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如何防止运动损伤,一直是所有体育人所关心的问题。一旦发生运动损伤,将会破坏教学训练的系统性,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也给学生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因此对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运动损伤进行归类和分析,是非常值得重视与探讨的。
关键词 体育专业 田径 运动损伤
一、受伤项目分析
在田径教学和训练中主要受伤的是短跑、跨栏、三级跳远、跳高、标枪和铅球。究其原因,短跑对全身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有绝对力量,更要有爆发力和良好的技术为基础才能展现出速度的魅力,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只有高强度的练习才能领会和掌握短跑技术,由于在上课过程中主要以技术传授为主,身体素质训练相对较少,于是学生身体素质不均衡现象比较明显,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在练习中受伤的几率大大增加。跨栏项目是在短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倘若短跑技术不扎实,在跨栏时身体素质必然成为进一步学习跨栏技术的障碍,自然受伤几率增大。跳跃类项目中的最后起跳环节起跳腿承受巨大的压力,其强度大大超过人体自身体重的数倍,而跑速越快,起跳的技术难度越大,毫无疑问受伤的风险也大大增加。投掷类项目同样要求快速力量,尤其在最后出手时要求快速的鞭打和发力,对腰髋及上肢造成巨大刺激,因此同样受伤几率较高。
总之,对于田径教学中这些项目而言,大多以下肢为主,由于技术的特点,要求积极的送髋和大幅度的蹬伸动作以及蹬送结合都要求在大关节主动运动的基础上向小关节快速传递,从而在终末关节形成最高速度或者快速作用到器械上,其主要动力来源为主动肌,他们主要分布在膝踝、大小腿后群等部位,因此这些部位的受伤几率自然较高。
二、受伤部位的调查统计
受伤部位前五位分别是踝部、膝部、腰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后部肌肉群,这些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踝部、膝部、腰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后部肌肉群造成的运动负荷比较大,踝部是受伤最多的部位。因为踝关节及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承受压迫力较大(短跑、三级跳远、跨栏);着地时受到的冲击力较大,各部位冲击力的传导和吸收负荷较大(跳高、三级跳远)。
三、受伤类型
按受伤比例由多到少的排列分别是肌肉韧带拉伤、擦伤、关节损伤、疲劳性损伤、骨折、脱臼。一些学生课前没有充分的做好准备活动,学生各部分器官、关节机能还未进入工作状态,就投入到大强度的运动训练中;因此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者消极的准备活动是造成身体韧带、关节、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皮肤是暴露在人体最外部,具有保护功能,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失去重心的情况时产生擦伤的可能性较大。
四、运动损伤性质
一般来说,如果处理恰当,急性损伤恢复较快,且较彻底,而慢性损伤恢复相对较慢,而无论何种类型,倘若不积极进行治疗,都会易导致损伤加重,不利于功能恢复,同时也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调查还发现,部分学生由于急性损伤未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而逐步转成慢性损伤,从而增加了最终治愈的困难。因此,必须采用正确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并增加功能恢复训练,以降低运动损伤带来的不利。
五、田径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通过对田径运动各技术造成受伤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其主要的受伤原因有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规范、思想麻痹大意、场地器材不合要求、运动量过大、过度疲劳等。对于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准备活动是学习技能的前提,只有恰当地调动身体各个系统的兴奋才能使学习的效率达到最佳,然而恰恰是学生准备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不足导致学生受伤,这说明在田径教学中应更多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不是简单的技术传授;其中技术动作不规范和思想麻痹大意说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动作处于泛化阶段而未能很好地掌握造成;场地器材不合要求、运动量过大以及过度疲劳等都说明外在的原因并不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而只有学生内在的主动性不足才是真正问题的所在。
六、结论与建议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短跑、跨栏、三级跳远、跳高、标枪和铅球项目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较大,其中容易受伤的部位分别为踝部、膝部、腰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后部肌肉群。建议: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体能和技术训练,要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每次训练后安排适量的整理活动,按摩等,采用积极方法以促进疲劳的消除。
参考文献:
[1] 何卫东.对体育院系学生在田径课中运动损伤的调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874-875.
[2] 郭兴常,李东鹏.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运动损伤的调查与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73-74.
[3] 梁飞.111名高校田径运动员两年来的运动损伤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7.28(6):105-107.
[4] 孙剑.新疆大学生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27(2):142-144.
[5] 董玉福.云南大理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追踪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9(4):141-142.
[6] 魏晓光.对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情况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6):54-56.
摘 要 如何防止运动损伤,一直是所有体育人所关心的问题。一旦发生运动损伤,将会破坏教学训练的系统性,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也给学生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因此对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运动损伤进行归类和分析,是非常值得重视与探讨的。
关键词 体育专业 田径 运动损伤
一、受伤项目分析
在田径教学和训练中主要受伤的是短跑、跨栏、三级跳远、跳高、标枪和铅球。究其原因,短跑对全身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有绝对力量,更要有爆发力和良好的技术为基础才能展现出速度的魅力,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只有高强度的练习才能领会和掌握短跑技术,由于在上课过程中主要以技术传授为主,身体素质训练相对较少,于是学生身体素质不均衡现象比较明显,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在练习中受伤的几率大大增加。跨栏项目是在短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倘若短跑技术不扎实,在跨栏时身体素质必然成为进一步学习跨栏技术的障碍,自然受伤几率增大。跳跃类项目中的最后起跳环节起跳腿承受巨大的压力,其强度大大超过人体自身体重的数倍,而跑速越快,起跳的技术难度越大,毫无疑问受伤的风险也大大增加。投掷类项目同样要求快速力量,尤其在最后出手时要求快速的鞭打和发力,对腰髋及上肢造成巨大刺激,因此同样受伤几率较高。
总之,对于田径教学中这些项目而言,大多以下肢为主,由于技术的特点,要求积极的送髋和大幅度的蹬伸动作以及蹬送结合都要求在大关节主动运动的基础上向小关节快速传递,从而在终末关节形成最高速度或者快速作用到器械上,其主要动力来源为主动肌,他们主要分布在膝踝、大小腿后群等部位,因此这些部位的受伤几率自然较高。
二、受伤部位的调查统计
受伤部位前五位分别是踝部、膝部、腰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后部肌肉群,这些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踝部、膝部、腰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后部肌肉群造成的运动负荷比较大,踝部是受伤最多的部位。因为踝关节及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承受压迫力较大(短跑、三级跳远、跨栏);着地时受到的冲击力较大,各部位冲击力的传导和吸收负荷较大(跳高、三级跳远)。
三、受伤类型
按受伤比例由多到少的排列分别是肌肉韧带拉伤、擦伤、关节损伤、疲劳性损伤、骨折、脱臼。一些学生课前没有充分的做好准备活动,学生各部分器官、关节机能还未进入工作状态,就投入到大强度的运动训练中;因此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者消极的准备活动是造成身体韧带、关节、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皮肤是暴露在人体最外部,具有保护功能,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失去重心的情况时产生擦伤的可能性较大。
四、运动损伤性质
一般来说,如果处理恰当,急性损伤恢复较快,且较彻底,而慢性损伤恢复相对较慢,而无论何种类型,倘若不积极进行治疗,都会易导致损伤加重,不利于功能恢复,同时也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调查还发现,部分学生由于急性损伤未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而逐步转成慢性损伤,从而增加了最终治愈的困难。因此,必须采用正确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并增加功能恢复训练,以降低运动损伤带来的不利。
五、田径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通过对田径运动各技术造成受伤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其主要的受伤原因有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规范、思想麻痹大意、场地器材不合要求、运动量过大、过度疲劳等。对于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准备活动是学习技能的前提,只有恰当地调动身体各个系统的兴奋才能使学习的效率达到最佳,然而恰恰是学生准备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不足导致学生受伤,这说明在田径教学中应更多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不是简单的技术传授;其中技术动作不规范和思想麻痹大意说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动作处于泛化阶段而未能很好地掌握造成;场地器材不合要求、运动量过大以及过度疲劳等都说明外在的原因并不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而只有学生内在的主动性不足才是真正问题的所在。
六、结论与建议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短跑、跨栏、三级跳远、跳高、标枪和铅球项目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较大,其中容易受伤的部位分别为踝部、膝部、腰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后部肌肉群。建议: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体能和技术训练,要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每次训练后安排适量的整理活动,按摩等,采用积极方法以促进疲劳的消除。
参考文献:
[1] 何卫东.对体育院系学生在田径课中运动损伤的调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874-875.
[2] 郭兴常,李东鹏.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运动损伤的调查与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73-74.
[3] 梁飞.111名高校田径运动员两年来的运动损伤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7.28(6):105-107.
[4] 孙剑.新疆大学生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27(2):142-144.
[5] 董玉福.云南大理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追踪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9(4):141-142.
[6] 魏晓光.对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情况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