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198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004年文化产业形势及主要特点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是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的一个新的飞跃,表明我们党已经在文化发展观上与时俱进,完成了转型。
  
  (一)我国新兴文化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传统文化产业部门,整个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已经非常明显
  2004年前3个季度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收支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增长11.6%,其中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52%,在所有消费支出项目中居于首位。2004年,由于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大幅增长,全国消费总量有可能达到7000亿元左右。
  按照GDP增长持平计算,2004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将接近3900亿元。从结构上看,我国文化产业的特点是:以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为主构成的“核心层”,有从业人员223万人,实现增加值884亿元。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为主构成的“外围层”,有从业人员422万人,实现增加值835亿元。新兴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超出传统文化行业近1倍,创造的价值已接近传统的几个产业部门。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的“相关层”,有从业人员629万人,实现增加值1858亿元,其发展规模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了一半。
  
  (二)文化体制改革强力推进,产业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文化体制改革一直是近年来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因。新闻出版业除党报党刊及重要出版社仍为事业单位外,社会文化类报刊和绝大多数出版社将转为企业,并吸纳社会资金(包括国有、民营)参股;在分销流通环节,新华书店将加快完成股份制改造,最后达到上市。广播电影电视领域文化体制改革也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原则进行,实现转企、股份化、上市“三个转变”。
  影视制作领域由于政策最为开放、市场准入程度最高而成为2004年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文化市场建设获得新的进展。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继四川的“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以后,2004年11月在深圳召开了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三)加快发展以动漫游戏产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
  2004年3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了落实《意见》的精神,2004年4月,广电总局、团中央、文化部等联合召开全国影视动画工作会议,要求各省市电视台创办动画卫星频道,以满足青少年观众的需求。2004年9月15日,信息产业部宣布,网络游戏已经被列入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招商项目,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产业部将大力支持网络游戏行业的发展。2004年10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实施“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的通知》,启动“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计划安排出版100种自主开发的大型民族网络游戏出版物。
  
  (四)网络信息内容产业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最近几年,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上网人数超过9000万,居世界第二位。2004年上半年,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市场达到15.5亿元,同比增长了87.2%,全年将超过30亿元。目前网络游戏产业已成为网络经济及文化娱乐业的重要支撑。
  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自己开发的网络游戏目前只占网络游戏市场的10%。我国动漫游戏市场自主知识产权和价值取向的产品占有率过低的局面已经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文化部于2004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广电总局随后也在湖南和上海成立了“国家动漫游戏产业示范基地”;新闻出版署则宣布,计划在2004—2008年期间投入10—20亿元人民币,开发100款高质量的网络游戏。
  
  (五)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
  十六大以来,围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形成了“两手抓、两加强”的思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一批大型文化项目相继投入建设、扩建和整体维修,各地也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宣布启动或者完成建设。我国多年来公共文化设施欠账严重的问题有了较大缓解。
  
  (六)宏观管理体制开始变化,为产业发展释放出新的空间
  2004年《行政许可法》出台后,各个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都重新审核废除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也进行了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文化机构对行政部门的依附性,预示着我国文化管理体制从重在“事前监管”开始转向“事后监管”的趋势。
  2004年9月,中央宣传文化部门对综合性试点地区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提出了具体意见。其中明确在综合性试点地区,以属地管理对文化市场实施统一综合执法,在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域内,对其现有的文化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实行合并,设立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同时履行原三个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又一项重大决策,将为文化产业的互融互通、加速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机遇。
  
  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战略性短缺”问题
  尽管我国1992年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但是统计数字显示,从1991—2002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徘徊在1/3左右,结构上仅仅上升了1个百分点。这一发展水平比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平均值低了14个百分点,就业水平则低了近20个百分点。这种发展状况难以用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的一般规律来解释,是一种在我国特殊的体制环境下产生的现象。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短缺是在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滞后这一背景下形成的。如何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参与国民经济战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均衡发展,仍是一个需要强调的重大主题。
  
  (二)文化产业关键性领域的关键性制度创新有待突破
  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通过事业和产业单位的区分,实施微观体制改革,打造市场主体,构建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文化产品流通领域已经开放,无论是图书音像分销,还是电影院,市场主体已经多元化;影视制作领域投资活跃,竞争态势已成。但是,在书报刊出版和广电播出机构等产业高端领域,距离实现这一改革目标,启动产业发展,还有较大距离。正是在这一关键环节上,改革的深入需要新的思路和推动力。
  在新闻出版业,无论是出版集团,还是报业集团,“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国有独资体制是否能够为市场所接受,还有待观察。在广电业中,不同产业环节的区别性准入政策,正在使产业发展受到阻碍。2004年被我国广电部门称为“动漫游戏产业年”,各种民间力量介入动漫游戏产业内容制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据报道,由于民营的内容制作机构和国营的播出机构在体制上地位不同,播出机构未真正实现“制播分离”,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定价机制尚未形成,致使70%的国产动画片在各省市县电视台无法播出,已播出的动画片往往也被不合理地压低价格,甚至被迫免费播出,导致制作机构的成本无法回收,其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
  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2004年以来受到高度重视,成为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如果仍然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将媒体经营性资产分离出来,以此为主体吸收社会资本,将面对大量关联交易、无形资产评估等问题,很难与目前证券市场的管理规范接轨,而且它也很难得到投资者的认同。如果这类企业大量上市融资,将可能给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
  改革的难度还来自于事业单位内部。由于在体制内占据优越地位,握有垄断权力,这些单位已在多年商业运作中形成了既得利益,因此缺乏改革的内在动力,造成了严重社会不公的不良后果。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机遇期,改革也有机遇期,如不抓紧推动就可能丧失最佳时机。据今年首次公布的文化产业统计数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其从业人员已超出以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以及演艺等构成的传统文化产业部门近1倍,创造的价值已接近传统行业。可以预见,如果文化体制改革在短时间内没有较大突破,增量资本将可能越来越向新兴文化产业领域集中,传统文化产业领域将被边缘化。
  
  (三)文化产业发展出现“泡沫化”现象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冲动很大,公共财政对文化设施的拨款规模几乎超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总和,大量业内和业外的、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资本正在涌进文化投资领域,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投资高潮正在兴起。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还在酝酿之中,文化产业领域资源配置机制和政府职能转变还未完成。出现了一个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领域多次出现过的,以行政性推动为特点的“投资饥渴”和“经济过热”景象。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将发展纳入改革的轨道,以资源配置机制的重大转换推动健康的增长或发展,而是任凭个别领域的“泡沫化”趋势蔓延,就可能为今后的发展制造新的障碍。
  
  三、2005年文化产业发展预测与建议
  
  2005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结束,将可能在全国铺开;二是加入WTO过渡期结束,文化分销领域承诺开始生效,外国文化资本将进行战略布局。在投资文化产业的意愿和动力方面,国际大于国内,民间大于国家,地方大于中央。在文化产品与服务存在战略性短缺的情况下,这将对文化体制改革形成高压态势。如何抓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通过开放文化市场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缓解文化产品供应上的战略性短缺,将成为新的一年文化体制改革的主题。我们应该积极利用改革示范效应和外资激发效应的双重作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节奏。
  
  (一)通过建立公平、统一的市场体制,扩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示范效应,推进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之间的联合、兼并、重组,大幅提高市场集中度
  2004年文化部发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表明,文化主管部门注意到了应该在文化体制改革迅猛推进的形势下,为不同所有制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意味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的进一步成熟,落实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重点正在从消费领域转向生产投资领域,而政府宏观调控正在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经济手段为主的方向转化。
  在新闻出版领域,类似政策的出台也极为必要。由于有关绝大多数出版机构整体转为企业的改革政策的实施,将会有一大批书报刊出版机构因失去行政性支持而迅速变为徒有虚名的“壳资源”。这些出版机构的出路,或者是被已经占据出版高端位置的国有大型出版集团兼并整合,或者是被控制全国性发行渠道的大型民营书业兼并和重组。如果政策环境适宜,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诞生真正超大型的发行—出版集团。
  为此,应当适时出台推动和主导这一发展趋势的政策。比如,将以“书号”、“刊号”为基础的传统行政性宏观调控手段,适时转化为真正基于市场的经济调控手段,推动一批长期以来以出卖书号、刊号为生的出版机构资源向有实力的出版或发行集团汇聚。随着WTO过渡期结束,国外大型传媒集团将在中国传媒市场展开战略性投资,鲸吞体制内优质和闲置文化资源的速度将大大加快。有关主管部门应该采取加快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和放开民营文化资本准入等多种手段,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兼并和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二)将投融资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和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杠杆,推动新一轮传媒资本投资浪潮的形成
  我国文化资本投资高潮正在兴起,而且将以文化市场为主战场。从外国文化资本进入中国的步骤来看,由于分销领域的逐步放开,他们在许多领域已经完成以文化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占领,转入以文化资本大规模整合我优质文化资源阶段。本土民营文化资本也已经在几年的力量积蓄之后,进入大规模伸展时期。2004年我国文化资本市场已经浮现出如“中信”和“星美传媒”等文化资本巨头的身影,中国的文化资本市场将进入风起云涌的年代。目前,国内已有多家试点单位在集团化改革取得进展,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的基础上,开始了新一轮股份化改革,并拟订上市方案。仅就目前业内进入试点的为数不多的国有文化传媒集团而言,其资产总量、收入水平以及现金流量,已经具有筹集数百亿资金,在新闻出版领域掀起兼并狂潮的能力。如果再加上已经占据流通领域大半河山,并做好了进军出版领域一切准备的民营书业集团,以及环伺于体制门外的传统产业资本巨头,未来文化市场的兼并战规模就更为可观。
  因此,尽管还有诸多体制和政策性障碍,但是2005年文化投融资体制将有重大突破。在这种形势下,最为合理的做法是,解放思想,大胆实验,主动拆除投融资政策壁垒,在关键性的领域实现关键性的制度创新,以体制性优势夺得经济发展的先机。
  
  (三)抓住“十一五”规划机遇,规范产业发展,推动区域文化产业格局成型
  可以预见,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增长正以向内地延伸和向海外扩展两种方式实现,区域经济合作之势正在迅速形成,文化产业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群为首的东部发达地区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区域,既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带动中西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各地方政府毫无疑问应该抓住制订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机会,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参与区域文化产业共同体,提升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
  
  (四)建立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战略联系,拓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商机
  我们应该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如何与传统产业的发展产生互动因而相得益彰的问题。目前国际上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战略性方案。
  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特征是,重视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高端,重视将现代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增加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抓住了现代文化产业的核心和实质,调整了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使其从单一的个人消费需求导向,转向既服务个人消费需求也服务生产领域的新思路。这一点无疑也符合我国经济现阶段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制订“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时候,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自觉地对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做更加整体性的考虑,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
其他文献
2005年电力供需趋势判断    2005年全国发电量预计超过243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不低于11%。总的来看,全国用电紧张形势比上年缓和,但仍较为紧张,缺电范围由全国性向区域性转变,用电紧张由全年性向季节性紧张转变,装机不足的影响将趋于缓解,而电煤供应紧张的影响将进一步凸显。  夏季高峰期,华东、华北、南方预计电力缺口分别达到1200、550、780万千瓦,西北略为紧张,东北、华中基本平衡。1
期刊
中国已进入“IT时代”,但到了瑞典,你才知道什么叫“信息社会”。看看这组数据:瑞典连续数年都是IT社会指数全球第一,因特网全民普及率达75%,电子商务成交额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每4名瑞典人中就有1人有过网络购物的经验。网络,不仅给这里的商业带来繁荣,而且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网上购物    在瑞典,吃穿住行,所有与消费有关的,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直接实现购买或者轻松找到相关信息。记者除了买
期刊
(1966—),男,河南淮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党组成员、副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国史。主要著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史论》《新中国史实考论与编纂学研究》等。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著作二等奖、论文三等奖,优秀对策信息特等奖等。  主持人语:  今年是中国共产
期刊
近几年来,餐饮、信息产品、文化教育、商品房、汽车等五大消费热点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新的一年,五大消费热点能否持续?    五大消费热点将会有所变化    1.餐饮消费——热点持续  一是社会经济交往活动的增加,直接刺激了餐饮业的发展。二是消费观念的更新,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外出就餐已成时尚。三是餐饮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质量提高将进一步活跃市场。
期刊
2004年,由于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以及企业高科技投资日益增长的带动,高科技产业领域新产品层出不穷,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恢复增长,重点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断扩大,企业总体业绩良好,创造了2000年以来的新高峰,发展特点主要如下:    一、新兴市场需求剧增,通信业复苏强劲    2004年以来,国际通信产品市场明显复苏,据IDC调查统计,全年手机销量将达到6.3亿部以上(2003年为5.3亿部)。  ——全
期刊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保持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总体分析,全年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四个有利条件和四个不利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条件有: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继续强调在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政策环境继续看好。二是中央及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支
期刊
本刊讯(记者范继荣)2004年,我国烟草行业紧紧围绕“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主要任务,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强专卖、优化结构、科技创新,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和共同努力,累计实现工商税利超过2100亿元,比上年增加450亿元;其中实现工商税金1414亿元,比上年增加225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全行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发
期刊
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自2000—2003年间,对亚洲20多个主要城市联合调查发现,至少有10个城市的空气含有的危险物质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安全水平。亚洲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一严峻问题,并行动起来积极治理空气污染。    印度:空气开始让人感到窒息    据统计,印度班加罗尔市仅注册的机动车数量就达到200万辆,远远超过城市应付30万辆机动车的设计能力。更严重的是,机动车仍以每天新增六七百辆的速度猛
期刊
城市公用事业一般是指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公共交通等行业。从广义的角度讲,还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等。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用事业与电力、电信、民航、铁路、邮政等行业一道,一直被列入垄断行业。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组团对德国、瑞典的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进行了考察。总的印象是:两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竞争、提高效率、增进福利,主要措施是理顺
期刊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废钢资源消耗量很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工艺流程的特点,决定了钢铁工业是一个最有条件、最具潜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之一。目前,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0%以上,用水量占全国工业用水量的9%左右,单位产品能耗、水耗指标大大高于国外先进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钢铁工业发展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