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米粉:可以大话的小吃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1641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正宴大餐而言,小吃之“小”也许指的是价位和进餐环境。也就是说,你坐在大雅之堂吃一口鱼翅就是大吃;你蹲在路边小店干掉八碗米粉也是小吃。汉语的语境太复杂了,在大吃大喝与小吃小喝之间,褒贬之意经常转换。大吃往往代表着奢侈腐败和饕餮之徒;小吃则寓意着勤俭节约、随意自然。大吃能让人吃腻;小吃却总是让人解馋。可要是让一个天天吃米粉的人鄙视鸡鸭鱼肉,他一定会反唇相讥:哪个愿意天天吃米粉?
  当然,说这话的一定不是桂林人。在这个号称山水甲天下的地方,天天以米粉当早餐和一天吃不到米粉就难受的人数不胜数,街面上的大小粉店随处可见,食客不断,似乎永远吃不烦。
  桂林人爱吃米粉,不是一般的爱。据说在若干年前,因为市面上出售的米粉质量、分量、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桂林人曾有过不小的争议和意见。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桂林市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统一了桂林市米粉店的销售标准、价格、餐具及餐具消毒程序,成为政府为人民办的最务实的实事之一。直到现在,桂林市的大小米粉店也都是统一用一种黄色搪瓷碗当盛米粉的容器,碗沿儿上贴着一张一寸见方的小纸条,上写着“已消毒”字样。米粉的出售标准是以两计算,一两(50克)1.5元、二两(100克)2.0元、三两(150克)2.5元……以此类推,若是素粉就相应减去5角。换算下来,每一份米粉的卤味是1元,每一两净米粉的价格是0.5元。除此之外,敞开供应的香葱、香菜、辣椒、辣酱等调料都不另外加钱,吃一两米粉和吃一百两米粉的食客一律平等对待,都可以随意取用。
  有点好笑。用北京话说就是:您至于吗?就算是桂林米粉甲天下,好吃至极,毕竟也是地方小吃,何以弄得这么隆重?
  
  每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都有代表当地饮食文化的大众食品。北京的炸酱面、西安的羊肉泡馍、宜宾的燃面、昆明的过桥米线……等等,在一些北方人看来,所谓米粉,不过是一种用米面做的另类面条,小吃而已。但吃过正宗桂林米粉的人差不多都会感叹:虽然盛产稻米的广西早有吃米粉的习惯,且口味品种繁多,但不管是南宁的老友粉、玉林的牛巴粉,还是桂平的猪脚粉、柳州的螺蛳粉,吃来吃去,还是桂林米粉的口味最霸道,过口难忘。
  值得大话的是桂林米粉的三大素:卤水、粘米,还有漓江水。
  好卤水的熬制工艺很复杂。当地有头有脸的米粉店都夸赞本店的卤水与众不同。怎么与众不同?几句话说不清楚,啰里啰唆就更说不清楚,而且制作卤水的店家也根本不想说清楚。倒是几乎每一个桂林人都在试图把桂林米粉的秘籍说出来,他们强调,只有用漓江水和桂林粘米制成的米粉才配称作桂林米粉。有人甚至认为,卤水可以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而漓江水和桂林粘米是万万变不得的。
  
  桂林人的这种说法,也许会让同属桂林地区的兴安县人窃笑。兴安人据史料称,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史禄在兴安带领民工开凿灵渠的时候发明了米粉。秦军将士多为西北人,天生就是吃麦面长大的,吃不惯米饭。但南方却盛产大米,不长麦子。于是秦军伙夫根据西北人制作饸烙面的原理,将大米磨成米面,供给将士食用。而对西北人来说,吃米面总是没有吃面条可口。加上水土不服,秦军中有大量的将士肚胀难受,上吐下泻。军医便就地取材,将主治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的中草药熬成汤,发给将士服用,立见奇效。那药汤带有甘草的微甜,并不难喝,因而受到将士们的普遍欢迎,每天都喝上几口。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习惯。可战斗激烈,秦军将士经常要丢下碗就作战。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就把米面和药汤兑在一起吃,没想到,这种被战争逼迫出来的吃法,却为日后吃桂林米粉一定要放卤水开创了先河。按照兴安人的说法,从秦朝到现在,桂林人吃米粉已经吃了两千好几百年了。
  也别说,兴安人认定桂林米粉产生于秦代的兴安,确实有些佐证:在桂林米粉文化艺术馆看到的最原始的米粉压榨机,其实就是西北人压饸烙面用的饸烙床子,上面的“离合器”是秦时的农具“耒”的形象。相传,过去卖“担担米粉”的小贩都是穿着木板鞋上街的,而木板鞋正是秦时履的一种。
  桂林人对兴安人认定的米粉历史有争议,却也基本认同。说来说去,兴安也还是桂林的一个县,米粉的原产地还是没有离开桂林。让桂林人不服气的是,以“桂林米粉”冠名的米粉节怎么会在兴安举办?
  有兴安人说:米粉的发源地当然有资格举办米粉节。
  有桂林人说:桂林米粉是在桂林发展起来的,要办米粉节也应该选在素有旅游胜地之称的桂林市。
  
  兴安据桂林市区60公里,驱车不过一个小时的路程,兴安的桂林米粉节就是桂林的米粉节,桂林的米粉节甚至可以在桂林地区的任何一个地方举办,何必要分得那么清楚?
  事实上,有关桂林米粉节的属地之争只是暂时的,因为有了桂林米粉在寻祖认宗的一致看法,包括兴安在内的桂林人似乎更乐于肩并肩地捍卫桂林米粉的正宗。桂林人只认同桂林人在桂林开的米粉店,对于在桂林以外的桂林米粉店,他们基本上嗤之以鼻,甚至义愤填膺。有些桂林人似乎永远都不愿承认,所有宫廷小吃和迈进大雅之堂的小吃都基本上背叛了原始的口味,但它们却得到外延。而固执坚守桂林米粉的正宗,其代价就是桂林米粉最终也做不出桂林。
  美国的麦当劳和桂林的麦当劳是一个味道吗?答案是:NO!
  美国的麦当劳店几乎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巨无霸的制作者非但没有固守原来的美食口味,而且想方设法融入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如果某一天,桂林街上的麦当劳店里推出一款卤水味的汉堡包也不是天方夜谭,只要桂林人喜欢。
  为什么麦当劳有意改变麦当劳在异地的口味?
  为什么桂林人执意坚守米粉的原汁原味?
  或许,这才是桂林米粉需要大话的话题。
其他文献
二战期间,逃出欧洲的犹太人痛苦地发现,畏惧于希特勒淫威之下的整个世界冷酷地对他们关上了大门;唯有一扇小门,尚敞开在那里。  这就是上海。  由于日俄战争中,犹太金融家雅各布·希夫曾在关键时刻向日军提供过巨额贷款,因此在日本国内有一批亲犹人士,对犹太人的经济实力十分迷信。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当局对涌入上海的犹太难民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即便如此,在上海沦陷后,日军也曾策划灭绝在上海的犹太人。有两条犹太
期刊
杨波,北京元亨利古典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64年1月出生,祖籍山西,出生地和小学时期都在河北涞水。后随爷爷来到了北京,并一直生活在北京。1993年,不到三十岁的杨波靠5000元开始创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元亨利公司已发展成集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专业生产仿明清古典硬木家具的综合型企业,公司产品跨进国际奢侈品之列,受到国内外市场推崇。    时间:2008年1月  地点:北京通
期刊
每每逢年过节,各种打着类似“维也纳”等国际著名标签旗号的洋乐队便纷纷乘机进入国门,争先恐后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演出。然而,据业内人士披露,其中名符其实者少,滥竽充数者众多。有些虽然挂牌为“世界级名团”,在他们自己那儿不过是名不经传的地方小团;有的居然还是一些假期里的学生娃娃临时拼凑的乐团,其演出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外来的南郭先生比原装的南郭先生还会滥竽充数,这恐怕是许多国人没想到的。那
期刊
国有商业企业的现代命题    复兴商业城的现在时  消费者眼中的复兴商业城  改变所有制不是国有商业的惟一出路    在老北京人眼里,复兴商业城是一家新商场。在新北京人看来,这里又是一家老商城。确切点说,这家显得不那么传统,也不怎么时尚的商城,应该算是一家大规模、多功能,集购物和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企业。  复兴商业城已经走过15个春秋。从开业之日起,商城就依据自主开发研制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管
期刊
15年,复兴商业城创造了近百亿的销售业绩,上交税利6.7亿。效益和利润不是空中楼阁,数字的背后一定与消费者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复兴商业城的消费者讲述的他们心目中的复兴商业城。    品牌知名度    调查结果:在抽样调查的100人中,有100%的人知道复兴商业城。有85%的消费者是冲着复兴商业城的服务品牌而来,并将复兴商业城作为自己固定的购物场所;有15%的消费者是因为顺路进来逛一
期刊
变形金刚真人版电影的狂热,在中国市场短短半个月就已经带来1.8亿的票房,突破两亿不成问题,而其全球票房更可以用“井喷”来形容,预计可达到3亿美元。事实上,“变形金刚”因为商业而生,也因为商业而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变形金刚的操盘者日本的TAKARA和美国的“孩之宝”公司,在这二十年中,疯狂享受着因变形金刚带来的巨额财富,也早已成为一个商业帝国。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变形金刚》电影版并
期刊
在北京2008奥运会倒计时1周年之际,一部影视巨作成为奥运宣传的亮点,以唯美的表现与心灵沟通的震憾,《风雨同行》将东方人文与奥运实现完美的艺术结合,而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奥康为什么如此投入来宣传奥运?耗费巨资的《风雨同行》是怎么突然间爆发出来的?    奥运传播,与消费者心心相通    2006年12月,申请奥运赞助正在紧张的进行中,奥运传播的全局谋划成为最紧迫的任务,奥康品牌规划中心全体人员
期刊
去年我在一家酒厂做销售员,联系上了西宁的一家白酒经销商张总。他喜欢选择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地产酒,这样的酒界黑马稍加宣传,就可以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铺货,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我们的酒厂正好符合张总的标准,达成意向性协议后,酒厂派我到西宁去签合同。临出发前,酒厂给我提供了合同的样本,要我严格按照上面的标准执行。也就是说,对于产品的出厂价,我是没有决定权的。  到西宁后,我才知道,张总这次一共选择了三家酒厂
期刊
“扇子有风,握在手中,要想来借,等到立冬”,这首歌谣,讲的是扇子的实用功能。至今乡村夏夜户外纳凉,手摇蒲扇谈古论今仍是一道寻常风景。在都市,因为空调和电扇的驱逐,扇子淡化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却走进了收藏的风雅行列。  扇子收藏,可以通古今、知荣辱。在历史的长河中,扇子与人的情感、生活息息相关,和风筝、茶、书画等物品一样,有着鲜明的中国印记。扇子自先人发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出现在殷代
期刊
到英国留学前,我对英国人民的整体感觉大概如下:压根儿没什么生活压力,早上10点多钟起床到餐厅里吃个早午餐,结账时成心留一张大面额,优雅地说“keep the chinae”(找零是小费),表情还必须是标准英国绅士式的;想旅游的时候,双手一摸提款机,跟美剧里的超能量小孩儿一样,开始“唰唰”出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最气人的是,走到哪儿他们国家的钱都是最值钱的。  可留学到英国后,在我所接触过的英国年轻
期刊