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环节,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打造高效的课堂,是值得我们推敲和交流的话题。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还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使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下面是自己的肤浅见解:
  一、激发有效的学习情境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1、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2、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
  3、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要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重新认识。首先,是反思教师的“教”,总结本课的“亮点”,积累成功的经验。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其次,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所以,语文教育理应回归和顺应它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 虽然说课堂是启迪心智、放飞心灵、陶冶性情、提升精神的处所。毕竟,4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1. 教会学生英语写作的一些步骤。2 开展多样化的英语写作训练。3. 限时训练。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写作训练,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理解、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  [关键词] 英语写作教学;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写作习惯的培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因此,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听说读写是构成语言
期刊
[摘要]在现行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有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减负教学就要去探索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引导;自主探究;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采用了“引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以前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富有创造力才能而形成的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我们基于素质
期刊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学习感到困难,成为了“学困生”.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困生产生原因分析  英语教学中,不切合学生实际和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实质上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他们的形成往往是一个长期的学习不适应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转变学习方式要有
期刊
[摘要]人类已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已成为一条通往教学创新的必经之路。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废劳和紧张。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采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支撑,提高教
期刊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老师总会碰到一部分“后进生”。他们总是让教师头痛不已。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的时期,对化学这样一个新的学科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化学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上好第一节课,树立学习信心、上好绪言课,激发兴趣、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创造机会植入自信、体验成功,找回自信等方法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关键词] 后进生;培养转化;保持兴趣;自信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有很多原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浪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课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例外。体育课上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兴趣性学习、创新学习等多种方式来体现。体育课上学生在玩中学,耍中掌握一些体育知识与技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在课前做足大量的相关工作备好课,在课上以多种学习方式来组织这一节课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有趣的情景下来完成教学目
期刊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担负着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的培养。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以改变体育发展的现状,达到国家提出的培养合格人材的标准。  一、转变认识  传统观念认为体育课就是带领学生玩,体育的功
期刊
《新课程标准 》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身为语文教师深知课程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讨、展示的平台。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的鲜活生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成果的主要因素。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之主动、自觉的学习,也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