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习作的发展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习作现有水平,而且重视学生对习作的情感态度和学生对自我习作的自信心,它对于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和习作兴趣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春往秋来,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面对学生的习作,在给学生习作的发展性评语中,始终坚持送给他们四份礼物:
一、 多一些鼓励,在鼓励声中指正
面对小学生的习作,老师们往往心急如焚。因为小学生的作文往往言语不清,言之无物,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情也便油然而生。再者,对于每位学生而言,“语句不通顺,层次欠清楚,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也不突出”之类的模糊套语,也难以起到真正效果。
在发展性评语中,教师应多以鼓励性的词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鼓励声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在批改时,我总是用心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抓住他们的每一丝进展进行表扬激励。“瞧,第一句话写得太妙啦!”“看着清晰、工整的字迹,看得出你是多么认真,真让老师感动!”“文章写得一次比一次好,真不简单!”这样的批语,维护了学生的自尊,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作文冲动。学生一旦把写作这种寓于创造性的劳动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就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新的写作实践中去,使写作兴趣链更加牢固地延伸。由此可见,在学生习作的发展性评语中多一些鼓励,不仅有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有利于满足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
二、带一点商榷,在探讨交流中提高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虽然有审阅权,但毕竟是“一家之言”,带有主观性,也具有片面性。在学生习作评价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的视角去审阅,遇到认为有偏颇处,教师应带着商榷的语气评价。
如当学生描写深夜回家的爸爸:“爸爸一回到家,便无力地躺在沙发上,样子很苍老。”我便在旁批中写道:“此处,你用‘苍老’来形容爸爸的神态,似有不妥。可否改称‘疲倦’‘无精打采’等词?”而学生在我的批语中又写道:“我本来是想写爸爸每天这么辛苦,已经过早衰老了,但是不知道怎么说。”
带着商榷的语气,在发展性评语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有思想的孩子,同时,使孩子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地去探究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给了孩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到了习作交流的乐趣,热爱习作。而且,让孩子在交流中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方法,体验了习作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在师生的探讨交流中提高了习作的水平。
三、 多一把尺度,在不同的基石上成长
“因材施教”,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教学原理。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理性。批改作文过程中,好的作文固然要充分肯定,加以鼓励,但是对学生的鼓励我总是谨慎地把握好分寸,适可而止,切忌评语中过多地使用冠冕堂皇之词,否则不利于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利于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不利于学习进步。而作文基础差的同学,他们本来对作文就缺乏兴趣和信心,如果教师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翻开作文本就觉得毫无是处,“张口东不对,闭口西不对”。时间长了,很容易使学生灰心,甚至破罐子破摔。所以在批改这样的作文时,即使只有小的优点,不大的进步,也要鼓励。
在发展性评语中,我们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多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的习作,给不同的孩子以不同要求,让孩子们在各自的基石上成长起来,从而感受到习作成长的快乐。
四、用一腔热情,尽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
针对学生习作的特点,评价学生作文的方法很多。但是,其间都需要我们教师带着满腔的爱心和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心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习作能力强的学生作文,或许老师都乐于批改和评价,评语也精彩飞扬。但有时,我们却看到习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习作上的评语只有两个字:“重写!”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对于习作能力差的学生,我们更应该用满腔的热情,服务学生,使其不至于走进“不会习作—讨厌习作”的恶性循环之中。我们知道,对于习作能力差的学生,其习作指导不能收效于一朝一夕,必须持之以恒。对这些学生,我们除了当面修改作文中的错误和缺点,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指导他们改进写作的方法之外,在发展性评语中,我们更应该用一颗爱心看到他们的优点,用一双慧眼看到他们的点点滴滴,使其对作文产生应有的信心。我相信在日积月累中,用我们教师的满腔热情,感染每一个学生,细心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学生一定能在习作的天地中茁壮成长。
一、 多一些鼓励,在鼓励声中指正
面对小学生的习作,老师们往往心急如焚。因为小学生的作文往往言语不清,言之无物,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情也便油然而生。再者,对于每位学生而言,“语句不通顺,层次欠清楚,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也不突出”之类的模糊套语,也难以起到真正效果。
在发展性评语中,教师应多以鼓励性的词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鼓励声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在批改时,我总是用心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抓住他们的每一丝进展进行表扬激励。“瞧,第一句话写得太妙啦!”“看着清晰、工整的字迹,看得出你是多么认真,真让老师感动!”“文章写得一次比一次好,真不简单!”这样的批语,维护了学生的自尊,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作文冲动。学生一旦把写作这种寓于创造性的劳动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就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新的写作实践中去,使写作兴趣链更加牢固地延伸。由此可见,在学生习作的发展性评语中多一些鼓励,不仅有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有利于满足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
二、带一点商榷,在探讨交流中提高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虽然有审阅权,但毕竟是“一家之言”,带有主观性,也具有片面性。在学生习作评价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的视角去审阅,遇到认为有偏颇处,教师应带着商榷的语气评价。
如当学生描写深夜回家的爸爸:“爸爸一回到家,便无力地躺在沙发上,样子很苍老。”我便在旁批中写道:“此处,你用‘苍老’来形容爸爸的神态,似有不妥。可否改称‘疲倦’‘无精打采’等词?”而学生在我的批语中又写道:“我本来是想写爸爸每天这么辛苦,已经过早衰老了,但是不知道怎么说。”
带着商榷的语气,在发展性评语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有思想的孩子,同时,使孩子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地去探究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给了孩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到了习作交流的乐趣,热爱习作。而且,让孩子在交流中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方法,体验了习作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在师生的探讨交流中提高了习作的水平。
三、 多一把尺度,在不同的基石上成长
“因材施教”,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教学原理。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理性。批改作文过程中,好的作文固然要充分肯定,加以鼓励,但是对学生的鼓励我总是谨慎地把握好分寸,适可而止,切忌评语中过多地使用冠冕堂皇之词,否则不利于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利于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不利于学习进步。而作文基础差的同学,他们本来对作文就缺乏兴趣和信心,如果教师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翻开作文本就觉得毫无是处,“张口东不对,闭口西不对”。时间长了,很容易使学生灰心,甚至破罐子破摔。所以在批改这样的作文时,即使只有小的优点,不大的进步,也要鼓励。
在发展性评语中,我们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多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的习作,给不同的孩子以不同要求,让孩子们在各自的基石上成长起来,从而感受到习作成长的快乐。
四、用一腔热情,尽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
针对学生习作的特点,评价学生作文的方法很多。但是,其间都需要我们教师带着满腔的爱心和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心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习作能力强的学生作文,或许老师都乐于批改和评价,评语也精彩飞扬。但有时,我们却看到习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习作上的评语只有两个字:“重写!”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对于习作能力差的学生,我们更应该用满腔的热情,服务学生,使其不至于走进“不会习作—讨厌习作”的恶性循环之中。我们知道,对于习作能力差的学生,其习作指导不能收效于一朝一夕,必须持之以恒。对这些学生,我们除了当面修改作文中的错误和缺点,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指导他们改进写作的方法之外,在发展性评语中,我们更应该用一颗爱心看到他们的优点,用一双慧眼看到他们的点点滴滴,使其对作文产生应有的信心。我相信在日积月累中,用我们教师的满腔热情,感染每一个学生,细心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学生一定能在习作的天地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