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烟识男人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w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男人像猎人一样机智警觉,可从吸烟开始,他们渐渐把对方确认为同类……
  男人大多喜欢抽烟。烟对于男人,似乎是介于零食与主食之间的物质。对于有烟瘾的人来说,一会儿不抽,嘴里就会淡出鸟来,心里也没有着落的样子。
  
  烟对于男人也是最简便、直接、重要的社交手段。在上海某五星级酒店大堂咖啡厅,彼此不太熟的两个上海男人,商人甲问:“香烟吃伐?”商人乙说:“不会。”商人甲再建议:“等歇喝酒去?”商人乙说:“我不喝酒。”商人甲的眼珠开始转,沉吟片刻,继续建议:“那去唱歌,泡脚,或者盲人按摩?”“不喝。不泡。不按摩。”看来商人乙是铁了心不给对方面子。商人甲脸色变得灰青。可以预见的是,他们之间将很难达成协议。男人们像猎人一样机智警觉,可从吸烟开始,他们渐渐把对方确认为同类,进而可以一起密谋瓜分猎物。
  中国人是天生的享乐主义者,有句老话:人之无癖,不可交也。意思是说,连缺点都没有的人,是不可信任的。在酒桌上,男人常常这样嘲讽那些戒烟男士,“你连烟都能戒掉,那还有什么坏事你做不出来?”有人甚至建议雇主设置一项新规定:那些凡是能戒掉烟瘾的人,一律不得升职。虽都是玩笑话,但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实在不容小觑。
  
  上海男人的香烟经,
  里面细微的名堂是很多的
  
  上海男人的香烟经,里面细微的名堂是很多的。烟到了上海男人纤长的指上,那就完全烟雾缭绕成一个别样的世界了。
  工作应酬、好友聚会,上海男人在酒桌边一坐下来,遂一包烟一只打火机往桌上一放。烟在这个时候,往往不只是一包烟,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男人想要表达的东西:财富,品味,信息量的多少。
  “熊猫”太神秘了,是邓小平抽的,曾炒至2000元每包,长阳路的上海卷烟厂每年在军警的监控下按上级指标全手工制作,每支都要评级,边角料、水松纸等全要盖章上交,所以不会有剩余,属国家机密。不过现在好像有消息说开放了,会有礼品熊猫上市,但还是因为昂贵稀缺,不在上海男人的日常抽烟活动的范畴。
  于是从“中华”说起。曾经,抽“中华”被看作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如今,抽“中华”的男人还是会让人多看几眼,心生敬意。
  “软中华”是上海卷烟厂的骄傲,其烟灰颜色及聚结性好,选用二金烟丝,据说一金是烟草特供组给中央首长特供的,一般人有钱也抽不到。上海男人中,有一批“软中华”的固定消费群,他们是“软中华”的坚实FANS,虽然六十元左右一包的身价不菲,不过一旦抽上,如非经济上出了大意外,几乎一生不变。这种男人通常有着高贵的气质和低调的作风,经济殷实,平时不爱发表意见,一旦说话,其分量必然引起撼动。这种男人为人处世就像“软中华”的口感一样舒服,醇香,温和厚实,余味非常干净。他们对待感情也像他们对待香烟的品牌一样,一旦爱上,则非常执著,当然他们也是非常挑剔的,入眼的很少。
  抽惯“软中华”的上海男人本能地排斥其他烟,都觉得口味不正,即使偶尔抽到比“软中华”价高的“熊猫”或特制“芙蓉王”,也不会感觉太过惊喜,盖因有“软中华”的主流生活垫底。有些刚抽上“软中华”的上海男人,抽的时候,还有意无意地看着每支烟上印着的那个数字,提醒你注意,这是一支3字头的香烟。这与外地男人不同,外地男人要么不做秀,要么就把那个数字“直别别”地说出来。
  抽“硬中华”的上海男人,多是一些机关或公司中层人士,日子还是活络而滋润的。这种男人比较现实,通常经过几年的打拼,事业略显成功,因为由苦到甜的生活经历,养成这种男人独立的生活和相对狂妄的本性。另外,这种男人的内心会有些不稳定,因为他们很可能是刚刚从“金上海”中跳脱出来的族群,向往“软中华”,于是雄心、野心、花心混杂,生活呈现多种可能,就像作家卡尔维诺说的:如果你走进一个花园,面前立刻摆着无数条通向不同去处的小径。
  抽“软中华”的上海男人,经常是在传统的“长春食品店”买整条烟,那里不会有假货,不过经常供不应求,会断货,于是就到“捷强”去买。再买不到,便只好到“罗森”便利店去买,那里假货少,但通常量也少,只能以包为单位购买。
  国外机场免税店也有卖中华烟,价格比国内便宜,但以“硬中华”居多。你很难拿起一条烟向品种相对简单的外国人询问此中华烟是“软”还是“硬”,他们搞不清中华烟的复杂状况,好比鸡同鸭讲。“软中华”的表达也不是SOFTZHONGHUA这样的直译,而只能凭价格来判定是“硬”还是“软”。奇怪的是,机场免税店的“硬中华”口感似乎比国内卖的要好许多。
  “软硬中华族”之间的PK有点意思。有一次在真锅咖啡馆,上海熟女和她的“软中华”蓝颜以及一个身家十几亿的大老板聊天,那老板那天可能是没烟了,摆在桌上的烟盒是“硬中华”。蓝颜递给他一支烟,他一瞄,手就接了过去。那天晚上似乎都是抽蓝颜的烟,老板的烟盒被他神不知鬼不觉地藏好。两天后还是原班人马在老地方喝咖啡,上海熟女注意到那老板的烟盒,变成了“软中华”,勤于递烟,谈笑风生,蓝颜抽得心安理得。两男人对抽,都抽得优哉悠哉,这大约是上海男人之间的默契与平衡。在烟的问题上,对于两个彼此看重的上海男人来说,是谁也不愿失分的,这似乎比吃喝衣着更为重要。
  也有上海男人拒绝中华烟,那人拿出来的,往往就是外烟了,大多是“三五”,有时会是“七星”。他们多数是外型比较时髦,但生活还是比较讲实惠的上海男人。上海月薪一万元有家有口的外企白领通常的生活是:烟,一天一包“三五”,啤酒,一天两瓶“三得利”,此种生活模式算是小康但还不算太舒坦的上海生活。
  “外烟族”拒绝中华烟的时候嘴里肯定同时说明一句:“不抽国烟,只抽外烟。”递烟的笑笑,你不就是没有钱么,外烟便宜。拒烟的也笑笑,你不就是有钱或者有地位的老土么。一桌上,立即就被“中华”烟分出了两类人。还有第三类的人,什么烟也不抽,说:“戒了,戒了。”这个人往往是经济上刚挤进“中华”圈子的,买“中华”烟有点手抖,却又不愿意掉价抽其他烟,定位尴尬,只好短暂戒烟,暗自使劲。
  
  
  工薪阶层的共识
  
  烟的品牌,是上海男人日常苦恼的一件重要事情。上海男人聪明,渐渐达成了一种工薪阶层抽“红双喜”的共识。
  几乎所有的上海工薪男人都认为只有红双喜的口味最纯正,最实惠。抽这种八元钱左右一包的香烟就一点不会失面子。“罗森”便利店一个阿姨说,上海男人嘛,买红双喜的最多了。所以店里的备货总是最多。这种齐心合力的精明,在北方城市难以想象,江南的其他城市还在不断历练中,比如南京人抽“南京”,张家港人抽“东渡”等,但他们还没修炼到家,因为“南京”和“东渡”虽口味地道,可价格却都不及上海的“红双喜”实惠。
  抽“红双喜”的男人比较老实,却也不乏算计,一般除了在外做事,家务都全包,能在大年夜烧出两大桌菜不重复的年夜饭,属于上海男人在全国女人心目中的知名度最高的类型。这种男人在上海相当普遍,平时没什么火气,脚踏实地。这种男人买“红双喜”时总习惯于省略掉“红”字,直接称“双喜”,“红双喜”还分翻盖和不翻盖两种,他们在购买时总是用沪语温和地说,一包翻盖双喜,超市里的中年妇女娴熟地拿货、收银,态度轻松得像对待自家老公或弟兄。
  前面说到“金上海”。抽“金上海”的上海男人也不在少数。与“红双喜”族相同的是,“金上海”族通常比较实在,属于老实上班一族,非常的本土。不同的是,“金上海”感情上并不像“红双喜”那么循规蹈矩,他们相对活泛些,容易出轨,虽然每月工资上交老婆,可是自己的私房钱肯定也不少,以便于在外沾花惹草,偶尔堕落。所以“金上海”背后的女人一定最好是河东狮吼型的,“金上海”族比较需要硬性管束。
  传说上海的大学生和文学青年们都爱抽“中南海”。白色外壳,白色的过滤嘴,盒子很清爽相。10毫克的,4块钱,非常便宜。每当他们中间谁有钱了,就嚷嚷着要请客另一种型号的“中南海”:6毫克,10块钱。几次吃饭,上海熟女注意到她的一个从前叱咤上海的朋友复出后抽的是“中南海”,虽然他外表依旧精致,看不出颓唐,但她心知肚明他目前的状况:经济不甚乐观,品位却还在,因为尽管便宜,但“中南海”毕竟是毛主席原创的香烟!
  
  香烟江湖
  
  酒席上的烟,肯定是递来递去的。但谁递多递少,上海男人心里,是暗自计算着的。你一圈我一轮,谁要是总受别人而不递出去,这个人必被同伴列进小气里去,就像朋友间的聚会,也有着轮流作东的习惯,那总是不请客的一个,渐渐就被淡出了。上海人又要人情又不愿欠人情。酒席上的热闹开朗背后,其实有许多细微的名堂在里面。
  酒席以外,抽烟的上海男人见面,也总要递根烟。这个时候,递什么牌子的烟,能见出两人的情谊。因为,许多时候,这个抽烟的男人,口袋里放着两包不同的香烟,一包是价高的,撑门面的,一包是自己抽的,价廉不见人的。
  两个上海男人在街头偶遇,如果一人递上一支价高香烟,对方往往特别感动。当年,一个上海男人在街头递一支“红塔山”给朋友,朋友一脸开心,后来两人多年未见,重遇时,那个当年受烟的上海男人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支烟,他深情地说:“到你家玩如果你给我这样一支烟我不稀奇,但在街上你会给我这样一支烟抽,你对我真不错。”上海男人对于一支香烟及个中包含的某些信息、情感的细腻感受,真是让人惊叹。
  朋友间,烟还只是个热闹。但应酬时,烟是必不可少的。在经济拮据的年代,关于烟,也有许多无奈在里面。上海男人,往往有一些隐秘的招数。如多年以前的散装香烟,可以按支数买的。上海男人将要去应酬的场合人数大概估摸好了,算好分发二圈的数量,顶多再多买一两支作为预备。
  这类散装烟的买卖,虽在八十年代结束后消失了,但却非常能看出上海男人要面子又精打细算的个性。一包烟应酬用不完,剩下的自己抽又舍不得,按支数买最经济。这个过程中,对应酬场合人数的估计与分发香烟的次数计划,都不是简单的,细细玩味,无不看出上海男人的细致。
  
  如今,散装烟早已经不见了,有些上海男人,便专门买了假烟,性质其实与散装烟差不多。到了某种人多的场合,只见他们将“中华”香烟到处分发,挥洒至极的样子有几分疑似潇洒。精细的他们算准了,反正扔在办公桌上的烟乱乱的,很多人是不抽的,抽的人,也未必能从这一支烟里分出真假,即使分出,也说不定反而同情他被卖烟人骗了。假烟是绝对不能整包派送的,这是上海男人无伤大雅的狡猾。
  那些办公桌上不抽的烟,上海男人也不会扔掉,因为家中的老父、娘舅、祖母,总有一个人是抽烟的,杂七杂八的香烟,装在一个盒子里,回家的时候,拿去孝敬老人,老人往往特别开心,很荣耀地分给其他的老人抽。倒不在于烟的品质是否比他们平常的好,也不在于烟是正正气气还是五花八门,而在于他们的孩子有那么多人递上的免费的烟,那代表他们孩子在外的出息。
  如今,到外地出差、旅游,上海男人也喜欢带些当地的香烟回来,去湖南带“白沙”,去成都带“娇子”,去内蒙古带“大青山”,去丽江带“春城”,然后一包包送给朋友,很小的礼物,却带有浓浓的男人间的人情味。正合乎上海人花小钱,达到煽情最大化的原则。烟的确是让男人变精细的一样东西。
  男人抽烟可以体谅,女人抽烟好像没有什么借口。上海男人通常都不赞成女人抽烟,他们希望女人就像林忆莲唱的那样保持女人“独有的天真”。但也宽容了抽烟的她们。因为细腻的上海男人知道,烟,也许是她撒娇的另一种更加精致的形式,抽烟是女人对付男人的姿态,爱上香烟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忘不了的男人。
其他文献
当股民们,基民们的心随着像过山车一样的上证指数,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忧心忡忡时,另一群彩民们则抱着各自不同的心态,做着迷茫但甜蜜的美梦,同时也有意或无意地释放着爱心。    上海福彩,二十年发展前进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就开始尝试发行彩票和奖券。在早期,对彩票开不开放,开不开禁这个问题是颇有争议的。福利彩票,由于它带有赌性的“缺陷”,还在“胎盘”中时,就备受人们质疑,1987年,它诞生了,一
期刊
有人说,今天的时代,就是一个忽悠时代,今天的文化,就是忽悠文化。  这话虽偏激,但细想也不无道理。我们的生活周围充满了忽悠。忽悠已经成为了某些人的生活方式。  有内涵的忽悠是真本事,你说你的东西有道理,他相信了,你就把他忽悠了。忽悠是让人心甘情愿的相信,是娱乐,是某种手段或策略,达到某种商机和目的。  “忽悠”的是与非暂不下结论,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别在忽悠热潮中迷失,别被忽悠手段所利用。对于忽悠
期刊
一个私性体验的女性主义异域读本    翻开《一个上海女人的温哥华》,一个移居温哥华的上海女人在坦诚剖析移民心路,那细致入微的情感体味,真实坦白的生活经验,那幽默诙谐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比较……酸甜苦辣尽在字里行间。《一个上海女人的温哥华》是宇秀继《一个上海女人的下午茶》之后的以北美生活为背景的非常私性体验的女性主义的异域读本,呈现出当代中国都市时尚的知识女性移居他国的另一种心态与生态。  该书从一个女
期刊
在母亲一辈人的嘴里,在老上海的历史中,李香兰一向是一个传说。美女、歌手、电影明星、间谍,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她的经历注定了她一生的跌宕,如果她不是生得那样的美丽。  读张爱玲的最后一本书《对照记》,不期然间,读到李香兰。张爱玲参加1943年的游园会,她用祖母留下的一床被面,按照炎樱的设计,做了一件连衣裙,米色薄绸上洒淡墨点,隐着暗紫凤凰,比如穿了故宫的一幅古画在身上。遇见影星李香兰(日本人
期刊
台风在很多年前登陆这座城市的时候,似乎是比较温和的,不那么气势汹汹长驱直入,而常常是在海上拐了个弯以后在黄浦江边徜徉,于是,倒成为夏日里的一种盼望,换换凉爽的口味,仿佛炎热无可奈何地停顿下来,让位于台风刹那间的风光。  台风总是让你有所准备的,它还在洋面上兴风作浪时,城里的气象预报就呼啦啦报告了,云气渐渐聚集成老气横秋的颜色,好像满腹心事无处诉说的样子,一不小心就会涟涟涕下的意思,弄得我们小老百姓
期刊
读初中时,我的中学就在四川北路上。午休时,同学们常常三五成群相约外出散步。由于我的很多同学是毕业于虹口区三中心小学的,而那所学校正在山阴路上。于是,大家走着走着,就会不由自主来到山阴路。同学们看看自己当年埋头苦读的地方,而我,也就随之闲散地漫步在山阴路上。  听年长的大人讲,山阴路的前身在当年的租界里被称作施高塔路。怎么形容它呢?静谧!这也许是我们这样的孩子心里唯一能找到的上点档次的形容词了。虽然
期刊
看过《花样年华》的人大多有过错觉,电影拍的是1960年代香港的故事,但是感觉上是1940年代上海的故事,不仅房东沈太太的上海话,是浓郁的上海味道,而且还有电影里的一个重要场景,老式电梯和逼仄的楼道,曾经就是上海老公寓房子的标志。淮海路的妇女用品商店,曾经是这一段淮海路的最高建筑,也是这一段唯一有电梯的,那老式电梯和楼道,与《花样年华》中一模一样,依然还是老式的铁铰链门拉拢拉开;和平饭店保留了一个小
期刊
这世界,只要还存在财富、职业、职位、学位、门第、容貌等等的差别,灰姑娘的故事就无时无刻不在演绎。尽管会有各种版本,但核心就一个:找个称心好男人。何为灰姑娘?其实是相对的。各人价值取向不同,标准也大相径庭,有人看重金钱,有人看重地位,还有的人只看相貌。就好像在我看来当年的黛安娜是高贵的公主,但在查尔斯看来,黛安娜只是个很灰的灰姑娘。也许在乞丐眼里,屠夫的女儿是贵族公主,但在局长儿子的眼里,屠夫的女儿
期刊
傻得可爱的王达三博士说得更直白,这场架吵的是“价值和信仰的问题”,“表明态度就可以了”。换句话说,学术上的是非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意义。只要拥有对孔子学说的绝对信仰与服从,自己就获得了“儒教门生”的地位,同时也自动获得了解释孔子的权力。以上技术动作,用一个球类术语来说,曰“卡位”。      李零的《丧家狗》一书,近日受到所谓“大陆新儒家”诸公的猛烈攻击。“当代大儒”蒋庆则称该书“轻侮圣贤”,“儒家
期刊
而小资就是小资,本色的、纯真的就像愤青就是愤青。穷得只剩下玩儿酷的份了。愤青在北京叫“粪青”,在上海不就是痴头怪脑的“文艺小青年”?尽管跟愤青比,小资们表面光鲜些,活法矫情些,其实根本就是一种人,有梦有趣无钱无用。      在哪儿都有只喝咖啡不喝水或者只喝茶不喝饮料或者只喝水不喝啤酒的,这样的鸟人,在上海会被当作是“小资”,到了北京就有望进入“小众”的阵营。小众就是小众,就不是小资,小资是时髦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