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在双语教学模式下,内蒙古双语教学发展中存在的现实困惑,即生源的减少、师资力量不足等,这些困惑给内蒙古双语教育教学形成了阻碍,阻挡了内蒙古双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这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广大读者提供可行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双语教学;生源;师资
引言:内蒙古在双语教育中不断努力探索和研究,最终研究出一套适宜本地发展和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但由于内蒙古地域较为辽阔,经济发展不够均衡,地区差异性很大,在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对内蒙古双语教育中存在的显示困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见解。
1.双语学校生源不断减少的困惑
内蒙古区域的双语学校除了重点学校之外,大部分学校都面临着生源逐渐减少的状况,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经济方面
随着目前内蒙古对民族中小学结构布局的调整,民族中小学都集中在了苏木镇以上的地区,所以,农牧家中的子女需要从小学就开始在外住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将教育资源进行了集中,办学条件逐步的提升,但给农牧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即交通费、饭费等,学生的开支逐步提高,同时由于从小就在学校居住,学生年龄又小、自理能力差等情况给家长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会阻碍内蒙古双语教育的发展。
1.2教育方面
由于学校课程都是以升学为导向设置的,相比農牧家中的生产劳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在学校通常不用参加劳动活动来获取技能和知识,因此,有的学生会对农牧家中的生活方式产生厌倦,所以,大多数的农牧家长都认为上学对孩子的发展并不好,与其不如早早辍学回家干农牧活。
1.3观念方面
由于家庭文化观念的落后,家长对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不能够了解其对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性,更意识不到生产力的提升也需要依靠知识的作用,大多数家长为了急功近利,迫使孩子早早辍学在家,认为上学就是浪费金钱和精力,不如在家帮助家中干农牧活而生机,为家中添补经济收入。另一方面,随着现在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助长了家长认为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的形成,农牧对职业教育处于排斥的状态,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上了大学才能够有出息,才能够事业有成,尤其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不够充分,存在一些偏见,家长对民族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对民族教育的需求不迫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生源的提升。
1.4人口方面
虽然说我们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是随着人们的观念改变,大多数内蒙古依然生育一胎,因此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在校生则没有增加多少。
2.教师资源结构不完善,待遇不高,压力大的困惑
随着内蒙古地区学校布局的调整,学校逐步集中在镇或者市中,这样导致教师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促使双语学校教师队伍年龄和知识体系的老龄化,一线双语教师工作的压力逐步增大,相比普通学校而言,民族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或者牧区,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较重,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才能够完成学业。城市中的学校在这方面相比民族学校各方面的资源都好一些,学校的预算收入存在很大的差异,双语学校相比普通学校的收入低很多,部分民族学校的教师相比城市普通学校的教师收入相差最少1500元。这严重阻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双语学校的教材、教辅的成本非常高,内蒙古民族语言的相关教材和辅导书编写等环节都需存在改进的空间。对于现阶段内蒙古民族语言的教材的研究中发现,教材中有关于语言教学方面的教学难度是比较大的,并且在双语的教材中也有着一些不严谨的问题,与他们所生活的现实有一些脱节。除此之外,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双语教学来说,学生在进行课外读物的时候缺乏相对应的双语教辅以及课外读物。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的教师来说在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面对着许多问题,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必须要保证课堂的双语教学质量,这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的工作量就会增加,教学压力就会比较大。
对于内蒙古地区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的调查中发现,其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有着以下的表现:双语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所谓的双语教学的时候针对性不强,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方面的教研活动比较少,导致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的时候专业素养不够强等。
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师反映,在现阶段的蒙古地区能够接受蒙古语授课的学生较前几年相比数量在普遍地减少,这样就导致以蒙古语为主要题材的教材以及教辅材料的需求量减少,对于出版这些教材和教辅资料的出版单位来说获得的利润就会比较少,他们在出书的方面就会表现出积极性不高。而在新课标改革后,在双语教学方面尤其是在蒙古语的教学方面,主要表现出教材的难度比较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缺乏相对应的双语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导致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对于双语教学的相关主管教学单位来说,对于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培训不及时,不到位。并且在民族学校的现实教学生活中发现,民族学校的学生参加一些竞赛的机会比较少,很少的去外出与其他的学生进行沟通,学习和交流。这样就导致民族学校在对于学生进行教学时不得不面对这些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3.学生学习心理的问题
对于内蒙古地区来说地广人稀,在对于学校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学生的家离学校超过了100公里,甚至更远。这些学生为了上学不得不较早地离开了自己的父母,独自得到学校中进行寄宿学习,学生的独自离开家去学校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就会产生一定的孤独感。对于蒙古地区的民族学校来说,其中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汉语,有一些学生还要学习蒙古语,这无形之中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好的心理问题,例如厌学的情绪,一旦学生养成了厌学的情绪,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开展双语方面的学习。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蒙古地区的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来说,教师以及教育的主管部门必须认识到以上说明的这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来寻找相对应的策略,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民族语言得以延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日那. 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
[2]丽华. 蒙古族小学生蒙古语文水平提升的家校社协同策略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20.
[3]多蓝. 蒙汉双语教师队伍发展现状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20.
[4]赵月梅.内蒙古自治区蒙汉语言接触现状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02):153-161.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教研室 025550
关键词:双语教学;生源;师资
引言:内蒙古在双语教育中不断努力探索和研究,最终研究出一套适宜本地发展和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但由于内蒙古地域较为辽阔,经济发展不够均衡,地区差异性很大,在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对内蒙古双语教育中存在的显示困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见解。
1.双语学校生源不断减少的困惑
内蒙古区域的双语学校除了重点学校之外,大部分学校都面临着生源逐渐减少的状况,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经济方面
随着目前内蒙古对民族中小学结构布局的调整,民族中小学都集中在了苏木镇以上的地区,所以,农牧家中的子女需要从小学就开始在外住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将教育资源进行了集中,办学条件逐步的提升,但给农牧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即交通费、饭费等,学生的开支逐步提高,同时由于从小就在学校居住,学生年龄又小、自理能力差等情况给家长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会阻碍内蒙古双语教育的发展。
1.2教育方面
由于学校课程都是以升学为导向设置的,相比農牧家中的生产劳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在学校通常不用参加劳动活动来获取技能和知识,因此,有的学生会对农牧家中的生活方式产生厌倦,所以,大多数的农牧家长都认为上学对孩子的发展并不好,与其不如早早辍学回家干农牧活。
1.3观念方面
由于家庭文化观念的落后,家长对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不能够了解其对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性,更意识不到生产力的提升也需要依靠知识的作用,大多数家长为了急功近利,迫使孩子早早辍学在家,认为上学就是浪费金钱和精力,不如在家帮助家中干农牧活而生机,为家中添补经济收入。另一方面,随着现在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助长了家长认为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的形成,农牧对职业教育处于排斥的状态,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上了大学才能够有出息,才能够事业有成,尤其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不够充分,存在一些偏见,家长对民族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对民族教育的需求不迫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生源的提升。
1.4人口方面
虽然说我们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是随着人们的观念改变,大多数内蒙古依然生育一胎,因此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在校生则没有增加多少。
2.教师资源结构不完善,待遇不高,压力大的困惑
随着内蒙古地区学校布局的调整,学校逐步集中在镇或者市中,这样导致教师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促使双语学校教师队伍年龄和知识体系的老龄化,一线双语教师工作的压力逐步增大,相比普通学校而言,民族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或者牧区,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较重,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才能够完成学业。城市中的学校在这方面相比民族学校各方面的资源都好一些,学校的预算收入存在很大的差异,双语学校相比普通学校的收入低很多,部分民族学校的教师相比城市普通学校的教师收入相差最少1500元。这严重阻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双语学校的教材、教辅的成本非常高,内蒙古民族语言的相关教材和辅导书编写等环节都需存在改进的空间。对于现阶段内蒙古民族语言的教材的研究中发现,教材中有关于语言教学方面的教学难度是比较大的,并且在双语的教材中也有着一些不严谨的问题,与他们所生活的现实有一些脱节。除此之外,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双语教学来说,学生在进行课外读物的时候缺乏相对应的双语教辅以及课外读物。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的教师来说在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面对着许多问题,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必须要保证课堂的双语教学质量,这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的工作量就会增加,教学压力就会比较大。
对于内蒙古地区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的调查中发现,其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有着以下的表现:双语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所谓的双语教学的时候针对性不强,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方面的教研活动比较少,导致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的时候专业素养不够强等。
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师反映,在现阶段的蒙古地区能够接受蒙古语授课的学生较前几年相比数量在普遍地减少,这样就导致以蒙古语为主要题材的教材以及教辅材料的需求量减少,对于出版这些教材和教辅资料的出版单位来说获得的利润就会比较少,他们在出书的方面就会表现出积极性不高。而在新课标改革后,在双语教学方面尤其是在蒙古语的教学方面,主要表现出教材的难度比较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缺乏相对应的双语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导致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对于双语教学的相关主管教学单位来说,对于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培训不及时,不到位。并且在民族学校的现实教学生活中发现,民族学校的学生参加一些竞赛的机会比较少,很少的去外出与其他的学生进行沟通,学习和交流。这样就导致民族学校在对于学生进行教学时不得不面对这些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3.学生学习心理的问题
对于内蒙古地区来说地广人稀,在对于学校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学生的家离学校超过了100公里,甚至更远。这些学生为了上学不得不较早地离开了自己的父母,独自得到学校中进行寄宿学习,学生的独自离开家去学校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就会产生一定的孤独感。对于蒙古地区的民族学校来说,其中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汉语,有一些学生还要学习蒙古语,这无形之中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好的心理问题,例如厌学的情绪,一旦学生养成了厌学的情绪,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开展双语方面的学习。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蒙古地区的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来说,教师以及教育的主管部门必须认识到以上说明的这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来寻找相对应的策略,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民族语言得以延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日那. 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
[2]丽华. 蒙古族小学生蒙古语文水平提升的家校社协同策略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20.
[3]多蓝. 蒙汉双语教师队伍发展现状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20.
[4]赵月梅.内蒙古自治区蒙汉语言接触现状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02):153-161.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教研室 02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