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多,且初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组织性、纪律性观念淡薄,教师的主要精力大都放在了教学的组织管理上,在组织教学和辅导时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保护手段及安全措施难以落实等现象。初一年级小组长负责制小课题的实验与研究通过实验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小组长负责制,让小组长协助教师在规定场地组织组员进行动作技术的学习和练习。让每名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能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课堂内容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使初一年级学生因人数多、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弱等因素导致的学生安全不能保证、活动量不够、教学实效不理想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一、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组织纪律性。杜绝了安全隐患
编队教学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体育课教学的第一个内容,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课的印象和教师今后教学工作的实效。我校每个班学生近60人,整队上课需要时间,而且从楼上走到操场上课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初一新生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为了让学生安全有序快速到操场集合,我根据初一新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的特点,课堂上采用了小组长负责制,巧妙编队,让学生很快进入教学角色,且效果良好。首先,我根据各班学生人数及座位,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全班分成8个组(男女各4组)。其中个别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小组,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容易发挥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小组长由同学推选或教师指定,副组长可以实行轮流制。小组长确定后,教师引导小组长与本组成员一起讨论,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如:红心小队、小星星组、巧克力组、红星组等。其次,教师协助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按由低到高的顺序站队(组长站在首位)并编号,如:按1、2、3、4……同时教会小组长整队的口令和方法,指导小组长在教室内或走道里轮流组织各组同学练习。最后由教师组织各组进行评比,奖励。在这种竞争条件下,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力争做到快、静、齐,为本组争得机会和荣誉。这种小组长负责制,每名同学都参与监督管理的方法,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整队速度快,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杜绝了安全隐患。长期实践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学生逐步会有组织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体育器材收发有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竞争意识
以往教学器材由教师和体育委员负责,当需要器材数量少时,难度不大。但是要求人手一个时,问题便出现了:发放器材费时较多,有时还会出现拥挤和哄抢等场面。在实施小组长负责制后,这些发放收回工作都由小组长完成,教师只需课前准备各组器材、课后检查归还情况即可。在小组长负责分发、收回器材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要管好他人,首先必须管好自己。在实践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器材分发速度快了,归还及时了,增加了教学时间。
三、培养了学生兴趣,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初一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大,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这种小组长负责制的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各小组的不同情况提出具体的小组目标和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带着目标去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各个小组依据本组目标练习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小组长也敢于利用这个机会去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学会口令、示范、组织教学和实施各种教法,培养了一批体育骨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如:在学习列队形、立定跳远、篮球、跳绳、前滚翻等内容时因为一些学生身体素质好或协调性好,所教动作一教就会,动作也很优美,这些同学自然而然地成为小组中的体育骨干,颇具影响力。让他们以项目小明星的身份辅导本组学生,为学困生做示范,很容易被其他同学羡慕并模仿,进而掀起了互帮互助、比学赶帮超的热潮,让较为枯燥的练习变得有吸引力。同时教师观察各组练习情况后,通过组织小明星在各小组间进行展示活动或在巩固提高原技术动作上提出更高要求。如:加大难度、强度或传授新的技术,这些小明星的目标会更高,竞争的意识会更强,让他们逐渐成为班级中的体育特长生。而另外一些学生不能掌握动作要领,这时由该组小组长负责辅导、帮助,教师引导小组长多给予这部分学生鼓励的语言、大胆的尝试、反复的体会动作要领,提醒小组长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评比。这种由学生指导学生的方法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又通过同学的帮助自己学习、思考、实践,改进了动作,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在’此同时教师有意识将身体素质差、需要特别指导的学生和调皮好动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身边,尽可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这样的小组。这样既能关心体育学困生又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轻松愉悦的氛围,小组间的竞争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合作。在完成主教材任务的基础上,还可以有组织地增加各小组自选活动或游戏的主动权,这样对培养小组长的组织能力,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质,掌握运动技能都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实践证明,实施小组长负责制后,分发与收集器材有秩序,运动技能掌握快了,同学间的合作意识明显了,竞争与创新意识更强了,场地器材的使用率更高了,难管理、难组织的现象消失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
一、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组织纪律性。杜绝了安全隐患
编队教学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体育课教学的第一个内容,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课的印象和教师今后教学工作的实效。我校每个班学生近60人,整队上课需要时间,而且从楼上走到操场上课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初一新生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为了让学生安全有序快速到操场集合,我根据初一新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的特点,课堂上采用了小组长负责制,巧妙编队,让学生很快进入教学角色,且效果良好。首先,我根据各班学生人数及座位,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全班分成8个组(男女各4组)。其中个别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小组,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容易发挥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小组长由同学推选或教师指定,副组长可以实行轮流制。小组长确定后,教师引导小组长与本组成员一起讨论,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如:红心小队、小星星组、巧克力组、红星组等。其次,教师协助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按由低到高的顺序站队(组长站在首位)并编号,如:按1、2、3、4……同时教会小组长整队的口令和方法,指导小组长在教室内或走道里轮流组织各组同学练习。最后由教师组织各组进行评比,奖励。在这种竞争条件下,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力争做到快、静、齐,为本组争得机会和荣誉。这种小组长负责制,每名同学都参与监督管理的方法,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整队速度快,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杜绝了安全隐患。长期实践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学生逐步会有组织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体育器材收发有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竞争意识
以往教学器材由教师和体育委员负责,当需要器材数量少时,难度不大。但是要求人手一个时,问题便出现了:发放器材费时较多,有时还会出现拥挤和哄抢等场面。在实施小组长负责制后,这些发放收回工作都由小组长完成,教师只需课前准备各组器材、课后检查归还情况即可。在小组长负责分发、收回器材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要管好他人,首先必须管好自己。在实践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器材分发速度快了,归还及时了,增加了教学时间。
三、培养了学生兴趣,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初一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大,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这种小组长负责制的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各小组的不同情况提出具体的小组目标和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带着目标去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各个小组依据本组目标练习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小组长也敢于利用这个机会去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学会口令、示范、组织教学和实施各种教法,培养了一批体育骨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如:在学习列队形、立定跳远、篮球、跳绳、前滚翻等内容时因为一些学生身体素质好或协调性好,所教动作一教就会,动作也很优美,这些同学自然而然地成为小组中的体育骨干,颇具影响力。让他们以项目小明星的身份辅导本组学生,为学困生做示范,很容易被其他同学羡慕并模仿,进而掀起了互帮互助、比学赶帮超的热潮,让较为枯燥的练习变得有吸引力。同时教师观察各组练习情况后,通过组织小明星在各小组间进行展示活动或在巩固提高原技术动作上提出更高要求。如:加大难度、强度或传授新的技术,这些小明星的目标会更高,竞争的意识会更强,让他们逐渐成为班级中的体育特长生。而另外一些学生不能掌握动作要领,这时由该组小组长负责辅导、帮助,教师引导小组长多给予这部分学生鼓励的语言、大胆的尝试、反复的体会动作要领,提醒小组长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评比。这种由学生指导学生的方法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又通过同学的帮助自己学习、思考、实践,改进了动作,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在’此同时教师有意识将身体素质差、需要特别指导的学生和调皮好动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身边,尽可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这样的小组。这样既能关心体育学困生又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轻松愉悦的氛围,小组间的竞争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合作。在完成主教材任务的基础上,还可以有组织地增加各小组自选活动或游戏的主动权,这样对培养小组长的组织能力,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质,掌握运动技能都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实践证明,实施小组长负责制后,分发与收集器材有秩序,运动技能掌握快了,同学间的合作意识明显了,竞争与创新意识更强了,场地器材的使用率更高了,难管理、难组织的现象消失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