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从政治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几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望同仁斧正。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政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65
一、引言
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的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创新教学方法
1.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
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2.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好’式。教学实践中,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安排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以4~6人为一组,成员以异质分组按好、中、差搭配,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二r,落实具体任务,每个人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时间内互换角色,使得每个人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全组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然而,由于学校分班方式及班级排座位方式的制约,教学实践中,很难组建固定的、合理的学习小组,这会使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
3.师生互动,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一方面,教师要提出问题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果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所以,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设疑,让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生成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如果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当高兴,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積极性已经调动起来。对于学生所提问题,如果是个性的,可以课后指导,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要在启发的前提下精讲,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真正排除疑难。
4.课堂训练与评价。
课堂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通过一定训练,化知识为能力,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训练的习题要精心选择,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习题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合适,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还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训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训练要求学生独立、按时完成。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教师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地辅导解难。
参考文献
[1]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2]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政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65
一、引言
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的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创新教学方法
1.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
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2.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好’式。教学实践中,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安排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以4~6人为一组,成员以异质分组按好、中、差搭配,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二r,落实具体任务,每个人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时间内互换角色,使得每个人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全组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然而,由于学校分班方式及班级排座位方式的制约,教学实践中,很难组建固定的、合理的学习小组,这会使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
3.师生互动,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一方面,教师要提出问题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果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所以,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设疑,让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生成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如果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当高兴,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積极性已经调动起来。对于学生所提问题,如果是个性的,可以课后指导,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要在启发的前提下精讲,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真正排除疑难。
4.课堂训练与评价。
课堂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通过一定训练,化知识为能力,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训练的习题要精心选择,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习题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合适,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还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训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训练要求学生独立、按时完成。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教师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地辅导解难。
参考文献
[1]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2]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