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餐饮、信息产品、文化教育、商品房、汽车等五大消费热点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新的一年,五大消费热点能否持续?
五大消费热点将会有所变化
1.餐饮消费——热点持续
一是社会经济交往活动的增加,直接刺激了餐饮业的发展。二是消费观念的更新,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外出就餐已成时尚。三是餐饮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质量提高将进一步活跃市场。四是服务消费的比重将大幅提升,预计2005年服务消费将进一步提高为35%左右。
2005年餐饮业将成为服务消费增长的重中之重,将极大地带动相关服务型消费的快速增长。
2.信息通讯消费——旺销依旧
根据多因素分析,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已经发挥而且必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柱作用。今后5年中国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翻两番,以信息产业翻两番来保证国民经济翻一番目标的实现。中国的电脑、手机数量及上网人数正在急剧增长,尽管发展速度相当可观,但由于人口多,普及率仍然很低等因素影响,发展潜力巨大。
3.文化教育消费——方兴未艾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1—3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增长11.6%,其中,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52%,教育支出增长9%。另据社科院《2005年社会蓝皮书》调查显示,根据连续数年多项关于我国城乡居民储蓄目的的调查,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影响了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倾向,子女教育费用均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与之相对应的是,世界多数国家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转型关键时期,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比重反而是有所下降的,特别是教育的费用有所下降。因此,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提高速度都大大高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相同发展阶段的水平,也大大高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占居民总消费的比重。
4.住房消费——热度不减
1998年以来,我国城市住宅投资每年以近30%的速度增长,住宅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预计2005年我国房地产业投资和销售快速增长的局面将不会改变,商品房仍将成为带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产品。综合判断,预计2005年房地产投资仍将保持25—28%的较快增长,在投资和消费双重买房需求的推动下,商品房销售仍将保持30%左右的增长。
5.汽车消费——低谷徘徊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汽车消费开始快速增长。当前我国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已经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预计2005年汽车销售不会明显回缓,家用轿车仍将处于低迷增长阶段,这一趋势将贯穿全年。
汽车消费热度减弱主要受到四大因素的制约:一是入世5年的保护期临近结束,2006年我国进口车关税将由70%降为25%,许多人的购车需求将被有意推迟。二是全球能源价格暴涨,2005年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三是连续两年汽车销售高速增长之后,受基数和新增需求影响,会有一个回落期。目前大城市轿车的购买力已经释放。四是频繁价格战打破了消费者对中国车市的价格信心,汽车价格一再下降,加剧了潜在购车者的观望心态。
支撑五大消费热点持续的有利因素
1.政策面的支持有利于市场持续活跃
近年来消费率持续偏低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农民增收使农村消费有望迈上新台阶
2005年,农村消费将继续快速增长,并有望在增速和总量上迈上新的台阶。农村消费快速增长基于以下原因:一是2004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增长11.4%,对2005年消费增长有较强的后续推动作用。二是国家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政策不会改变。三是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在农村已初显端倪,在收入水平持续增长的推动下,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将在农村逐步掀起,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核心内容。
影响消费热点持续强弱的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支撑,消费仍未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造成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扭曲,消费率偏低,消费热点不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消费重视不够的问题;第二,居民收入增长长时期低于经济增长以及收入差距扩大;第三,社会保障不到位,居民不敢放心大胆消费;第四,收入分配政策不完善,扩大消费的基础不够稳固;第五,缺少相应的消费信贷政策的配合与支持。
消费热点强度减弱将带来以下负效应,即第一,不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第二,影响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第三,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何驱动消费快速运转
1.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静态地看,投资与消费是此消彼涨的关系。事实上,就较长周期而言,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改善供给,不仅有利于投资效益的提高,也会促进消费。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无疑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教育的投资,将有效改善人们的消费预期,提高消费倾向;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增加中、低档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有助于扩大住房消费;发展服务业,会带来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增加消费等连锁反应。
2.提高居民收入是驱动消费的直接手段
首先就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其次,进一步扩大就业。只有实现就业,居民收入才有稳定来源,才能使消费主体增加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第三,鼓励消费增长,推动消费升级。
3.通过间接手段刺激消费
在人均GDP迈上1000美元的台阶后,对于政府如何提供更为完善的消费环境,减少阻碍消费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可以从税收体系、信用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间接刺激消费。
4.建议取消利息税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适时取消利息税是可行的,对整个经济的震动影响较小,有益于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有效促进和扩大消费。
5.发展信贷消费,将潜在需求变为现实消费
一是要破除陈旧的消费观念,促使人们树立信贷消费观,并逐渐完善消费信贷服务,培育信贷消费市场,推动商业银行改进消费信贷服务,规范房地产公司和汽车经销企业在代办消费信贷时向消费者的收费。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积极稳妥地扩大信贷消费。引导和推动居民消费观念从储蓄型消费向信贷型消费的转变,提倡适度负债和超前消费。三是政府、银行扩大消费信贷范围和资金,提供良好的信贷消费服务和环境。
6.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升级消费结构,扩大居民即期消费
一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私人住房消费。二是引导汽车消费。三是鼓励信息、文化、旅游等消费。
五大消费热点将会有所变化
1.餐饮消费——热点持续
一是社会经济交往活动的增加,直接刺激了餐饮业的发展。二是消费观念的更新,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外出就餐已成时尚。三是餐饮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质量提高将进一步活跃市场。四是服务消费的比重将大幅提升,预计2005年服务消费将进一步提高为35%左右。
2005年餐饮业将成为服务消费增长的重中之重,将极大地带动相关服务型消费的快速增长。
2.信息通讯消费——旺销依旧
根据多因素分析,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已经发挥而且必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柱作用。今后5年中国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翻两番,以信息产业翻两番来保证国民经济翻一番目标的实现。中国的电脑、手机数量及上网人数正在急剧增长,尽管发展速度相当可观,但由于人口多,普及率仍然很低等因素影响,发展潜力巨大。
3.文化教育消费——方兴未艾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1—3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增长11.6%,其中,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52%,教育支出增长9%。另据社科院《2005年社会蓝皮书》调查显示,根据连续数年多项关于我国城乡居民储蓄目的的调查,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影响了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倾向,子女教育费用均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与之相对应的是,世界多数国家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转型关键时期,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比重反而是有所下降的,特别是教育的费用有所下降。因此,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提高速度都大大高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相同发展阶段的水平,也大大高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占居民总消费的比重。
4.住房消费——热度不减
1998年以来,我国城市住宅投资每年以近30%的速度增长,住宅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预计2005年我国房地产业投资和销售快速增长的局面将不会改变,商品房仍将成为带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产品。综合判断,预计2005年房地产投资仍将保持25—28%的较快增长,在投资和消费双重买房需求的推动下,商品房销售仍将保持30%左右的增长。
5.汽车消费——低谷徘徊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汽车消费开始快速增长。当前我国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已经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预计2005年汽车销售不会明显回缓,家用轿车仍将处于低迷增长阶段,这一趋势将贯穿全年。
汽车消费热度减弱主要受到四大因素的制约:一是入世5年的保护期临近结束,2006年我国进口车关税将由70%降为25%,许多人的购车需求将被有意推迟。二是全球能源价格暴涨,2005年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三是连续两年汽车销售高速增长之后,受基数和新增需求影响,会有一个回落期。目前大城市轿车的购买力已经释放。四是频繁价格战打破了消费者对中国车市的价格信心,汽车价格一再下降,加剧了潜在购车者的观望心态。
支撑五大消费热点持续的有利因素
1.政策面的支持有利于市场持续活跃
近年来消费率持续偏低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农民增收使农村消费有望迈上新台阶
2005年,农村消费将继续快速增长,并有望在增速和总量上迈上新的台阶。农村消费快速增长基于以下原因:一是2004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增长11.4%,对2005年消费增长有较强的后续推动作用。二是国家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政策不会改变。三是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在农村已初显端倪,在收入水平持续增长的推动下,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将在农村逐步掀起,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核心内容。
影响消费热点持续强弱的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支撑,消费仍未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造成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扭曲,消费率偏低,消费热点不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消费重视不够的问题;第二,居民收入增长长时期低于经济增长以及收入差距扩大;第三,社会保障不到位,居民不敢放心大胆消费;第四,收入分配政策不完善,扩大消费的基础不够稳固;第五,缺少相应的消费信贷政策的配合与支持。
消费热点强度减弱将带来以下负效应,即第一,不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第二,影响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第三,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何驱动消费快速运转
1.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静态地看,投资与消费是此消彼涨的关系。事实上,就较长周期而言,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改善供给,不仅有利于投资效益的提高,也会促进消费。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无疑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教育的投资,将有效改善人们的消费预期,提高消费倾向;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增加中、低档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有助于扩大住房消费;发展服务业,会带来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增加消费等连锁反应。
2.提高居民收入是驱动消费的直接手段
首先就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其次,进一步扩大就业。只有实现就业,居民收入才有稳定来源,才能使消费主体增加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第三,鼓励消费增长,推动消费升级。
3.通过间接手段刺激消费
在人均GDP迈上1000美元的台阶后,对于政府如何提供更为完善的消费环境,减少阻碍消费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可以从税收体系、信用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间接刺激消费。
4.建议取消利息税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适时取消利息税是可行的,对整个经济的震动影响较小,有益于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有效促进和扩大消费。
5.发展信贷消费,将潜在需求变为现实消费
一是要破除陈旧的消费观念,促使人们树立信贷消费观,并逐渐完善消费信贷服务,培育信贷消费市场,推动商业银行改进消费信贷服务,规范房地产公司和汽车经销企业在代办消费信贷时向消费者的收费。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积极稳妥地扩大信贷消费。引导和推动居民消费观念从储蓄型消费向信贷型消费的转变,提倡适度负债和超前消费。三是政府、银行扩大消费信贷范围和资金,提供良好的信贷消费服务和环境。
6.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升级消费结构,扩大居民即期消费
一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私人住房消费。二是引导汽车消费。三是鼓励信息、文化、旅游等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