,最后落脚点在“我们(师生)该如何打造人字”。全课以“人”字贯穿,把伟人放在时代中来讲述、评说,让学生从伟人身上感悟如何立人是教学灵魂。材料选取力求精简、多元,尽力给学生展示丰满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避免说教。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历史资料,口述史料  [中国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4—0019—02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附有“教学活动建议”。这些建议,大部分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密切相关。笔者试以收集资料和调查访问两种教学活动为例,以初中课标中的建议为典型,谈谈对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制定与表述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例一 采取小组合作方式
1931年7月,宋庆龄的母亲去世,宋家的治丧过程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颜福庆。在表示过哀悼后,颜福庆提出一个请求,将各界赠送的巨额丧仪捐赠出来建造医院。  原来,身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前身)首任校长的颜福庆,为了医学院的发展,决心创办医学院的实习医院——既可为教学所用,又能培养医务工作者。在他的倡议下,上海各界名流召开会议,宣布发起中山医院筹备会,并联名签署《筹建中山医院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