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就是有效教学模式?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一直到写总结的时候,也没能总结出自己的所谓模式。好多东西一直在做,而且做的很辛苦,但就是没能形成自己的东西,想来也很是恼火。我想,不如这样,先从避免无效性教学尝试试吧。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作文,从小学三年级或者再小一点就开始了,一直到初中结束,大致的模式是:“设题→写作→批改→评讲”,占了半壁江山的作文,成为师生共同畏难的高地。
学生越写越怕,抄袭应付者有之,七拼八凑绞尽脑汁免强成文者有之,言之无物感情空洞者有之;教师有劲使不上,作文教学又没有教材,只能各自为阵,再者作文指导效果不明显。所以作文越来越成了老大难,这个难点该如何突破呢?我一直没敢涉足,却一直没有甘心过。
我的感觉是,学生作文指导与不指导绝对不一样,指导得法与不得效果绝对不一样。作文指导是不太好短期见效的,但长期坚持,并形成一个序列,有目的的,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指导是有效的。没有教材,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依,我只能揣摩,从克服平时教学的无效性做起。比如,只布置作文题目,而不进行指导就让学生来写是无效的或是低效的。学生写完之后只是念一下写的好的与差就算完事的作文评讲是低效的。一节作文没有明确目标,只是从写好一篇作文的方方面面去强调也是效果不明显的。隔周作文,写好的作文到下次作文时已隔好久的评讲是没有效果的等。有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强调过多少次的东西,为什么总是这样?审题,好好审题,不知强调多少回了,还是扣不紧题。写的这是什么,无病呻吟,无数遍告诉要说真话抒真情,总当耳旁风……
有一天,我问自己:是呀,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全是学生的错吗?难道不正是说明我们平时做的一些东西是无效的吗?为什么一直无效我们还一直在坚持呢?终于,我想到真的要在作文教学上作一些改变与尝试了。
我认为,初一到初三应该是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要各有一个侧重点。初一侧重于兴趣培养,提倡“自由式作文”,即自由选材、自由立意、自由拟题、自由布局、自由表达、自由修改,它强调各种形式的自由写作。如:周记、随笔、编手抄报等。自由作文模式教学遵循大量读写原则,自主作文原则,开放感受原则,张扬个性原则,思维训练原则。它可发挥出四大优越性:一是减轻学生的紧张心理。自由作文没有时间长短的限制,学生心理压力减轻,能在良好的心态下作文。二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自由作文几乎没有什么限制,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大量出现。四是表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自由作文给他们表露的机会,充满个性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一张真实而又独特的面孔。通过这一阶段,看似无形,只放不收的训练,让学生爱上写作,这其实是走好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初二侧重于导写,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与养。这一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对学生的阅读→积累→写作→修改进行有效的指导。具体说来就是“六导”:导源→使习作言之有物;导路,使习作言之有序;导悟,使学生开卷有益;导改,使习作心中有数;导评,使习作言之有理;导练,使习作借鉴有法。结合所学的课文进行阅读指导,积累指导,写作指导,评改指导。例如,阅读指导:一是从读学解题,结合作文练审题和拟题;二是从读学归纳中心,结合作文练怎样表现中心;三是从读学怎样分段和概括段意,结合作文拟写作提纲;四是从读学区别文章主次,结合作文练怎样安排详略;五是从读学捕捉文章重点段,结合作文练怎样突出中心;六是从读学品评课文,结合作文练自改作文;七是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结合作文练观察方法,就这样通过形式多样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从读到仿到写到评,作文从自发走向自觉。
初三侧重于专题式的,努力完成从技术到艺术的过度。从审题到到扣题,从拟题到开头结尾,从立意到谋篇布局,从真实具体感人到提升语言。通过几个小专题的讲座、训练、写作、评改全方位立体式提高,达到选材真、感悟深、表达式美丽,学生用心作文,从容应付考试。做到写前五想:想一想文章的中心;想一想文章的题目;想一想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想一想文章的布局谋篇,想一想文章的开头结尾。下笔做到四拟:拟好题目;拟好提纲;拟材料详略;拟好首尾。成文做到二好:誊写卷面好,成文语言好。完成做到一多——多修改。
當堂显效果,就是时效性。就是要当堂指导,当堂训练,当堂提升,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在老师的指点下进行提升,当堂看到进步,尝到写作中进步带来的喜悦与甜头。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唤醒。用范例,最好是学生的问题作文或者是比较典范的名篇,让学生感觉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第二步,试写。学生当堂写,长的就写思路,片段就写文字。第三步,学生评,看学生能发现多少问题。第四步,在教师的指点下提升。第五步,给方法。或是同生共同总结方法。第六步,修改或再训练来进行提升。大体的思路就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把指导落到实处。最后一点就是坚持了。尽管说想当堂见效,但通过一两节作文课就把写作水平提起来,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师生都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只有长期的,一点一点的,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去,才会慢慢地提升起来。作文写与教都不能功利心太强,视线要盯着考试,但不能只盯着考试,当写作素养真正提起来的时候,应付考试也是得心应手了。
到底什么是好课,我也常常在问自己,也常常在琢磨。但有一点我深信不疑,学生买账的就是好课,不买账的就不能算好课;有效果的就是好课,没有效果的就算不上好课。目标明确,落实到位,学生乐意接受,突显效果。我觉得这应该就算是好课吧?当然这也是我理想中的课,我一直在努力,一点一点向这个目标靠近,为了它我愿意孜孜不倦地奋斗下去。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作文,从小学三年级或者再小一点就开始了,一直到初中结束,大致的模式是:“设题→写作→批改→评讲”,占了半壁江山的作文,成为师生共同畏难的高地。
学生越写越怕,抄袭应付者有之,七拼八凑绞尽脑汁免强成文者有之,言之无物感情空洞者有之;教师有劲使不上,作文教学又没有教材,只能各自为阵,再者作文指导效果不明显。所以作文越来越成了老大难,这个难点该如何突破呢?我一直没敢涉足,却一直没有甘心过。
我的感觉是,学生作文指导与不指导绝对不一样,指导得法与不得效果绝对不一样。作文指导是不太好短期见效的,但长期坚持,并形成一个序列,有目的的,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指导是有效的。没有教材,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依,我只能揣摩,从克服平时教学的无效性做起。比如,只布置作文题目,而不进行指导就让学生来写是无效的或是低效的。学生写完之后只是念一下写的好的与差就算完事的作文评讲是低效的。一节作文没有明确目标,只是从写好一篇作文的方方面面去强调也是效果不明显的。隔周作文,写好的作文到下次作文时已隔好久的评讲是没有效果的等。有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强调过多少次的东西,为什么总是这样?审题,好好审题,不知强调多少回了,还是扣不紧题。写的这是什么,无病呻吟,无数遍告诉要说真话抒真情,总当耳旁风……
有一天,我问自己:是呀,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全是学生的错吗?难道不正是说明我们平时做的一些东西是无效的吗?为什么一直无效我们还一直在坚持呢?终于,我想到真的要在作文教学上作一些改变与尝试了。
我认为,初一到初三应该是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要各有一个侧重点。初一侧重于兴趣培养,提倡“自由式作文”,即自由选材、自由立意、自由拟题、自由布局、自由表达、自由修改,它强调各种形式的自由写作。如:周记、随笔、编手抄报等。自由作文模式教学遵循大量读写原则,自主作文原则,开放感受原则,张扬个性原则,思维训练原则。它可发挥出四大优越性:一是减轻学生的紧张心理。自由作文没有时间长短的限制,学生心理压力减轻,能在良好的心态下作文。二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自由作文几乎没有什么限制,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大量出现。四是表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自由作文给他们表露的机会,充满个性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一张真实而又独特的面孔。通过这一阶段,看似无形,只放不收的训练,让学生爱上写作,这其实是走好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初二侧重于导写,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与养。这一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对学生的阅读→积累→写作→修改进行有效的指导。具体说来就是“六导”:导源→使习作言之有物;导路,使习作言之有序;导悟,使学生开卷有益;导改,使习作心中有数;导评,使习作言之有理;导练,使习作借鉴有法。结合所学的课文进行阅读指导,积累指导,写作指导,评改指导。例如,阅读指导:一是从读学解题,结合作文练审题和拟题;二是从读学归纳中心,结合作文练怎样表现中心;三是从读学怎样分段和概括段意,结合作文拟写作提纲;四是从读学区别文章主次,结合作文练怎样安排详略;五是从读学捕捉文章重点段,结合作文练怎样突出中心;六是从读学品评课文,结合作文练自改作文;七是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结合作文练观察方法,就这样通过形式多样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从读到仿到写到评,作文从自发走向自觉。
初三侧重于专题式的,努力完成从技术到艺术的过度。从审题到到扣题,从拟题到开头结尾,从立意到谋篇布局,从真实具体感人到提升语言。通过几个小专题的讲座、训练、写作、评改全方位立体式提高,达到选材真、感悟深、表达式美丽,学生用心作文,从容应付考试。做到写前五想:想一想文章的中心;想一想文章的题目;想一想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想一想文章的布局谋篇,想一想文章的开头结尾。下笔做到四拟:拟好题目;拟好提纲;拟材料详略;拟好首尾。成文做到二好:誊写卷面好,成文语言好。完成做到一多——多修改。
當堂显效果,就是时效性。就是要当堂指导,当堂训练,当堂提升,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在老师的指点下进行提升,当堂看到进步,尝到写作中进步带来的喜悦与甜头。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唤醒。用范例,最好是学生的问题作文或者是比较典范的名篇,让学生感觉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第二步,试写。学生当堂写,长的就写思路,片段就写文字。第三步,学生评,看学生能发现多少问题。第四步,在教师的指点下提升。第五步,给方法。或是同生共同总结方法。第六步,修改或再训练来进行提升。大体的思路就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把指导落到实处。最后一点就是坚持了。尽管说想当堂见效,但通过一两节作文课就把写作水平提起来,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师生都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只有长期的,一点一点的,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去,才会慢慢地提升起来。作文写与教都不能功利心太强,视线要盯着考试,但不能只盯着考试,当写作素养真正提起来的时候,应付考试也是得心应手了。
到底什么是好课,我也常常在问自己,也常常在琢磨。但有一点我深信不疑,学生买账的就是好课,不买账的就不能算好课;有效果的就是好课,没有效果的就算不上好课。目标明确,落实到位,学生乐意接受,突显效果。我觉得这应该就算是好课吧?当然这也是我理想中的课,我一直在努力,一点一点向这个目标靠近,为了它我愿意孜孜不倦地奋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